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13313600000090

第90章 孔子关于学习的三种境界都有哪三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之人必经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描述的是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的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贡献。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