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问答
13361000000007

第7章 熬过所有的草木都发芽——关于奋斗(3)

互联网时代是这些年来大家离“中国梦”最近的一次,我觉得“中国梦”的含义就是:平台就在那,机会很均等,游戏规则都看得见,就看你自己怎么玩啦。鼓励大家都尽情地玩,谁玩出来算谁的。

祝你建立起一个崭新精彩的个人品牌!

批评在闪光

亮晶晶:潇洒姐,请问您之前打工或后来创业有被否定和不被看好过吗?别人对您评估偏低时怎么做到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对您估量客观时又怎么有自知之明虚心接受?

潇洒姐:我现在比以前豁达多了,以前听到负面评价,常有的反应是“你跟我很熟吗”“是你不懂吧”“我不服”“你等着”。后来,我把“你等着”换了一个说法,叫作“时间看得见”,哈哈。

也有很多评价特别精准,我瞬间“中枪”。我觉得对自身的正视都从“中枪”开始。“中枪”后我的内心戏是“确实,谁让我还是不够好呢”,然后会马上想怎么做,然后去做。我对毫不留情的刻薄而到位的评价又爱又恨,长远来看还是爱的。

当有些评价关系到判断和选择的时候,我会认真去分析一下对方的立场和经验。我很重视那些具有丰富人生体察和职业生涯的人的评价,但我更希望他们能给出批评后的建议。批评一个人,批评完要给出矫正建议;批评一个产品,批评完要给出改良和替代方案。我们不要破坏性沟通,评价要用来推动事物发展。有时候我会主动请教改良方法。通常评价越客观、理性,建议越真挚。

兼听则明,有则改之,中肯的批评对我的帮助很大。他人的话总是镜子,不是折射出你的现状就是折射出他的格局。负面评价中一定有妒恨、发泄和评价人自己解闷儿的部分,我一直在练习辨认和忽视这部分。这部分才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部分。一大堆批评里,一定有几块是好宝贝,找到它们,珍视它们,让它们照耀你前进。

高手寂寞

孟疯疯:很多事情做起来感觉很寂寞,尤其是学习和锻炼,一直也克服不了那种寂寞感。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潇洒姐:巧了,前两天有个朋友也和我聊了差不多的问题,说跑步这个运动不错,但是来来回回就是自己一个人,太单调、没意思,问我怎么看。

我说一开始他们忽悠我跑步,我就试试跑了,然后发现这个运动的特色是孤独,说得文艺点儿就是寂寞。然而,我在过程里体验了三种不同阶段的感受。

一开始我发现了这事的寂寞,觉得自己真是盲目跟风,一样是运动,我组团跳操或打羽毛球也不错,何必非得参与这个呢。本来,我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创业和写作这两件事组成,都是一个人面对电脑、面对问题,本身已经够寂寞了,我干吗再叠加一种方式全方位体验一遍?我如果不选择做这件事,就不必经历寂寞的体验。

后来跑了一阵,我又想,没有前面寂寞的写作,也就没有读者的分享和共鸣;没有创业中独立的决策,也就没有后来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成长。同样,没有跑步,就没有完赛半程马拉松的快感,没有低体脂的好身体。你期待有好产出,就得预先做足投入,这就该是向前走的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再后来,我像习惯了创业与写作一样,又一次慢慢习惯了独行。我想象自己是一个侠客,心中沟壑万千,走过天地万物,明月照大江,酷、高冷。中间也有热闹纷扰,就像侠客会在沙漠里的客栈停下来和众人喝一碗酒,谈一夜心,看一眼姑娘记在心间,黎明时分带刀继续独自上路一样。客栈里还有侠客的传说,而侠客早已远行。

哈哈,既然已经寂寞,那就试试做寂寞里的高手。高手皆寂寞。

来下一盘棋

雪薇&景萱:最近把潇洒姐的所有视频、书籍、微信、博客集中看了一遍,里面反复提到一个词“复盘”,想请问潇洒姐何谓复盘,如何复盘?

