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6卷
13382000000078

第78章 滑一刀

刘建超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儿。

滑儿出身贫寒,儿时家境极差。父母辛苦劳作,勉强维持个不饿肚子。母亲操劳过度,在滑儿五岁的时候,得了重症。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硬挺。母亲临终前,捧着滑儿的小手,放在嘴边轻轻地亲着,说:“孩子,长大了当医生,给老百姓治病。”又对滑儿的父亲说:“再苦再难,也要供滑儿上学、读书。”父亲外出打工,把滑儿托付给堂兄。父亲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只要工钱给得高。滑儿上学后,刻苦地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里拔尖。考大学时,滑儿的成绩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他却填报了一所医学院。他忘不掉母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母亲可以去医院做手术的。

滑儿大学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做了全国着名医学教授魏征的研究生。毕业后,滑儿放弃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机会,申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酒城。

滑儿分配在酒城医院。虽然滑儿是院里唯一的硕士生,但在论资排辈的医院里,滑儿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阑尾、切包皮之类的小手术。滑儿对什么样的小手术都极端地认真负责,对患者温暖有加,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和红包。

滑儿参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件事。当时省里有位副省长到酒城农村视察工作,结果在崎岖的小路上发生了车祸,人被送到酒城医院时已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加之伤者的特殊身份,该如何处置,医院没人敢做主。院长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无论是把病人送去,还是等专家来人,都得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滑儿是当班医生,查了病人的情况后果断地说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半小时后就来不及了。看到周围疑虑的眼光,滑儿自信地说,手术我来做,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结果滑儿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从省市赶到的专家都啧啧称奇。病人也很快康复,临行时拉着滑儿的手说:“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滑一刀啊!”“滑一刀”的名号传遍了酒城的沟沟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来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再重再难的病,只要让“滑一刀”划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划过一刀也没能留住患者,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无怨无悔,“滑一刀”每天都被手术安排得满满当当。有几次市里省里要调“滑一刀”走,酒城人都排起长队阻拦,患者们当街跪倒一片,声泪俱下。“滑一刀”也就留下了。“滑一刀”的手术越做越多,越做名声越大,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就连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导师魏征专程到酒城来调研。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傍晚,已经是副院长的“滑一刀”陪着导师在河边散步,看着沉默不语的导师,“滑一刀”说:“我知道老师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术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也会达到相同的目的。”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缓缓地说:“你只顾自己痛快地划一刀,可这一刀带给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你就心安理得?”“滑一刀”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对一位从外省来的病人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治疗建议,做手术意义不大,采取保守治疗更妥善些。没想到病人家属齐刷刷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给做了手术,什么后果他们都认了,不然就跪着不起来。魏征看着这场面,无奈地摇摇头。

没过几年,“滑一刀”的父亲患了顽疾。“滑一刀”向父亲说明了病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父亲说:“滑儿,爹知道你说得在理。只是,你要是不给爹拉上一刀,你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爹不怕死,爹怕毁了你一世的名声啊。就算做做样子,你也得给爹划上一刀啊。”

“滑一刀”给父亲做手术时,手竟第一次发抖,虽然只是拉开一刀就又缝合上了。

“滑一刀”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递交了辞职报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