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13414100000097

第97章 明天就送出

谢志强

刘局长突然来拜访我,好像什么东西追逼他那样,他说:拜托你,联系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一本艾城的书。艾城要发展旅游行业,可是,又没景点,我最近跑了许多地方取经,受了启发。

他列举了一个传说,一首歌曲使得一个地方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他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他点定了一位知名的作家。恰巧我和那位作家关系甚切(在此,我隐去那位作家的姓名,反正,她的小说读者一定阅读过了)。

我立即拨通了那位作家的手机。她接受了,而且,看在我的面子上,她希望先看艾城的有关资料。她说:越详细越好。她打算钻研了资料,再到艾城现场考察。

事情这么高效率地谈妥,刘局长十分激动,他舒了一口气,说:没问题,三天内,我将资料送去。临告辞,他像是卸了一副重荷,说: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了,我不懂文学,我拜托你催促此事,越快越好。

一周之后,我打了个电话给刘局长,问起资料的事。他说:我天天开会,明天我就送去。

过了半个月,我的手机响了,是那位著名作家的号码。她说:你给我打电话了吗?

我说:没呐。

她说:我以为是你的电话。

我说:艾城的情况资料送到你手里了吗?

她说:我等着呢,半年时间要出书,我担心来不及。

我说:那我催催。

刘局长显然正在跟别人对话,手机传来一片话语的嘈杂,似乎一屋子人在说话。响了很久,他说:请问是谁?

我直截了当地问起艾城资料是否送出。他说:哦哟,我把这事给忘了,放心,我明天安排专车送出。

过后的十天里,我不敢贸然打她的电话,我得等到她接受了艾城资料以后再给她通话。关键是资料送出,她的心里有了底,可以正式进入构思了。

我这个人挂不住事,换位思考,假如我需要的东西迟迟未到,却又接下了那摊子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硬着头皮给刘局长打电话,好像我求他办事了。可他不接。连拨了三次,对方索性关掉了接听。我灵机一动,跑到街头的电话亭。这下,他接了,仿佛中了我的圈套。

他说:我有数了,明天我派专人去送。

我犯嘀咕了。本来是他拜托我的事儿,现在我倒成了主角。我在琢磨给著名作家一个说法,毕竟拖了三个月,本来很急,现在很慢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毫无音讯—送出了,他起码会来个电话吧?难道把著名作家晾在那儿了?转眼半年,我终于沉不住气了。

我连拨几次,刘局长都不接。他知道是我的电话,故意不接。我感到作家被抛弃了,一个热衷的玩具,到了手,不把它当一回事了。

我换了个电话机。他立即接了。他显然后悔了,像是我耍了个手腕。他说:我在外地考察,明天回来,我立即送去。

我猜,事情拖了这么久,一定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许,已放弃了这个项目,另有新设想了。可是,我被套进了。著名作家那里,我是失去信誉的人。艾城很重面子。管它呢,说到底失去信誉的,还是艾城。

我几次欲给她打电话,只是,说什么?怎么说呢?我得维护艾城的名誉。我在沉默中等待—希望明天刘局长开始行动。期间,她托人捎来口信,问:事情怎么样了?

我发现,我已夹在其中,刘局长和著名作家毫不相识,却没有书面的协议,艾城习惯口头约定。可是,刘局长已烦我,估计著名作家也怨我。我克制着,保持沉默,因为,我无法表态。

到了年底,我想,种庄稼也已收割了。那天,我在街头的电话亭,给刘局长打电话。他没料到是我—我已成了电话骚扰者了。

他说:你不要催了,我明天送去。

我说:不是我催,又不是我的事,好像成了我的事,都那么久了,人家会怎么想?

寒风里,我火气冲上头,我有点颤抖。我还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他说:明天再说,我有数了。

我已对语言失去信心。我不知道那“明天就送去”的话到底表达什么。我置身云里雾里,迷失了。

第一天,也是整个过程里,刘局长第一次打电话,好像他走出了迷途,对不起,还是你出面,告诉著名作家,叫她写起来吧。

我说:艾城的现状资料送到人家手里了?

他说:还是不送了。

我说:没资料,她不是没依据了吗?

他说:凭她的想象吧,想象可以创造出景点,有了资料,反而被束缚住了。

我能说什么?不过,我想,事情拖了大半年,著名作家的脑子里,肯定在想象未来到过的艾城。刘局长给定了她任务,却又不提供资料,她的想象经过蓄势,肯定憋足了劲起飞了。那正是刘局长创造的效果。

果然,书已成稿。而且,完全符合刘局长的要求(时间、质量、创意)。是她日复一日记下的想象的艾城。我说:我忘了告诉你,刘局长是心理学博士。

她说:我明天就寄送出,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