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海权
13367300000030

第30章 大国兴衰和海权更迭(6)

当代最具“权威”和“公允”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历时9年,经过漫长的争吵和妥协,终于在1982年4月30日获得通过,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为全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奠定了国际海洋法律基础。1996年5月1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批准书,表明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所拥有的管辖海域由37万平方公里拓展到300万平方公里,水域纵深由基线以外12海里延伸至200~300海里。换句话说,国际海洋法规赋予了中国新的海域,中国在国际法律文书上具有了对这些海域的权益和权力。然而,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活生生的现实摆在那里都可以佯装没有看见,一纸公文又能具有多大的效用!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的国际情况看,简单地在图上划一道线,口头上宣布一下某片海域的归属,对于海洋活动、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缺乏海上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能力,海上力量特别是海上武装力量太弱,所谓的领海、归属、管辖就永远是“纸上谈兵”。可以说,不重视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武器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是一种失策,然而,以此为灵丹妙药,寄希望于用这个公约来解决中国的海洋权益问题,无疑又是一种幻想。

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拥有全球性海权的国家只有美国一家,因为它有一支全球性海军,能够确保美国坐稳“海上霸主”地位;其次,是俄罗斯海军,前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海军仍然实力超群,是一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远洋海军”;而英国、法国、中国、日本,则被视为世界上的二流海军国家,只拥有能够控制离本土一定距离海域的制海权。这一分析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对于中国海上力量的估计似乎高于客观实际。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中国,又经历了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的胸中既有历史的耻辱,又有走向海洋的雄心壮志。“海洋热”、“海权热”已经热了十多年。但是,今天的中国海权何在?

蒋介石一句“西沙战事紧哪”使中国海军免去台湾战火

在中国人通过海洋走向世界的诸多水道中,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堪称三大“黄金水道”。其中,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海上走廊”,介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平均水深约60米,全长170海里,平均宽度100海里,地处东海与南海之间要冲,其价值绝不仅仅限于航运。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便依靠美国第七舰队的力量立即封锁了台湾海峡,切断了大陆南北间海上交通。从那时开始,中国海军的战舰就不得不绕台湾岛而行,先到东海公海上,再南行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这给中国大陆东海到南海间的军事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1974年5月,当时的南越军队在西沙挑起战事。中国海军为了争取时间增援西沙,拟以舰艇强行通过台湾海峡。这是新中国成立25年来的第一次。台湾方面是阻是放,当政的蒋经国请示已经休养的蒋介石,蒋介石的一句“西沙战事紧哪”,使中国海军免去了在台湾海峡的战火,并掌握了在西沙的海上主动。

这一事件表明,大陆与台湾本是“同根生”,有“外患”时还是有得“商量”,台湾海峡不管怎么说,是在中国人的手里。但是,随着台湾政治风云的变幻,如果台湾岛从祖国的怀抱脱离出去,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谁还能再说一句“西沙战事紧哪”?

“银河号”事件使美国声望大损但也多少让中国人感到苦涩

1993年7月23日,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紧急约见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官员,声称美方获得“确切情报”,7月15日由中国大连港驶往伊朗的“银河号”货轮,装有化学武器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要求中国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这一行为,否则,美国就要按照本国的法律制裁中国。

1993年8月1日,美国的两艘军舰开始在“银河号”航线左右两海里处进行抵近跟踪,美军飞机还不断在“银河号”上空盘旋,进行侦察、拍照。这些行为,严重地干扰了“银河号”的正常航行。8月3日,“银河号”被迫暂停止前进而锚泊海上。同一天,美方无视中国主权,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立即返回出发地,或者由美国人登船检查货物,或者停泊在某个地点听凭美国的发落。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向海湾国家散布上述“确切情报”,一些历来唯恐天下不乱的西方媒体也对美国的“发现”大力渲染。有的说“银河号”装载了“敏感化学品”,有的说它“满载化学武器”,还有的竟然开起国际玩笑称“银河号”载有“核武器”。一时间,满世界都把“银河号”视为“瘟疫”之船。

尽管中国政府有明确的禁止、限制此类化学品出口的规定,知道不可能有此类化学品出境,但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还是组织有关部门登上“银河号”对所有货物进行了12天全面认真的检查。经检查,“银河号”所载货物的舱单和提货单并与货主核实,该船确实载有运往伊朗的货物,总计30个集装箱,但全是一些文具、小五金、机械零件和染料等,根本没有什么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

