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13390900000022

第22章 快乐之道(3)

徒弟们纷纷点头称是。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他们有各自的喜好,各自的特长和天赋,而确定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可是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材,父母们可能会为孩子预设前程,提前为孩子的未来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然而这些没有和孩子深入讨论的决定真的会适合他们的人生吗,真的就能够把孩子引向事业的成功之路,让孩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父母的好意就一定会收获到完美的结果吗?在父母完全下决心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发地努力。这样才会让孩子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在城市里,父母不辞辛苦、不惜重金地自作主张,不管孩子喜爱与否,给孩子报兴趣班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听人家说珠心算对孩子智力开发好,那就报一个;现在孩子学钢琴的太多以后竞争太厉害,那就给孩子选个冷门。父母费了那么多心血和精力物质,很多孩子并不能如父母预期的那样,不好好学,让父母感到寒心。可孩子不好好学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他一点都不感兴趣当然学不好,即使好好学也是不情愿的。这样父母和孩子就都陷入了烦恼的怪圈,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兴趣,得不偿失。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被一个小学教师判定为“最愚蠢的学生”,可是他的母亲却认为他是一个“天才”,最后他终于成了世界着名的发明大王。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生理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和接受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父母固然是望子成龙,但一定要站在孩子自身水平的角度上,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孩子的各种表现不要过早地加以评论,要一点一滴,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让小苗脱离了最适合它成长的沃土,那样只会加速它的毁灭。孩子的潜能需要发现很保护,用星星之火的点燃。父母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孩子兴趣与爱好,因势利导,就能让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果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特点,尊重孩子的需求和选择,帮助孩子自己去塑造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够轻松地促进孩子也轻松快乐的成长了!

禅意父母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人财产,他是我们生命的希望和未来。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朋友,除了尊重孩子的兴趣之外,还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每个孩子在发展上起点不同,速度和节奏也就不尽相同。我们要客观的认清自己孩子水平的标线,按这个标准去要求他,帮助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让他们对未来总有希望,不轻言放弃。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会静静等待,等待孩子的进步,等待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追求,也要学会等待。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却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他向一名得道高人请教。

高人得知他的困惑后,就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填石头。

填满后,高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

高人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商人又装进了好多沙子。

装完后,高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这回不能再装了。”

高人让他再向钵盂里倒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商人顿悟!从此以后,他在经商的路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一天,商人又来找到高人,说:“我已经证实了自己的价值,我想在后半生,写点什么。可是,我总是坐下来很久,思考很久,也不能下笔。怎么办?”

高人又拿出那个钵盂,先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

装完后,高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能。”于是商人又往钵盂里装了很多沙子。

装完后,高人又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还能。”商人又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这时,高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良久,说:“不能了。”

这时,高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石头、沙子、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

商人又一次顿悟。

商人经过两次的请教,受益匪浅,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人生的路总要自己来走,生活的苦辣酸甜要自己来品尝。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在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你打断过他吗?比如,当他叠不好小船时,你是指导他呢,还是干脆拿过来自己叠?当他穿不上新买的鞋时,你是让他多试试,还是帮他一起穿上?当他做不出数学难题时,你会替他做出来吗?生活中,孩子有太多需要家长帮忙的事,这时候如果孩子既可以完成的,父母就要启发孩子自己做,而不是替孩子包办。

帮孩子做做孩子委托作的一些小事,对父母而言,很正常的事情,有的父母甚至还替孩子做数学作业,做语文作业,以为这样就是帮助孩子解脱学习的压力,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不错。其实,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没有天生的成功者,任何人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你的孩子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相反,培养孩子的独立做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如何去应付所遇到的困难,就会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处事能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没有经过困难、挫折锻炼的孩子是软弱的脆弱的,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他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英国人利斯说:“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部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永远成为襁褓中的孩子。

禅意父母

没有经历,一切的经验就都是理论。父母不能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来替代孩子的想法,为孩子包办一切,因为这是在用成年人的模式禁锢孩子的发展,这样成长出来的个体不是丧失独立性,就是依附心理很重。因此,成年人需要平等耐心的去征求和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加以引导,而且让他们自己去做,去体验,这种真正的体验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成为独立的个体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方面,很多西方国家的父母就做得比较好,他们意识到了让孩子做出自己选择的重要性,认为让孩子自主选择,实际上就是让他自己描绘以后的人生。

美德:心中种下幸福的种子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了之后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丙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被迫劳动、年老和死亡,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丙说:“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有了名誉却很烦恼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未来,他们的心灵是一片纯洁的处女地,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生的成长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能量,养成这种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

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类共有的好传统。父母为子女付出无以言尽的爱,做子女的,讲爱心回奉父母也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不孝敬父母,对抗父母正确引导的人,伤害得最重的,首先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