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海权
13367300000065

第65章 崛起的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的逐步撤出,印度洋一度成了“真空地带”。印度认为,既然过去印度洋是英国的“不列颠湖”,而今理应是“印度湖”。为此,印度确定了“地区威慑”战略,将战略范围扩大到印度洋。其内涵是:以优势兵力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姿态,既准备与巴打一场全面战争,又有能力彻底摧毁巴基斯坦;对中国采取防御态势,通过在中印边境地区保持军事优势,巩固既得利益,有效地遏制中国,伺机进一步扩张;对南亚弱小邻国继续保持控制,维护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南下印度洋,有效地制服邻近小国海军,有效地遏阻大国海军,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

正是在上述军事战略的指导下,印度这样一个贫穷的大国,在还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情况下,长期保持着高额的军费开支。在大力发展陆军、空军的同时,重点发展海军。目前,印度海军的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七位,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航空母舰、具有区域作战能力、较现代化的海军之一。2007年1月8日,印度海军总司令梅赫塔表示,印度海军将在印度洋水域扮演“具有稳定影响力”的角色。印度拥有长达5560公里的海岸线,专属海域面积约200多万平方公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以及对外贸易高达90%以上要通过海运。因此,其战略构想详细勾画了印度建设远洋海军的构想,即通过建立强大的远洋海军,吓阻其他海洋强国势力进入印度洋,以确保印度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并达到控制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通往印度洋的7大战略要道的目标。

2006年11月下旬胡锦涛对印度进行访问,中印关系掀起了一个新的旋风。胡锦涛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举行会谈,双方就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一致认为“中印在双边、地区、国际层面都有着广泛而可持续的共同利益,两国都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印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印发表的《联合宣言》强调指出:两国领导人满意地注意到,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双边及地区和多边事务中的合作都取得了全面进展。为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中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挖掘各领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新水平,两国领导人致力于追求以下“十项战略”,即:确保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加强制度化联系和对话机制;巩固贸易和经济交往(双方决定,将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实现400亿美元);拓展全面互利合作;通过防务合作逐步增进互信;寻求早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促进跨边境联系与合作;促进科技领域合作;增进文化关系,培育民间交流;扩大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但是,“旋风”过后一切照旧。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老”。可以肯定地说,印度文化传统决定了它会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但又不会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大动干戈;它会对世界上的事情说三道四,但又不会拼着命去“横挑鼻子竖挑眼”;它会对中国的崛起有所顾忌,但不会再像1962年那样主动挑起事端被中国打个头破血流。印度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观察、密切关注其战略动向的国家。从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情况看,印度的一系列举措值得注意。

不满足于“印度湖”畔的孤芳自赏,开始加大国际交往力度、大力发展经济。从文化角度讲,悠闲自得自古是印度的传统。但近年来的印度,几乎与世界上各大国的关系都有明显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十分火热,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与欧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日本由疏远走向密切,同时与中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开始转暖。这一切,根本目的就是为成为世界“四强之一”、“排名三甲”的大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发展方面,印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金砖四国”之一。信息产业领域的成就令世界赞叹。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有一半以上与印度签订了编制软件的合同。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估计,到2010年印度将得到全球外包业务收益的一半以上,即将近600亿美元。印度工业联合会甚至预测,印度届时将成为全球知识外包中心。

在国际体育竞赛中不争但在日常生活中常与中国较劲。拨拉指头算一算,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印度的奖牌数量少得可怜。不是印度没有人才,关键是文化传统决定了印度人不愿意去争。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印度在经济上却开始与中国争锋。在航天技术上,印度又找到了一个与中国争锋的新领域。2007年初,印度首次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太空舱之后,信心大增。2008年发射无人航天器进入月球轨道。计划2014年发射可搭载两名航天员的航天器进入太空,2020年实现登月梦想。在这项计划中,印度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赶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以表明印度的航天技术超越了中国。2008年8月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迈哈万·奈尔宣布,作为登月计划的第一步,印度首个探月卫星“月球飞船1号”的发射可以确保在2020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

没什么大的战争威胁却总在大力提升军力,并致力于打造“亚洲版的北约”。印度每年贸易量的95%和贸易额的75%来自海上,石油进口量的80%也来自海上,地处印度洋的印度重视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本属正常。问题是,就目前印度洋地区而言,有哪个国家能对印度构成威胁呢?2007年9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文章指出:印度海军可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海军,从莫桑比克海峡到马六甲海峡,这支海军在印度洋表现得越来越积极。12月23日,《印度教徒报》透露,印度空军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战斗机基地即将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完工,这个基地附近就是世界最繁忙和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世界60%的海洋贸易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而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急需的石油资源对这条航线的依赖性更重。2008年2月14日,首届“印度洋海军论坛”在印度新德里开幕。环印度洋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出席这次论坛的有27个,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埃及、沙特、法国(拥有法属尼留汪岛)、斯里兰卡、南非等国家。印度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辛格总理在开幕式上提议,为了印度洋地区的长治久安,沿岸各国应该组建一支治安力量,也就是一个地区军事组织。印度德里大学的战略学者查特吉教授认为,“印度洋对于印度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印度一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命脉”。26日,印度在印度东部海港维萨卡帕特南附近水域进行了一次水下发射试验,没有潜艇发射装置的印度搞了一个水下发射平台,外观如同潜艇一样。利用这一平台,印度发射了一枚潜射导弹。目前,印度空基核力量主要由美、英、苏式战机携带核弹组成;陆基核力量主要由短程、中程和远程导弹组成。这次水下发射的成功,加之能够发射导弹的潜艇即将试验成功,印度将同时具备了空、陆、海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印度还计划在未来5~7年内拥有300~400件核武器。5月7日,印度又成功地进行了“烈火—3”导弹的实验,射程超过3000公里。印度认为,这次试射全过程十分精确,二次核打击能力猛增,凭借这种导弹印度“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在太平洋上没有多大利益却开始东进。印度一直被视为南亚大国,主要利益范围在印度洋。然而,近一个时期却开始频繁与东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往来,大有涉足亚太事务的迹象,因此被认为“正在改变亚太安全的原有格局”。虽然,目前印度的“东进”对亚太局势的影响尚微乎其微,但其一系列举动从一定意义上反映着印度做世界大国的决心和追求。2005年底,印度参加“东亚峰会”,开始跻身东亚一体化机制之中,迈出“东进”的标志性一步。2006年3月,美日澳战略对话结果认定印度是“全球性伙伴”。2007年3月下旬,印度海军与新加坡海军举行联合军演;4月中旬,印度海军与美国、日本在日本海域举行三国首次联合军演;4月下旬,印度海军北上海参崴,与俄罗斯海军举行联合军演,回国途中还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分别进行了联合军演。这一系列活动,使世人看到了印度海军在东亚海域行动的能力。印度所以推行东进政策,无非是想谋求分享东亚经济成果,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同时,也有牵制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与中国关系的考虑。

