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是一种活法
13387900000024

第24章 感恩的活法(1)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1.带一颗感恩的心做人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在我们期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在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必须想到这一切都来自上天的眷顾和他人的帮助。既然如此,感恩之情就是应该的,何况它还增加我们的愉悦,也会使我们将来永远保持快乐。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总是教人向善,教人学会感恩。犹太教和佛教都教人随时要心怀感恩。犹太教讲究凡事都要感谢上帝:为了盘中的食物、身上穿的衣物,休假,甚至见到美丽彩虹,都有感激上帝的颂词。佛教徒所说的“上报四恩”(三宝恩、父母恩、国家恩和众生恩),当中的众生恩也类似于犹太教的感恩范围,甚至更大。

假如你是一位无神论者,不信鬼神之类的东西。那只要你拥有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自然能学会感恩。每个人自从有了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谢大自然的福佑,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社会的安定,感谢花草鱼虫,感谢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谢。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了: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使自己陷于困境的打击、挫折。

二战结束时,一位美国军人由战地得胜归来,许多乡亲以英雄式的场面来欢迎他。在欢迎会上,他的好友问他:“你在战场上这么多年。常常驾驶飞机出生入死,一定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吧?”军人想了想,便对大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放假,我想到巴黎去逛逛。上车以后,我看到一位老妇人,她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点驼背,脸色黄黄的,行动有些不便……我看到她带着很重的行李要下车,突然觉得不忍心,于是走过去,轻声细语地向老妇人说:“老奶奶,我帮你提行李。”老妇人很感谢我。然后我又说:“老奶奶,我陪你走回家。”我就这样一路帮老奶奶提着行李,走了很长的路才到达老奶奶乡下的家。老奶奶的家一看就知道是清寒家庭。不过,一进入那个乡村,就能感受到一股祥和的气氛。尽管村民都埋头工作,但是一看到老奶奶回来,都自然地站起来,对老奶奶挥手、打招呼说:“老奶奶回来了。”不管年纪大小,都露出开怀的笑容。

当我把老奶奶的东西放好准备离开时,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诚恳地说:“我一定要请你喝杯咖啡。”然后带着我到村里的一家小咖啡店。店里的人看到老奶奶带着一位士兵,都围着他们。老奶奶说:“你们知道吗?刚才要下车时,就是这位年轻士兵帮我把行李拿来,好心地帮我一路提回家,让我不必累得气喘吁吁,我真的很感谢他。”大家听了,都欢喜地鼓掌,异口同声地对我说:“我们也感谢你,感谢你帮助老奶奶。”

那位士兵只不过是帮老奶奶提几包行李,整个过程却让他终身难忘。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类似的故事发生,如果用心,时时都会有终身难忘的温馨体验。天天都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所以,请大家时时都不要忘了“多用心”啊。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

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心中有魔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

两个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在他们行走多日,已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有着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他们能够知足,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并懂得去珍惜,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而一旦人有了不忘感恩之情的心,生命就会时时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纯净的光芒。

懂得感恩,人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有勇于负责的精神,现实生活中,不求上进、不孝敬老人、损人利己,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懂得感恩,就不会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庭妻离子散,我们每一个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懂得感恩就不会因物质的丰富,精神却越发的空虚;感恩生命带来的一切,哪怕是痛苦的经历也该感恩生命,正因有了痛苦,我们才能感受欢乐。

2.用热情驱散冷漠

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热情的反义词是冷漠。热情与冷漠有本质上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冷漠的人工作起来无精打彩,热情的人工作起来精力十足。冷漠的人待人爱理不理,热情的人主动关心,主动帮忙,如火温暖。热情是与人生观,价值观有关联的,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热情如炽、生龙活虎,仿佛上足了的发条,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工作起来,他们热情投入;娱乐起来,他们热情参与;在家里,无论人多人少,他们都能让全家欢乐愉快;在单位,他们能感染同事或团队成员,让他们也充满热情。这样的人,满地的空气都会为他清新起来,满天的云彩都会为他美丽起来。

同时,我们也能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死气沉沉,生活中如一潭死水,工作起来也死水一潭,用一句确切的话形容他们,就是“不死不活”。他们所到之处,也会带来一片阴霾,不是他搞得身边的人死气沉沉,就是身边的人离他而去。这样的人,天空会因之灰暗,大地会因之苍白……可见,热情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有可能丢掉一切。凭借热情,你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你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培养起自己对事业的热烈追求;凭借热情,你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你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更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着名人寿保险推销员法兰克·派特正是凭借着热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07年,法兰克·派特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他被开除了,原因是动作无力。球队的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的?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如果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法兰克原来的月薪是175美元,参加新球队以后,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法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老队员又把法兰克介绍到了一个名叫新凡的球队去。

在新凡的第一天,法兰克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法兰克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忱的球员。法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法兰克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法兰克盗垒成功。当时气温高达39度,法兰克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但在过人的热忱支持下,他挺住了。第二天早晨,法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入进来的球员,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热忱的态度,法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是原来的7倍多。在以后的两年里,法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了30倍之多。为什么呢?法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情,没有别的原因。”后来,法兰克的手臀受了伤,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生涯。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不过,起初法兰克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忱起来,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再后来,他成为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20年了。我见到过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他们的收入成倍地增加。我也见到过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情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是的,生活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它需要我们以热情来调色、烘焙。以热情的态度对待人生,人生才会轻松愉快,生活才会有乐趣,工作才会有成就。可见,热情的态度是做任何事情的必要条件。任何人,只要是有了这个条件,就有了成功的可能。那些对工作厌倦从而感到前途无望的人,往往把工作当作一件苦差事,这样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他很难对工作倾注热情。而如果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看待,热情投入,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在一个小镇上,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墙砌好,这样房子才会结实。”

第三个石匠则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的责任十分重要,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性建筑。”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热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它能消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如果我们也像第三个石匠那样,把自己的工作看得神圣而伟大,就会源源不断地激发我们的热情,不再认为工作枯燥无味了。因为我们从工作中感受到了使命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了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不管你以前是不是一个热情的人,从现在开始,你都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并不难做,只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就可以了:每天都要比别人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地做事;走路时昂首阔步,对人对事充满兴趣不让沮丧的情绪停留。

3.抽时间多关心一下父母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我国儒家思想认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孝顺父母是《圣经》中十诫的第五诫,且是唯一带应许的诫命,那就是孝敬父母可以使人得上帝的祝福,在世长寿。在佛教中把孝顺父母分为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如愿以偿的去孝敬父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讲,由于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均衡,很多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打工,这就造成了他们和老人孩子天各一方。从小的方面来讲,比如有些和父母同在一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也很少有时间和父母在一起,而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老人往往愿意给子女唠叨些生活中的琐事,说得多了,做子女的就不耐烦了,甚至不愿意和父母多交流,唯恐他们唠叨起来没完;若父母年老或病了,自然会求助于孩子的帮助,时间长了,子女倍感压力,甚至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一方面因为给父母治病影响工作,觉得难以向单位交代;另一方面觉得来日方长,孝敬长辈还有很多时间,当老人忽然不幸离世,方才深刻地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真正领悟到孝顺要趁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