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13313600000067

第67章 哪些人可被称为君子

上面说到子夏称孔子为君子,其实其他的人也把孔子称为君子。也正是孔子所展现出来的人格和风范是完全符合于人们心中的君子的标准的。而孔子认为自己是君子,也同样把他所认为有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圣人的要求很高,不是想做圣人就可以做得到。圣人在社会中也很难看得到。而君子则不一样,标准比圣人要低一点,只要想做就能够做得到的。说不定我们的身边就有可以称得上君子的人。孔子认为只要见到君子就会感到满足了。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君子。《乡党》中介绍孔子的生活,也称孔子为君子。陈亢说“君子之远其子也。”君子也是指孔子。孔子也认为自己是君子。论语记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孔子在这里很自信,认为九夷如果很粗陋的话,自己这个君子到那里去住,就会变得不粗陋,而优雅起来。当有人称赞孔子为圣人的时候,孔子则认为自己只是君子,他说:“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孔子也称赞自己的弟子为君子。他说弟子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子贱这个人是君子。而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那么这是从哪里学到的呢!意思是鲁国有君子,子贱也因为君子的榜样和影响成为君子。孔子同样赞扬他的弟子南容:“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宪问》)说南容这个人是君子,因为他很崇尚道德。孔子也称赞蘧伯玉:“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孔子一个很好的朋友。修养和为人都有君子之风。有一次蘧伯玉使人来拜访孔子,孔子和那个人坐在一起,问这个人关于蘧伯玉的一些情况。孔子说:“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宪问》)这个人也是很了解蘧伯玉的,说他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在苦于没有办法啊。说明蘧伯玉在做自我的修养和提升。等这个使者出去以后,孔子感叹说:“好一个使者,好一个使者!”由此可见,当时的君子在社会中还是很普遍的。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讲孔子的思想,不管你如何取材,《论语》都是最重要的依据。那末,《论语》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我们不妨从它不是怎样的一部书说起。

《论语》不是“圣经”。在现代中国的社会,人们一听到“圣经”之名,直接想到的多半是基督教的新、旧约,这种联想,对《论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因为耶稣乃神之子,“圣经”属于神启的语言,尽管其中具有高妙的智慧,但其性质与《论语》完全不同。相对于神之子,孔子可以说是大地之子,这不只是因为他关怀的是人格、文化、社会、政治等问题,而是由于他的生命、他的精神,彻彻底底是植根于大地之上。

毫无疑问,《论语》是一部伟大的书。熟悉西方经典的阿德勒博士,在讨论名著问题时,认为使这本书伟大的因素是:

1.伟大的书籍“都以独特的方式提出人所必须面对而经常发生的基本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不曾完全解决,这些书便成为知性代代相传的来源与不朽名作”。这类的问题,在《论语》中有仁智、道、德、命、志、忠恕、忠信、礼乐、文质、修身、学思、中庸、义利、权、孝弟、友道、理想、人格、言行、进退、生死、鬼神等,经由代代相传,一直是儒家传统中的基本问题。

2.“伟大书籍含有多层深意,自然便显出它的富丽,它们引出了各种注解。……其他书我们只要读一遍就能洞悉无遗,但是伟大的书籍,却让人钻研不尽。它们是启发智慧的泉源,永不枯竭”。中国历代对《论语》的注释,已以千计,最著名的有包罗古注的《何晏集解》与《皇侃义疏》,有代表历代理学的《朱豪集注》,有集合清代考据的刘宝捕《论语正义》。其中朱意从年轻到老年,对《论语》始终钻研不断,注释之书《集注》之外,尚有《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论语或问》。《爱义》一书曾一再改写,始而易名为《论语精义》,最后则改为《论语集义》。《朱子语数》里,记录有关《论语》与时人及弟子的问答,多达三十一卷,一千二百多页,对各书的注释仍有不少修正。当代钱穆与陈大齐两位先生,毕生都保持对《论语》钻研的兴趣,各自写了好几本有关《论语》的书。九十年代,大陆著名思想家李泽厚客居美国,他最主要的工作即是致力于《论语今读》的写作。

3.“伟大的书籍能超越它们源起的地域限制,它们始终是世界性的文学。我们确定为伟大的作品就是所有时代各地人类一再颂扬的作品。”《论语》的主角孔子出生于春秋时代的鲁国,经过两千多年的薪火相传,孔子在世界上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如果他代表文化之光,那么《论语》就是光源。一九九三年上海出版的《孔子大辞典》,罗列了从先秦到近代,从大陆到台湾、香港,以及东亚和欧美各国研究《论语》或孔子的人物与著作,虽仍不完备,但可以证明“伟大的作品就是所有时代各地人类一再颂扬的作品”。

4.“伟大的书籍并不容易读,没有人能读一次就完全了解,甚至读很多次也不一定能完全精通。”在文字上,《论语》在所有古籍中,算是可读性最高的,但要全盘了解其内涵,可真不容易。没有人比朱表对《论语》下的功夫更深更久,经过多年改订的《集注》,虽自认“添不得一个字,减不得一个字”,被后人指出的问题还是不少。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出版研究古籍的书,《论语》在数量上仍居绝对优势,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不容易读,而是因为它对大家仍然有益。

5.伟大的书籍是“是用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撰写人类心灵所面对的最困难的主题,它们尽可能以最容易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主题”,从而使其具有“美而简明的风格”。在前文提到历代儒者们钻研不辍的基本问题中,像仁智、忠信、义利、孝弟、言行、进退、生死、鬼神,都是人类心灵所面对的最困难的主题。如果我们想说明同样的主题,恐怕需要用几十倍的文字。简明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岂不也是伟大书籍的特色?

阿德勒之言,来自对西方经典传统的体会,几乎都适合于《论语》,也的确有助于我们对这部书的认识。如此惊人地相似,似乎使人不能不相信,所谓伟大的书,确实有一些基本而又共同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