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于丹《论语》感悟
13357600000007

第7章 仁爱之道

画外音: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于丹教授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身克己来补足,从而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如何理解仁爱?于丹教授又会给我们哪些建议呢?

于丹:

今天我们来聊聊《论语》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你别看这个字就四画,单立人一个二,所以叫做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

有一个故事说得好,说有一个村子里面有一个盲人,这个盲人只要是夜晚出来,他走到哪儿别人都知道,因为他有个习惯,就是他只要是夜晚出门他一定打一盏灯笼,所以这个村子的人都习惯于在黑暗行走,唯一看见有灯笼的地方就知道是这个瞎子出来了,后来有外地来的人看到了这一点就唏嘘感慨,说你们这儿的这个瞎子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是没有光明黑暗之分的,但你看他深更半夜出来,他总要操心别人看得见亮看不见亮,他总要为别人打一盏灯笼,这个人多高尚啊,所以就去表扬他,跟他说你真了不起,你为什么能坚持不懈每天打一盏灯笼出来呢?这个瞎子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他说因为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我自己。其实我们大家想一想,这就是人行走于这个世界的道理,打一盏灯笼客观上是给别人照亮了路,其实主观上也给自己规避了很多风险,我们谁敢说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布满了苍茫的世界上,我们都是明眼人吗?我们都能洞悉一切事项,规避一切风险吗?有时候就为了让别人方便,打着灯笼别人看见路了,躲开你了,你自己的风险其实也就没有了。所以仁爱是什么?有的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

画外音: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志士仁人?

于丹:

孔子有些解释也很平实,他可以直截了当告诉你怎么做算做到仁爱,子张问仁,学生子张问他,老师你给我说说,仁怎么能做到?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五点你要做到了仁就算是做到了,然后子张说那“请问之”,老师讲讲哪五条,老师说恭、宽、信、敏、惠。我们一一来说,第一,就是恭敬的恭,为什么要恭呢?孔子说:恭则不侮。这个话就大有深意了,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必恭必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我们想是这个道理吗?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也就是说能够对别人恭的人他是一种松驰柔软的,就好像一种道理,你比如说去弓箭店去买一把弓的话,有人会看到橱窗里最漂亮的良弓,卖弓永远都是拉开的那个弓满满的,弓弦拉起来的非常漂亮的撑在那儿,剩下的都在墙上那么一把一把挂着,不拉开当然不漂亮,如果有客人去说老板我一定要买你橱窗里展的最好的良弓,我就要那个展品,因为就它漂亮它一直绷在那儿拉在那儿给大家看见,它最饱满的最完善的一种状态,你看挂在墙上疲疲沓沓的这样的我不要,一个负责任的老板会悄悄告诉这个人,说你别要那个展品了,它那弓弦天天那么绷着,你真买回去一拉它顶多能射出40米,你看墙上那些都很松驰,都在这儿养着,你同样用那么大力气它可以射出90米,为什么?因为它不绷着。

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有些人生是为标签活着的,我们要别人的那种尊重有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攻击性,我们老要绷出一副完美的姿态,这样的人有的时候反而会容易招致一些攻击,甚至是羞辱,因为我们过于挑剔,这还不用说在一个团队,在工作里,在你对客户对社会的时候,你想想就是你回家,比如你劳累了一天,晚上进家门家门,或者是妈妈或者是太太在厨房炒菜,看见你回来了高高兴兴端上一盘菜,说你尝尝今天这菜怎么样?你可能是很挑剔的人,你吃了一口很不高兴,说,哎哟,今天这个菜怎么做这么咸啊?打死卖盐的了。那你想人家心里咯噔一下,可能人家忍一下端出第二盘菜,那你尝尝这个,你又吃一口说,哎哟,今天这菜炒老了,以后等我进门再炒,别闷在锅里,人家想想可能端第三盘菜,你还没拿筷子呢,瞟一眼,就说这俩菜怎么搭配一起?这个不对,炒错了。你看如果你对每一盘菜都这么挑剔,那脾气再好的人,再是你的亲人,最后只有把围裙一甩那这顿饭你别吃了。你想想这样绷着的人一定会换来自己的尊重吗?什么叫恭则不侮?这个世界上凡人凡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尊重一点别人的辛苦,同样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饭,如果你进门高高兴兴招呼老人,招呼孩子,洗手说,闻见香味了,大家赶紧上桌,其实可以吃得很快乐。其实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形成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对你就怨气冲冲。所以我们想得到世界什么待遇,就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

