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13364800000031

第31章 人脉并非谁都玩得起——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有更多优秀的人为你服务(1)

自己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上等朋友

有一起从小长到大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你都无法从感情上拒绝他;还有偶然情况下帮到你的朋友,无论何时,你都记住这个朋友的恩情。有一见如故的朋友,你们好像认识了很多年一样,是一种心灵上不可缺少的知己。还有一些人,因为常常见面,熟了之后,自然成为彼此的朋友。

随着现代资讯的发达,又出现了“网络朋友”的群体。其实,你会发现,除了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之外,我们在后来结交的朋友,往往都是和我们水平相当的朋友。你越优秀,你的朋友也就越优秀。一些人自己本身不怎样,偏爱攀高枝,别人不爱搭理他,他还抱怨别人门缝里看人,其实他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和朋友“般配”。

你只有向朋友或客户展示你真正的实力,你的人脉资源才会真正发挥作用,不然,你自己就是个半吊子,哪有朋友敢对你委以重任?哪个客户敢买你的产品?所以,很多人感叹自己没有遇到真正识货的伯乐的时候,其实往往忘了检讨一下,你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人才,如果你相信你自己是人才,就要想方设法证明给你的朋友看,让他们相信你。

刘轩的爸爸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刘轩大学毕业后,就希望在爸爸的公司里弄个职位。他爸爸知道儿子把管理一家公司想得太简单了,以他的能力,别说管理一个部门,就是当个普通的员工都未必做好。刘轩的爸爸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他告诉刘轩:“你自己出去找工作,还是自己出去创业都随你便,等你小有成就之后,我觉得满意了,才会考虑是否聘请你为公司的一员。”

一开始,刘轩对爸爸的做法还有抵触情绪。出去找工作后,他才发现,自己连一个小客户都搞不定,更何况是要帮爸爸管理那么大的一个公司呢?认识到这一点后,他精研业务,发愤图强。三年后,他很自信地进入爸爸的公司,成为一个小小的业务员。半年之后,他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了业务经理的职位。

做父亲的如此,更何况是朋友呢?你是雄鹰,就要先有飞翔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把机会给你,又有什么用呢?一些人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态度,觉得有朋友罩着,自己能力差点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确实,很多人通过关系找到了很好的职位,不死不活地过着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但这绝不是一个成功者的生活。搞不好,因为你能力不济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武东福,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他开办的现代节能工程有限公司一度员工上千,产值过亿,位居全国民营企业百强之列。然而,这样一位商业人物却毁在一帮兄弟的手里。

武东福发达后,一想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农民兄弟。现在自己富了,他不能亏待了这一帮兄弟。但你想想,这帮兄弟有几个是精英人物,仗着哥们儿义气,吆五喝六,哪里懂什么企业管理,成天只想着怎么把好处往自己腰包里揣。

正是这种哥们儿义气、感恩之心,使武东福放弃了严格的制度建设,使整个企业像个家庭,并且是一个松散的家庭,财务账目不清晰,资金流失严重,以致经常要靠借贷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公司每况愈下,等他因朋友进了监狱之后,昔日受他照顾的哥们便树倒猢狲散。武福东的义气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武东福是一个教训,同时也说明了不成器的哥们儿不但不会让你财运更旺,反而会坏大事。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

小周和小李同样来自于农村。来到北京之后,小周发现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差距。于是小周除了业余时间恶补文化知识外,还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不要工资,只管吃住,央求老板留下自己做学徒。小李则一味地感叹说:“自己命运不好,生在农村。这城里人拿乡下人不当回事,没文凭找不到好工作。”

几年后,小周成为这家汽车修理厂的部门经理,小李和刚来北京时差不多,隔三差五地换工作,不是送水工,就是搬运工。有两次,小李也试着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但不是赔本,就是嫌苦嫌累,坚持不下来。

小周和小李本来是朋友,但小周现在身边聚集了一帮优秀的朋友,和小李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偶尔通电话,小李就说:“你的运气怎么那么好,能遇上赏识你的老板!你小子现在发达了,对老朋友要多照顾一点儿!”

小周能帮到小李吗?只要小李还像目前这样,不知道充电,不知道下苦工夫学习本领,就算小周想帮他,也是有心无力。

小周和小李是我们身边的两类朋友,一类是以为自己时运不济,所以才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一类是想办法找机遇,推销自己,努力改变自己。成功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你足够优秀,肯付出,肯努力,会推销,自然就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朋友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携手共进。

你越优秀,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人越多,你在关系网上就越占主动。你越优秀,就越有人欣赏你,这是人之常情。有的人经常骂自己的朋友发达了就不认穷哥们儿了。试想一下,你这个穷哥们儿是否真的争气呢?

