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13382500000080

第80章 指标

黄健生

上任不久的村会计到乡里开了个会回来,脸就阴阴的,他急匆匆地拿了几张表格来到老支书的家,开口就说:“刘书记,我们村还有几项重要指标没有完成哩。”

老支书看了看年轻的会计,和气地说:“你慢慢说,看看有什么指标没有完成。”

“今年要发展一家个体私营企业,五个专业特色大户,上面还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可我们村这些都没有呀。”会计心里有点急。

老支书掏出一支烟点上,说:“真的没有?你好好想想。”

“这哪儿跟哪儿嘛,根本就没有。”

老支书吸了一口烟,吐出一个烟圈,说:“我们吃的米从哪里来?”

“不就是刘大根碾的吗?”

“这不是个体私营企业吗?”老支书反问。

会计有些不明白,问:“这也能算?”

老支书肯定地说:“这是粮食加工企业。”

“就算是,那产值、利润怎么计算?”

老支书不紧不慢地吸了一口烟,说:“我们村五百二十八口人,按每人六百斤稻谷、每百斤七十元钱去算,这就是产值,至于利润,加工一百斤稻谷是六元五角钱,你按数字推算就成了。”

“这样也好,但还差五个大户。”

老支书说:“刘七保算一个。”

“那个杀猪的?”会计问。

老支书又吐出一个烟圈,说:“嗯,屠宰大户。”

“可是刘七保杀猪不收钱呀,纯收入怎算?”

老支书说:“他不收钱是真的,但哪家杀猪不送上一两刀肉给他?多的五六斤,少的也有二三斤,还得管上一餐饭,肉和饭按市面价格去算,不就成了纯收入吗?”

“啊,还有呢?”会计听得有点呆愣。

老支书又巴嗒了一口烟,说:“三婆也算一个。”

“做豆腐卖的三婆?”

“对,农产品加工大户,她卖豆腐还盖起了新房哩,纯收入嘛,你按上面的要求去填。”

“还差三户。”

老支书又吐出一个烟圈,说:“郭小英,就是在家摆点卫生纸、酱油、味精等日用品卖的郭小英。”因为全村有三个郭小英,老支书特意点明了一下。

“她又是什么大户?”

“小商品流通大户。”老支书肯定地说。

“啊?”

“还有刘金龙,他今年承包了村后的小水库养鱼,可算是养殖大户。”

会计不解,问:“由于今年干旱,他不是亏本了吗?”

“今年算亏本,总有赚的时候吧,这个先别管他,填上去就是了。”老支书丢了烟头,“记着,数字就按上面要求的去填写。”

“还缺一户哩。”会计提醒。

“刘大伟。”老支书重重地说。

“就是那个超生最多,家庭人口最多的?他算是什么大户呢?该不会是超生大户吧?”会计由于心情渐渐好转,也就开了一个玩笑。

老支书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多种经营大户。”

“多种经营大户?”会计更是不解。

“对,多种经营大户。”老支书点了点头,“他家人口最多,责任田也就多,全家吃的都靠自己种养,既种水稻、蔬菜,也种花生、番薯,还在屋后栽了几颗梨树,他家养了一条牛,两头猪,五只鹅,七八只鸭,十多只鸡,还养了一条狗哩。”

会计对老支书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情也就随之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