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13371000000011

第11章 进军国际市场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诺贝尔

(一)

自从1865年3月迁居德国汉堡后,6月,阿尔弗雷德组建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并于这年冬季开办了克鲁伯工厂。

然而在1866年的一次爆炸事故中,克鲁伯工厂被炸成了废墟。后来因发明了达那炸药,克鲁伯工厂才得以重新恢复。

从1865年到1873年的这段时间中,阿尔弗雷德的住宅和他的实验室一直都设在工厂的所在地——克鲁伯,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的营业办公室则设在德国汉堡。

克鲁伯工厂所生产的达那炸药通过汉堡这个欧洲当时最大的海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各地,并且很快又销往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直到1870年,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了一些新的工厂,基本上达到了自产自销后,这种供货业务才逐渐停止。

在1866年的春天,阿尔弗雷德将克鲁伯工厂的生产安排妥当后,便前往美国进行访问。

同年的8月14日,阿尔弗雷德在美国取得了制造和使用硝化甘油的专利权,人们很快就认识到了生产它的可能性。由于爆炸油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后进入美国市场的,当时美国正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要建立铁路,向西部的黄金和石油产区扩展,因此,爆炸油在美国的矿业和民用工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经过阿尔弗雷德的不断努力,虽然有些美国人极力反对使用硝化甘油,但他还是在美国开设了一家“美国爆炸油公司”,入伙了纽约的一些股东。

然而,“美国爆炸油公司”最终被一些股票经纪人控制了,变成了一家诈骗性的企业,情况十分严重。而且由于股东的诈骗行径,阿尔弗雷德对企业的组织和经济调整也无法实现。他们将阿尔弗雷德的配方略加改动,冠以高效炸药、双硝炸药、大力士、铁路炸药等新名称,然后竞相进入市场。这不仅抢走了阿尔弗雷德的市场,还威胁到了他的专利权。

无奈之下,阿尔弗雷德不得不撤出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去过那里,并且还经常以批评和讥讽的口吻提到美国:

“我终于发现美国的生活绝不是愉快的。对金钱的过分追求,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乐趣;为了那些想象的需要,而毁掉了廉耻感。”

当瑞典和德国的炸药工厂业务发展得十分兴旺之时,阿尔弗雷德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准备进军英国和法国市场。

英国是一个保守国家,英国人一贯小心谨慎,不喜欢冒风险。虽然阿尔弗雷德在1867年就已经获得了英国方面关于硝化甘油的专利证,但由于爆炸事故频发,保守的英国便大造舆论,反对硝化甘油的制造和进口。

1869年,迫于舆论压力,英国议院通过了一项名为“禁止在大不列颠制造、进口、销售和运输硝化甘油以及任何含有硝化甘油的物品的规定”的法案。这样一来,英国将国门关闭得更紧了,根本不给阿尔弗雷德一点机会。

英国之所以这样反对阿尔弗雷德进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国人非常小心谨慎,对稍有危险的事情也是万分警惕;二是因为英国当时有一位名叫阿贝尔的火药发明家,他向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暗中阻止硝化甘油进入英国。

阿贝尔教授这么做,部分是出于私心。因为此时他正致力于火棉的应用开发,而阿尔弗雷德的炸药一旦进入英国市场,就势必会冲击他的产品,甚至会抢走大部分火棉的市场份额。

所以,阿贝尔便利用自己政府和议会科学顾问的身份,恶意抨击达纳炸药的危险性,宣扬阿尔弗雷德的黄色炸药是一种比硝化甘油更加危险的产品。

但是,阿尔弗雷德并没有放弃,他用流畅规范的英文起草了一封信件寄到英国调查委员会,为达纳炸药的安全性进行辩护。同时,他又向学术界发表了一篇论文,进行公开的实验,努力让人们了解达纳炸药的真实面貌。

阿尔弗雷德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这时,英国对高效炸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政府终于认识到了这条禁令对国家利益的损害,于是指定阿尔弗雷德在苏格兰开拓市场。