所以,让自己优秀,和更优秀的人为伍,才是拓展人脉、发展自己、获得财富的最佳途径。你自己一无是处,无论你怎么去讨好别人,也只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得不到好脸色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自知之明

你只值半斤的时候,就安心做半斤的事。这世上偏有一种人,不知道自己值几斤几两,老板让他搬箱子,他嘴巴一撇,老子是董事长的料,给你搬箱子?李嘉诚也做过饭店小伙计,别怕身份低,就怕你不做。身份低不怕,只要你虚心,愿意去学习,你的这种优秀品质会赢得别人的好感的。

(2)扬长避短

放着长处不用,偏跟自己的短处较劲,是没必要的。没钱的充大爷,外行的充专家,这没必要,有才的就拿出你的才华来,有力气的就拿出你的力气来,让别人知道你的长处,让别人去用你的长处,你有用处了,你的人脉就来了,你的钱也就来了。

事实上,获得人脉资源的根基是诚信和人品;核心是你的“含金量”,也就是你能够与别人交换的资源,你拥有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经验积累,还有通过你可以为他人带来的利益。只有你的这些资源增强了,你对他人的“有用性”才会加大,你也才能够更有资格和他人进行资源的交换与互补。

所以,在人脉建立和维护中,我们除了要维护人脉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再优秀。这样,即使你不刻意去维护你的关系,别人也会注意保护和你的亲密接触。

资源多的人喜欢与另一个资源同样多的人交换

有一位老师反映说,小学生交朋友,也有“势利眼”,也讲究“门当户对”。比如,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和成绩差的学生交朋友,就算孩子愿意,家长也不干。不少家长就不许自己的孩子和“差生”玩,以免“近墨者黑”。

看到这种现象,你还能心如止水,淡定如常吗?然而,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没有实力、没有资本,不够档次,那么你就容易被人轻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实力、有资本、够档次的人,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和那些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交往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小萍所有的朋友中,她是最有钱的,用的手机、包包、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最名贵的。然而,她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也是最不开心的。

有人就问小萍:“你有那么多名牌衣服,你家那么有钱,为什么你还不开心呢?”

小萍说:“正因为我有钱,所以大家经常找我借钱,让我请客,甚至把我穿的衣服,用的包包、首饰借去,可是她们却给不了我什么。”

那人继续问:“在你的朋友中,你觉得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呢?”

小萍说:“只有一个,她叫小云。”

“你为什么觉得她是你真正的朋友呢?”

小萍说:“因为只有她不找我借钱,不让我单方面请客,而是每次都和我交换。我请她吃一顿饭,她也请我吃一顿饭。我帮她一个忙,她也会帮我一个忙。”

一个很有钱的女孩,把一个跟她差不多、经常跟她“交换”的女孩当做真正的朋友。这一点,足以说明人与人在交往中讲究“门当户对”。资源多的人,更愿意和那些资源相当的人交朋友;资源少的人,喜欢依附资源多的人,但是这会让资源多的人心里不舒服。虽然资源多的人可能嘴上不说,但是人性的自私,决定了他们不会和资源少的人成为朋友。

所以,在你开始盘点自己的人脉之前,请先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你所拥有的资源是否与别人的资源相匹配。每个人都希望结交有价值的朋友,你手里的资源越多,你可供别人利用的价值也就越大,你就越容易建立强大的人脉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人脉的真相。

不少人认为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的发达充满幸运色彩,认为他是“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的人。其实,这种看法是天大的误解,真正的原因是,年轻的时候,他和比尔·盖茨在一起,他们志趣相投,一起白手起家。那时候,他们在对方眼里的利用价值是相当的,所拥有的资源也是相当的。在注册公司的时候,比尔·盖茨是总经理,保罗·艾伦是副总经理。这就奠定了他如今的成就。

在一个“创造财富”的论坛上,有个人曾开玩笑地说:“你的月收入是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的平均月收入。”很多人都觉得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但是计算出来的结果基本符合这一说法。最后那个人总结道:“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决定的。”

你觉得这不可思议吗?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人性的本能偏爱公平交换,你有什么样的资源,基本上和资源相当的人交往。在不断的资源交换之后,你们所获得的总体收入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人与人交往中存在的隐形法则,虽然你看不见,但是它真实地存在。

