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13372200000003

第3章 贫困的童年

我不一定会胜利,但定会真诚行事。我不一定会成功,但会保持一贯的信念。我会与任何正直持平的人并肩而立。他对的时候,我会给予支持;他错的时候,我肯定会离他而去。

——林肯

(一)

1809年2月12日凌晨,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霍金维尔附近的一间小木屋中,助产婆为产妇南希·汉克斯接生了一个小婴儿。

谁能够想到,这个出生在小木屋中的男孩,52年后竟然能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六任总统及黑奴的救星!

小婴儿的父亲名叫托马斯·林肯,是一个勤劳的拓荒者。1807年2月,托马斯与南希已经生育了一个女儿,名叫萨拉。现在这个孩子,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神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宝物赐给了我们。”平时沉默寡言的托马斯端详着小婴儿的脸,不禁感动地说出这句话。

托马斯给这个天使般的小婴儿取名为亚伯拉罕·林肯,这也是他父亲的名字。早在与南希结婚的时候,托马斯就迫切地希望能有个儿子,并决定将父亲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留给儿子,以此来纪念他那被印第安人杀害的父亲。

林肯出生后不久,托马斯就用马车把全家都搬到离霍金维尔不远的诺兰河平原。在这里,托马斯购买了200英亩的土地。

来这里安家的拓荒者很多,在邻居的帮助下,托马斯修建了一所带有阁楼的小木屋。在小木屋的外面,有一条着名的坎伯兰小道。在这条小路上,经常有带篷的卡车载着移民驶向远方,兜售着杂货的小贩沿途高声叫卖。有时,路上还会出现很多蓬头垢面的奴隶,他们疲惫不堪地移动着脚步慢慢向前挪动。跟在他们后边的,是高踞在马背上的监工或奴隶贩子。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林肯一天天地成长着。他在这里学会了说话、走路,稍大一点时,他又会帮助姐姐做家务,开始提水、搬运劈柴、清扫炉灰。

农忙的时候,他还要跟随父亲一起去开荒种地。他们每天忙着砍树、除草,在少得可怜的几英亩土地上挖开长满草根的荒地,然后种上庄稼。

他们平时吃的大多都是从附近的森林里猎获的野味,如鹿、熊、野鸭和野鹅等。晚上,小木屋里用木柴、松明子和猪油照明,从春末到深秋,林肯和姐姐萨拉都是光着脚板出去采摘榛果和其他的野果子回家。

在今天看来,林肯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幸福,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更谈不上受到系统的教育。然而,林肯却从小就读到了一本大书——广阔的大自然。在这个高山深谷环抱的诺布河家场,林肯也养成了热爱自然和热爱劳动的朴实品质。

一转眼,林肯便长到3岁了,他头脑灵活,聪明可爱,邻居们都很喜欢他,南希也十分喜欢这个小儿子。小林肯平时很喜欢黏着姐姐萨拉,也会帮助姐姐一起做些家务,但只要看到树枝上有松鼠时,他就会把工作扔在一边,忙着捡石头打松鼠。

“这个孩子,就像耕地的农作物一样,毕竟还是旷野中的孩子。”父亲托马斯笑着说。

不过,旷野里的杂草绝不害怕风吹日晒,小林肯的身体也像这些杂草一样,一天天长高、变得强壮。但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除了萨拉之外,他很少与人畅谈。

“这个孩子如果太像我,将来一定没什么出息。”托马斯一边端详着树下玩得正欢的小林肯,一边笑着自言自语。

可是林肯并不完全像父亲那样不善于与人相处,对别人的谈话,他总是能够认真地倾听。

很快,林肯就5岁了。南希觉得,应该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可是托马斯却不大情愿。他觉得对他们那样的拓荒者家庭来说,读书根本没什么用。孩子们只要勤快、会做事就行了。事实上,两个逐渐长大的孩子也的确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如果让他们去上学了,不但要浪费钱,家里的活又让谁来做呢?

但托马斯拗不过固执的妻子,只好答应让萨拉和林肯去上学。

学校离家里有两英里远,林肯每天和姐姐都要在学校里跟着老师练习读书写字。当时的课本,是韦伯斯特编写的拼字课本,而做练习则通常用木炭东涂西抹来完成。

虽然托马斯不情愿孩子们上学,但当林肯用一根木炭写出自己的名字时,托马斯还是相当得意的。因为在当地,即便是在托马斯眼里很有文化的传教士也不会写出自己的名字,而现在,他的儿子能够做到,这怎么能不让他得意呢?

