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原创经典作品:无声的惊雷
13368100000029

第29章 收藏家

秦德龙

大包有个爱好,专门收藏领导的讲话稿。但市级以上领导的讲话稿,他不收藏;联合国领导的讲话稿,他也不收藏。他只收藏本系统、本单位领导的讲话稿。几十年下来,他收藏的讲话稿装了满满一排书柜。

本单位是个很大的单位,从历史沿革上看,时而直属于国家部委,时而隶属于地方政府,折腾了好几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体制更迭,领导走马灯似的换,积攒下来的讲话稿,多如牛毛。大包将收藏的讲话稿分类整编,打理得像文物一样,很是赏心悦目。闲暇的时候,大包泡上一杯茶,一边品茶,一边赏析“文物”,产生很大的成就感。

这些讲话稿,反映着时代变迁,是单位历史的缩影。几十年前,没有打字机,领导的讲话稿,都是写在信纸上,写得十分潦草。领导多是大老粗,讲完了话,稿子随手就扔。如果不是大包心细,及时给收起来,今天哪能见得到这么珍贵的史料?!后来,有了打字机,领导的讲话稿就铅印得齐头整脸了。可是,越是整洁的讲话稿,领导越是喜欢用红铅笔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今天看来,这些红色的笔迹,显得弥足珍贵,那是领导们工作思路的调整和进一步明晰!此外,最有价值的,是领导人随手用铅笔写在纸片上的只言片语。越是大领导,越是喜欢用铅笔,越是水平高的领导,越是言简意赅!

收藏这么多领导的讲话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有些讲话稿,是大包跟在领导屁股后面要的。有些讲话稿,是他用笑脸和香烟换来的。也有些讲话稿,是冒着受处分的危险,顺手牵羊得来的。领导的讲话稿,应该是有人管着的,轮不到大包收藏。可是,大包偏要收藏。大包理直气壮地说:我收藏领导的讲话稿,有什么不好?!我是在学习中收藏,在收藏中学习!难道这有什么错误吗?!

现职领导也动员过大包,要他把老领导的讲话稿,交给公家收藏。尤其是讲话稿的原件,更应该拿出来,存入档案。领导的讲话稿,是公共资源,个人是不能吞占的。大包说:什么叫个人吞占?我是开放性收藏,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来我这里复印嘛。就算我是民间收藏吧,等我死后,总要作为一笔遗产交公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现职领导也只能装聋作哑了。既然,大包有这个爱好,就成全他吧,反正又不是干坏事,为什么不从善如流呢?现职领导专门拨了一笔资金,要大包用在保护讲话稿上。大包很高兴,买来了樟脑丸、温度计、湿度计、防爆灯、报警器等等,把存放讲话稿的房间武装成了弹药库的水平。

一个喜欢收藏领导讲话稿的人,一定是个有作为的人。人们发现,大包收藏的东西,真是太有用了!写史志的时候,要查阅老领导的讲话稿;写“三爱”教育材料的时候,要参读老领导的讲话稿。老领导们写回忆录,更要重温当年的讲话稿,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老领导去见马克思了,更少不了要调阅老领导的讲话稿,写一篇无限缅怀的悼词!

这时候,大包就成了个得意的人物,成了个不可替代的人物。大包是个美誉度很高的收藏家。

当然,大包是与时俱进的。为了丰富讲话稿的总体藏量,大包贴了海报,广泛地在本系统、本单位内部征集老领导的讲话稿。许多老同志被大包打动了,不但送来了发黄的讲话稿,还送来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他们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包:这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大包深受感动,决心将收藏讲话稿的事业进行到底!他向老领导们表了态:合理开发讲话稿资源,写论文,出专着,将老领导的讲话稿汇编成书,让其流芳百世!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些话会成为大包的遗言。大包在整编讲话稿的工作中,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一堆领导的讲话稿上!

许多老领导和现职领导,参加了大包的追悼会。按照大包生前的遗愿,他收藏的那些讲话稿,全部由单位接受了。应该说,大包死而无憾了。可是,在向大包的遗体告别之后,大包的一双儿女哭天抢地,不让把大包火化。他们声泪俱下地说:俺爸为什么还睁着眼睛?他一定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人们都涌过来看大包,果然,大包死不瞑目。

领导们毕竟是有经验的。有个老领导出了个主意,让刚才给大包致悼词的那个现职领导,把悼词烧掉。烧悼词,也就是烧讲话稿。现职领导照办了,一边烧悼词,一边说:大包同志,你收好了啊,专门给你开的大会,专门给你做的讲话稿!

悼词很快就化成黑色的蝴蝶了,漫天飞舞。

众人再看大包,他已闭上了眼睛!

好了,大包已经把讲话稿收藏好了,他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