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13374300000065

第65章 梅花冢

非花非雾

民国时期,南京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漫山遍岭全是梅树。每年腊月至来年三月间,一轮一轮梅花次第绽放,花期绵延数月。梅事盛时,南京城内万人空巷。梅花压枝头如霞落山岭一般。落英之时,纷纷扬扬,似一场缤纷香雪!

梅林中有一座小学校,学校里有一名女老师姓程,她不教书。学校后面的小花园里有五间厢房,她住在那里,房子里藏有很多字画。因为她出入从学校过,又常常打理学校的事务,同学们也都尊她程先生或者程老师。

程老师四十有余,却孑然一身。她很瘦,瘦得脖子格外长,脸上的曲线极好极美,眼睛深深地陷下去。她爱穿白衫黑裙,这倒是南京城里时新的装束,但穿在她弱不禁风的身上,就有了戏台上的古装味儿。

人们说程老师很有钱。她的画拿出去卖,都值大价钱。她又出身不同凡人,继承着很多的财产。这个学校,原是她的宅院,后来就留下那小花园居住,其余让出来做了小学校。

程老师不大理人。周围村子里的人没有跟她来往的,但她的心地却善良,每年交学费时,没钱的村人去找她,总能拿到相当的捐助。

有热心肠的村人关怀程老师的婚事,悄悄打听她的身世,却少有人知根底。有一个在外面谋事多年的长者返回村里,跟在程老师的身后看了又看,最后认出她便是当年享誉一时的南京名妓程雪如。

程雪如真名程心梅,是前清京师举子程仁之女。她的父母说她像梅花一样俏丽坚贞,她竟真的自幼爱梅花。程心梅母亲善交际,爱画梅,早年曾与皇族贵戚程长史交情颇深,得过程长史画梅真传。程心梅悉心跟随母亲学画程派梅花。她天资聪慧、多才多艺,没过多久,绘画技能竟超过母亲。

大清覆灭,国运危急时,程心梅的父母都亡故了。

无依无靠的程心梅辗转沦落,万般无奈堕入风尘。她谎称自己是程长史流落民间的女儿程雪如,来到南京卖画为生。从此人人都知她是程派画家后人程雪如,不知有程心梅了。程雪如清丽脱俗,品行高洁。也许是身世的起落与遭遇的坎坷,使她不屈权贵,只仰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她有一首表明心志的《咏梅》诗:

“二月为云为雨天,梅花如雪雪如烟。纯真当数天中水,高洁莫过花中仙。”

那年梅花开如雪时,饱经风霜青春尚存的程雪如在梅林采风画梅,她与着名画家、爱国志士郎家才偶遇,郎家才素闻程雪如高洁侠义,冒死求救。程雪如用马车载郎家才藏于画楼。二人互相倾慕,感情日久愈浓。程雪如向郎家才吐露了自己的心曲。不久,郎家才的行踪再次暴露。他只好远走广东,消逝在寻求理想的炮火硝烟里。

郎家才的死,使程雪如痛悔交加,自此,程雪如淡出都市的繁华,守着小园观梅作画。花园里的梅树是程老师亲手种下的。空闲时,程老师便坐在院中看那梅树,有花时看,无花时也看,那几株树的筋筋络络都烂熟于心了。程老师赏梅,常常是梅花飘如雪,泪水零如雨。人们都怀疑干干瘦瘦的程老师哪一天会把泪流干了,再也走不动路了。程雪如作画,她的画棚架在院里,使远处走来的人分不清哪是梅花哪是梅画。

程雪如花园的后面有一个小土包。从明代开始年年有人把十里梅林的落花收集了埋在这里,故名梅花冢。程雪如每年也会把园里的梅花落英一瓣瓣捡拾起来,用白色的丝帕包了,归入梅花冢里。

每到孤寂凄苦时,程雪如便到郎家才墓畔,抱着墓碑悲哭诉:“你说过,等天下的幼儿都有书读,老人都有所养,你就回来了。我等你,可你现在去哪了?”

积郁太过,程雪如终于泣尽眼泪,一病不起了。

程雪如临死留下遗嘱:我有黄金十两,存款一万,房产一处,字画无价。

房产捐给小学校,字画捐给画院。把存款分给全镇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未成年的孤儿、失学者及老年无子之贫者。

程雪如安眠于梅林,前后左右全是梅树。有知道她、怀念她的人也称她的坟墓为梅花冢,与郎家才之墓及那座葬花冢一起并称“梅花三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