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看人家温州人
13390500000024

第24章 温州式成功法则(3)

温州泰顺人思路之“变”,变得十分顺畅,而且越变越有劲,越变越大胆。青年农民赖家程、吴用等人沿线北上,到了青岛,发现那里的市场急需品种齐全的高档室内装饰品,于是融资1.2亿元,投资兴建了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装饰城一在青岛近郊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市场建成后,他们颇具气魄,展开广泛招商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使得这一高档装饰品市场名副其实。青岛的经验又使他们再接再厉,继续西进北上,先后在内地大中城市兴建建材市场32个。“变”的甜头的确不小,其实即便在不同的城市兴建各有侧重的市场时,泰顺商人的决策也无不与“变”字有关。“灵活多变才会有市场”,这就是温州泰顺人对于“变”字的体味。

从以上实例来看,温州泰顺人退出陶瓷生产的竞争,转而去经营陶瓷销售业,到国内各地去开办各种建材市场。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了广东陶瓷业的兴起。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所谓的“激流勇退”,实际上却体现了积极应对、大胆转移的明智。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转移并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紧紧把握市场变化的随机应变。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寻求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温州人并不局限于行业的转变而是向更有发展的空间转移。“走出去,不怕小”,这似乎是温州人天生具有的务实精神;而“哪儿有钱赚就到哪儿去”,则体现了温州人的果敢性格,即他们并没有故土难离的困扰,而愿去做坚强的“拓荒者”,大胆前行,去寻找值得开垦的“荒山”。哪里有这种“荒山”,他们就会将自己的家安到哪里,这里也仍然存在着一个“变”字,即不惜以家园之变而应变。

在温州,过去靠着“跟风”和“模仿”,多种行业万箭齐发,形成了产业优势。而今根据各种形势,选择“变”的策略的温州企业更是比比皆是。美特斯邦威公司针对温州服装业繁盛、竞争难度加大的形势,走了一条“人有我转”的求变之路,推出了休闲服。这对市场上贫乏的男性服装样式是一大改善,同时也博得了女性的喜欢,因而取得了成功。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良”是生意场上永恒的真理。郑晓超选择的就是一条“人无我有”的求变之路。早年他曾经搞过产品推销员,跑供销做市场是郑晓超的长项,而且他非常具有敬业精神,讲究诚信,所销的产品质量不好便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在温州低压电器行业持续低迷时期,郑晓超见产品质量不过硬,再加上他不想赚取昧心钱,坑害消费者,只得告别电器营销行当,辞职回家。

在家赋闲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个时候的郑晓超整天思索的是如何冲出困顿,再创一番新的事业。就在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一个从前的同事带来了铜铝两种接线端子让他看,并告诉他,两个产品外形虽然相同,但生产制作工艺迥异,一种是用铝线铸的,一种则是摩擦焊接的。前一种生产工艺温州多如牛毛但没有质量保障,后者只有国内少数厂家能够生产,它代表的是新的科技。这位朋友还告诉郑晓超,这种摩擦焊接的产品质量稳定,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建设,而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电力建设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因而这种产品前景广阔。

“真是天上掉下个肉饼”,因为这个商机正是郑晓超长期求之不得的,它具备了“人无我有”的创业思路,所以,郑晓超备感珍惜,他不想让到手的机会白白溜走。说干就干,他抓住时机,果断上马,创办了永固金具厂。由于一丝不苟地狠抓产品质量,再加上做的又几乎是独门生意,产品的利润非常高。通过战略阵地的转移,郑晓超赢得了事业发展上的更大空间,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另辟蹊径的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典范案例。

温州企业家做惯了战略阵地转移的大文章,有投资4亿元创建上海建桥学院的周星增,投资3.5亿元在上海浦东创建金苹果双语学校的张文荣,他们都是“变”的策略的受益者。正是为了求“变”,均瑶集团也在上海投资数亿元,购地建厂,打造跨区企业的“航母”;正泰集团、天正集团、德力西集团、华通集团等,或将自己的经营中心移至上海,或将自己的经营触角伸向全国各地。而今这一“以转求变”的战略,颇有些当年“跟风”的意味,然而正像我们所知的那样,它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循环”,自然今非昔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的温州由于地域相对狭窄,交通受限,高校科研机构优势欠缺,以及经济起步早、区域性规模经济形成早,规范化、集团化的名牌企业林立因而竞争激烈。这样一来,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以转求变”的必要性、必然性,因此走出这个拥挤的地域,到外面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去,已成为愠州企业家新形势下的选择。特别是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更为温州眼光远大的企业家提供了走出国门到国外谋求发展的良机。

商经微言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只有积极顺应时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进取才会产生“俊杰”。

适时变化敢于撤退

市场商机变化万千,把准市场的脉搏适时而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那些胆大心细的商人来说,市场的每一分变化在他们眼里就是致富的机会。他们瞅准时机进行投资,往往会占得先机,获得巨额财富。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优秀的商人会觉察到市场的细微变化,紧跟时代潮流,与市场同步,多方面渗透,拓展自己的努力,进而更加巩固和壮大自己。

没有“变”的思考、“变”的果敢、“变”的追求,就没有温州的当代经济,也同样造就不出温州的着名企业家。温州商界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郑元忠,他在商海拼搏中之所以屡有佳绩,最终赢得了骄人的业绩,便是因为他审时度势,几度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向所致。

在“人无我有”的温州经济启动期,郑元忠和朋友合伙先后办起了柳市五金制品厂、乐清胶木电器厂、乐清无线电元件厂。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就是靠着这些小五金小电器,郑元忠在温州经济初期的“八大王”中,摘取了“电器大王”的桂冠,名闻遐迩。

20世纪90年代初,郑元忠在乐清精益开关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益集团”,经过短期运作,领取了乐清00l号“股份合作规范化企业合格证书”。精益集团在当时可以说是柳市众多股份合作企业中的先行者,并且很快成为柳市低压电器业的四强之一。但就在精益集团蓬勃发展的1992年,40岁的郑元忠却又一次调转航向,做了一件令当时人颇感不解的事情:他辞去了年薪50万元的精益集团董事长之职,只保留30%,变身为一名大学生,到温州大学埋头读起经济管理学,尔后又转读服装设计专业。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郑元忠的激流勇退是为了另辟航线,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其实早在温州低压电器占领全国市场时,郑元忠就曾说过:仅在北京,柳市人在那里开设的销售中心就已多达70余家,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同类产品。出现了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为了销出产品就只有竞相降价,70多家企业都争着把价格压到最低,这对整个行业都是比较危险的。郑元忠的担忧并不多余,有眼光的企业家面对这种危险,往往会激流勇退。其实面对这种恶性竞争,需要有新的举措才能化险为夷。正缘于此,正泰、德力西两大集团选择了开发新产品,以创新打造竞争优势,而郑元忠的选择则是开辟新的行业市场。就这两种表现而言,前者是“人有我新”,后者则是“人有我转”,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郑元忠将目光瞄准了当时温州尚未发展成熟的服装产业。他在温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业一结束,便投资2000多万元,发起成立了庄吉服装公司。而当庄吉服装公司进入顺利发展的良性轨道之时,他又因势利导,联络时任温州服装商会副会长的陈敏以及精益集团原总经理郑邦东,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制改造和增加新的投入等措施,组建了温州最早的服装企业集团——温州庄吉集团。

温州庄吉集团当年销售收入上亿元,而到了2000年,其销售收入则突破5亿元,上交利税超亿元。其所生产的“庄吉”西服成为国内外名牌产品,创造了着名品牌。郑元忠当初的令人费解之举,至此终于为人所知,同时也得到了惊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