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13375400000003

第3章 古典文学(1)

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心灵的载体,它内容博大,形式多样,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文发展最为成熟。诗有古体诗和近体律诗、绝句的区别,词则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文也有古文、骈文两大类。另有介于诗、文之间的辞赋,因需要押韵,可看做是韵文,但在语言和章法上却又近于文。诗、文、辞赋都发源于先秦。辞赋大盛于两汉;诗至唐而达到巅峰;文在唐宋时期出现高潮,形成“唐宋八大家”的典范。词和散曲都是音乐文学,前者起源于唐,繁荣于宋;后者发源于宋末,兴盛于元代。小说、戏剧的源头均可追溯到汉代,到唐代具备雏形,兴盛于元明清时期。

一 古典文学名词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博大,发展充分,因此,有关的名词术语也就显得异常繁多。这些名词术语,是学习古代文学时很常用的,我们统一列在这里,以供学习时查阅之用。

律诗

又称为近体律诗,古诗的一种形式。孕育于南朝,定型于唐代,在押韵、对仗、平仄、字句等方面有确定的规则。杜甫、李商隐等都特别擅长于律诗。

古体诗

又称为“古风”,古诗的一种形式,古代的自由体诗。唐代律诗定型以后,指那些学习汉魏六朝诗而写作的诗。古体诗在押韵、对仗、平仄、字句等方面比较自由随意。李白、李贺等人喜作古体诗。

乐府

最初指汉武帝时所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能为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制订乐谱。后人将这个机构制作、采集的乐歌称之为“乐府”。汉乐府诗以民歌为多,另外还包括文人制作的可入乐歌曲,大多保存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故事性较强,常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多描写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有《上邪》、《上山采蘼芜》、《东门行》、《陌上桑》等名篇。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魏晋以后,文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汉乐府写出的作品称为“拟乐府”,如唐诗中的《从军行》、《塞上曲》、《关山月》。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作品,则为“新题乐府”。

古文

唐以后文人所说的“古文”,一般是指学习先秦两汉文章而写的文章,强调内容的充实、语言形式的规范、表现技巧运用的适度,不过分追求华美。明清以来把范围扩大到学习唐宋八大家文风的文章。古文是唐宋以后文章的主流。

辞赋

文体名,发源于“楚辞”而大兴于汉代,是没有音乐伴奏却有一定节奏、要押韵、惯用铺陈和主客对话的文学体裁。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的《赋篇》,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也是初期的赋体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汉赋名家还有扬雄、班固、张衡等。

骈文

骈文是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一般全篇对偶,常为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注重词藻和用典。骈文代表作有南朝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等。

时文

指当时流行的、科举应试的文体,又称为“科举时文”、“制艺”。各时代具体所指不同,唐代指骈文与律赋,明清指八股文。

词的名称

词是一种诗歌形式,别名很多,主要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

词牌

词是配乐歌唱的,一首词需要按某一特定乐谱来写作,所以作词称为填词,所依据的乐谱称为词调。词调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鹧鸪天”等,又称为词牌。

词的形式

词在形式上一般分为小令词、中调词和长调词三种。小令词指篇幅短小,一般在58字以内的词。中调词一般指59字至90字的词,更长的为长调词。长调词有的分三阕,最长的有四阕。长调词往往又称之为“慢词”。晚唐至宋初作家主要写小令词,柳永以后中长调词渐渐发展。

词的分片

词在体制上与诗突出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词牌都分片,即全篇分成数段。最少的分为两段,多的有三段和四段,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于是有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前阕、后阕,一阕、二阕、三阕、四阕等名称。

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鬼怪内容的小说,六朝时期比较流行,后世有所衰落,但历代均有志怪小说。代表作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宋张师正的《括异志》和洪迈的《夷坚志》。

轶事小说

写逸闻琐事的小说,笔法简略,主人公是现实中的人。代表作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唐传奇

