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13375400000024

第24章 书法与绘画(2)

绘画史着作,元代夏文彦着。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简编。全书两编,上编(卷一)为对于前人有关论画与鉴赏的编录,下编(卷二至卷五)是从古史传说时代到元代画家的传记。明清两代迭经翻刻,影响甚大。

夏文彦

字士良,号兰渚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官余姚州事,富收藏,善书画,精鉴赏,元代至正二十五年(1365)着成《图绘宝鉴》。

《佩文斋书画谱》

中国书画的大型类书。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纂辑,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共100卷。内容始自五帝而迄于元明,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着作之大成的工具书。

六朝四画家

指三国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

曹不兴

亦名弗兴。善写生,长于画龙、虎、马及人物。

顾恺之

字长康,小字虎头。工诗赋、书法,尤其长于绘画,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今传《洛神赋图》的宋人摹本,体现了他绘画的特色。流传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画论着作,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陆探微

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谢赫《古画品录》将他列入第一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

张僧繇(yóu)

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擅画龙、鹰、花卉、山水等,亦长于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有“张家样”之称,为雕塑者所楷模。“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因他而来。

吴道子(685?-759?)

盛唐最杰出的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今传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的宋人摹本。

李思训

字建,一作“建景”,唐宗室。绘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着称。同时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山水画境界。

王维(701-761)

字摩诘。有高致,信佛,工诗,长于书画,尤工平远之景。以诗入画,画面简约,表现出抒情意境。其泼墨山水的技法和对水墨皴染的追求,对后世山水画的变革有极大影响。

仕女画

人物画的一种。仕女,即官宦人家的女子。仕女画,原专指描绘上层妇女形象,表现她们生活的绘画。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卷,为后世仕女画的典型样式。清代民间木版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张萱

唐开元年间(713-741)任史馆画直。生卒年不详。工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着名。其仕女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开周昉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五代四大家

指五代时期山水画成就最高的四位画家荆浩(850-?)、关仝(tóng,907?-960?)、董源(?-962?)、巨然(生卒年不详),简称“荆关董巨”。四家中,荆、关形成北方派系,长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董、巨形成南方派系,善于表现江南景致,体现风雨的变化。

徐熙

南唐花鸟画家。生卒年不详。其画多写汀花水鸟。在画法上创“落墨”之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略傅彩色。

黄筌

五代时西蜀宫廷花鸟画家。历仕前蜀、后蜀,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生卒年不详。作品多描绘宫中异卉珍禽,画鸟羽毛丰满,画花秾丽工致。其法先行勾勒,后填色彩,工细秾丽,世称“双勾体”。

米家山水

指北宋米芾父子的山水画。米氏父子工水墨山水,善于表现江南奇幻的云山,人称“米家山水”,又称“米氏云山”。他们创造了“米点皴”(又称“落茄皴”)的创作技法。米家山水来源于写生,“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

四君子画

文人画中常见题材,宋以来大盛。宋代,花木中的梅、兰、竹、菊被称之为“四君子”。在文人心目中,梅、兰、竹、菊都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飘逸清雅的姿质,因而被认为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清明上河图》

古代社会风俗画的杰作。宋代张择端所画。此图原为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张择端(1085-1145)

字正道,又字文友。北宋末年画家。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其存世作品另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珍品。

社会风俗画

原称风俗画。人物画科中的一种,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是中国画中接近民间风格的类型。始于汉代。南宋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流行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民间年画以风俗画为主。

元四家

元代中期最有成就的四位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合称。“元四家”画风都重笔墨,尚意趣,都喜以书法诗文相配。他们是元代山水与竹石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很大。

黄公望(1269-1354)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重观察体悟,随时写生,喜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代表性作品为《富春山居图》。

吴镇(1280-1354)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善用湿墨,淋漓雄厚,其山水、梅花、竹石,自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

倪瓒(130l-1374)

字泰宇,后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其画笔墨奇峭简拔,画面静谧恬淡,格调天真幽淡,境界旷远。代表作有《渔庄秋霁图》、《怪石丛篁图》、《汀树遥岑图》、《江上秋色图》、《虞山林壑图》等。

王蒙(1308-1385)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作画布局多重山复水,写景稠密,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吴门四家

又称“明四家”,指明代中期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名家。沈周、文徵明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吴门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风格不同的大家,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作品多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因其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与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代表作有《仿董巨山水图》、《沧州趣图》、《烟江叠嶂图》、《庐山高图》等。

文徵明(1470-1559)

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代表作有《古木寒泉图》等,细笔代表作有《江南春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1470-1523)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其山水画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花鸟画则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等。

仇英(1498-1552)

字实父,号十洲仙史。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作品以工笔人物画《秋原猎骑图》、《松溪高士图》、《蕉下弹琴图》为代表。

陈淳(1483-1544)

字道复,号白阳。师从文徵明,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等。

徐渭(1521-1593)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老人。明代中期花鸟画大家。其水墨花卉,用笔放纵,古拙淡雅,别有风致,一时有“青藤画派”之号。传世名作有《墨葡萄图》、《牡丹蕉石图》等。

