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13372000000019

第19章 四面楚歌

挫折也有好的一面,它教给我们真理。

——拿破仑

(一)

当拿破仑在俄国远征时,巴黎发生了法国历史上最怪异、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颠覆政权及推翻帝国的阴谋。

发动这场政变的人名叫马莱。他生于法国富绅家庭,曾在意大利莱茵地区的法国革命部队服役。但他始终反对拿破仑称帝,而且总是反对上级意见,因此被革职了。

1807年,警方发现马莱在密谋推翻政府,遂将其送入监狱。一年后,警方再次得到报告,说身在监狱中的马莱又在重做推翻拿破仑政权的美梦。

1812年,马莱获得释放,但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在那里,马莱依然策划谋反活动。10月22日晚,马莱和他的同伙从精神病院的窗户逃出来,然后与外面的密谋者会合。次日凌晨,马莱及其同伙来到波比科特军营,准备取得军队的支持。

此时,营长克里内尔·索尼尔正在睡觉,马莱来到他的窗床前,谎称自己的“拉蒙特将军”,并通知索尼尔:

“皇帝陛下已经战死沙场,政权已经交接,这里有马莱将军要我转交给你的东西。”

马莱将自己事先伪造的信件交给迷迷糊糊的索尼尔,信中说,“马莱将军”命令索尼尔将部队整顿好,听候“拉蒙特将军”的指挥。

15分钟后,马莱来到集合了1200人的队伍面前说,拿破仑已经死了,政权已经交接。接下来,马莱率领这些人来到监狱,释放了自己的几个同伙,然后准备实施政变。

很快,马莱就控制了几个主要政府部门,并命令将巴黎所有的出口都关闭。在阴谋进行过程中,除了萨瓦里,几乎没有人对拿破仑的死产生怀疑,他们全都按照阴谋者的命令行动着。

最终,马莱的阴谋被一位治安大臣处的监察长识破,因为他认识马莱,当时就是他亲自送马莱去精神病院的。在监察长的揭发下,马莱的阴谋才被识破。

一切阴谋很快就结束了,所有参与阴谋的人也被送入监狱。然而拿破仑从俄国返回获悉这件事后,却感到害怕,一个孤僻的疯子几乎成功地颠覆了他的政权。同时,他也为这次政变感到悲哀,因为他的军队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一个疯子嘴里所说的“皇帝陛下已死,政权已经交接”的鬼话,而且这一切未经任何官方证实,这些人似乎都不愿考虑拿破仑还有继承人。拿破仑感到,法国的高官大臣和军队对自己的爱戴已远不如从前了。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影响拿破仑很久。很快,他就开始着手组织新的大军团。他料想,敌人一定会快速发起反攻,他必须抓紧时间,赶在俄国军队在普鲁士边界集中之前采取行动。

这时,种种迹象也表明,法国的同盟国也在蠢蠢欲动,企图脱离法国的控制轨道,他必须以新的胜利来巩固对同盟国的统治。为此,拿破仑提前征召了1814年和1815年的两级新军,很快又集中了30万人的生力军。

此时,库图佐夫极力劝说亚历山大一世趁法军撤退之际与法国媾和,但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坚决不同意,他将这看成是俄国势力进一步扩充的契机,下决心要将欧洲霸权夺过来。可是,俄军在追击法军过程中,其兵力也已损失三分之二,大炮也损失了一多半,要靠这样一支军队去战胜拿破仑,显然是有很大困难的。于是,亚历山大极力拉拢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号召组织反法同盟,并于1813年2月7日派兵进入华沙。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在俄国沙皇的威胁、怂恿和国内反法情绪影响下,决定背弃普法同盟。1813年2月27日,普鲁士与俄国签订同盟条约,规定俄出军15万,普鲁士出军8万,一起反法。3月13日,普鲁士正式对法宣战。同时,俄普还胁迫莱茵同盟参加反法斗争。

3月3日,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在英国100万英镑军费补贴的诱使下,与英国签订同盟条约。3月23日,瑞士正式对法宣战。

与此同时,英国也极力加强在西班牙的军事攻势,准备从西南部进攻法国。

在英国的积极撮合之下,第六次反法同盟终于又组织起来了。参加这次联盟的有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奥国没有直接参加反法同盟,只是以调停为名,拥兵15万,宣告中立,实际是在等待时机,从中渔利。

至此,拿破仑面临的敌人更加强大。

(二)

在大战爆发之前,拿破仑重新整编了大兵,新军总数达23万,共分12个军。只是由于缺少马匹,令外界谈之色变的法国骑兵数量不多,但拿破仑对此还是自信满满。

考虑到未来作战地区宽广,以及智慧和实施后期保障的方便,拿破仑将新军又分为两个军团,一为“美因军团”,由第三、四、六、十二军和近卫军组成,是部队的主力兵团,由拿破仑亲自指挥;另一个是“易北军团”,由第五、十军的全部及第一、二、七军的各一部和一个骑兵师组成,由欧仁指挥。

