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13381600000042

第42章 刺 字

彤 子

那天,你站在风里,院前黄叶飘飞。王佐已携金玉珠宝策马而去,面前叛军四起,江山危危,你心如乱麻。

你不由想起过往。母亲常对你说,鹏举啊鹏举!那年连连暴雨,你出生才三日,黄河突然咆哮起来,滔滔洪水淹没了整个汤阴。你父亲将我母子俩抱进花缸,手拽着花缸嘱咐,此子托于你,全仗你保我岳氏一点血脉……话未完,一个黄浊的浪便盖了过来,你父亲手一松,身体便随波漂去。

每说到此,母亲已是泪水涟涟。你知道,母亲抱着你,随水势直淌,淌至河北内黄县时,被善人王员外救起,母子方才活命。

你仰天长叹,人生际遇总无常。幼时虽苦,而今你已身怀十八般武艺,腹藏八百卷兵书,威名远扬在外。又逢金人施虐,犯我中原,两帝被虏,国难当头,你本欲赶赴前线,为国效力。无奈奸臣当道,国无英主,你纵有男儿大志,却难寻报国之路。

你转身,却见母亲端坐中堂,神情肃穆。你忙上前,跪下请安道,母亲为何不在内堂歇息?外头贼风正大,母亲身体单薄,入了寒凉,孩儿怎担当得起?

母亲正容问道,方才去的是何人?

你不敢隐瞒,答道,此人乃杨幺差来的,名叫王佐,游说孩儿与他共辅杨某反我大宋。儿已表态,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决不负宋。

母亲点头道,我儿做得甚对,起来摆好香案。

你忙搬来一张桌子安置堂中,备好香案。此时母亲已将媳妇叫出,在堂前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

母亲唤你上前,跪下。媳妇赶紧走至案边磨墨。

母亲问,我儿可曾记得儿时之清贫?

你点头,孩儿不曾忘记。

儿时你常羡慕王员外的儿子王贵,能坐于学堂跟老师学习写字。而母亲平日靠给邻里做些针线活儿,赚些碎钱糊口,根本就拿不出钱来供你进学堂。母亲见你聪慧,勤奋好学,便从山上捡来枯枝,河里搬来泥沙,用枯枝在沙上画字,教你辨认。当时母亲常问你,我儿苦么?你答道,不苦。

母亲又道,今日你甘守清贫,不受叛贼所诱,此举甚好。但为母年事已高,恐为母死后,奸人再来诱你,如你一时不防,作出不肖不忠之事,便会毁我儿一世英名。

你身子一抖,泪水潸然而下,母之良言胜过金玉,你又何尝不时时警惕自己。母亲伸手抚着你后背道,为母今日祝告天地祖宗,便是想在你身上刻下四字,你终生须以此四字为铭,万万不可忘记。你可遵训?

你褪去上身衣服,背向母亲而跪,道,孩儿遵训。

母亲接过媳妇递来的毛笔,在你背上正脊处写下四字,然后取来当日之绣花针,在你背上一刺,你受痛,背肌一耸,母亲停下手中针,泪水便滴在你背上,母亲问,我儿,你可痛?

你暗里咬牙,但表面却带着笑容道,母亲还未下针,儿何痛之有?

母亲拭泪,向媳妇道,我儿恐为母伤心,故才这样说。我儿孝道,为母当年辛苦也是值的。

说完便咬紧牙关,一针一刺在你身上雕刻。你知母亲用心良苦,虽每针刺下都疼痛难忍,但你却脸色平静。一顿饭工夫,母亲停下手中绣针,又吩咐媳妇说,快取醋来。媳妇赶紧到厨房取来陈醋,母亲将醋拌进墨中,搅匀,涂到刺在你后背的四字上。

待至墨干,母亲才长舒一口气道,你起来吧。

你站起来,穿戴好衣服。母亲又道,但愿你今后谨以此四字为铭,精忠报国,荣我岳氏家门,百世流芳,为母便是下到九泉,也是含笑的。

你“扑通”一声,再次跪倒母亲面前磕头道,慈母训导,孩儿谨记在心,不敢有忘。

母亲似乎累了,她摆摆手道,国难当头,国家正是急需良才之时,为母认为,不日,朝廷便会有旨意到来,召你出来为国效力。你且下去,准备准备吧!

你退回房间,听得媳妇问,夫乃忠孝士,嘱咐便是了,母却特为其后背刺字,伤他体肤,却是为何?

母亲答道,云本无心,风却来推,世道险恶,人心难测啊!

你脑袋“轰”地一响,快步来到铜镜前,背对铜镜将衣服褪下。镜里,“精忠报国”四字赫然在目。母贤如此,你岂能负?你顿觉万钧力量压于肩上。你推开窗户,窗外长空白云,山峦如黛,如此美好河山将要被金人铁骑践踏,国家有难,你又焉能安居家中,坐看国破家亡?

你深深地吸了口气,回身取出金枪,跃出窗户,在院前抖擞几下,便抖出朵朵金花。

你舞着舞着,从此,你便没有停下过手中金枪的舞动。

因为你知道,是好男儿,理应勇背家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