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态度决定成败
13390600000020

第20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3)

贺若弼竟然毫无顾忌地禀报太子:“杨素是员猛将,但没有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但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骑将,别的本领平常。”太子很是好奇地问:“那么,朝中谁才能称得上为大将呢?”这时的贺若弼深深一拜说:“这就要看殿下您的眼光了。”不言而喻,很明显的是贺若弼自认比别人都高明。

贺若弼目中无人,贬低所有人的这种清高,既得罪了不少的同僚,还引起了皇太子的怀疑。后来杨广做了皇帝(即隋炀帝),也开始渐渐疏远了与他的关系。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常常就是因为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一个不符合事实的评价,导致了很悲惨的结局。一个玩笑有时候足以要一个人的命。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语言有时候就是一把双刃剑,说好了,他可以温暖别人,成就一个人;说不好就是一把要命的尖刀,直直的刺入人的心里,毁掉这个人的一生。做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分寸,给对方留下足够的面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糟糕的结果。在与人正常的交往中,要适可而止。需要时刻警惕祸从口出,在两个人的交谈中,尽量避开谈论与事无关的第三方,牵扯的任何事越少越好,否则就很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没有人能做到“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的境界。在所有的谈人论事中,千万要记得“口下留情”,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总结。在与人的交往中,或者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不去嘲笑对方的偶尔失态,不批评对方的一时失误。要常常审视自己,检测自己。在别人遭遇尴尬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别人寻找合适的台阶下,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久而久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你合作,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你不但是一个心胸豁达、做事光明磊落的人,而且从不会过度地显示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如此你便获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那么后面的路也必定越走越宽广。

别太高估自己,也别太低估他人

无论是在职场,抑或是在商界,只要存在竞争,就一定会有对手。但凡存在对手,就一定需要正确面对,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对手的竞争关系。如果能始终坚持利人利己的共赢思维,相信一定可以将市场做大、做强。良性的竞争不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赌气,也不是“高估自己,低看别人”的锐气,而是双方需要获得共赢的和气。

蒙牛乳业的总裁牛根生,就清楚地了解良性竞争的深刻含义。在蒙牛创业初期,就曾有记者采访牛根生:“在蒙牛的所有广告牌上几乎都会看见‘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字样,很多人可以理解这其中的道理,这其实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广告艺术。但是,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您是否认为蒙牛可以出现超过伊利的那一天?如果可以,那将会在什么时候?如果没有可能,那么,原因又在哪里?”

牛根生很坦然地接过记者的话,微笑着说:“没有。竞争只会促进发展。你发展别人也发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在牛根生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张“竞争队友”的战略分布图。牛根生自己曾这样说过:“竞争伙伴不能称之为对手,应该称之为竞争队友。以伊利为例,我们不希望伊利有问题,因为草原乳业是一块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们还有一个共有品牌‘内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现好,我们在香港的红筹股也会表现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标是共同把草原乳业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关的。”

牛根生的机智使得他与自己的竞争伙伴能够和谐友好的相处。整个过程中,他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高估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成长进步低估他人。

商界所指的竞争对手其实就是那些正在或者企图要从对方的手里抢走生意的人。一些商品推销者甚至把与他们从事工作职业的人视为对手,看作敌人,他们企盼将所有的对手统统打倒。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竞争对手对于他们的推销工作来说,不但不会产生任何消极的作用,反而可以不断促进他们业绩的增长,而且其他的同行还可以成为他们最好的工作伙伴。正是因为这些竞争对手的存在,才会不断地激发自己积极争取的源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对手就没有英雄。

对所有竞争对手的尊重其实彰显的不仅仅是这个企业领导的风度,同时展现给大家的也是企业自身的最大优势。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情,这是在食品金属检测机厂工作的销售人员李元讲述的真实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李元,一个食品金属检测机生产厂家的直接销售代理人。一次,他与几个同事经过长期的联系、洽谈,终于成功地与当地一家食品厂达成购买协议。其实,当时这笔生意的促成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李元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另外一家和李元他们生产同种检测机的公司,如果不是当时他们的恶意诋毁,也许客户还真的不能那么快选择李元他们公司的产品。

李元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接待了食品厂派来的三个考察员。那天,到厂的三个考察员对李元他们厂的食品金属检测机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因为他们公司向来非常注重产品的细节与质量,自然也就赢得了不少的客源。

那三位考察员看完李元他们厂的产品之后,除了价格方面觉得有点高之外,其他方面一律认可,也觉得非常满意。但是在后来的商定售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客户给出的价格低于公司最低预售额之下。最后,因为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所以,客户表示回去考虑一下再做决定。送走这批客户之后,李元一直忐忑于刚才的报价。甚至有些后悔:如果当时把价格再稍微降低一些,也许,还能留住这个客户。

谁知就在快下班的时候,李元竟然接到了客户的来电,同意买他们的食品检测机。只是让李元感到意外的是:改变客户主意的竟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因为这几位客户在另外一家厂里进行考察时,那位老板居然诋毁李元厂里的产品非常糟糕。正是因为听到这样的话语,才让这个客户改变了初衷。

