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凤凰山传奇
133300000001

第1章

在山东省东阿县的南部有一个山村,它的名字叫关山。据说在三国时期,八斗才子曹植任东阿王时,和随从沿途骑马游山玩水,从容上任。远远望见一座高山郁郁葱葱、祥云缭绕,大有王者之气;不由得快马加鞭、风也者狂奔。直至山脚,跨下战马被累的汗如雨下、口吐白沫倒地不起。曹植仰望山上的苍松翠柏,又俯视一眼奄奄一息的战马,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千里关山跑死马啊!”。从此,为了纪念曹植诗句这里就叫“关山”了。

关山村是一个不小的村庄,在清朝末期就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村庄建在大清河的西岸。同是泰山余脉,河东岸是山峦迭起、延绵不绝的高山;西岸却是零零落落、寥若晨星的几座山丘。由此向西、向北,便是一马平川的千里平原。明朝中期黄河改道,黄河水强占了大清河河道入海,这里就变成了黄河岸边。

关山村有两座山,村子北面的山叫凤凰山;它的东面是立陡山崖、悬崖峭壁;它的西面却是斜坡曼延、地势平坦;山中间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南北车道,能容一辆大车通过,车道将整个山无情的分开。山上覆盖着厚厚的山黄土,长满了苍松翠柏和低矮灌木;由南向北望去,凤凰山就象一只站立在云雾中的凤凰,头东尾西仰首东望。凤凰山并不太高,海拔也就是在一百五十多米,但在寥落晨星的黄河西岸的几个山包里,它便显得如鹤立鸡群一般至高无上。站在凤凰山顶东望,在山的南面和东面一条黄龙蜿蜒流畅直通东海;河边的堤坝形成的公路也随着河流东歪西拐、无穷无尽;凤凰山就象插在巨龙腰身上的钢钉!把持着黄河的身姿。险要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是历史上的战略重地。在凤凰山的东面山头上建有一座明朝时期的炮台,炮台上有一尊明朝时期的古炮看守着蜿蜒的公路的平静。此处易守难攻,悬崖之下就是公路,真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相传在明朝建文帝在位的时候,燕王朱棣南下争位,途经此地,被乡勇在此阻截多日;山上的大炮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给"靖难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古炮的名字叫“九节龙”,长有三米多,炮口直径有二十多公分,外身上有铸炮时留下的八个接口,有规则的形成九段;所以人们称之为“九节龙”。大炮内装黑火药,然后再装上铁砂,用火绳点燃;一炮的杀伤面积要有二十多平方米,射程达二百多米;但每炮的间隔有一袋烟的时间。致命的弱点带来致命的结果!英勇的乡勇面对十几万靖难军,最终的结局是给村庄带来了无情的杀戮!但在老人们的讲述中却没有丝毫的遗憾和懊恼!可见当时的正统观念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这尊古炮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在山的西、北两个方向,沃土千里、一平如水;无数个村庄和方块般的田野,构勒出一片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太平景象。一条使用了上千年的“官路”连接着黄河大堤,这是南京到北京的必由之路!每日里车马粼粼、行人伙伙,川流不息地从凤凰山下通过,又给宁静的山村增添了无数喧闹的气氛。

村南的山叫玉皇顶,在它的四周住满了人家;山并不高但却是全村人生活、信仰的文化中心。山上建有玉皇庙,庙中供奉着玉皇大帝、泰山老奶奶;还有一座阎王殿,殿中用泥彩塑着阎王、判官、小鬼、牛头马面、黑白无常;而且还用泥塑表现了第十八层地狱的各类刑罚----有上刀山、下油锅、抽筋扒皮、刨心剜眼;真让那些不忠、不孝、做了亏心之事的人看了不寒而栗、背脊生风。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它形象的反映了道家和儒家的忠孝、轮回的思想。正是这些虚无缥缈的神仙、大帝、妖魔、鬼怪,捍卫着儒家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捍卫着封建王朝的“宿命”理论;维持着“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太平。

每年的三月三,这里都要举办庙会!届时十里八乡的达官贵人、商人小贩、走夫贩卒、善男信女、梨园码头、三教九流,都会如期而至。这一天,到处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舞龙耍狮的、有唱戏杂耍的、有打拳卖艺的;有斗鸡的、斗羊的、还有烧香的、磕头的;有买的、有卖的;五花八门、七荤八素、喧喧嚷嚷、磨肩察背。真是芸芸众生、人间百态;坐轿的、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各安天命;杀猪的、宰羊的、算命的、理发的各行其事。