潇洒姐:如果用百度搜索“复盘”,会得知这是一个象棋术语,互动百科里说得特别好:通过复盘,当某种熟悉的类似的局面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往往能够知道自己将如何去应对,在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好多种应对的方法,或者你可以敏锐地感觉当前所处的状态,从而对自己下一步的走向做出判断。

简单来说,复盘就是做完事之后,再从头过一遍。分析得失,找原因,认识和总结规律,不断校正目标。复盘是为了不在同一类坑里摔倒,不重复爱上同一种浑蛋。就算起点低、人傻,只要往前走经历事,只要练习复盘,就一定能通过积累变聪明和得到成长。我的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其实就是24个复盘故事,把经历过的事情思考了一遍,找到了症结,认清了自己,总结了规律。

那为什么偏要叫作“复盘”而不叫作“总结”?这是故意弄一个好像很高级的词显得很跩吗?我觉得是因为复盘是个很好的比喻,因为它把你的路程比喻成一盘棋,既然是棋,就有远景,有战略,有部署,有要赢的心,也有当下的每一步,且步步相连。这样看问题长远,想问题有谋略,而且既能更明确当下每一步与未来的连带关系,又不太会纠结于一时一隅。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盘棋,要想每一步落棋不悔,确实应该审慎行走;如果每一件事也是一盘棋,确实应该在胜负决出之后回顾总结,让未来赢的概率更大。敢于对弈,然后接受输赢,然后复盘,然后再战,才能早日炼成清醒的头脑。明白要趁早。

站在聚光灯下

山蒂Shandy:潇洒姐,每次面对众人演讲,您紧张吗?如何克服当众表演和演讲的紧张不安?

潇洒姐:我每次公众演讲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我觉得任何人肯定都紧张,至少在出场前和最开始的一分钟会紧张。

2013年11月在北京的趁早大会上,看到那么多人专程为趁早而来,我可紧张了,前十分钟都忘词儿,两眼发直,身体僵硬,好像并没有比十年前的我进步多少。

但总体来说,随着演讲次数越来越多,我的紧张越来越少,只会在特定场合出现。我觉得,紧张程度和演讲者对此次演讲的重视程度成正比,与准备程度成反比,与经验积累成反比,所以心态、技巧和经验,是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的时候,我学过一些避免紧张的方法:

1.排练走上台的仪态,要落落大方、挺胸、步伐稳健,站定后环视全场,微笑。此乃气场。气场要先赢。

2.要控制音调和语速。音调避免尖细,语速要放缓,要有昂扬顿挫和间歇。

3.要尽量不逐句背诵稿件,背诵会导致词句生硬,一旦想不起会造成难堪的冷场。要记忆每个章节的主要意思,在现场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4.多为自己创造机会,和陌生人交谈,在众人面前讲话。

5.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言之有物,有足以支撑演讲的内容和观点。内容和观点的质量远远超出姿态、语音、语调等耍花枪功夫。人格魅力和真诚的故事最打动人,从来如此。

综上所述,内容可以积累,技巧可以练习,在演讲这门技艺上,的确是天道酬勤的。

炎凉

白:请问潇洒姐,如何对待那些对您并不客气的人?我不能转身就走,因为也许有一天会有求于人。我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性,但又能明显感受到轻视和不尊重,所以很难随时都笑脸迎人,怎样去调节此时自己的心态?

潇洒姐:当年,我把《女人明白要趁早》的书稿拿给几个出版社看时,得到的反馈都差不多。

“你之前出版过别的东西吗?第一次写书吧?有出版梦的人很多。呵呵。”

“你这个算什么体裁啊?小说不是小说,随笔不是随笔的,先把文学体裁弄清楚了再写作。”

“我们只出名人的书,你是名人吗?”

我曾经拿着书稿在一个大书商的办公室等人,等了两个小时他才出现。他一边摆弄着电脑一边有一句无一句地和我说话,然后让我把书稿放在桌上。我走的时候他连再见也没说。

我道谢后转过身离开的时候,心里不好受,但我知道,是我自己没有成绩,别人也无从肯定。大家都挺忙的,时间都是用来交给有用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