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因爱而完满
13416500000050

第50章 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1)

爱父如子

赵铁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努力的方向是不要尿床,而对于80岁的老人而言,生活自理恐怕也是主要的努力方向;五六岁的孩子常以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某项任务”而引以为荣,而90多岁的老人的成就感也往往来自于能做好一些生活小事。童年和老年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有着相似的生理特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便越来越孩子气。他们会变得思想天真、单一、主观,对别人的言语非常敏感,特别爱听奉承话,稍不如意就感到委屈,感情脆弱,容易激动等。

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年轻时,很绅士气,潇洒,沉稳。年过古稀后,便变得越来越孩子气了,常常和孙儿们玩得乐不可支,他常和孙儿们一起上山放风筝、捉蝈蝈,和孙儿们“疯”得尽兴;笨手笨脚地和孙儿们“藏猫猫”,一会儿躲进门角落,一会儿爬到桌子底下;有一天,他不知从何处找到了一个被我丢弃的手机,竟把它别在腰上,四处炫耀……

对儿女们的言辞举动,他十分在意。有时他会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而产生许多想法,从中品味儿女们的心思,对他是否尊重,心中有没有他,从而,或感动不已,或长吁短叹。

现在,父亲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度翩翩,完全似个“老小孩”。为了顺应父亲变“小”的心态,我们做儿女的也就换用了一种新的孝顺方式——“爱父如子”。

生活中,我们细心体察父亲的感情,顺着他的心意,想办法化解他的不快,变着法子让他心情舒畅。有时也免不了把对待孩子们的那一套用上,逗着、哄着老人高兴。

老人的心理与孩子颇为相似,很容易满足。我抓住这一特点,常给父亲戴“高帽”,夸夸他洞明世事,夸夸他人情练达,夸夸他菜做得好,饭煮得香,甚至把许多功劳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使他“得意忘形”,乐在其中。

老人大多都有恋旧情结,常爱追忆过去光荣的“历史”。我们做儿女的就常提父亲的“当年勇”,与他一起分享逝去的快乐时光。

其实,爱父如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孝道。

清代大清官、大孝子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因为民请命,赈济灾民,得罪了豪绅权贵而被罢官。他离开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仅一个书童为他挑着两箱子书同行。他的清廉、他的孝悌,深深地感动了潍县百姓。百姓倾城出动,绵延十余里哭送。走到城门,只见几个年轻人,跪在他面前,他立即上前,一一扶起,问他们有什么冤要申。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大老爷,您要走了,请给我们留句话吧!”郑板桥略加思索,随口说道:“你们要把父母当儿待。”说完便走了。

年轻人一愣,觉得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不顺耳,进而思索才慢慢悟出,这是希望他们孝顺父母的一句精辟独到的告诫,一句经验之谈,是教育他们怎样做孝子。从此,潍县人听从这一教诲,十分孝敬父母,全县孝风盛行,成为有名的孝子县。尊老敬老之风流传至今。

若问何为孝顺,其实很简单:满足老人孩童般的需求,理解老人充满童趣的世界,把老人当儿善待,爱父如子,这,便是最好的孝顺!

打错电话的“妈妈”

黄斌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煮好汤圆,等待妻子和孩子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餐。

“丁零零——”一阵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位老年妇女的声音:“孩子……”

是妈妈打来的电话?我在想。但声音不太像,可电话那头却开始说个不停:“你说年三十回来的,害得你爸昨天整个下午都心神不定,好几趟到村口接你们,直到天黑透了,也没有见到你们的影子,只有我和你爸两人大眼瞪小眼,冷冷清清地守着一桌菜,吃得无滋无味。昨儿一夜,你爸总是一个劲地叹气……”

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看了一下显示屏,知道这是一个打错了的电话。挂断后,我记下了显示屏上的电话号码,心里沉甸甸的。

我的父母也七十多岁了,退休后一直住在乡下老家。平时,我们在城里忙这忙那,也难得回家。回去一次,老人高兴得像过节似的。每次走时,都送我们到村口,直到看不见我们的背影才依依不舍地回去。老人们为子女含辛茹苦一辈子,即使子女们成家立业,一个个“离巢”而去,仍割不断他们对儿女的爱和情思。可是,子女的心中又能有多少老人的位置?在千家万户欢喜团圆的除夕之夜,我的父母一定也会像电话里那位望眼欲穿盼儿归的老人一样,正等着我们回家呢!我突然做出决定,对儿子说:“今天我们不去逛街、看电影了,现在就买车票回乡下看你爷爷奶奶。”

