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看人家温州人
13390500000010

第10章 温州式创业模式(1)

对任何事都不可掉以轻心,没有理由不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无论它表面上看起来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对你未来的影响都可能非常巨大。因此,在生活中,要有愿意把小事做细的精神,不要犯因小失大的错误。

从最小的投入开始

时下,不少企业在选择新项目时,都将眼光投向大产品、大项目,把大把的资金投向高、精、尖商品。不愿意生产小产品,研究小项目,认为小产品、小项目市场小,利润低,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看法。有些不起眼的小生意,不但投入少,也可以赚到大钱。

在许多人看来,做生意总得需要大本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赚钱的方式也很多。有钱想有钱的法子,没钱找没钱的路子。以钱生钱当然容易,但没钱赚钱,就要靠大脑的智慧,必须有超越常人的胆量和眼光才行。赚钱要巧,不一定非得依靠大把的资本,从小生意做起,一样可以成为令人羡慕的百万富翁。

事实表明,对小产品不能“小”看。小产品只要一以贯之,不断创新,也能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功。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吉利、麦当劳,其当家产品也不过是剃须刀、汉堡包加薯条的小产品而已。日本尼西奇公司则是凭借一块尿布闯天下,使不起眼的尿布成为畅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生意。事实上,大富人在富了之后,依然重视投入很少的生意。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够有钱的了吧?可是他对利润才几分钱的铅笔生意一样也很重视。一次他去前苏联访问,发现铅笔很贵,就知道前苏联制笔业落后。但当时前苏联有1亿多人口,而且政府号召工农学文化,铅笔用量相当惊人。于是,哈默访问结束回国后,就马上买了机器、盖起厂房,年产量达一亿支,出口前苏联,大赚了一笔。

如何看待“小生意”,既是一个人生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商业眼光的问题。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他们经商务实又精明过人,所以他们不耻于赚“小钱”。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小生意,绝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跑走,哪怕是一分钱。

温州人善于经营投入很小的生意,喜欢赚小钱的观念充分展示他们的赚钱个性。他们虽然赚的是小钱,但凭借销售量大能确保赚到大钱。试想如果能够在每个人身上赚一分钱,那么全国十三亿人能让你赚多少钱?全世界六十亿人又能让你赚多少钱?

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人便是从投入很小的钮扣生意做起的,而也是靠着它走上了集体致富之路。这一产业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一对叶氏兄弟四处弹棉花,漂泊在外。有一天他们在邻县的一家钮扣厂门口发现有人处理次品钮扣,便花了400元钱买了些次品并带回了桥头镇,在自家门口摆了个小摊。谁知一堆次品钮扣将叶氏兄弟推上了创业路,由于销路好,他俩先是现买现卖,然后又发展到自产自销,后来便引起邻里群起效仿,一直发展到全镇人家家生产钮扣,户户销售钮扣,前店后厂,100多个家庭作坊商店齐开工做活,齐开张营业,硬是把个地处偏僻山沟的桥头镇做成了20世纪80年代商人皆知的全国最大的钮扣生产批发市场。据说当时10亿中国人衣服上的钮扣,十之八九出自于永嘉县桥头镇村民之手。永嘉一阵风,全国钮扣市场也会摇一摇。而该镇居民邹文聪也由卖钮扣赚薄利起步,经过积累壮大,脱颖而出,铸造出“迈利达”钮扣及拉链品牌,连美国航空署也不远万里向他送来了订单。

如果所经营的项目利润薄销量也小,那该怎么办呢?温州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项目之前,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靠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般的持久战来赚钱。

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和他们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信誓旦旦地说:找工作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工作是环境好,二是挣钱多,三是轻松又体面。简直是痴人妄想。

一大学生毕业后去南方打工,按照上面的标准一家又一家地去面试,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心目中的单位。一天早上,他在街边的早点摊上吃早饭,与摊主大妈聊天时,大发感慨,说钱这东西真难赚,做投入小的小生意赚不了钱,自己又没有本钱做大买卖等等。摊主大妈听他诉完苦后,用手指着路边的石子,带着微笑,很认真地对小伙子说:“呵呵,不难!从现在开始,你天天去捡路边的石子,等全部捡起来再卖掉,你不就有本钱做大生意了吗?这不要你花什么本钱的。”当时小伙子对这建议嗤之以鼻,并在心里嘲笑摊主大妈:“那得多少年?难怪你只是一个卖早点的,你也只能靠卖早点赚点小钱。”在此之后,小伙子跳了几次槽,但还是没挣到钱,还是怨天尤人。

几年后,小伙子又与摊主大妈相遇了,交谈过程中令小伙子大跌眼镜的是,摊主大妈凭着她“捡石子”的观念,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现在,她已为三个儿子买了三套房,还帮小儿子买了一部出租车。交谈结束后,小伙子觉得自己这几年的光阴真是白白浪费了。

商经微言

与其感慨、等待、幻想发大财,不如从小本生意做起,踏踏实实地赚小钱,因为小钱积多了就会赚来大钱。

大钱小钱都要赚

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有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平静而放松心境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对小钱要么不屑为之,要么随意挥霍,不但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会与之失臂。

海洋之所以成为海洋,是因为它具有“纳百川”的气度,家财万贯也是从“每一枚硬币”开始的。没有这种由小到大的积累,也就谈不上得到更大的财富。贪图更大的财富,其结果往往是连本来能够到手的财富也漏掉了。