随后,一大批苏格兰银行的老板和实业家们围着阿尔弗雷德,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商谈,最终决定在苏格兰西海岸的阿岱尔附近的荒凉沙丘中建造一个工厂,这就是“英国达纳炸药公司”。

从开始建立直到今天,“英国达纳炸药公司”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达纳炸药制造工厂。

此外,还有两座附属工厂也很快就动工了,一座专门生产雷酸汞,另一座则生产雷管,为炸药提供引爆器材。

由此,阿尔弗雷德的炸药工厂终于在英国扎下了根。

(二)

1868年,阿尔弗雷德又来到了法国巴黎,准备在法国申请开办公司和工厂,结果他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因为法国当时实行的是国家专卖政策,这是为生产和销售炸药而制定的政策,也包括硝化甘油和安全炸药,所以法国政府当局对阿尔弗雷德是采取阻挠态度的。

就在阿尔费德勒一筹莫展之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年轻的实业家保罗·弗朗塞·巴布和他的父亲。当时,巴布正在协助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冶金厂,名为“巴布父子锻铁公司”。

巴布与阿尔弗雷德一见如故,并且十分钦佩阿尔弗雷德;而阿尔弗雷德也对巴布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精力赞不绝口。

阿尔弗雷德认为,巴布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无疑可以成为自己在法国乃至世界拓展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而有远见的巴布也很看好阿尔弗雷德的炸药事业。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签订了合约,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在法国开发利用阿尔弗雷德的发明,阿尔弗雷德出技术,巴布提供所需资金,两人合作十分默契。

在当时,法国是坚持不允许阿尔弗雷德在法国建立达纳炸药制造厂的,两人只好努力地四方游说。但还未等两人的说服工作取得成效,1870年7月,普法战争就爆发了。

当时的德国被称为普鲁士,战争中的普军也因为使用甘油炸药而一连攻破法军许多重要阵地、桥梁和工事,攻势异常迅猛。法军虽然尽力死守,但火药的威力根本比不上德军,法军屡次败北。

法国急于遏制德国在欧洲的势力扩张,这势必就要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于阿尔弗雷德来说,这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很快,他们就在法国的南部便建成了达纳炸药制造工厂。

有了巴布的协助,阿尔弗雷德的工厂业务发展也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家又一家的炸药厂陆续建立起来,几乎遍及了法国各地。

可惜的是,巴布因为应征入伍,在战争刚开始不久就到前线去了。后来法国都尔陷落后,巴布被普军俘虏,1871年5月战争结束后才回到法国。

战争结束后,阿尔弗雷德与巴布商议,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法国和德国的敌意依然很浓,而法国又急于遏制德国在欧洲的势力,这就势必会同其他小国结成同盟,以便借这些小国家的力量牵制德国。那么,这时他们想要在这些小国家建厂的话,法国银行一定会给予很优厚的条件贷款给他们。

可以说,这是阿尔弗雷德在其他各国办厂的最佳时机。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雷厉风行的巴布便立刻奔走起来。在短短的两年内,在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等国家,一座座达纳炸药厂相继建立起来并投入生产。

在19世纪70年代,阿尔弗雷德的公司、工厂几乎遍及整个欧洲,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他也学习并精通了几种语言,经常周游各国,长期待在国外。如果真有一种四海为家的人,那么阿尔弗雷德算是很典型的一个了。他经常说:

“我的故乡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我则到处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阿尔弗雷德深知自己是个瑞典人,那里有他最爱的亲人。他也常常怀念在瑞典的生活,一旦有可能,他就会跑回瑞典看望家人。

(三)

虽然工作上有巴布这样的得力助手帮忙,但阿尔弗雷德还是有很多烦心事,一家家的炸药厂星罗棋布、纵横交错,遍及世界各地,这也让阿尔弗雷德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很多事情都需要阿尔弗雷德亲自出面解决。