很多时候,转机的到来就是这样让人无法预料。明明看着即将属于自己的成果,却突然间进了别人的口袋。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别人使出了什么样的招式,也不在于别人更多的做了什么,只是他们在竞争中选择了更好的态度。他们不会进行任何的诋毁或诽谤。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更不会过低地估量别人。

“小聪明”只能得一时,大聪明才能得一世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可以说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般情况下,很难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做人本不应太过精明,因为太精明的人总会活得很累。有些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一点“小聪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终生;有些人却因为自己的“大糊涂”成就了自己。所以说,聪明与糊涂有时候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

当我们处理问题时,应该根据事态发展的程度以及状况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该糊涂时就糊涂,该聪明时就聪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说的就是吕端在一些小事面前装糊涂,但在关键时刻,却又能够表现出过人的智谋。在我国古代,可以说像吕端这样大智若愚的人的确很多。

宋代时,太宗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吕端和寇准隔日轮流掌管相府里的大事,这样他们俩就可以平起平坐。但是吕端却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名号排在寇准的后面。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他既不会舞弊营私,也不会因为各种名目进行一些“小动作”,更不会为了私利大开后门。吕端每天看上去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正因为这样,许多人都在背地里对他议论纷纷,说:“吕端糊涂。”

后来宋太宗想拜吕端为相,消息一经传出,众人哗然,而且还有很多朝廷命官对太宗说:“像吕端这样的糊涂虫又怎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呢?”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待吕端拜相之后不久,叛将李继迁时常去骚扰西北边境,后来大宋的官兵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这时太宗与寇准秘密商议,决定将李继迁的母亲放在北门之外示众斩首,以警告叛逆者与大宋对抗的下场。

吕端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进见太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若是斩了李继迁的母亲,依然捉不到他的话,那么就会更加坚定李继迁的叛心。倒不如先把他的母亲好生养着,这样一来,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太宗听完吕端的一席话,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说道:“要不是你的及时劝阻,我险些酿成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吕端预料的那样,李继迁再也不敢过分扰乱西北边境,肆意妄为。

吕端的故事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做事,一定要审时度势,看准时机,该聪明的时候一定要学着聪明点,办漂亮的事;该糊涂的时候,一定不能耍自己的小聪明。在大事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一旦犯了糊涂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现在人们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一味地强调要让孩子如何聪明、机智地与人交往;希望他们能够培养自我的竞争力。几乎很少有人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会退让,更不要和其他人过分计较。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过于软弱,会遭受别人的欺负。其实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每个人的聪明与笨拙并不显示在他们做事情的表面之上,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东汉时期,名医杨震极力向上推荐王密做了当时昌邑县的县令。因为杨震的推荐,王密非常感激杨震,同时也希望在将来的仕途中能够继续得到杨震的提拔。之后,王密曾多次携带厚礼贿赂杨震,但都遭其拒绝。

一天傍晚,王密捧着十余斤的黄金前去拜见杨震。杨震见此,冷冷地对王密说:“我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我推荐了你,可是你却不清楚我的为人。”这时王密窃窃地说:“您快别说这些了。我给您送薄礼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意,没有别的意思,希望您能笑纳。现在是半夜时分,不会有人看见的。”

这时只见杨震一脸的不悦,他说:“这件事虽然没有别人看见,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难道你能说没人知道吗?什么事情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人讲究的是坦诚、正直、清白,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王密听后,羞愧极了,只好拎着拿来的东西悻悻离开。

后来,杨震继续做了几年的太守。官场上,他始终是两袖清风。就连自家吃的蔬菜,几乎都是自己种的。外出从不坐公家的轿子。有一故交曾劝说过了:“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儿孙后代,您也多少置办点家产呀。”可是清正的杨震却笑着回答:“让我的后代做个清白官吏的子孙,难道这份遗产还不够阔气吗?”

也许会有人觉得杨震有些傻,放着良田、美酒不享用,有着华衣丽服不穿戴,更多的想到的是一些空虚的名誉,简直一点都不是聪明的典范。其实这些人只是看到了物质的东西,根本就不懂什么才是做人的价值。像杨震这样的抉择才是真正的聪明。他不会因为自我贪婪,丧失自己的名誉乃至生命,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锋芒不露的聪明人一直注重自我内心的反省与思考,他们善于出谋划策,做起事来也是兼顾各方各面,行事细密周全,使事情总是在安静中顺利完成,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他们却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做事雷声大雨点小,喜欢叽叽喳喳,渲染声势,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显示给别人,他们积极运用眼前的一切有利条件,极尽所能获取自己所能得到的任何东西,但是,最后他们身陷囹圄,寂寞度日。

种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做人一定要用长远的目光对待事情的发展,千万不能拿自己的小聪明对待大事情,更不能用“大糊涂”处理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