唐代出现的文言小说,有丰富的想象和大量虚构的情节,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情节完整曲折。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等。另有《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讽刺批判现实之作,《昆仑奴》、《虬髯客传》等描写义侠刺客的作品。唐传奇艺术价值很高,对宋代以后文言小说的发展影响很深。唐传奇还为后代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如《西厢记》源于《莺莺传》,《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紫钗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等。

话本

“说话”是一种类似现代说书的讲说故事的民间艺术。“说话”艺人的底本,称为“话本”。现存最早印行的话本,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洪楩(pián)所刻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宋、元话本的文学形式,在明代逐渐引起文人的广泛关注,文人一方面对旧话本进行整理加工,一方面又模拟话本的形式写出专供阅读的话本,后人称之为“拟话本”。明代拟话本的名作是“三言”和“二拍”。

神魔小说

受志怪小说影响形成的小说类型,流行于明清。想象力丰富,往往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故事。代表作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李汝珍的《镜花缘》、李百川的《绿野仙踪》等。

世情小说

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的小说,兴盛于明清时期。代表作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才子佳人小说

其故事主角为文人才子和貌美佳人,思想多比较浅薄平庸,但明以来很发达。代表作有名教中人的《好逑传》、荻岸山人的《平山冷燕》、陈森的《品花宝鉴》、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俞达的《青楼梦》、张春帆的《九尾龟》。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敷演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的历史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英雄传奇小说

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代表作有施耐庵的《水浒传》。

笔记小说

兼有“笔记”和“小说”特点的小说,也是富有散文化特色的小说。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笔记小说特性。

谴责小说

揭发和披露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小说,兴盛于清末。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称。

元曲

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两者都与当时流行的北方音乐结合,故又统称为“曲”。但杂剧属于戏剧,有角色,有故事,有科、白、唱;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不用角色表演,和词的性质相近,是一种新诗体。

明清传奇

在宋、元南方戏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剧形态,包括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其剧本。明清传奇的重要作品有元末明初高明的《琵琶记》、明中后期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清初李玉的《清忠谱》、李渔的《笠翁十种曲》、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二 着名古典文学选集

一般人都是从选本开始学习古代文学的,能进入选本的基本上都是雅俗共赏,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当然,选本有好坏,我们这里推荐的是备受好评的着名选集。

《昭明文选》

又名《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延集当时文人共同编订。选录自先秦至梁的作品,从体裁上说为各体诗、文、赋等38类,形式上都比较讲究,都较富辞采。入选作家130位,作品700余篇。此书自唐初李善等人注释后,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唐以后的文人往往把它当做学习文学的教科书。杜甫教育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宋人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可以看出它在后代的广泛影响。

《玉台新咏》

南朝梁徐陵所编,是《诗经》之后现存第二部诗歌总集。此书是为闺阁女子和对此有兴趣的人编选的,所收的诗基本上是有关游子思妇的内容,“艳歌”色彩明显,但其中也收录和保存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及其他一些民歌,因此,直到今天仍被重视。

《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孙洙)编选。选编者以普通大众为读者对象,在选录的75位诗人(外加无名氏二人)中,以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四人入选作品最多。全书317首诗都是历来为大众传诵的名作。由于入选作品数量不太大,又特别注重入选作品的经典性、代表性,所以一直成为唐诗选本中最普及、最受世人喜爱的一种。

《绝妙好词》

南宋词的选本,宋末周密编选。周密是宋后期成就较高的词人。此选本特别注重词的艺术性,偏重于婉约、雅正之作,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选词132家,共385首词。突出姜夔的地位,收录有周密本人的词作。

《白香词谱》

清嘉庆年间(1796-1820)舒梦兰为便于初学入门而编选的词谱。每词牌各选录了一首名作,由唐至清共收词100篇。这些词牌都是较为通用的,不选冷门词牌,但小令、中调、长调兼顾。为便于初学者学习填词,每个词牌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基本符合词谱的体例。该书所选的词都是比较着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是一部很受读者喜爱的词学入门读物。