第二点叫宽则得众。恭敬之心自然会带来宽和的态度,宽可不容易啊,禅诗里面有一句说得好,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是被一点尘埃蒙住了,就是给你三界你都觉得活得很郁闷,但心头要没有事,坐在自己家的床上觉得天宽地阔,所以宽与窄跟你现在住的是60平米还是200平米关系不是太大,跟你怎么看这个生活关系很大很大。你怎么来解释这个世界呢?所以同样的生活不同的解释,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说大家都在寻找,有一个小镇他们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看见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跟他打听,寻找同样的目标,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先过来一个人说我想问问你们小镇适不适合我居住?我原来那个小镇不好,镇上的人都是自私的,狭隘的,每一个人都是飞短流长的,他们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点,我在那里面有无数的磕磕碰碰,全都是仇人,我已经住得特别不耐烦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特别美好的,每一个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那老人听了听说那对不起,我们这镇上住的人跟你原来那地方人一样,你接着往前找吧。这个人很失望又急匆匆往前去找。第二个人又过来了说我也在找一个最好的小镇,他说我原来那个镇就特好,但是我不得以搬出来,我很怀念我那个地方,那个镇上的人都是温柔善良的,大家都是朴实的,人际之间都很温暖,都互相来往,我在那儿人缘一直都很好,但是现在不得以离开了我心里面充满眷恋,我就想还找一个那样的地方,这老人就跟他说那你找对了,我们镇上的人跟你原来镇上一样,你就住这儿吧。

其实你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个老人守着的是同一个镇子,那他对第一个人说是啊我们这儿的人就像你看见的那样全是有毛病的人,他对第二个人说是啊我们这个镇上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全是谦谦君子。其实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包含着或多或少,优与劣种种的特点。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解释它,一个心宽的人看的世界一定是不同的,我曾经在一个女性杂志上看见一个特别好的标题,叫上帝开着一间美容店。它说女人都怕衰老,都希望自己漂亮,希望自己青春常驻,它说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看你去没去过上帝的美容店。它说上帝那个美容店管什么呢?不管这个女人穿得衣服是不是很昂贵,但是他让你一定很得体,不管这个女人是不是长得很漂亮,但是他让她脸一定有微笑,他也不管这个女人身材是不是一定很漂亮,很好看,但是他要求这个女人待人一定是温和的、优雅的、谦恭的。所以这个美容院是既给人美容,又给人礼仪的。所以那个文章就说如果你曾经去过上帝的美容店,你去的多了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是一个青春不老的女人。

这个说法其实也在印证着个道理,就是你对别人宽和,就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你对别人宽和就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这个回馈是什么呢?你到处都会拥有朋友,人家就会喜欢你,这就叫做宽则得重。

画外音:

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同时还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提升。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光有修养是不够竞争力的,那么我们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于丹:

恭和宽这意味着人的修养,仅仅有修养能够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吗?我们还得有职业生涯,所以第三点叫信。孔子说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这种守信之人,用今天话说你的职业生涯就宽广,老有人给你机遇。我自己在大学教书十几年,这个感受很深,经常有我们往届的学生回来跟老师聊天,说自己现在在外面的发展,我就很惊讶地发现,现在发展最好的那些学生,后劲儿最大的学生,往往不是当年的专业尖子,我们有时候在四年里面,甚至研究生三年里面一直拿奖学金,排在第一第二的孩子,一到单位就不融合,为什么?恃才傲物啊,觉得我当年是保送上的研究生,你凭什么分配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活啊?不重视我我就跳槽了,有些专业资质平平,但是为人笃诚守信,他到一个地方能做到用他的名字守住他的信誉,给一件事就做好,给一件事就做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就不断给他机会,这样的话一路走下来,三年两年看不出来,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诚信人品永远比专业技术重要的多,因为这个社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一部分专业知识就已经过时了,专业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是人品和信誉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人品和信誉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是不是守信誉、笃诚、敬业、苦干、实干、就够了?不行,还要有智慧,这就是第四点叫做敏则有功,这句话说得很简单,谁敏锐敏捷谁就能够建功立业,我们人人都在做功,但有人就做的是无用功,谁敏锐敏捷呢?你总能从不经意地方获得灵感的火花吗?美国曾经有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他到最贫困的时候已经连买油漆啊,买画布,买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了,那么他只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后来他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面给人修修补补画壁画,这个时候他晚上已经惨到只能住在一个破败的车库里,那车库里面唯一的生命就是有只小耗子,这个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在他身边跑来跑去,他觉得孤独所以跟小耗子也是挺好的朋友,就在这个时候呢有一个偶然的机遇就落在他身上,恰好好莱坞要推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的设计师,他就画啊,画啊,画啊,画了四稿五稿都推翻了,他自己坐在车库里面晚上咬着画笔,盯着画纸,觉得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那个小老鼠又蹲在他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看着这个小耗子脑子里面突然跳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就是米老鼠,所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也就是米老鼠灵光乍现,车库里的一只小耗子成就了这么一位大师,成就了这个卡通形象。敏是什么?敏是抓住无所不在的机遇。

