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13371100000007

第7章 在伦敦的19个月

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

——富兰克林

(一)

当时的伦敦,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富兰克林对那里充满了向往。他觉得,自己的梦想即将通过这次伦敦之行而得以实现。想到这里,他就对仁慈的吉斯总督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一次,总督还答应会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以促成他此行的使命。

然而遗憾的是,一直到富兰克林上船,也没有见到总督的信件。在临开船时,总督的秘书来了,向富兰克林传达了他的措辞谦恭的口信,称总督因为公务缠身不能来,推荐信总督已经先期送到船上去了。富兰克林见状,不免有些困惑,但也只能回到船上等待收信。

当时,船上的头等舱和二等舱已被几位先生包下了,富兰克林和拉尔夫只能乘坐三等舱了。在启碇前,弗伦奇上校上船来了,他在向富兰克林招呼、问候时的恭敬态度令正舱里的乘客对这两位青年顿时都刮目相看。

碰巧正舱里的乘客、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父子因有事下船回费城去了,正舱里的绅士们便邀请富兰克林和拉夫尔搬进了正舱。

弗伦奇上校下船后,船便起航了。富兰克林想,弗伦奇上校一定已经把总督的推荐信送到船上了,因此就向船长要那些委托他面交的信。而船长称,所有的信都装在一个袋子里面,一时无法取出,但他答应,一定会在到达伦敦之前把这些信件都找出来。

一路上,踌躇满志的富兰克林与拉尔夫愉快地畅想未来,构思着理想中的美好前景。同行的人对这两位年轻人的远大志向深感叹服。然而,老于世故的教友会商人托马斯·德纳姆先生却不以为然,时常给两人高涨的情绪泼冷水,并指出他们并不了解吉斯总督的为人。这不免令富兰克林和拉尔夫感到扫兴。

德纳姆先生的话虽然不受欢迎,但却句句中肯。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安尼斯号”即将结束航程,抵达伦敦,富兰克林开始从信袋中翻寻吉斯总督给他的推荐信,可翻来翻去也没找到一封托他面交的信。他从中拣出了六七封信,从笔迹上看猜测这可能是与他有关的信,因为其中有一封是写给皇家印刷所的巴斯克特,另外几封是写给文具商人的。

1724年12月24日,富兰克林和拉尔夫到达了伦敦。他先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一个文具商,把信交给了他。

文具商拆开信看完后,不仅没有表示对富兰克林的欢迎,还气愤地说:

“哼!我可不认识你说的那个人,这是列德斯顿写来的信,我发现他完全就是个大骗子!我已和他没有来往了,我也不会收他的信。”

说完,他把信退给了富兰克林。

得知这根本不是吉斯总督写来的信,富兰克林感到有些惶惑了。他找到在船上结识的教友会商人托马斯·德纳姆先生,把这件事的经过告诉了他。德纳姆听完富兰克林的讲述后,断定吉斯总督根本就没有替富兰克林写什么信,而且他在伦敦也没信用可言,根本就没办法向别人作任何推荐和担保。

至于那封列德斯顿的信,德纳姆先生推测,那应该是一个陷害汉密尔顿先生的阴谋,而吉斯总督和列德斯顿恰好都牵涉其中。因此,德纳姆先生认为应该让汉密尔顿先生知道这件事。

不久后,汉密尔顿先生也来到伦敦。富兰克林将列德斯顿的那封信交给汉密尔顿先生,汉密尔顿先生很感激富兰克林,并此事为契机,与富兰克林成了朋友。

对于吉斯总督,尽管富兰克林后来仍承认他在任期间政绩卓着,不失为一位好总督,但对于他这样不负责任地欺骗一个毫无人生经验的年轻人的事一直感到十分愤慨。

(二)

通过这件事,富兰克林第一次体会到了世事的险恶,也体会到了父亲在这件事上的远见和一篇苦心。他才只有18岁,脑海中充满了幻想、忠诚、正直与善良;而今在异地他乡,他深深地领会到什么叫虚伪、愚弄、欺骗和奸诈。

伦敦之行令富兰克林的全部热情和希望都随着吉斯总督的谎言而付之东流了,富兰克林心头只剩下懊恼与悔恨。

既然来到伦敦了,又不能马上回去,就必须先站住脚才行。于是,富兰克林四处打听工作机会。一周后,他在巴塞罗穆道口的帕尔默印刷所找到了一份工作。

帕尔默印刷在当地很有名气,生意也相当兴隆,加上富兰克林技术好,人又机灵、肯吃苦,所以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但拉尔夫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又对工作过分挑剔,所以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依靠富兰克林的那份工资,这对患难弟兄才总算在伦敦安顿下来。

富兰克林很喜欢帕尔默印刷所的工作环境,他认真钻研,努力琢磨,很快就掌握了这里的每一道排版工序和技术,对那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久,他勤恳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精湛的操作技术就赢得了老板帕尔默先生的赏识,帕尔默先生经常将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任务交付给富兰克林去做,而富兰克林每次也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这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的周工资就从40先令增加到了60先令,而且还经常能拿到加班费,这是一般工人所望尘莫及的。

有一天,富兰克林被指派为沃莱斯顿的《自然宗教》第二版排字。在排字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发现沃莱斯顿的一些理论论证并不充分。于是,经过思考和整理,富兰克林便写了一篇短篇哲学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来批评沃莱斯顿的那些理论。这再次令老板帕尔默看出了富兰克林的才华,虽然帕尔默不同意富兰克林论文中的观点,但还是对富兰克林更加器重。

