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13388300000024

第24章 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3)

缺乏互助精神的团队成员更多关注的是“我自己”,而不是“我们”。他们通常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他们根本不关心。伦敦伯克贝克学院的心理学研究员阿德里安·派奇说:“员工们不愿意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由此带来的商机错失、系统不全、培训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每年要损失数十亿英镑。”现在的企业都不愿意聘用一个“不懂合作的能人”。

麦肯锡公司在一次招聘人员时,一位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的女应聘者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一轮小组面试中,她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小组其他人几乎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然而,麦肯锡公司却没有录用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解释,这位女应聘者尽管个人能力超群,但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招这样的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团队互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特殊的团队精神着称的微软公司,在做产品研发时,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研发工程根本无法完成,自然也成就不了微软公司在全球的霸业。

学会与同事合作

所谓同事,就是一起做事的人。人之所以成为同事,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事。假如事情有完成得不好,那叫事故;事情完成得好,就成为了事业。可见,同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对职场中人士来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有一个好同事,比有一个好同事更好的东西是有一群好同事。

同行是冤家,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同事之间的竞争,好比两棵树争夺水分和阳光一样,是和平的竞争。同事之间的竞争是为了团结,为了双方的更好发展,而不是生死攸关的性命搏杀。和则两利,离则两伤,这是同事之间竞争的基本原则。

除了竞争之外,同事之间还要有合作。合作的人相互组合就形成了团队。

曾经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把现在的公司大致分为几种团队:

(1)野牛团队,这种团队有头牛,它的方向正确了,跟着的牛也就正确;

(2)螃蟹团队,蟹被关在竹篓里,如果有一只想爬上去,下面的螃蟹就拼命拉住,争先恐后结果谁也上不了;

(3)大雁团队,这种团队可以随时调整队形,任何一只大雁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能力被推荐为头雁。

从这三种团队的情况来看,最好的团队当属大雁团队。大雁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它们飞行时都呈V字形,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后边的两只大雁都在飞行中拍动翅膀,为跟随其后的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气流,这种团队合作的成果,使集体的飞行效率增加了70%。

某部门熊经理不但头脑灵活,观察也很敏锐。在他还未当上部门经理以前,很善于掌握基层人员提供的情况,他的决策、建议都能够很顺利地得到推行。

自从他“当官”以后,马上换一个人似的,他开始不信任任何人,大小事都自己决定,动不动就训斥下属,弄得本部门就像一盘散沙,人人都在为自己打小算盘。

协调工作会议经常都是熊经理一个人在演讲,大小事他全都一手包办,任何员工所提的意见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定,所以当熊经理提出自己的工作方案征询大家的意见时,大家认为反正说了也没用,于是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当熊经理点名问手下时,手下均说:“经理的想法很好,我举双手赞成。”由于大家都没有说真心话,结果熊经理的想法、计划、决定一推出即等于死亡。

日复一日,这个部门的工作情况逐渐恶化,最后因为部门的工作一团糟,老板就把熊经理给换掉了。

熊经理正是犯了不懂团队协作的大忌,才导致最终失去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哪怕个人能力再强,要是不懂团队合作,也不可能干好自己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他人一道工作,并得到他人的合作。如果要完成一件大事,就需要一支有效的、强大的队伍做后盾。团队精神是现代公司成功的重要前提。集体工作就意味着与他人协调一致地合作。

在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里,几乎没有哪一种工作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大多数人只是在高度分工中担任部分工作。只是依靠部门中全体员工的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能完成抛弃社会和团体的力量,不然,就无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从而也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也并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同样,你也不希望自己隔离在团队之外,做“孤家寡人”吧!那么你就必须重视和同事的合作,善于与同事交流。

所以,应该学会与同事合作,互相借势发挥,最终获得成功。也只有与同事合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加趣味盎然,更加富有新意,也就会使自己对工作更加充满激情,从而使自己更加完善。

合作是成功的法宝

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谁懂合作、谁会合作,谁就是未来的大赢家。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程度。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个人因马车失事落入荒郊野外之中,荒郊野外没有发现任何食物。幸运的是,失事之时,一个人紧紧抓住了一根鱼竿,另一个人紧紧抓住了一篓鱼。两人分道扬镳后,那带着鱼的人在原地搭起火堆就烤起了鱼,美美地饱食了几餐、一直吃了5天,再也没有鱼了,于是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边。另一个人带着鱼竿去寻找大海,在第3天,他眼见着蔚蓝色的海水,力竭而亡,再也没有可能去捕鱼了。试想一下,如果他们通力合作,一同享用鱼篓和鱼竿,那么在第3天时,一同吃完最后一条鱼,来到海边又捕上了一批鱼,两人都可以生存下来。

东方的佛祖释迦牟尼曾经问弟子:“给你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弟子们答不上来。佛祖说:“融入大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进而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团队才能生存。罗文之所以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原因之一就是他背后有一批队员,他们安排联系人,安排路线;他们掩护战友,击退敌军。罗文有了他们的帮助,如虎添翼,才能成功抵达目的地。

生意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的合作——在短时间内以暂时的条件合作。企业是一种长期的固定合作——老板出钱,员工出力,老板拿利润,员工拿工资。唯有企业得以生存,员工才能获得发展。企业是大家的企业,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成长;反之,员工成长了,企业才能发展。这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

合作是一种伟大的双赢思维,它突破了1+1=2的思维定式。单纯从理论上说,1+1的结果有三种情形:一是1+1<2,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没有必要合作,也没有必要竞争,因为这种结果是损人损己的;二是l+1=2,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是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方输、一方赢;三是1+l>2,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有必要合作,因为其结果是双赢。而现实生活中,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这说明双赢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以及文明进步的伟大思维。因此,一个具备合作意识的人,必定是一个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满足他人需求的人,必定是一个开拓进取的人。

生意场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交易,你赚100,别人赚1000,对于你来讲也是成功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不让别人赚1000,你自己连那100也赚不到。

一个人若真的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发扬合作精神。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功。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在和谐与谅解的基础上,这一联盟中的每一个人将因此倍增自己的能力。但是,有些人由于无知或自大,误认为自己能够驾驶自己的小船驶入这个处处都充满危险的生命海洋。这种人终会发现,有些人生的漩涡比危险的海域还要危险万分。只有通过和平、和谐的合作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单独一个人必定无法获得成功。即使一个人跑到荒野中去隐居,远离各种人类文明,他仍然需要依赖他本身以外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他越是成为文明的一部分,越是需要依赖合作性的努力。

李可拥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名名气很大的导演,导演准备在他的宾馆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李可很爽快地同意了,可是在租金上不能与对方达成协议。李可要价四万,导演只答应出两万,双方争执不下。那位从中介绍的朋友劝李可说:“你怎么这么傻,你只看到了两万,两万背后的钱可不止这个数,他们都是名人,平时请都请不来呢!”李可想,四万的要价不算太贵,只要坚持一下,对方肯定会接受的。所以他决不松口。朋友生气地说:“我没有你这个目光短浅的朋友。”说完,朋友抛开李可自己走了。附近一家四星级宾馆的总经理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机不可失,马上找到那位导演,说他愿意把宾馆的大厅租给导演,而且要价不超过两万元。于是,导演便租了这家四星级宾馆。开新闻发布会那几天,除了许多记者、演员外,还有不少影迷,十几层的大楼全部住满,而且因为明星的光临,这家四星级宾馆名声大振。

事实证明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使双方的优势互补,并使得各自的能力产生放大的效果,从而能创造更大的利益。只要把蛋糕做大,双方共享一块大蛋糕,也要比一方独享一块小蛋糕获益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