有位百万富翁曾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好多百万富翁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而白手起家的。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10%不到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致富心态的错误。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能赚小钱的机会看不上眼,忘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

不要嫌钱太小。有的人“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情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他能管理得了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人要想赚大钱,就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不管做大生意还是小生意。温州人都有强烈的赚钱欲望与激情,不放过赚取每一个铜板的机会。当年温州的补鞋匠,都是从几毛钱缝缝补补做起,聚沙成塔,他们每年纯收入居然可达数万元。他们正是做这种别人看不起眼的生意,挣的是小钱。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后,他们就回家办制鞋厂或者其他什么企业。

一厘钱也能致大富,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而且现实中并没有面值一厘钱的货币。但一细想其实也不奇怪,因为积沙成塔,粒米成箩。一厘钱的利润从单个看,确实是微不足道,但如果产量上去了,规模达到了,就会成为可观的财富。不少美国企业对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消费市场很感兴趣,一家经销阿司匹林药的经营者,曾感叹地说:“上帝啊,如果我们能够一天卖给一个中国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们的销量成倍增长!”

温州人给自己总结出的几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大钱小钱都赚,能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决不松手。他们的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口号。比如纽扣生意。一粒纽扣的利润真的不足一厘,他们也做得兢兢业业、高高兴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温州人能够把不起眼的纽扣做成大生意,正是温州人赚小钱算大账的集中体现。其他地方的人往往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但温州人却是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他们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途”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人经营的几乎全是赚小钱的买卖,如钉皮鞋、裁衣服、开饭店、做纽扣、做皮衣、卖小家电等等。他们赚一厘钱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经营活动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前赴后继,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还最终用小商品催熟了大市场。现在,温州是全国最大的皮鞋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0亿双,销售额200亿元,眼镜加工业位居全国第一,年销售额200亿元,服装业年销售额500亿元,打火机全国占有率第一。

“一分钱也要赚”,这种经营观点不仅体现了温州人的赚钱欲望,更是其金钱智慧的高明之处。温州人不仅爱赚小钱,而且连眼前没利润但将来有利可图的不赚钱买卖同样投入很大的热情。

现如今的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夜暴富神话已难再有。而且,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空间稍大,就必然会有大量资本迅速进入,利润就会陡然下降。摆在全球商人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怎样面对这个微利时代?

“薄利多销”是应对微利时代的不二法门。它既能使产品较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1993年上半年,温州打+火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癫狂的膨胀状态。温州的打火机厂家从原来的不到两百家急剧发展到3000多家。因为温州打火机只要10元钱,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同一类型打火机要价是三百元至五百元,悬殊的价格实在是太离谱,所以,那个时候温州到处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当时夸张的说法是,即使你发给老外的货箱里装的是石头,老外也不管那么多就带走,货款照付不误。

温州人很聪明,他们知道做生意无非两点,赚利润与赚市场,他们正是通过赚微利来赚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在告别了短缺的计划经济以后,目前的低利率、低通胀、低利润,都标志着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的时代,在这个微利时代里,温州人那种“大钱小钱都赚”、“赚一分钱也光荣”的商业思想就更能够适应这微利时代。

以牙签为例。是追求1板牙签赚1元钱,还是只要100根牙签赚1分钱?温州商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原因是,如果1根牙签能赚1元,因为利润丰厚,大家会抢着卖牙签,经销商和消费者也不会千里迢迢到温州来。而100根赚1分钱的生意,却不是谁都能经营下去的,因为没有相当大的销售量,卖牙签恐怕连摊位的租金都赚不回来。

因此,在所有环节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并且靠良好的信誉吸引“回头客”,这是温州小商品市场做大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为自己找到广阔的“无人地带”,让“薄利”与“多销”良性互动,成就了一方市场。

小生意能赚大钱,温州商人成功地演绎着这种经营策略,使得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然找不到竞争对手。

一次中几百万元大奖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也许一生都不会遇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靠劳动赚小钱的机会犹如天上下雨,却是隔三差五就能够遇见的,就看你愿意不愿意抓住它、利用它。能够靠继承祖业、技术专利等方式迅速赚到大钱当然最好。但如果你暂时还不具备赚大钱的条件时,倒不妨去脚踏实地地赚些小钱。

小钱赚多了,生意经营做熟了,不就成了大钱?假如整天白日做梦般的想发财,指望天上下金条砸向自己,却不投入实际行动去赚小钱,真正碰上了发大财的机会,到时候有足够的能力、经验、气度来获取财富吗?

商经微言

对小钱要么不屑为之,要么随意挥霍,不但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会与之失臂。

“厚”脸皮的推销术

温州人就是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愿干。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

温州人似乎天生“脸皮厚”,最善于推销,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温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就要干,什么看好就推销什么,并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吃、请、送、骗,白道的、黑道的,样样都使得出。由于什么管用温州人就用什么办法,因此,温州人推销的产品大都畅销全国各地。

想必好多人都见识过那些推销塑料手册、徽章票证的温州人,他们带着样品跑遍全国,忍受别人种种不同的脸色,一次次遭到拒绝,再一次次推销,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也许有的定购者是抱着花钱买清静的想法,但总是让他们赚了钱。

换个角度看问题,脸皮厚实际上是心理素质过硬的代名词,说明这个人能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当男人与女人调情的时候,如果女人说“不”的时候怎么办?情场老手都知道,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求婚,一百次不成,也许第一百零一次就成功了。否则心上人嫁人了,新郎不是你,后悔药没地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