敏不仅仅是表现在这样一种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日常经常绷起来的神经上,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对环境的观察,能够防微杜渐。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就是把反应极其敏捷的青蛙啪地一下扔在一个滚油的锅里,这个青蛙能敏捷到什么程度,啪,一跳它能够从油锅里面迅速跳出来逃生,居然可以不被烫死,但是如果把他放在锅里锅里面盛满了冷水,和它平时的河水是一样的,然后在锅底下用不易察觉的温度轻轻地加温,加温,这个青蛙就在里面待着毫无知觉,等到变成一锅热水的时候它已经浑身瘫软,没有什么行动能力了,等到一锅滚水的时候这个青蛙就会烧死在这锅水里面,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呢?就是人的敏不光反映在瞬间的应变上,还反应在防微杜渐整个日常生活的察省之中。敏不光反映在瞬间的应变上,还反映在防微杜渐上。能够一生都保持着这样一种态度的人,敏则有功,他是能够建功立业的。

第五个道德叫做惠,就是恩惠的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这句话很像说给团队领导的,就是说一个人有慈惠之心面对你所有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得动别人,无非是精神价值上不断地肯定下属,物质利益上能够与他们分享,那你就能够得忠臣死士,能够用得动人。什么叫慈惠之心呢?有的时候就是看小节还是大局,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够得到一个团队真正的敬重和尊重,所以惠则足以使人,有恩惠之心他能够带得起这个团队来。

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如果都做得到的话,仁基本上可以做得到了,我们看仁真得很难吗?它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可以以此安身立命。因为有了仁爱你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仁爱并不是做好好先生,而是他去真正分出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人,什么是真正的恶人,他心中的是非判断其实是明确的,孔子甚至还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什么叫乡原?乡原就是指那些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你觉得这种人好吗?孔子说这才是德之贼,就是因为有这样经常和稀泥没有是非标准的人,才纵容了不好事情的发生,我们不要以为孔子提倡忠恕之道,提倡宽容善良,就毫无节制,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真正的仁爱一定是能够是非恩怨都在眼前分明的,所以能够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这是有是非,这就叫能好人能恶人。所以有仁爱在心一个人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他是让你一个人人格性命可以建设扩大气象的一个根本依托,那这样的东西怎么来呢?

画外音:

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修养并逐渐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呢?

于丹:

儒家的经典就有这样一个道理,它既给你一个辽阔境界,同时它也给了你到达那个境界的可行之路,一切都在点滴之中。所以《论语》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它是课堂笔记,他有很多问答,他把学生的迷惑都呈现出来了。“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樊迟跟着老师游于舞雩台下面,大家聊怎么提升道德修养,樊迟说老师我问三件事,第一是崇德,崇高的崇,道德的德,就是一个人怎么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第二叫修慝,一个人怎么样修改,改正自己的邪恶之心。第三件事叫辨惑,怎么样能够给我一双慧眼,让我去伪存真于迷惑之中有所分辨。