对于印度,笔者始终不能看好。这主要是基于对印度文化传统的认识。虽然,目前印度不乏高新技术人才,在“世界办公室”的位置上坐得很稳,在信息技术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航天技术、火箭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但印度终究是印度,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可能因为今天的信息化、全球化一扫而光。一个至今依然让牲畜满大街乱跑乱拉的国家、一个还有三分之一左右国民穷得吃不饱、穿不暖的国家,怎么可能有非凡的创造力呢?怎么可能改变世界呢?有日本媒体曾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的印度贫富差距拉大,底层民众生活困难,执政的国大党处境窘困,印度政治面临陷入动荡的风险,其经济也将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低迷局面。

印度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距离中国最近,距离中国也最远。说它近,是说它与中国不仅陆路接壤,而且印度洋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通道;说它远,是说虽然中国的佛教来自于印度,但中印之间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科技、军事上都少有联系,相互间的了解远不如中日、中美、中俄之间的了解多。长期以来,印度对中国的仇恨实质是其扩张和霸权野心作祟,是一种“小鬼怕钟馗”的心态。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印边境划线的分歧是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中国政府一贯认为,一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也不应该导致边境冲突。1959年,中国政府曾多次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边境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并停止边境巡逻,以求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避免冲突。在印方拒绝中国的建议之后,中国单方面停止了边境巡逻,以期有助于缓和边境局势。但中国的“菩萨心”换来的却是“恶狗咬”。印方先后在中印边界中段、西段和东段步步紧逼,深入中国境内建立了几十个军事据点,不断挑起武装冲突,致使边境局势日益紧张。1960年周恩来总理曾赴新德里同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力求达成有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协议,但得到的是“我们不理睬他”。1962年10月12日,印度政府下令其军队“清除掉”中国边境上的中国军队。17日,印军猛烈炮击中国边防部队,中国边防部队不得已于20日开始进行自卫还击,很快收复了印度越过实际控制线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并进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为了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中国边防部队主动撤回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并且再沿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其后,又宣布释放和遣返全部被俘印度军事人员,归还在冲突中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和其它军用物资。然而,中国的“菩萨心”又一次没有换来好的报应。一方面,在战场上“不经打”的印度军队不断在中印边境上挑起事端并在边境地区对中国军队保持军事优势,在政治上好玩弄两面手法的印度政府为在中国搞分裂的达赖流亡集团提供栖身之地;一方面,印度政府好像炖烂身子炖不烂嘴的鸭子,不断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不仅如此,印度还拼命发展核武器,对国际社会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采取了公然蔑视与挑战的态度,在进—步暴露其狼子野心的同时,也反映出其政治上的不成熟或者说幼稚的一面。中国有句古话:“妄得之福,灾亦随焉”。就是说,靠胡作非为得来的“幸福”,灾祸也会随之而至。印度穷凶极恶地发展核武器,正应了中国《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由于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并对巴基斯坦进行核讹诈,巴基斯坦进行了次数更多的核试验,南亚次大陆的核军备竞赛的帷幕已经拉开,这一地区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方使用核武器的战场,遭受灾难的当然不会只是巴基斯坦一家。

综上所述,印度在政治上企图称霸印度洋,成为世界大国;在军事上穷兵黩武,具有很强的海上作战实力和一定的核能力;在经济上尚欠发达,贫困程度比较大;在社会状况上基本处于长期不稳定的状态,民族、教派矛盾深重;在国际关系上,与各大国并无“深交”,与周边国家交好的不多,与巴基斯坦则仇深似海;在地理上处于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的北端,在陆地上中国对印度居高临下,而在海洋上印度对中国向印度洋发展以及通过印度洋向非洲和中东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历史经验证明,印度“吃硬不吃软”,适时教训一下会使其头脑清醒一点、嘴巴子干净一点、行为老实一点。从一个时期以来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拙劣表演看,千百年的衰落和长期殖民者仆役的地位所积聚的“一把辛酸泪”,不仅使其喷发出“满嘴荒唐言”,而且迸发出近乎“滚刀肉”式的“神勇”,颇具“光着屁股打狼——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劲头。印度与中国只有喜马拉雅一山之隔,在印度洋上又对中国有“卡脖子”的优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深刻影响中国向南、向海、向全球的,将主要是印度。

和平崛起·远大抱负·投棋布子

当年李白有诗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选择和平崛起之路的中国,当以宇宙胸怀、大鹏之志在天海之间运筹帷幄、劈波斩浪。“天下”尽散中华歌,一任群芳妒!

“向南、向海、向全球”的中国需要有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