社会上,占有多数资源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的人占有的资源一般。这个时候,资源少的人会朝向资源多的人攀龙附凤。也许你能攀上资源多的人,但是资源多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接受你。举个例子,你认识世界上很多重要的人物,比如,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从理论上看起来,你的人脉够“牛”的,但是如果你没“几把刷子”、“没几分功力”,这些人根本不会理睬你,你每天依然要过朝九晚五的生活。

世界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没有一个亿万富翁会和一个乞丐称兄道弟。如果有的话,这个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换言之,你认识优秀的人容易,但要利用到他们手中的资源却很难。因为资源多的人喜欢和资源数量、质量相当的人进行交换。这样,公平交易才会实现。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想与那些资源多的人交往,并且希望和他们长久地保持友谊,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资源,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并能够满足对方的某种需要。唯有如此,你才有机会和他们进一步交往,他们才会乐意和你打交道。

抬身价,成为别人眼中的“绩优股”

中国人讲谦虚,别人要说你好、说你行,你就要说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别人认可你,说你行,你说不行,别人会当你是谦虚,但如果人家事先一点儿也不了解你,你要谦虚地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不行,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别人自然不知道你是谦虚还是说实话,你说你很厉害未必有人信,但你说自己不行,你说人家是信还是不信呢?

在《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周躁访问齐国,并希望在那里做官。可是他自己的名气不够大,怕得不到齐王的赏识。于是他对在齐国做官的朋友说:“我想作为齐国的特使访问魏国,希望齐王给我这个机会,我尽量说服让魏国与齐国友好。”

朋友听了赶紧对他说:“不行。你这样说等于贬低了自己,承认自己在魏国不吃香。这样的人,齐王又怎么会重用呢?”

周躁着急地问:“那你说我该怎么样说呢?”

“你不如自信满满地去问齐王对魏国有什么期望,可以倾魏国之力满足齐王要求。这样说齐王必定以为你在魏国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自然会厚待你。然后你再去魏国,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倾自己全力,满足大王对齐国的要求。这样魏王也必定不会小觑你,会重用你。你看,这样做你既可以打动齐王,又能打动魏王。”

周躁原本没有名声和地位,要想在齐国谋得一官半职其实很不容易。但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得到了齐、魏两国的重用,这全靠他假魏之名抬高了自己,进而达到了在齐国谋职的目的,然后又假齐之名,让魏国也重用了自己。

其实,在商品社会中,人也是一种“商品”,各有各的价值。所以,你应该懂得适度地自抬身价,尽量让人觉得你“物超所值”。人都有一种奇妙的心理,通常情况下,都更愿意相信价格昂贵的商品,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物有所值”,而对那些便宜商品的价值却心存质疑,认为“便宜没好货”。

因此,你如果把自己的身价定位太低,只会让人看不起,要把身价提高了,反而会引起他人的重视,认为你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试试自抬一下身价吧,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身价不能乱抬,处于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最好。如果你只是一个月收一两千元的小职员,那么,就极力让自己看起来像身价七八千元的小白领。以此类推,让自己的身价永远处于“绩优股”状态。如果你是一个小老板,却一定把自己吹成有李嘉诚一样的实力,那就不太让人信服了。当你抬身价的同时,其实就是给了别人一个期望。如果你目前的身价低于你的表现,自然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使你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也不能不分场合地夸夸其谈,这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那什么时候才是自抬身价的时候呢?确切地说,是在有人“买”的时候,或者是在同行聚会的时候。此时,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担任的是什么职位,千万不要谦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好,实话实说也罢,都要不断地往自己身上贴金。不需要你抬身价的时候,最好低调再低调,不要给别人高人一等的感觉。

抬身价要不动声色。如果别人能听出来你是在“抬”自己,别人不但不会相信你,还会轻视你。不要给人“炫耀”的印象,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在人群中一脸傲气,牛哄哄的,别人一见就反感,再有本事别人也不爱搭理你。在讲述你的经历时,你只需要把自己如何解决或处理事情的过程娓娓道来,不用贬低别人,夸耀自己。

你最好通过他人之口抬升你的身价,比如有朋友在场时,最好通过朋友来抬高你的身价,因为别人说,比你自己说,更有面子,也显得更实在,更令人信服。还可以通过权威人士之口来肯定你的成绩,从而提高你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