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得力的员工
13388400000023

第23章 团队为王:融入你的团队(1)

一个组织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团队的成员聚在一起,就应该有团队意识。融入团队,服从团队的最终利益,不用督促,不怕牺牲,为了团队的胜利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团队是战无不胜的团队,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得力的员工。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盘散沙,尽管它金黄发亮,仍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工人把它掺在水泥中,就能成为建造高楼大厦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厂的工人把它烧结冷却,它就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单个人犹如沙粒,只有与人合作,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变化,成为不可思议的有用之材。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

我们如果把沙子、水泥和石头堆在一起,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是相互分隔的,它们只是混合物。但如果在这三样东西里加入水,搅拌成混凝土后,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它们之间就会实现充分的融合,坚不可摧。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着名的定理之一:米格-25效应。这一定理所说的是,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十分落后,但因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其整体性能,因此米格-25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因此,最佳整体不是最佳个体的集合,而是通过个体有机的搭配组合,才产生出的最大、最佳效能。

合理的人才搭配可以使人才个体在总体协调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决定于各个人才的素质,但更有赖于人才整体结构的合理。结构的残缺会影响组织的运转;能力的多余或不协调会增加内耗。合理的人才结构,能够使人才各扬其长、互补其短,由此,发生质的飞跃,诞生一种“集体力”,一种超过个人能力总和的新的合力。

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注意与其他人的配合、互补和相互取长补短,达到绝对的默契。在一个团队中,既要有盟主,又要有智囊、智谋,还要有执行的人。在执行的人中也不是清一色,也要尽量做到才能、性格不一样,有刚有柔,形成才能互补,性格互补。只有不同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形成最佳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成员之间既和谐又兼容。因此,一个最得力的团队一定是人才组合最和谐的团队,一个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成员之间的才能、才干是充分协调互补的。

小猴和小鹿在河边散步,看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小猴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要过河,但小猴个矮,走到河中间,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应该归我。”说着就过河去了。小鹿到了桃树下,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只得回来了。

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要改掉自私的坏毛病,团结起来才能吃到桃子。”于是,小鹿帮助小猴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小猴爬上桃树,摘了许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他俩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中的小猴与小鹿,就其个体而言,尽管都有自己的特长,但如果“单枪匹马”是摘不到桃子的。然而,一旦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后,就出现了取长补短的奇迹——轻而易举地摘到了桃子。

曾有位博士生颇有感慨地对朋友说:“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什么人都不能忽视。”的确,在一个大集体里,干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配合。团结大家就是提升自己,因为别人会心甘情愿地教会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毕业生刚从校园里出来,不可能独自承担一个项目,特别是在程序化、标准化极强的行业里,每个人只能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命脉。无法想象一个只会自己工作,平时独来独往的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广州有位人事经理曾直截了当地说:“我从不录用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毕业生。”

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是处处要胜人一头,还是合作互助?这实际上不单是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还是道德修养问题。同事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办公室氛围健康向上,对你个人来说,是莫大的好事,对公司的运转和创益也会产生良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着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那么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斗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竞争策略,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那么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二战时期,美军司令部就是这样一个得力团队,艾森豪威尔、巴顿、布雷德利等人性情各异,个性鲜明,但又和谐互补,相互取长补短,从而组成一支所向披靡的联合舰队。

艾森豪威尔注重大局、运筹帷幄、富有远见,性格又和蔼可亲,是一位第一流的协调者,但却缺乏具体执行的能力。巴顿性情暴躁、雷厉风行、爱出风头,这种个性非常适合领导作战和进攻部队,他是一个战争天才,随时准备去冒险,他以率领坦克军大胆突进,攻城掠寨而闻名。他生动活泼的个性能够感染士兵们的想像力。但他却个性极强,常常凭借自己的意愿办事。如果只是艾森豪威尔与巴顿组合,那么,局势就会因巴顿的个性而失去控制。于是,布莱德雷加入到了这个组合之中。布莱德雷性格沉着稳重、爱护部下、注重小节,虽然在战争中缺少创意,但却能坚决贯彻上级的命令。当诺曼底登陆最初阶段的地面部队指挥权问题提出来的时候,马歇尔对约翰·埃德温·赫尔将军说:“巴顿当然是领导这次登陆战役的最理想人选,但是他过于急躁。需要有一个能够对他起制约作用的人来限制他的速度,因为炽烈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会使他追求冒险的高速。他上面总要有一个人管着,这就是我把指挥权交给布雷德利的原因。”

但如果仅仅是布雷德利与艾森豪威尔组合,那么,美国军队无疑将死气沉沉、毫无建树。如果只让布莱德雷与巴顿组合呢?那么,美军就将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然而,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三人组合在一起却彼此克服了对方的缺陷,成为一个成功的组合。巴顿使这个组合富有了战争创意和生气;布莱德雷使这个组合有了秩序和规则;艾森豪威尔使这个组合具备了长远的目光。所以,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而在于他寻找到了一个没有缺陷的组合。

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随着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员工之间要相互信赖,没有信赖,人与人之间或是团队与团队、部门与部门之间就没有合作的基石。没有信赖的基础,每个人都会试图保护自己眼前的利益;但是这样做却会对长期的利益造成损害,并且会对公司的整个管理体系造成伤害。

