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成大事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的青睐,又能在机遇来临之时牢牢地抓住机遇,就是因为他们较之常人为此进行了更为漫长和充分的准备。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积营养和能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他们就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俊秀的栋梁之材。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遇?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遇有人成功了,而有人却失败了?为什么有些资质原本不好的人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某些天资甚佳者却终生庸碌无为?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机遇只偏爱那些为了事业的成功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东风”才显得珍贵和富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的结合。主观方面条件的增强会影响到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好的机遇更容易产生。同样,当一定的客观机遇已经出现后,那些不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努力的人则要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这些机遇。
许多成大事者就是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开始时他们是在找寻机遇,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并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那些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遇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机遇可以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遇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事实上,机遇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准备。
这就是机遇为什么更偏爱有准备的人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虽然命运有时是不公平的,那些毫无准备的人有时也会获得某种机遇,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树。而在我们视力所及的当代名人的成功史上,无不记载着这些人为迎接机遇所做的种种准备。
命运是爱捉弄人的,有时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心爱的职业。当面临这种情况时,有人将之视为不幸,而有人却将之视为机遇,他们能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丧,而是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把精力投入到所从事的新领域,从而开创出一番崭新的事业。
我们发现“把不幸也当做是一种机遇”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一大秘诀。
许多成功者不仅是开拓机遇、捕捉机遇的能手,而且还有发掘高潜能、高效运用机遇的能力,他们的成功启示,就是一定要提高机遇的利用率,把机遇发挥到最大值。
有的人一生中有过许多好的机遇,但他们不懂得充分利用这些机遇,结果丧失了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有的人抓住了机遇,但是并未理解到“机遇”的全部内涵,因此他们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不免留下诸多的遗憾。
十三、“抽一鞭,动一下”,你不会有出息
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成功的人做事都积极主动,而不成功的人则多半消极被动。
卡耐基曾经告诉拿破仑·希尔,有两种人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让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别人让他去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只有那些不需要别人去催促也会主动做事,并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一天,佛陀坐在金刚座上,开示弟子们道:
“世间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驾上辔头,它能够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抬起手中的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能够知道主人的心意,轻重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洞察先机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打下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打到了马尾的毛端,它才能领会到主人的意思,奔跃飞腾。这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几度扬起皮鞭,见到鞭影,它不但迟钝、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屡次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结实的肉躯上,它才能有所察觉,按照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平凡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起了鞭子,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它的皮肉上,它也毫无知觉;等到主人盛怒了,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入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初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灵的驽马。”
企业当中同样存在着四种“马”。良马型的员工能够主动学习、勇于担责,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知道企业需要他做什么,这种人最容易成功;好马型的员工虽然不是最聪明的,却也不差,别人稍加提醒,他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算是识大体、业绩突出的好员工;庸马型的员工则有如不怕开水烫的死猪,干什么活都得别人反复提醒和催促,直到领导发怒了才开始慌乱起来,这种人一般令领导感到头疼;不过,最糟糕的还是驽马型的员工,又笨又懒,你说什么,他都满不在乎。只有当工作变得一塌糊涂,被开除的时候,他才追悔莫及,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企业永远不需要这种员工。
责任心是驱使人主动做事的内在力量。责任心可以创造工作,创造别人无法成就的事;责任心可以创造财富,创造成功的机会。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教授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题目。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其中一个。
另一个很不服气地找教授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他,是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
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人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一个有责任的人,就是一个不需别人提醒,也能够自觉、主动行动的人。而那些驴子拉磨似的人,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那些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注定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被时代淘汰,被职场拒之门外。
十四、恒心搭起通天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恒心掌握输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只有经历了比放弃者和半途而废者多得多的逆境之后还能继续前进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他们靠的是一种顽强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亚伯拉罕·林肯就是一位意志坚定的人,他的成功与他的不懈坚持、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那是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而糟糕的是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接连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他又开始着手办企业,可不到一年,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尽磨难。
当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时,他成功了。因此,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时,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又失败了。1843年,他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这次他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却一次次地遭遇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失败。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也没有想过“要是失败了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这次终于成功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很出色,相信选民会继续拥戴他,但结果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笔钱,所以在他申请当本州的地方官员时,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回来,并在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地方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
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但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两次。在许多次失败中寻找成功,你是否汲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亚伯拉罕·林肯在这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面前毫不退缩,他一直保持着一颗寻求进步的雄心,最终于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遇到过的困难也许你也遇到过。林肯面对困难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尝试,也不愿放弃努力。就像每个自由的人一样,林肯也有自由选择权。他可以畏缩不前,但他没有退却。
因此,你在人生之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放弃继续尝试的机会!同时,不要灰心,让你的意志力更顽强,毅力更坚定,你就会逐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