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学习最高效
13386900000019

第19章 学科篇各个击破(7)

1.分段。先阅读课本,并按要素进行分段,如将一段段文字分解成背景(远因)、近因、进程(事件)、内容(措施)、影响等历史因素。因为历史一般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书中讲述的前一件事情的影响或者结果就是后一件事情的原因或导火线,通过分出各个要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条理性,把历史真正连成一条线了。

2.浓缩记忆。浓缩记忆是一个学习的捷径,运用得法,它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但应用浓缩记忆时应注意,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通过归纳,用几句话就可以把这个制度影响说清楚。为了方便记忆,同学们可以把归纳的内容写在书页的相应空白处。

这里向大家介绍四种有趣的浓缩记忆方法。

(1)数字浓缩法

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2)口诀浓缩法

口诀浓缩法就是将要记忆的内容概括成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如“战国七雄形势图”中七国名称和方位可编为“东齐西秦北燕南楚,赵魏韩在中间”。口诀浓缩法简单又有趣,但是如何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需要我们好好动一番脑筋。

(3)关键字浓缩法

关键字浓缩法就是提取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关键字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如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4)内容浓缩法

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通过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显著地提高了记忆效率。再比如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就可以浓缩成打破垄断、提高素质、加强集权和扩大基础这16个字。“打破垄断”是指打破的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拔的垄断。“提高素质”是指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在这种浓缩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总结出规律,每一类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都有套路可循。通过浓缩记忆,既可以提高背书的效率,又能减轻记忆的负担。

3.浏览背记。最后,再浏览一遍课本,只看归纳的要点,如果看到要点可以回忆出它所指的意思,就说明已经记住这个知识点了。

政治

背目录,看热点

学习政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会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分析时事热点。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她政治高分的秘诀时用六个字概括:“背目录,看热点”。她说:“假如学文科真的有什么必须死记硬背下来的话,首要的就是目录,而不是去翻教辅书上整理的五花八门的内容。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把课本上的目录给背下来,这里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

为什么要背目录呢?因为论述题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目12分,要答4个观点,每个观点3分,如果你写了很长一段话但只有一个观点,那么你只能拿到一个观点的分数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简短地写了4句话,每句话却都踩着一个点,那么你的分数肯定要比你只答一个观点更高。目录背熟以后,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就不会漏观点,回想完之后,对题目该从哪些内容来回答,就已经成竹在胸了。

背目录和看热点,其实都是为考场上的答题做准备。应该怎样用这些知识来答题呢?这位高考状元也总结了六个字:“教材、材料、热点”。教材就是让你根据目录回想、发散;材料就是让你联系材料上的具体事例,一些观点甚至可以直接从材料搬下来用,要善于挖掘材料里隐藏的答案;热点就是答题时要联系上几个热门词语,别小看了这些热门词语,它们可能就是一个得分点。

对比异同法

政治学习要学会进行对比,对比着学习,你会发现其实有些概念很简单。

不管是什么,都可以进行对比学习。对比异同法可以是中心比较,也可以是并列比较。因此比较的事物之间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不并列的。例如,我们要比较法律与道德、政治、艺术、宗教的异同之处,就可用中心比较。我们要比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之处,就可用并列比较。

在学习宪法和刑法时,就可采用这种对比异同法,以增强记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宪法和刑法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它们的消亡而消亡。都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它们都有哪些不同呢?

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制度的内容,而刑法只是规定国家政治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内容。

法律效力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刑法是子法,它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不得相抵触,否则就失去刑法应有的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以上代表通过,而刑法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和修改。

经过这样一分析对比,你说学习起来是不是很清楚,很简单呢?我们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为例列出一个表格,根据这个表我们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出两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差别,进而有效记忆,防止混淆。

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是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考试范围肯定会联系到当前一些时政要闻、社会热点。掌握时事有许多渠道,可以听新闻,看报纸或者听老师的讲解。高三总复习阶段对政治来说是很关键的,即使你以前有什么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也可在这段时间补上。这时尤其要关注时事。可以买一本讲解时事的书,把原理先列在一个本子上,再把可以用该原理分析的时事内容,写在原理下面,复习的时候再看一下,效果很好。到高考前则主要是看一些各地的模拟试卷,看它们对当前的热点有哪些提问方式,该如何分析,如何表述。最后阶段做的政治问答题要及时地进行整理,按照时事内容归好类,同一个问题有几种思考角度,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要把政治学活,懂得活学活用。要想学好政治,仅仅学习和掌握好各基本原理和通过做练习进行专题归类还是不够的,还要把政治基础知识与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各种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课本上所介绍的政治、经济和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释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时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政治基础知识,才能把政治学到家。比如,平时注意收看新闻,并且一边看一边进行思考,用课本上的政治原理去分析和解释。又如经常用经济和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政治学习上,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大效果:

(1)它能使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知道要想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对各重要知识点用提纲挈领的方法进行网罗,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要点分析和专题归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如何对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归类呢?做练习肯定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政治学习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时事,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政治学习中,如果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政治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归类,那么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然也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它能有效地提高运用政治基础知识分析时事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要是能在平时多看报、看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用政治教科书所学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释时事问题,自然也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考试时也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当然,在分析和解释时事问题时一定要以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政治、经济和哲学原理为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每个同学首先要对各基本原理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不能脱离课本,更不能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

【高考状元高效一点通】

学科不同,方法绝不雷同。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因此,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去学习,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文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

数学是相对有难度的一门课程,它不仅需要学生对概念、公式等烂熟于心,而且还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解题能力。

学好英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你除了必须把成千上万个单词,成百上千条语法,以及各种不规则拼法,习惯用语等都一一记下来之外,你还需要锻炼自己的写作、口语和听力,从而能将其应用到语言交流中去。

物理、化学的学习是非常讲究基础的。从初中开始就应该培养理科学习的好习惯,深入发现理科学习的规律,从而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对于文科来说,理科更重视解题的过程和细节,更重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重视动手操作能力。

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来说,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科目也不容忽视。不要对这些科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联系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