就连动物与动物之间都懂得协作。鲨鱼以其大小通吃的好胃口而闻名于世,海底的生物都可能成为鲨鱼饱餐一顿的珍羞,不过领航鱼却是个例外。相反,鲨鱼还会邀请领航鱼一块共进午餐,等鲨鱼饱餐一顿后,领航鱼就会钻到鲨鱼的嘴里,像牙签一样吃掉鲨鱼牙齿上留下的残渣。

这是一种合作关系,鲨鱼可以清洁牙齿,而领航鱼则可以饱餐一顿,双方在短暂的交易之后都能够获得满足。

一天,三只饥饿的小狗遇到了一匹大斑马。小狗们望着高大的斑马无计可施,但聪明的小狗还是想出了合作制服斑马的办法。它们是这样将一匹大斑马制服的:第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鼻子,第二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屁股,第三只小狗则咬斑马的腿,持续攻击一段时间之后,斑马终于倒下了。

三条小狗能够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分工明确,使人各专责成,提高效率;善于合作,能产生巨大威力,使任务更容易完成。

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

单枪匹马难成事

一个得力的团队,不应该仅仅存在一个大英雄,而应该人人都是英雄。一个企业不仅仅需要高层那么几个英雄人物,更需要形成中层强有力的团队,也需要普通员工的团队精神。

IBM资源部经理李清平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团队精神不行,IBM公司也不会要这样的人。”

SCI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曹光荣也说过:“SCI公司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但世界上有一种仪器比计算机更精密,也更具有创造力,那就是人的身体。团队精神就好比人身体的每个部位,一起合作去完成一个动作。”对公司来讲,团队精神就是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奖励活动或者我们的业绩评估,都是把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两个最主要的评估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能力非常好,而他却不具备团队精神,那么我们宁可选择后者。

一个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无数的个人精神,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这家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基业长青。

从前,有三头水牛同在一片草原上生活了很长时间,尽管他们吃住在一起,但彼此从不说话。一天,一头狮子路过这里,看到了水牛。狮子已经饥肠辘辘,但它知道不能同时向这三头水牛发起进攻。因为三头水牛加在一块儿的力量远远超过它,会被它们顶死的。因此,狮子每次只接近一头水牛。由于水牛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没有看出狮子要将它们分而食之的阴谋。狮子的诡计得逞了,三头水牛各自为战,最后被一一击破。就这样,狮子打败了三头水牛,美美地饱餐了好几顿。

三头水牛之所以被击败,是因为他们在行动上没有顾及团队的整体利益或目标,各自为战,最终只能被狮子吃掉。

在动物中,团队精神都显得如此重要,重要到关系生死存亡的地步。其实,深究下来,团队精神何尝不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鲁宾逊漂流荒岛,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我们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群体的协作。如果你不懂得分工协作,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成为一匹被宰杀的马。

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成为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之前,对电脑一窍不通。但他就特别善于利用团队优势,最终干出一番大业。

马云说过,自己最欣赏的就是唐僧师徒团队。“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学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成形了。”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里不能全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猪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的。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所以说,在工作中体现整体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才能使团体效率最大化。

合作才能双赢

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雄心勃勃,想建功立业。然而,却很少有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须先付出多少。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这样的人,成功肯定不会降临到他身上,他的人际关系也会非常的糟糕,没有人会对他满意。

有句谚语告诉人们:“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就只承担半份痛苦。两个人享受一份快乐,就成了两份快乐。”因此,作为职场中人,大家要学会把自己的与别人分享,同时也学会从别人所拥有的快乐里得到快乐。在创造自己快乐的同时,你也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那么你就可以做一个永远快乐的人。

工作是一台结构复杂的大机器,参加工作的每个人就好比每个零件,只有各个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启动。这也是工作中每个员工应该具有的工作精神和职业操守。所以,我们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1+1>2”的效果。

作为实施项目的团队成员,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工作中,你绝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作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别人一定都乐于和你亲近,而你的成功就更有把握了。

有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塘垂钓,不久他们就收获不少。这时,鱼塘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也开始垂钓。但是,无论他们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在两位钓鱼高手中,其中的一位性情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独享垂钓之乐,而另一位却十分热心,爱交朋友。爱交朋友的这位钓鱼高手,看到许多游客都钓不到鱼,就说:“如果你们想学钓鱼,我可以教你们。但我教你们钓鱼,会耽误我自己的时间。不如这样,如果你们学会了钓鱼的诀窍,每钓到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游客们听了欣然同意。

于是,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后来,他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游客们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使这位钓鱼高手备受尊重。而另一个同来的不乐于帮助他人的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人们的乐趣。他闷闷地钓了一整天,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当然,真正的帮助并非是以对方的回报为出发点的。也正因为如此,无私地、真诚地帮助别人才是最高的助人境界。因此,你要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别人,千万不要怀有某种个人目的,一旦被助者发觉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得不到回报,你也不要觉得有失落感。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你就只能用真诚的心与他人交往。以这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他人才会感到真正的温暖,你因此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一些人活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其实就等于帮助了自己。也许有人会不理解地问:“明明是我去帮助他们,他们受惠,怎么是帮助自己呢?我受的惠在哪里呢?”只要仔细地想一想,你就会明白: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自然会主动报答你的。友善地帮助别人能够增强你的人格魅力。助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你也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分享快乐。同时,获得别人的帮助也是你高效率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