1813年4月5日,拿破仑率领他的“美因军团”离开巴黎,前往爱尔福特。同时,他命令欧仁指挥“易北军团”沿易北河北上,向“美因军团”靠拢。他准备在两大军团会合后进军莱比锡,同俄普联军决战,先在南方取得优势,再北上柏林。

4月30日,法军两大军团会合,拿破仑将大本营设于魏森费尔期。此时,他又从贝唐德的第四军抽调了两个师组建了一个新的第十二军,由乌迪诺指挥。此外,拿破仑还命令欧仁将“易北军团”主力南移,至哈雷和梅泽堡之间萨勒河下游的左岸集中。

5月1日上午,法军渡过萨勒河,分三路东进莱比锡。不久,近卫骑兵就在里巴赫山溪与敌前哨遭遇。俄军第一次炮火齐射就击中目标,贝西埃尔不幸被一颗炮弹击中,当场毙命。他是拿破仑第二个在战场上牺牲的元帅,拿破仑因为这位元帅的不幸身亡而深感悲痛。

不过,法军还是在这次战役中将俄普联军赶出了战场,联军损失近2万人,但法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月2日,内伊在吕岑南边防守,以待后续部队靠拢,同时掩护易北军向莱比锡前进。此时,联军正在吕岑东南方向的皮高及附近地区集中,但由于法国缺少骑兵,没有对该地区进行有效侦察,因此对联军的动向毫不知情。

上午11时,忽然枪声大作,联军向内伊军发起猛烈攻击。联军是计划将吕岑与莱比锡之间的法军切断,然后再围歼莱比锡的法军。

拿破仑听到枪声后,立即命令向莱比锡进军的部队以及在吕岑以西的马尔蒙、贝特兰等军向吕岑南方挺进,协助内伊军作战。

在战斗中,拿破仑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指挥战斗,并集中大炮猛轰联军中央。联军被分割。然而战斗进行到傍晚,也未分胜负,这时双方都损失了一万多人,剩下的部队也都筋疲力尽。于是,双方在战场上宿营休息。

夜里,重新整顿好的联军突然向法军发起偷袭,这意想不到的偷袭令法军陷入慌乱之中,但很快,拿破仑就镇静下来,冷静地指挥战斗,最终打败了联军的进攻。

联军经过几次激烈的后卫战后,撤退到德累斯顿以东约40公里的斯普里河东岸。在那里,他们以包岑镇为中心,依托河流和东岸的山脊组织防御。

吕岑会战后,拿破仑又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他判定,在包岑还会有一场大会战,因此下令全军向包岑行进。

5月20日,双方在包岑再次展开激战。这一战役中,法军损失1.3万人,联军损失约2万人,拿破仑又取得了胜利。但这次战术性的胜利只不过是一场肥皂泡式的胜利,因为法军骑兵薄弱,未能坚决实施追击,也没有扩大战果。

尽管如此,拿破仑还是趁胜追击,直接进入柏林。5月22日,法军在格里茨附近击溃了退却中的联军后卫部队。然而在这次战役中,迪罗克元帅中弹身亡,这一噩耗极大地震动了拿破仑。

(三)

联军接连败北,使普俄之间开始出现纷争。沙皇以巴克莱取代了维特根施泰因,而巴克莱认为目前难以取得军事胜利,坚持将俄军撤到波兰。于是,拿破仑于6月1日占领了布雷斯劳。

此时,交战双方都急于争取一段喘息之机,因此6月4日双方在普列斯维茨达成休战协议,休战期为6月底,后又延至8月17日。

不过,后来许多权威人士,包括内伊的参谋长约米尼在内,都认为签订休战协议是拿破仑一生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因为这段喘息之机也许更有利于联军,而不是法军。另一方面,拿破仑的处境十分危险,因为他置身于一个对他充满敌意的国度里。

6月10日,拿破仑在德累斯顿设立大本营,并在这里挖掘战壕,修建了一个强大的兵营,作为下一步作战的基地。随后,他又着手整编军队,增强各部的战斗实力。

8月10日,停战的最后期限到了。8月11日,在战争前保持中立的奥地利对拿破仑宣战。这样一来,联军方面的力量显然已经超过了法军的力量。

事实上,奥地利既不希望拿破仑彻底战胜联军,也不希望联军彻底打败拿破仑,因为后一种结果就会使沙皇俄国称霸欧洲。在停战期间,奥地利希望能够说服拿破仑让步,但拿破仑指出,任何一点小小的让步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屈辱。就此,奥地利与法国的关系破裂。

现在,联军加上后备部队队伍人数几乎已达85万人,而拿破仑的军队加上后备部队仅有55万人。

8月17日,战争重新打响,联军首先向法军发动攻击,而拿破仑却将主力预先集中在德累斯顿至格尔利茨一带。他想是以德累斯顿作依托点,静观联军的攻势。本来,拿破仑打算像以往一样,全力摧垮联军,然后向南对付施瓦岑贝格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团,但他却有些犹豫不决,结果导致失败。