关山村的人都是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迁来的移民!绝大部分是明朝初年从山西省洪桐县大槐树村迁来的。相传明朝初年,因常年的战乱致使山东西部人烟稀少,大片土地荒芜。朱元璋为了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治疗战争创伤,下旨从山西省向山东西部迁民。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在山西引起了震动!山西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被迁往山东;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到那荒无人烟、虎狼肆意的陌生之地安家落户。朱元璋为了缩小迁民的范围,故意放出消息说:山西省只有洪洞县大槐树村的人不迁民,其余的地方都要迁民。于是乎,山西各地的人,有亲的靠亲、无亲的靠友;都想方设法到洪洞县大槐树村避难。一时间,洪洞县大槐树下聚集了几十万避难的难民!正在人们庆幸找到可靠的避难所的时候,朱元璋突然下令大军团团围住大槐树村,也不管是不是一家人,每一百人(五十个男丁、五十个女人)用一根绳索捆在一起,一拨一拨的开始迁民。一时之间混乱不堪,喊爹叫娘、呼兄唤弟;无数家庭就这样被生生分开!一绳相连、一路向东;每到一处安顿一批。就这样,山西人就演变成了山东人。“解手”一词就发明于迁民的路途中!路上人们需要拉屎撒尿,就喊官军给解开绳子;慢慢的就习惯地用喊“解手”来代表方便。我的祖先就是在洪武三年被强迫迁来关山村的!老人们都说,从山西迁来的人的后代的小脚趾的指甲都是两瓣的!真的,我的小脚趾的指甲就是两瓣的。

关山村隶属东阿县,东阿县是从秦朝开始立县;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曾经归属泰安府、东平府、东昌府。第一届县城在现阳谷县的阿城镇;在明朝早期迁至现东阿县的单庄乡旧城村;明朝中期因避黄河水,县城又迁至现平阴县的东阿镇;解放后,县城才迁移到现在的铜城。

有一句俗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山村的人祖祖辈辈就是农民加石匠或艄公。我的祖祖辈辈都是石匠,他们一代一代的传流着石匠的技艺!在我少年时,我村的副业来源主要是靠开山卖石!大石头打成盖房屋的“间脚”或打成“石槽”、“碌碌”等;石板就切成房屋上的“沿板”。小一点的石头就加工成“蒜窝”、“蒜锤”等。我小时候曾跟叔叔上山打石,左手拿着钢錾,右手拿着铁锤;就是把不规则的石块加工成有角有楞的长方体!叔叔曾教我打石三句绝:“打高、留平、低不打”。是说要将石块打出平面,就要打掉高处、留住平处、不要打低处。

在我的祖辈中就曾出过一位巧匠!在清朝早期,我的万字辈老爷爷承揽了泰山岱庙门前的一座石狮子的雕刻活,工期是一年。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在山上寻觅了一块上等石料!先切出毛坯,再一点一点的雕刻、磨勒!前期工程非常顺利,临近收尾之时,却遇到了预料不到的难题!原来,在雕刻狮子右腿踩的绣球时因石料出现石瑕(石头的裂纹),石狮的右腿不能向下续延,石料不能做成圆形,根本无法雕刻狮子踩球。工期已近,不能交货!也无时间另选石材重新雕刻。残酷的现实难住了我的祖先!要知道,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如果皇家工程被延误,面临的将是欺君之罪,祸及九族!万般无奈,无计可施之下,我的祖先只有不言不语、借酒消愁!只等大祸临头之日。一天,忽见家中母狗脚踏小狗、母子嬉戏,突发灵感,急至工棚;将短腿的石狮雕刻成脚踏小狮的母狮,既解决了石料不能刻成圆形的难题;又把石料上的石瑕掩盖的不露痕迹。

俊工之日,乾隆皇帝亲临视察!见岱庙门口的石狮一左一右,一公一母,一踩绣球、一踩小狮;栩栩如生、形象逼真!顿时龙颜大悦、大加赞赏。就这样,我的祖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避免了家族之祸,反而赢得了天下巧匠的美名和双倍的赏金。

我到过很多地方,也见过许多“踩着小狮子的母狮”!但我相信,只有岱庙门口的母狮才是天下所有母石狮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