中国外交部向美方通报了中方调查的结果,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强调指出,中国对化学品出口一贯慎重、负责的态度,美国无端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出口两种化学武器原料,并大肆干扰中国商船的正常商业航行,是毫无道理的。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一切阻挠或者干扰活动,确保“银河号”进入有关港口卸货。

此后,中国外交部长助理秦华孙还奉命召见美国驻华大使纳效俭,强调指出在国家关系中依照莫须有的所谓“确切情报”对另外一个主权国家采取行动,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的。美方的行为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干扰了中国船只的正常航运,破坏了主权国家之间正常的关系和贸易往来,给中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使中方船只及其人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并给中美关系投下了新的阴影。强烈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银河号”顺利按照原计划靠港卸货,并要求美国对其无理作法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后果进行赔偿和承担责任,保证今后不再干扰中国商船的正常航行和商业活动。至8月12日,美国一位高级官员仍然宣称,“我们有可靠的情报,证明船上载有化学武器。我们决心对该船进行检查”。

为了用事实向国际社会说明真相,尽快解决“银河号”受阻问题,避免中方和各方货主蒙受更严重的损失,并使“银河号”船员少受折磨,中国政府向美方提出,由第三国与中方一起对“银河号”有关货物进行检查。经多方努力,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银河号”货轮进入其达曼港,由中国检查组与沙特代表、美国派往沙特方面的技术顾问一道参与检查。结果表明,船上未载有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两类化学品。美国政府承诺将上述检查结果通知中国货轮“银河号”预定停靠港的各国政府,并努力确保“银河号”货轮顺利进入有关港口卸货。至此,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收场了。

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了“关于‘银河号’事件的声明”,强烈指出:美国肆意向别国施加压力,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银河号”事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取得道义胜利,美国理应道歉赔偿。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事件使美国政府感到难堪,而中国则取得引人注目的胜利。美国《华盛顿时报》说“银河号”事件使美国声望受损。

然而,“银河号”事件多少有些让中国人感到苦涩。美国人为什么敢在国际上如此欺侮中国?如果中国的军舰、飞机在公海上干扰一艘美国商船的正常航行,并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强行其停泊,美国人能答应吗?如果中国拥有强大的海军,美国人敢如此嚣张吗?不管在“银河号”事件上中国在道义上赢得了多少“分”,不管中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采取了一让再让的克制态度和友善措施,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还没有能够确保在国际公海上自由从事经贸活动的能力!

1994年10月27日,一艘中国核潜艇正在中国东北部的黄海海面上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忽然,天空中飞来两架涂有美国海军蓝底白星标志的S-3A“海贼”式反潜侦察攻击机,并投下了声纳探测器。由此,引发了中美两国海军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遭遇”事件。

在以后的三天时间里,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小鹰”号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不断跟踪骚扰中国核潜艇。此时,“小鹰”号航空母舰离开在日本东海岸横须贺的基地,锚泊在距离现场仅几百公里的海域上。10月29日,中国新式歼击机飞赴现场,加入护航序列并向美方发出严厉警告,美机才离去。事后,美国国务院官员一直竭力想使国际舆论相信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美国军方则承认,从1993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海军已经多次与中国海军发生过这样的“遭遇”。

问题不在于“遭遇”的次数多少、结果如何,关键是这次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而距离美国却有十万八千里。这多少有点像1982年英国海军特混舰队远航13万海里到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羞辱阿根廷人的味道。

美国国防部官员对于发生“遭遇”事件的原因辩解道,“当时的潜艇处于潜望镜深度,发出很大的噪音。当你执行任务时听到那么大的噪音,你就会赶去看,在发现某个水域有潜艇时,美国和其他大多数海军强国都会进行例行的检查”。照此逻辑,中国的舰艇听到美国的海岸附近水下有噪音,是不是也可以跑到那里进行检查呢?这一“遭遇”事件既是对中国维护海上权益能力的考验,也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它向世人表明,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海权!中国需要自己的海权,否则就只能被人家振振有词地“骑在脖子上拉屎”。

今天,新的黄海事件依然不断出现。一个时期以来,由日本冲绳岛起飞的美军P-3C型侦察机多次对中国华东沿海实施抵近侦察,其活动范围在青岛东南约200公里、连云港以东约210公里,距离中国海岸线最近时仅58公里。据有关方面介绍,像这样的侦察活动仅一年内就有近百次。说来也奇怪,一个时期以来,只要中国海军的舰艇出航,美国的侦察飞机总要前往表示“关怀”。以中国海军目前的装备而论,要有效地担负起“看家护院”的任务还是很困难。因此,对这种“关怀”还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

钓鱼岛事件表明中国海上力量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