不过,在8月26日至27日的德累斯顿防御战中,拿破仑还是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斗中,拿破仑击败了施瓦岑贝格的多次进攻,联军伤亡约3.8万人,并损失了26门火炮,法军的损失只有1万余人。

联军败退时,拿破仑仍然因缺少骑兵而未能及时追击。所以,德累斯顿战役虽然获胜,但也是拿破仑在国外土地上获得的最后一次胜利。

两天之后,拿破仑部下的旺达姆第一军3万余人,因急于建功,孤军突入波西米亚,结果在埃尔茨山的一条峡谷里被普军彻底歼灭。旺达姆本人也被联军俘虏。

此后,坏消息不断传入拿破仑的耳朵,麦克唐纳将军由于追击联军脱离主力部队,遭遇联军致命攻击,结果1.5万名法军被俘,大量武器被联军缴获。

在柏林附近的乌迪诺军也被贝尔纳多特的瑞军击败,被迫退至威丁堡。

这些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拿破仑表情平静,但其实他正为法军在德累斯顿获得压倒性胜利后连续惨败懊恼不已。这表明,拿破仑的领导控制能力正在衰退,法军的作战行动中如果没有拿破仑本人的积极控制,他的整个指挥系统就会彻底瘫痪。

德累斯顿战役后,拿破仑对下一步的行动又有些举棋不定。而就在他在各种行动方案之间踌躇时,联军已展开了规模巨大的钳形攻势。布吕歇尔、贝尔纳多特、施瓦岑贝格率领各自的军团从3个方向向法军包抄过来。

(四)

10月10日,拿破仑将他的大本营转移到莱比锡以北20英里的杜本,决心在莱比锡与联军进行一场决战。

就在拿破仑心急火燎地在莱比锡准备迎战联军时,他又得到了一个让他不安的消息:巴伐利亚国王和奥地利代表秘密会晤,并签订协约,巴伐利亚将派3.6万人的军队加入对法作战。作为交换条件,奥地利保证巴伐利亚将获得完全的主权。

拿破仑愤怒地诅咒巴伐利亚这个“背叛者”:

“混蛋!阴谋家!你们都会为背叛付出代价!”

10月14日,拿破仑又将大本营移到距莱比锡东北不到2英里的一个小村庄罗伊德尼茨。这次,拿破仑选择的战场更加糟糕,因为他的19万人马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机动余地十分狭窄。

10月16日,联军向法军发动进攻,莱比锡大战的硝烟开始升起。联军炮火齐发,在炮火的掩护下,4股联军疯狂地向莱比锡的法军步步紧逼。

敌军来势凶猛,法军的一线部队难以招架,拿破仑本想等后续部队到达后再发起还击,但战况奔波不允许法军等待下去。

双方激战一天,胜负难分,交战双方各伤亡约2万余人。第二天,双方稍事休整,拿破仑请求休战,但联军未予理睬,因为拿破仑的外交伎俩他们早已领教过了。但联军也不急于重新开战,因为他们还在等待即将赶来援助的俄军。

10月18日,战斗再一次打响了。这天清晨,拿破仑视察了战场各个地段。尽管法军已经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依然竟然有序。

7时正,联军向法军发起冲锋。法军顽强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守莱比锡郊区。此时,法军炮兵将的炮弹几乎已快用完了。从早到晚,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夜幕降临后,拿破仑被迫下达撤退命令。

接到撤退命令的法军从四面八方涌来,一起涌入莱比锡城内。法军只能从莱比锡西面出去,那里的林德瑙大桥是唯一的退路。结果,庞大的军队源源不断地从公路汇入城中,每条大路都塞满了撤退的法国大军,街道拥挤不堪。

10月19日,沙皇派人告知守卫莱比锡城的后卫部队,要求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以保全该城。然而,法军后卫部队断然拒绝了沙皇的要求,后卫部队在等待法军部队完全撤出后,再行撤退。然而他们没想到,由于一位工兵少尉的错误,在后卫部队未撤退之前就将石桥炸毁了,结果导致3.3万名法军后卫军和260门火炮全部落入联军之手。

在前面的战斗和这次撤退中,法军伤亡达7万多人,其中还有3万多俘虏和几千名投降者,另外还失去了48名军官。

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法军向法兰克福以及美因茨退去。由于担心联军追上,法军只能将受轻伤的士兵带上。在法军撤退的路上,到处都堆满了士兵、死马的尸体、破烂的马车以及不能用的大炮。

10月30日,法军在快到法兰克福时,4万名巴伐利亚军挡住了拿破仑的去路。虽然法军在大撤退,但面对这4万人的军队,12万法军并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法军集中了50门大炮,一起向敌人发射,强大的火力很快将巴伐利亚军打退了。

11月2日,拿破仑率队撤退到美因茨,在此逗留了几天。7日,拿破仑留下马尔蒙的3个军为后卫,自己启程返回巴黎。

此时,法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易北河一带的要塞已经全部落入联军之手,拿破仑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