清初四僧

明末清初绘画成就最高、个性最突出的画派,以其独特怪异的造型结构、傲岸不驯的意蕴、富于个性的笔墨,冲破了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影响深远。主要成员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渐江皆为僧人。

石涛(1641-1719)

俗名朱苦极,出家为僧后,法名原济。有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别号。石涛喜奇僻险怪的山水景象,尤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寄寓深蕴的情思。其画风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代表作有《搜尽奇峰图》、《山水清音图》等。

八大山人(1626-1705)

俗名朱耷,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亡后,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等号。晚年以“八大山人”之名署于画端,寓“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等意。擅花鸟、山水,作品富有象征寓意,手法夸张,用笔简练。代表作有《杂画册·鱼图》、《杨柳八哥图》、《山水册》等。

髡残(1612-1692)

俗姓刘,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其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于平凡中见幽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存世代表作有《报恩寺图》、《层岩叠壑图》和《雨洗山根图》等。

渐江(1610-1663)

俗名江韬,字大奇,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与梅清、石涛交好,属“黄山派”成员,又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称“海阳四家”),是新安画派的领袖。作品具有“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黄山真景册》五十幅等。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huī)、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崇拜元四家,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他们看重笔墨,体现士气与书卷气。

王时敏(1592-1680)

少时学董其昌,并临摹家藏宋元名迹,以黄公望为宗。其画笔墨苍润雅秀,从其学画者颇多。“娄东派”山水为其所创。

王鉴(1598-1677)

长于青绿设色,擅长烘染,风格华润。

王翚(1632-1717)

曾下苦功临摹古人名迹,其画以元人笔法而运用唐人气韵为主,具有古朴清丽的特色。

王原祁(1642-1715)

山水学黄公望浅绛一路画法,其画作有“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之胜。

吴历(1632-1718)

与王翚都师从王时敏,又宗元四家。作品丘壑多姿,笔墨苍浑,醇厚深秀。

恽寿平(1633-1690)

先画山水,后舍而学花竹、禽虫,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其画风清新雅丽,于绚烂中求平淡,有文人画的情韵,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为清代花卉大家。

扬州画派

指清代中期以“扬州八大家”(常有“扬州八怪”之称)为代表的画派。八大家为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罗聘。他们在艺术上风貌不同,成就有别,但都性格狂放不羁,厌弃官场,精神上接近平民阶层。他们基本上都兼工诗书,绘画都注重抒发性灵,技法上标新立异。

金农(1687-1764)

“扬州八怪”之一。50岁始学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画马自谓得曹、韩法,其山水、花果,以意为之,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尘世间所睹。

黄慎(1687-1768)

“扬州八怪”之一。工草书,其画运以草书笔法。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用笔粗犷,气象雄伟。花鸟画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郑燮(1693-1765)

“扬州八怪”之一。工诗书画,世称“三绝”,尤长于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以“四君子”为主,往往通过题跋寓社会意义于画中,时出新意。

李(1686-1762)

“扬州八怪”之一。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擅花卉、竹石、松柏,其写意荷花尤为知名,表现桀骜、郁勃之情,而在笔墨上又趋于圆润。

李方膺(1695-1755)

“扬州八怪”之一。工诗文书画,其画注重师法传统和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笔法苍劲老厚,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尤精画梅,而以瘦硬见称。

高翔(1688-1753)

“扬州八怪”之一。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晚年时常以左手作画。

高凤翰(1683-1748)

“扬州八怪”之一。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

罗聘(1733-1799)

“扬州八怪”之一。其画能兼擅众长,自辟蹊径。罗聘及其妻儿均善画梅,有“梅家画派”之名。其存世名作《鬼趣图卷》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

岭南画派

五岭之南,明清以来画家不下千人。明代有林良、高俨;清中期有黎简、李魁;清中后期岭南有齐名的“二苏”;清末岭南名家有居巢与居廉兄弟。现代的番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三人更有“岭南画派三杰”之称。今人黎雄木、关山月等皆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画家。

知识点链接

【林良】广东南海人。明代前期人。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宗南宋院体中的放纵简括一路,笔法劲健豪爽,沉着稳健。用笔迅疾,有动势,开岭南一代画风。

【高俨】广东新会人。精于山水、花卉。晚年能在月光下作画。代表作有清初画的《秋寺晚种图》立轴,笔锋苍劲,功力深厚。《秋林观瀑图》被画界誉为“笔墨甲于岭南”。

【黎简】号二樵,广东顺德人。个性狂狷介僻。诗、书、画、篆刻都卓然成家。工山水,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

【李魁】广东新会人。常作壁画于乡间祠庙,故被文人贬称为“泥瓦画匠”,但技艺精湛。

【苏六朋】广东顺德人。擅长人物画,多写市井风俗,百姓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又善“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

【苏长春】字仁山。广东顺德人。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古朴高逸,有金石味。尤以人物画见长,多画历史上的爱国者、归隐者以及仙家道人,人物线条简练。

【居巢】字梅生,号梅巢,居番禺。所作花鸟注重写生,作品多写蔬果野花,轻描淡写,澹逸清华。

【居廉】字士刚,号古泉。所画仕女、翎毛、草虫、花卉,设色妍丽,笔致严整,莫不精工,绘有百花百果长卷,皆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