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13388300000003

第3章 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2)

那些心高气傲的人,认为从一个小角色做起很丢面子,以自己的学识从事这种低级劳动简直就是屈才,是大材小用。他们一心想着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恨不得马上功成名就,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凡事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基础的工作做起的,这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职场中,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得从小事慢慢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雄厚的实力。

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工作感觉很不适应,而这仅仅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已,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自己厌烦了,不感兴趣了,最好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找到其中新的乐趣,新的目标,日久天长,你可能在某个方面就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越做越好,这将为你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评估自己

某电脑公司要招聘一名编程人员,有两位才能相差无几的年轻人前来应聘,就他们俩的能力而言,经理很难决定俩人的取舍问题。不过,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却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位看起来不卑不亢,相当有自信;另一位则显得信心不足,很明显,最终经理决定聘用那个看起来很自信的年轻人。

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低估自己,别人也会看轻你,尤其重要的是低估自己的人很难得到老板的重用,因为老板喜欢自信感强、能力强的员工。

人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眼光来评价我们,我们认为自己有多少价值,就不能期望别人把我们看得比这更重。一旦我们踏入社会,人们就会从我们的脸上、从我们的眼神中判断,我们到底赋予了自己多高的价值。

如果我们都对自己评价不高,又怎么能奢望别人看得起呢?很多人都相信,一个走上社会的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应该比别人的判断要更真实、更准确。

我们总是担心别人会看轻自己,害怕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其实看轻自己的往往是你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代表你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往往会透过其外在行为反映出来,行为是内心想法绽放的花朵,如果你从内心看轻自己,那么内心所绽放的行为之花就一定是自卑。

有一位热爱写作的待业女青年,经常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一次,某出版社正在招人,她家人让她去面试看看。

“我不一定行。”这位女青年答道。

“为什么?”家人问。

“我学历不高。”女青年回答说。

“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总编?去试试吧!”家人鼓励她说。

“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去应聘,人家怎么会看上我呢?”女青年说。

“你见过总编了吗?”家人问她。

“没有呀!”女青年回答说。

“那你了解竞争对手吗?”家人又问。

“不了解。”女青年说。

家人不解地问:“那你究竟怕什么?”

是啊,这位待业女青年到底害怕什么?难道担心自己不是其他应聘者的竞争对手?其实她最大的敌人是她自己。只有她战胜了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应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否则,成功的几率就等于零。

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是一种消极对抗的态度,是一种极端的心理自卫行为。因为这样就可以有很充足的“理由”原谅自己的无能。当面对比自己卓越、卓越的人时,不是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得不到老板的重用,我究竟哪里不如人?而是消极地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去总结原因。

长此以往地低估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就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根深蒂固之后,便很可能成为一个在其性情中难以抛弃缺陷的人。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是在受到了挫折、困难的打击后,自信心才开始贬值,以致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亦即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比如,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去找工作,在参加了多次的招聘会,应聘了多家公司后,始终未被一家公司录用,此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自我。在这种状态下再去应聘,在招聘者面前,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又怎能祈求招聘者信任你呢?

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在选择职业过程中会处于劣势的地位。即便是你现在已经步入了社会,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如果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会使你与重要的位置无缘。因为老板不可能把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一名不相信自己能力的员工去做。

消极意识是进取的最大敌人。对于一位渴望在职场上有所发展的人来说,低估自己的能力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道无形屏障。因为它对人的进取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更有甚者它使人丧失进取心,最后自甘平庸。所以,我们大家要消除自卑心理,正确评估自己,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良禽要择良木而栖

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个有长远眼光的老板,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如同一棵叶繁枝茂的大树,是你乘风纳凉的好居所。如何找到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一个有企业家风范的老板,这是每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的必修课,因为,只有锅里满了,碗里才会充足。

一家着名的外企公司正在招聘一名中层管理者,年薪是50万。吸引了大批英才前来应聘,有一个叫小峰的青年过关斩将,终于闯入最后一关面试。

总经理与他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交谈,从经营方法到内部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听取了他的意见,一切都很满意。最后,总经理说谈了半天有些口渴,请小峰去买两瓶矿泉水,并递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买完水回来,小峰把剩下的钱一分不差地交给了总经理。他认为这很可能也是考试的一部分内容。但这时,总经理却提出一道难题:“假如这是两瓶被人渗入了毒药的水,当然目标是针对我的,现在我命令你先尝一尝。”

小峰听了这句话,明白对方是在测试他的忠诚程度,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考验方法,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污辱,于是便提出结束应聘。这时总经理马上换了一副表情:“刚才是测试,我很欣赏你这种反映和品格,你已经被录用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小峰却拒绝了总经理,他说:“招聘是双向选择,你对我的测试通过了,但是我对你的测试却没有通过,你不是我想象中的老板。再见!”

我们不得不佩服小峰离去的潇洒,还有他这种英明的做法,不以降低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去谋求职位,可见,不论我们是在应聘还是在为老板做事,做人的原则都是不能放弃的!

择业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如同一个靶手要想取得10环的好成绩,就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枪法;其次也必须有好的方向,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子弹准确无误地射向靶心,从而拿到一个10环的好成绩。

大学毕业前夕,彬彬本来打算优哉游哉地度过最后的大学岁月,因为父亲早就托关系把他安排到一家法院当书记员。谁知,单位突然通知说用人指标有可能批不下来了。

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他就只能回老家找了。彬彬在这座城市呆了4年,并不愿意回去,于是他开始上网查找信息,其实他真正想做的是律师。然而,现在他连律师助理都不够格,网上所有招聘律师助理的单位几乎都要求持有律师资格证,而在校生只有等到毕业了才能参加资格考试。彬彬几乎绝望了,但还是把自己的简历通通发出去了。

宿舍里有两位哥们觉得在大城市的小单位做事还不如回小城市的大单位工作,所以他们都已经回老家找工作了。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劝他:“没到最后,为什么要放弃?”是的,为什么要放弃呢?

于是彬彬每天继续上网搜索,他的眼光开始往小单位瞄了,因为他觉得小单位也许更能锻炼人。别人要是都不愿意去小单位,他岂不是机会更多了。一天,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招聘详情中有一点吸引了他——那上面留了事务所行政总监的QQ号码,可以直接在网上详谈。彬彬马上打开QQ,与这位总监开始“面谈”。这家事务所希望招聘一个英语熟练的毕业生处理涉外业务,之前他们倒是约见了几个外语学院的学生,但是因为都不是学法律出身的,所以都不太满意。

好在英语是彬彬的强项,他一直在坚持学这个别人认为对学法律没多大用处的东西,没像别人一样过了四级就放弃了学习英语。对方传了一份英文合同让他马上翻译,彬彬没费多长时间就翻译完了。那位行政总监说虽然整体上翻译得还不够严谨,但是其中的法律用语译得都很准确。于是,他当下就表示录用了彬彬。

职场的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偏执于那种浪漫的职业理想,不仅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在一些地方浪费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所以,在择业时,我们要选好良木而栖。

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难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什么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还有一些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没有认清自己的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所以,他们做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也就不能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这些人最终也都无法超越自我,在职场上叱咤风云。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整天无精打采,毫无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他们怨叹工作的不幸和生活的无聊。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悲观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正从事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还有一些人有不错的学识,但是因为所从事的职业与他们的才能不相匹配,结果久而久之竟将原有的工作能力都丧失了。由此可见,一份不称心的工作最容易糟蹋人的精神,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个人的职业只有与自己的志趣相投,才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年轻人一旦选择了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总能精力充沛、自动自发、愉快地胜任工作,而不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同时,一份合适的职业还会让你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使你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