而且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尖锐的矛盾也在困扰着阿尔弗雷德,那就是阿尔弗雷德的公司与其他炸药公司之间产生的激烈竞争。看到诺贝尔公司的火爆生意,其他炸药公司自然眼红不已,于是纷纷致力于生产新型炸药。

不但如此,就连诺贝尔公司内部的各个工厂之间也开始互相争夺市场。尤其是欧洲以外的一些国家,企业内部出现了不体面的竞争。

为了解决这一因公司庞大而产生的问题,阿尔弗雷德与巴布之间进行了一次长谈:

“自己的公司与厂家之间本不该存在这种竞争关系,最起码应该保持对外一致,联手对付我们共同的竞争对手。然而事实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想象,现在各地的工作都要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也不愿意交流信息。这让我非常担心,他们这种状态就好像是一批士兵,虽然各个骁勇善战,但没有将军来领导,不仅不能联合起来对付外敌,然而还会导致内部矛盾,自相残杀。这样下去,我们的很多利润就会彼此抵消掉,而且也不利于公司和工厂的长期发展。”

巴布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很赞同阿尔弗雷德的说法。他觉得,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领导核心,找到一个合适“领袖”,由这个“领袖”来制定经营策略和措施,统一调配管理所有的公司和工厂,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阿尔弗雷德将所有工厂都归于一个新建立的公司——“黄色炸药和化工品生产总公司”进行管理,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资本为300万法郎。

到了1884年,该公司的股票资本已经增加到400万法郎。

而瑞士和意大利的工厂则由设在伊斯尔顿的“诺贝尔黄色炸药联合公司”接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市场则通过在毕尔巴鄂的“西班牙黄色炸药公司”进行协调管理。

在普法战争结束后的4年,即1875年,阿尔弗雷德在巴黎又成立了“黄色炸药制造辛迪加”,是一家专门为所有黄色炸药公司服务的国际技术咨询机构,由当时黄色炸药制造方面的一流专家,瑞典人阿拉里克·利德伯克负责。

在这一时期,欧洲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合并现象。1886年,阿尔弗雷德又组建了英德和拉丁两家托拉斯公司,为此后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德国托拉斯——“诺贝尔黄色炸药托斯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股金为200万英镑,先后由13家公司组成。而阿尔弗雷德一直负责着这项巨大的协调工作。

由于分散意愿过于强烈,英德托拉斯经过长达25年之久的合议,最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强权政治才终结了这个国际公司。1915年,公司的财产被各国的股东所瓜分。

在一战期间,英国的“诺贝尔炸药公司”也被迫进行几乎百分之百的军工生产,成为战争期间帝国防御和战斗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国人将以诺贝尔炸药公司为核心的整个英国炸药工业合并起来,组建了庞大的“炸药贸易有限公司”,这也是“英国炸药工业史上最为重要的发展”。该公司于1920年改为“诺贝尔工业有限公司”,包括17家经营炸药及其副产品的大型企业,以及无数的附属公司和工厂。

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德国等国的大型企业都需要寻找新的市场,于是便合并成为巨型的企业“I.G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1915年以后,德国诺贝尔企业曾与这家垄断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这种情况也逐渐影响了诺贝尔工业公司在英国的市场,他们也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应对:1926年,诺贝尔工业公司同三家英国的大化学公司——布伦纳与蒙德公司、联合碱业公司以及英国燃料公司合并,从而形成新的强大托拉斯——“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从而让不利的竞争局面得以减弱。

从1939年到1948年间的二战期间,“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又被强行变成了军工企业,生产规模也日见萎缩。然而,他们继承了阿尔弗雷德的坚毅精神,克服了资金及货源等方面的重重困难,最终重获生机。

可以说,阿尔弗雷德不仅是个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企业家。他终生都坚守着自己研究、自己创造、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不变法则。而他所创立的托拉斯运营组织,也已为世界各大跨国公司所效仿,这也是阿尔弗雷德在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