《宋词三百首》

宋词重要选本,近人朱孝臧选编。选编者朱孝臧,原名祖谋,号强村,为晚清杰出词人。此书推崇浑厚自然、不见雕琢痕迹的作品,尤其重视吴文英、周邦彦,二人均选录20余首。此外,姜夔、晏几道、柳永、辛弃疾、贺铸、苏轼与晏殊也都选词较多。今有唐圭璋先生笺注本行世。

《古文辞类纂》

有名的古代文章选本,清代姚鼐选编。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文章为主,按论辩、序跋等13种文类编选,共收文章700多篇。此书问世以后,风行一时。近人徐斯异有评点笺注,另清末王先谦、黎庶昌各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古文观止》

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文章选本之一,清康熙年间(1662-1722)吴楚材、吴调侯选编。收录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其中节选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礼记》等经典中的部分选段,突出历代名家,所选文章以散文为主,兼顾骈文、辞赋,以短文为主,适当收录宏文巨制,兼顾经典性与通俗性。

《元曲选》

又名《元人百种曲》,共收元代杂剧94种,明初杂剧6种,合为100种,明臧懋循编。它是迄今为止收录元人杂剧最多的一部总集,约占现存元杂剧的三分之二,其题材丰富,作家众多,可以说是了解元代杂剧面貌的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

《太平广记》

保存宋以前文言小说最多的类书,可视为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宋初李昉等人奉敕编纂。唐人传奇名篇《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离魂记》、《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或者仅见于此书,或者为现存最早的版本。因此,此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小说的重要文献。

三 古典文学理论名着

古代文学中,作品是最为丰富的,但很早开始,人们就对文学作品有过各式各样的品评,提出过许多文学理论主张,这些品评与理论反过来又对古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今天的读者适当了解古代的文学理论。

《诗品》

诗歌理论着作,南朝梁钟嵘撰。此书把自汉至梁的122位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分别对他们的艺术成就、风格特征进行了总体性评论,追寻各自的渊源关系。

《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撰。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巨着,采用骈文形式写,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对古今作家与作品进行评述。

《沧浪诗话》

宋末严羽撰。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着作。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章,最重要的观点集中于《诗辨》章中。此书认为盛唐诗是最高典范,又提出了学诗要“妙悟”的重要观点。这套理论对诗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观点曾长期被后人讨论。

《斋诗话》

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所撰的诗论着作。“姜斋”是王夫之的别号。此书包括《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外编与《南窗漫记》三个部分。王夫之学问湛深,诗论有很大的创新。其中关于诗歌与史书不同、诗歌中情景相生等重要观点,对后人影响很大。

《闲情偶寄》

清李渔撰。是有关古代文人精致生活心得的专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部,内容包括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等等。有关戏曲理论的部分为《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近人将此三篇析出,辑为《李笠翁曲话》,是我国最完整的戏曲理论。

《人间词话》

近代王国维着。广受欢迎的一部词学理论着作。此书形式上采用传统的笔记体,分条而写,但又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新评判、新总结,形成了体系性的理论。书中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的重要观点,又提出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说。这些观点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四 历代作家作品

历代的作家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仅一部《全唐诗》就包括2000多位作者,将近5万首诗。后世文化更加普及,而先进的印刷术又使文学作品得以在更广的范围传播,因此宋以来传世的文学作品就远远超越前代。但是,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总是有限的,就唐诗而言,留下作品超过100首的诗人就只有114人,而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人则只有75人。我们这里介绍的是经过历史淘洗,最值得我们了解的那些名家名作。

风骚

“风”即《诗经》中的《国风》,“骚”即《离骚》,“风骚”代指《诗经》和《楚辞》,它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诗经》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共收录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入到当时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各个层面,堪称周代社会历史的形象画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采用重章叠句,写景抒情极具感染力。《诗经》中的《关雎》、《蒹葭》、《君子于役》、《伐檀》、《采薇》等名作,如今进入了各级教材,各年龄段、各文化阶层的人都爱诵读这部诗集。

屈原(前340?-前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