这三件事很难,所以老师感慨。“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首先老师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一个人遇到任何一件事都好好地先去做事,把它做到位做彻底做完美了,而后德,然后再去计较自己的名誉,报酬,对这个事情付出应得的那些回馈,这叫先事而后得。所有的事你都先尽心去做,然后再想你的所得,这样不就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了吗。很简单,我们都会遇得上。孔子又提出第二个,怎么叫修慝,改正自己的缺点呢?老师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这话说得更朴素“攻其恶”这个其就是指你自己的,恶就是指那些不好的地方,缺点啊,短处啊,你自己认认真真地把它改了,但改正过程中就看着自个儿,别老看着别人的毛病,无攻人之恶,别指指点点说你看他还不如我呢,他比我干得更差劲,领导一批评总有人在那儿比,你凭什么处分我啊?谁谁谁不如我呢,孔子说你先别看他的不好,你先改自己。其实这就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别跟那不贤比谁更不贤,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这还不是修慝吗?你不就改正自己了吗。再说第三点辨惑,人为什么会迷惑啊?跟人一时火起丧失理性是很有关系的,所以孔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他没告诉你怎么辨惑,他先告诉你什么是惑,就是人一时之愤突,然之间火冒三丈,这时候人是没理性可言的,人连自个儿都忘了,忘其身,这个时候觉得性命也不要了,就为一个误会可能大打出手,这一时我们按民间的说法叫昏了头了,迷了窍了,有火成这样的时候,那也不想自己上有高堂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可能人就大打出手了,这就叫不仅忘其身而且还会连累到你的亲人,这还不是迷惑吗?所以也就是说人如果心里一直有一个理性是非的判断,就不至于出现这种冲动。所以你看孔子教的课程很有意思,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是用平时做人的道理回答学生的疑问啊,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就告诉你怎么样去修养一个君子之德了。

画外音:

其实《论语》中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都围绕着一个词仁爱,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但是孔子生活的时代毕竟是在两千多年前,而当今社会是一个提倡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现代人的价值判断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又会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

于丹:

那么仁爱会带来什么?最终它会带来我们一种生命的状态,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点点滴滴的穿越,其实自己的评价都是我在什么样状态之中,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那种从书斋到办公室,看起来担当天下永远铁青着脸穿着职业装的人,真正内心有仁爱的人一定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朋友,他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他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仁爱,因为仁爱是在人间的一种态度的流露。仁爱是一种态度的流露。在流光陶冶之下我们人人都是难免感伤的,像李白所说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们总是这样迎来送往活在流光之中,那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孔子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我们这一辈子总要选择做点事,但是这里面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你看看你自己在哪个层次上,首先是知之者,对你的职业行业你有了解,这容易,现在去读一个专业拿一个文凭考一个资格证这都叫知之者,这是第一级,你能掌握技能。比这个高一个层次的叫好之者,就是你真正热爱它,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你愿意废寝忘食,你愿意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样的人呢固然在这个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生命未免沉重,你可能会忘记这个世界的风花雪月,你可以牺牲了很多跟家人闲度的流光,就是因为你好知,但是这个境界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境界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事业投入过程之中,你感受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欢乐,也就是在这里面你人心是舒展的,你是被成全的,你享受这个过程,你不仅创造事业而且创造自己,在点点滴滴之间每天你能够感受到世界对你的一种善意,你那种欢腾之心,会把你带到一个愉悦的境界之上。

其实仁爱者永远不是提倡我们总要去杀身成仁,那是指极端状况之下。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苦难不来临的时候,人没必要刻意去寻找,但是苦难来临的时候人心可以坦然不畏惧。那么在我们的常态生活里,仁爱之心就是让我们保有这样一种跟世界的关系,既不是一种完全的对抗也不是一种完全的妥协,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仁爱之心就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就像那个著名的寓言,同样的一锅沸水你投进去三样东西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扔里一个生鸡蛋,煮啊煮啊煮出来,最后鸡蛋是流质的软的生的那个鸡蛋变成坚硬的了,这是我们一种状态,柔软的人心被世界磨砺了,最后变得毫无知觉很迟钝了。第二是把一根坚硬的胡萝卜扔进去,煮啊煮啊,最后捞出来软塌塌的,这是我们第二种态度,人心原来是刚强的是青涩的有梦想的,最后妥协了化在这个热水里,已经失去自我了。而第三种是你投入茶叶,你看看会怎么样?茶叶在滚水之中煮啊煮啊,最后水也不是水了,干茶也不是茶叶了,而成为了一锅茶水,你跟世界之间生成一种全新的价值。

什么是仁爱呢?仁爱就是改变我们生命的状态,以这样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为社会为国家去承担使命的时候,临大节而不溃,而在生活常态之中保持我们新的欢愉,这样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他说仁爱离我远吗?我想要做到仁爱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了,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我希望这样一句话是孔子越过两千年流光说给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人的,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就是我们每一颗心对自己说仁远乎,我欲仁,斯仁至矣。当你真正信任了这件事的时候,仁爱就在这一刻来到我们生命之中,我们被仁爱充满,我们自己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