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13388300000012

第12章 懂得感恩,营造和谐环境(2)

在电视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演员在获得了重要的奖项时,都会对帮助过他们的人表示感谢,特别是感谢导演对他们的提拔与认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导演的栽培和青睐,他们很难获得成功。

同样,身在职场,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个人的努力是其中一个因素,事实上,他的成功与别人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特别是我们的老板,要拥有一种“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感恩心态。

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我们可以为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给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发薪水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

其实,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老板用自己的资金组建了公司,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自己才华的良好平台。从商业的角度,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这又是一份亲情和友谊。如果你每天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更多。

业务员张静在谈到她破例被派往国外公司考察时说:“我和他虽然同样都是研究生毕业,但我们的待遇并不相同,他职高一级,薪金高出很多。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待遇不如人就心生不满,仍是认真做事。当许多人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时,我尽心尽力做好我手中的每一项工作。我甚至会积极主动地找事做,了解主管有什么需要协助的地方,事先帮主管做好准备。因为我在上班报到的前夕,父亲就告诫我三句话:‘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为他工作;假设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你的运气很好,要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跟在老板身边学功夫。’我将这三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自己始终秉持这个原则做事。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我也没有计较。但一个人的努力,别人是会看在眼里的。在后来挑选出国考察学习人员时,我是唯一一个资历浅、级别低的业务员。这在公司里是极为少见的。”

由此可以看出,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你会工作得更出色。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满怀信心与感恩地去工作。将每一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端,不要计较一时的待遇得失。

在工作中,老板为你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你就要对老板为你所付出的一切,心存感激,并力图回报。然而现实里,却有不少人一直在抱怨:公司的环境不好,老板的素质太差,给的薪酬太少等等。为什么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老板耿耿于怀呢?其实,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不但能赢得老板的欣赏和器重,而且还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

张振华刚参加工作时,还不熟悉公司的情况,老板却让他独立去写一个项目开发材料,没有任何资料和指示。尽管他有很多怨言,可是又不敢说什么,只好到处查资料,请教别人。当他好不容易弄完,拿给老板看时,老板指出了很多错误,又叫他拿回去修改。这样折腾了几个回合,他才交差。当时,张振华的想法是,这个老板自己什么也不干,就会挑毛病。甚至觉得上司在难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尽管张振华心里有很多怨言,但每次都认真地完成了老板交给的任务。后来,当他能独当一面被重用后,才觉得如果当初没有老板这种魔鬼式的“折磨”,是不可能进步这么快的。

在职场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态回归到零:把老板给你出的“难题”视为一种考验和磨难,并学会感激这些“难题”。当你认真去面对,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难题”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魔鬼任务”让你的能力比预期强很多。所以,当你觉得老板“难为你”的时候,感谢你的老板吧,因为他又为你提供了一次提高自身能力、尝试新领域的机会。

对于员工来说,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和态度。它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你的老板,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同情并理解自己的上司

好多人曾经都为他人工作,后来则为自己工作。他们以前总是认为上司太苛刻,后来却觉得员工太懒惰,太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员工时,应该多考虑上司的难处,给上司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上司时,则需要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上司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上司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上司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上司的情绪。要知道上司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为上司,并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有某种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和才能。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上司,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公司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

为什么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上司耿耿于怀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彼此之间有长期的利益冲突。当上司的行为与员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所有的同情和理解都会化为乌有。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上司的不公平,认为上司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员工,甚至认为上司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上司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寻找合适的人选更让他焦心的了。

年轻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这个“己”是一个自私的、狭隘的,也就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实上,从每一个员工第一天上班开始,上司就用心对他进行考察。他们会仔细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等,只有当他认为一个年轻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言行举止时,他才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毕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经营才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偏见而毁了整个事业。

因此,做员工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上司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许能重新赢得上司的欣赏和器重。

也许上司并不是一个懂得领情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设身处地为上司着想。因为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一个上司那里没有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所有上司那里都没有效果。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内心宽慰。

与同事共同分享荣耀

很多人认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因此荣誉是自己一个人的。可是,如果没有团队里其他人的支持,你怎么可能获得所有你需要的资源?你怎么能完全发挥资源的价值?你又怎么能单独地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因此,无论你在成功的过程中自己付出了多少,这里面一定包含了其他人的支持。

一位销售主管这个月的业绩突出,他所在部门的业务员销售总额超出了同级部门的两倍还多,按照公司规定,主管可按业绩提成,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老板很是为有这样一位得力助手而高兴,也暗自庆幸自己以前没有看错人,于是决定在公司开个例会,并把他推为大家的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员工,还在最后特意安排了这位主管作当众演讲。

这位主管在他的演讲中把自己的业绩归功于自己调配人员的技巧、处理大订单的果断和如何辛苦加班等。虽说他说的这些也确实属实,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但他唯一犯的错误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一句自己感激上司和感谢同事、下属之类的话。

会后,下属和同事们开玩笑要他请客庆祝,他却毫不客气地说:“我得奖金,你们用得着这么开心吗?下次我会拿更多,到时再说吧。”可是等到下个月,这位主管不仅没能再拿到奖金,甚至还因为没能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当月奖金。更奇怪的是,他的下属越来越懒散,就连老板似乎也对他冷淡了许多。

这样一个工作勤恳的人最终却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独享荣誉是一个典型的容易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心生恨意的最主要原因。

试想当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不料让你抢先得到这个惹人眼红的功劳,于是相比之下的其他人就明显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也不时给他人造成了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但又有谁还愿意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一块儿呢?自然而然的,独自享有荣誉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呢?

祁悦在一家贸易公司做市场推广工作。去年广州秋季交易会开幕时,市场部经理由于工作忙无法脱身,公司决定派大家公认为主意多、沟通能力强的祁悦参加,与她同行的还有肖金和罗又铭两位男同事,这两位同事比祁悦年龄稍小,于是,祁悦俨然以大姐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