林肯所在的这所学校并不是整年都上课的,老师每隔两三个月就必须要到其他的开垦地去教书,因此这里只能称之为巡回学校。

当林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时,学校的课业就结束了,因为老师必须要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教课。

(二)

自从搬到诺兰河平原之后,林肯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些许的改善,但也只是比以前稍微好一点而已,他们仍然很贫穷。小林肯依然要每天一大早起来,跟随父母到田里劳作。

有一天,小林肯在播种时,突然心血来潮,在每个小洞里都播下两棵种子,结果田只播种了一半,种子就没有了。

极少生气的托马斯,忍不住大骂林肯:“你这个笨蛋!今年的收成看来只有一半了!”

祸不单行。这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刚刚播好的种子就这样被冲走了。现在,连一半的收获都没有了,一家人陷入了绝境。这时的林肯虽然年龄很小,但已经能够体会到农民靠天吃饭的辛苦命运了。

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每当父子二人拖着又脏又累的身子回到家中时,母亲早就做好了玉米汤等着他们。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知识丰富的母亲就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些自己少女时代读过的故事,以及华盛顿总统的事迹给他们听。

听着母亲的故事,林肯浑身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在这块没有书本的土地上,母亲便是林肯的百科辞典。

母亲还是个信仰十分虔诚的人,她经常会念圣经给孩子们听。这时的林肯虽然还听不懂是其中的意思,但也能记住几句。

有一段时间,母亲南希总是感到将要有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果然有一天,托马斯回来后,脸色很难看。

“出了什么事吗?”南希不安地问。

“看来我们要被赶走了,土地将被白白没收。”托马斯阴郁地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公文夹。

“但是,我们不是已经买下这块地了吗?我们是签了契约的。”南希不解地说。

“没有契约,那张契约还没有发到我们的手中。我们确实买了土地,可是没有用。真是倒霉!”

“这里不能待下去了,印第安纳是个最好的去处。”托马斯叹着气,无奈地说。

林肯一家迁往印第安纳州的原因,就是因为托马斯在霍金维尔原诺兰河农场和当地诺布河农场的产权问题上所打的两场官司。当时,美国的奴隶制正在长盛不衰,哈丁县的一个农场主在1816年就拥有58名黑人奴隶。

美洲的黑人奴隶制最早要追溯到1619年。那时,一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南部的弗吉尼亚州当奴隶。1775年至1783年的独立战争后,美国人民虽然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仍然没能实现消灭奴隶制的这一民主革命进程。这样一来,在美国就同时存在着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北部的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和南部的种植场黑人奴隶制。

正如亚伯拉罕·林肯后来所写的那样,他的父亲托马斯·林肯之所以决定举家西迁到印第安纳州,“部分是因为奴隶制问题,主要是因地契上的纠纷”。

1816年冬天来临的时候,托马斯·林肯一家便准备举家迁徙到印第安纳州。

这一年,林肯刚刚7岁。父亲在决定迁徙后,便一连几天都到山上去砍树,然后锯成木板,又花了几天的工夫做成了一艘平底的小船。当时,林肯一心一意只想坐船出去玩,所以每天也都很勤快地帮父亲的忙。

但最后,林肯却没能坐上船,因为小船做好后,父亲立刻就载着粮食和行李顺着河流出发了。

几天后,父亲回来了,可是并没有坐着船回来,而是徒步回来的。

“我找到了一块很大的土地。”托马斯在向一家人宣布时,林肯的心思依然还系在那艘小船上。

“爸爸,我们的船呢?”林肯问道。

“中途翻了。”

父亲轻描淡写地掩饰了这件不幸的事,但对林肯来说,坐船去游玩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情,现在船没有了,他真是相当失望!