富兰克林将自己写的论文印制了100份,散发给自己周围的一些朋友。幸运的是,其中有一份偶然落入了外科医生莱恩斯的手中,两人因此也相识,并成为好友。莱恩斯写过一本《人类判断的不谬性》的书。他还介绍富兰克林认识了《蜜蜂的寓言》的作者伯纳德·曼德维尔和彭伯顿博士。从此,富兰克林便开始与英国文化界的人士交往。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还结交了小不列颠住处隔壁的书商,并与这名书商达成了协议:富兰克林出一笔不太多的费用,便可以在书商那里借阅任何书籍。运用这种方法,富兰克林充分阅读了书商所拥有的大量旧书。

在伦敦这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大城市里,富兰克林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像在费城时期一样,他的周围再次聚集起一大批喜欢读书和思考的朋友。白天,他在印刷所中努力工作,夜晚便成了他读书钻研的大好时间。

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富兰克林,逐渐形成了思维敏捷、语言风趣、举止文雅和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他既能够结交下层社会的劳动者,又能出入大雅之堂,用经过润饰的语言与上流社会人士频繁交往。

(三)

1725年秋,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发展,富兰克林离开了帕尔默印刷所,在一家规模更大的印刷所——林肯协会广场的瓦茨印刷所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富兰克林处事十分谨慎,待人也热情谦和,并继续保持着节俭朴实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饭。这样节省下来的钱,不仅能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还要适当帮助好友拉尔夫。

在来到这家印刷所后,富兰克林发现这里的50多名工人全都嗜好啤酒如命。每天早餐前,每名工人都要喝一品脱的啤酒,早餐时再喝一品脱,早餐和午餐之间也要喝一品脱,午餐时、晚餐等,也都要喝一些。据他们说,喝浓啤酒可以让人变得有力气。

富兰克林成为这里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工人们都称他为“喝水的美洲人”。但这个“喝水的美洲人”却能双手各提一版铅字上下楼梯,而这些嗜洒者只能两只手捧一版铅字。

后来,在富兰克林的感化和说服之下,不少工人渐渐改掉了酗酒的不良习惯,这样不仅节省下一些钱财,还能避免酒后闹事造成的种种麻烦。

在这期间,拉尔夫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虽然他也曾在逆境中充满了信心和乐观精神,但在安逸时就会表现得惰性十足。尤其是有好友富兰克林的资助,拉尔夫在没有工作又无聊之时便出入一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在精神享受和感官刺激中调节情绪。

他也曾发誓要找到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职业,先后尝试过做演员、撰稿人、记者和编辑等,但都一事无成,只好在吟诗作赋中聊以度日。此时,拉尔夫早已将自己在费城的妻子和孩子抛到脑后,与隔壁的一名女帽商打得火热。年轻的富兰克林为了拉尔夫简直两肋插刀,将自己薪水的一半都交给他用,还为他保守已经妻室的秘密。

后来,拉尔夫在伯克郡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便只身去那里工作。他委托富兰克林帮助他照顾他的女朋友,即那位女帽商。遵照拉尔夫的嘱托,富兰克林经常应她的请求,借一些钱给她应急。

在这些交往中,富兰克林发现这位夫人受过很好的教育,聪慧活泼、谈吐风趣,不觉对她产生了好感。在有意无意之中,生命中难以驾驭的原始冲动促使他向这位女帽商发出了求爱的信号,结果遭到拒绝。

不久,女帽商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拉尔夫。拉尔夫非常愤怒,他返回伦敦,带走了女帽商,并声称所欠富兰克林的27磅债款从此一笔勾销。

就这样,富兰克林失去了拉尔夫的友谊,但同时也卸掉了一个沉重的精神包袱。

在瓦茨印刷所,富兰克林还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一位名叫威格特的工人。威格特会说法语,还懂一些拉丁文,十分喜爱读书。在工人们中间,威格特的文化修养可谓是鹤立鸡群。由于两人兴趣相投,又都喜欢阅读和学习,因而友情日渐加深。最后,威格特向富兰克林建议,他们可以一同去欧洲旅行,靠在各地的印刷所打工来维持生活。这种提议获得了富兰克林的赞同,但却遭到了富兰克林的忘年之交德纳姆先生的阻止。

在伦敦生活的这段日子里,富兰克林与德纳姆先生一直都有联系。在与富兰克林认识之前,德纳姆曾在布列斯托尔做生意亏了本,欠了别人不少债务。后来,他又到美洲做生意赚了大钱,随后返回英国,准备还清那些债主的债务。在船上,他遇到了富兰克林和拉尔夫。

在回到英国后,德纳姆先生设宴款待了他旧日的债主们,并完全还清了当年所欠的债款和利息。德纳姆先生的为人深受富兰克林的敬仰,因此富兰克林与他也成了忘年之交。

这次,当富兰克林将威格特的计划告诉德纳姆先生后,德纳姆先生并不赞同;相反,他劝说富兰克林返回费城。并且告诉富兰克林,他自己不久也将前往费城,准备在那里开设一家商号,目前正在采购阶段。他希望富兰克林能到他的商号工作,帮助他管理商号,并允诺将来一定会提拔富兰克林,让他发财致富。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后,富兰克林决定再次听从德纳姆先生的建议,同他一起返回费城;加之伦敦也的确不是他的久留之地,他的根还在北美的沃土上,而且现在他也渐渐对伦敦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思乡之情愈浓。

两人达成协议后,富兰克林辞去了瓦茨印刷所的工作,随后便每天陪伴德纳姆先生一起忙于购进货物。

1726年7月23日,富兰克林跟随德纳姆先生从伯克郡的格雷夫森德上船,离开伦敦,向北美洲扬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