半个月过去了。那天,我又想起那位打错电话的“母亲”,她惦记的儿子不知回家了没有。

于是,按照那天的号码,我拨了个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子,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抽泣起来。原来他就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他的母亲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他是赶回家办理丧事的。

电话里,他难过地告诉我,他母亲临死前,不断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待他匆忙地赶回家,没有能和母亲说上一句话,老人就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

“你春节为什么不回去看看他们?”我问。

“我在城里经营着一家超市,原本打算回家过节的,可是那几天生意特别好,因为忙,就没回来。谁知道母亲就这样地走了……想起来,我好悔恨呀!”

这位儿子,悲怆地自责,使我唏嘘不已。

人的一生中,事总忙不完,但报答亲情的机会却是有限的。一旦失去这种机会,那岂不是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

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团聚的机会,多给老人一些亲情的抚慰吧!过节时,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

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等我有了钱,我给父母买……”“等我工作了,我带父母去……”“等我成家了,我要孝敬父母。”浮躁和疲惫的子女们,似乎忘记了,孝敬只有现在进行时,不需要你未来的保证,也不需要你过后的懊悔。好好把握当下的每一刻,你能够做到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让父母欣慰的。

第一百个顾客

黄岳

中午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眨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父亲的节日

金鑫

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的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你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

因为,我还未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孩子看出了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儿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儿地夸着女儿,说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在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儿,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走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给我几本,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寄钱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临走时,成刚对母亲说,今后我每月给您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了。

母亲住的村子很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时时盼望远方亲人的信息,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便成了他们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大群人围住,然后,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这天,乡邮员又来了。母亲正在菜园里割菜,张大妈一连喊了几声,她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员的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是我儿子成刚寄过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乖乖,2400元哩!

母亲第一次收到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起床给儿子写信,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说好一个月100元,一年1200元啊。成刚回信说,乡邮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而着急;还说他的工资不低,钱用不完就放着,也好应付急用啊。

看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信,信只有短短几句话:成刚,你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一年过去了,成刚因工作忙,回家看望母亲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因工作忙而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

20天过后,成刚收到母亲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退回来的。成刚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又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她说,要寄钱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钱也不要。

一天,遇到一位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他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但很快乐。尤其是收到你的汇款,她会高兴好几天哩。

听着听着,成刚泪流满面。成刚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月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拍拍我的脸

方冠晴

正月初六,市郊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满载乘客的长途客车与一辆急驰而来的货车迎面相撞。客车被撞得严重变形,翻进路边的田沟里。28名乘客中,2人当场死亡,其余26人不同程度受伤。

这辆客车是由市长途汽车站发出的开往深圳的长途车,车内乘坐的都是刚刚在家过完春节,打算去深圳打工的农民工。想不到车子刚刚离开市区,就发生了这样的惨祸。

120急救车很快赶到,在现场对受伤的乘客进行救助。市电视台的记者也得到消息,扛着摄像机赶到了现场。

现场惨不忍睹。客车躺在田沟里,地面上到处是车窗玻璃的碎片。

因为车翻进了田沟,所以乘客们爬出来时,身上都沾满了污泥,一个个狼狈不堪,许多人的身上都有血迹。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流露出痛苦、愤懑乃至绝望的表情。

记者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些农民工是怀揣着希望外出打工的,哪知道刚刚走出家门,就遭遇了这样的不测。身体的伤让他们痛苦,出师不利的阴霾让他们绝望。

记者在拍摄事故现场的同时,还拍下了每个乘客脸上的表情,他要用这样的镜头来提醒司机们要珍视别人和自己的生命。

他就这样一路拍过去,很快来到了120急救车旁。几个医护人员正在将一名受伤的乘客往担架上抬。

这是一位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咧着嘴皱着眉,扭曲的表情显示出他身体的痛苦。记者看到,他的裤腿上鲜血淋漓,左腿的小腿耷拉着,显然已经断了。记者立即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小伙子的伤腿。

就在这时,小伙子发现了记者,发现了记者肩上的摄像机,他立即挣扎着从担架上爬了起来。医护人员想上前制止他,却被他挥手挡开了。

他用一只右脚站在地上,身体颤巍巍的,但他不要任何人扶他,而是迅速地抬起袖子抹了一把脸,揩净了沾在脸上的泥,并用手指梳理了一下头发,然后面对着镜头,露出了开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