不久之后,林肯一家便收拾行李准备再次搬家。穷人的家里根本也没什么家具,几只锅、几件餐具,再加上几件旧衣服,就是全部的行李了。像他们这样贫困的移民,连马车都没有。

托马斯和林肯共骑着一匹马,母亲和萨拉则骑着另外一匹,几口猪、几只牛羊,就由牧羊犬赶着跟在后面。

(三)

当时的印第安纳州还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家人沿着俄亥俄河的河岸走了好几天,才终于到达了距离俄亥俄河大约16英里,靠近鸽子溪的一块比较开阔的高地上。

的确像父亲所说的那样,这里是个好地方,每个丘陵上都有青翠的森林,山谷之中还有叮咚的小溪,可以称得上是青山绿水了。

父亲选了一处树木比较稀少的地方,砍伐木材,搭建了一所简单的圆木小屋。

一家人刚住进去没多久,12月初,天气便日渐冷了起来,风霜雪雨也开始不断地袭击者这个拓荒者简陋的新居。他们的居住地离水源较远,加上食物很少,没有水果,没有蔬菜,没有……缺少的东西太多了,这就让人更加体会生活的艰辛。

父亲每天都要到森林里去打猎,因为除了兽肉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可以吃的东西了。每当连续下几天的大雪,野兽不知道躲在哪里去时,一家人就只能挨饿。

小木屋被积雪掩埋的日子实在痛苦,年幼的林肯必须负责每天的挑水工作。他得抱着水桶走在深及膝盖的雪地里,到河边舀到河水之后再走回来,一双小手总是冻得又红又肿。

一天又一天,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等来了温暖的春天。

当积雪融化,露出下面的黑土时,父亲便到森林里去砍树,其中较大的木头留着以后盖房子用,小一点的就当柴火。父亲负责砍树,母亲、姐姐萨拉和林肯便负责一趟一趟地把木材从森林里拖回来。

树木砍掉后,还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把留着泥土中的树根挖掉,然后再用铁锹把土地挖松。

这是十分艰辛的一年。他们要开垦荒地,要在少得可怜的几英亩荒地上把树砍掉,还要除掉杂草,然后种上庄稼。

这也是一项艰苦和细致的工作,一家人有时要全部出动,林肯和萨拉跟随父母用小铲子一点点地挖出长满草根的荒地。两个孩子的手上不时地磨出血泡来,萨拉会跑到妈妈那里让她看,而小林肯却闷不做声,继续干活。在开垦地成长的林肯一直认为,小孩子这样工作是应该的。

艰难的岁月,让孩子们很早就变得成熟起来。

经过辛苦的整理后,托马斯一家终于开垦出一小块土地,然后在地里种下玉米和小麦的种子,只要有收获,下一个冬季一家人就不会挨饿了。

夏季来临时,托马斯又盖了一所比较坚固的房子。为了防风,父亲连墙壁上的窗户都没有留,这样冬天就不用怕冷了。在房子的旁边,托马斯还加盖了一座牲畜栏,用剩下的一点钱买了一匹乳牛回来饲养。为了照顾家中的马、羊、猪和奶牛,萨拉和林肯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第二年,当春天再次来临时,托马斯一家所拥有的田地已经很大了,一家人也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

“幸亏我们搬到印第安纳来了,否则日子真的不知道会苦到什么程度。”托马斯愉快地想着,他相信幸福之神已经降临了。

在这里,也有巡回老师所设立的临时学校,南希再次萌发了要送孩子们去读书的念头。她不想让孩子们像她和丈夫一样,做一辈子的文盲,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知书达理的人。

这一次,托马斯还是反对:

“读书能有什么用呢?我看林肯虽然长得高,但骨架倒是粗壮,以后会是个干活的好手,做个猎人什么都可以的,这样也能为我们省点钱。”

“不!”谁知小林肯在一旁插话了,“爸爸,我要去上学,我喜欢读书。”

这可能也是林肯第一次公开地对父亲说“不”,令托马斯吃惊不小。

在母亲南希和林肯自己的坚持下,林肯和姐姐萨拉终于如愿以偿地再次上学了。

这里的学校离家很远,道路也崎岖不平。林肯的草鞋早就穿坏了,遇到下雨天,他就只能光着脚走路。

上学时,林肯戴着一顶松鼠皮的帽子,穿着鹿皮裤子。裤子短得可怜,裤脚离脚面很远,于是,一段又瘦又青的胫骨就每天暴露在风雪当中。

上课是在一间残破的木屋当中,没有窗户,每面墙上留一点空间,再糊上油纸,便于光线进来。桌椅也都是用劈开的木头做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林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上课时间短,他就把功课带回家做。纸张昂贵而稀少,他就用木炭在板子上写字或计算。买不起课本,他就向别人借一本,然后抄写在信纸上,再用细绳缝起来,……

就这样,林肯在印第安纳州度过了三年艰辛而贫困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