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新读
13426700000017

第17章 典籍学习篇(5)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国学小百科】

古人因何重视诗的教育

古人非常注重诗的教育,因为诗可以使人端正思想。人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追求,有思想就会有问题,如果不教育,思想就会走上邪路。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第一篇“关鸠”,还不是引导人们理解什么是正当的男女之爱吗?其次人生在世就会有痛苦和烦恼,西方人用宗教来派遣,我们中国人用“诗”、“乐”来排解心中的情感,使自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认为,学识修养的基本功是要先读诗。读诗并不是要人成为诗人,诗的教育,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文化内涵,能使人温柔敦厚,情感升华。中国上古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百科知识大全。孔子培养的政治人才,首先是学识渊博的通才,不是只会一样的专才。

《论语》中记载,孔子有一天问儿子孔鲤,有没有研究“诗”的学问?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告诫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知识不渊博,就无法作出好的文章。后世据此,才有“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一语。

孔子删诗,上取商下至鲁,共311篇,秦始皇焚书以后,有六篇再也找不回来了。今天见到的只有305篇。《诗经》的传承顺序,据说是:孔子传子夏,子夏一路传下来到荀子,荀子再传毛亨就到汉朝了。毛亨再传毛苌,故有《毛诗》传世。

【相关链接】

信誓旦旦

现在人们常用的一个词“信誓旦旦”源自于《诗经?卫风?氓》中的一个爱情故事。

春秋时候,卫国有一位美丽、温和而多情的女子,跟一个男子从小就相识,两人家住一起,可谓青梅竹马。两个人长大后,这个男子虚情假意,甜言蜜语,天天立下誓言,最终骗取了姑娘纯真的爱情,可是在姑娘带着她的嫁妆,满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嫁到他家之后,这个男子便变了心不再爱那个姑娘了。虽然妻子温顺贤惠,为他早起晚睡,操持家务,他却冷漠无情,凶狠残暴。姑娘悔恨万分,无处诉说自己的苦痛,得不到任何同情和理解,连自己的兄弟也嘲笑她,不让她回娘家。

经过一番深刻的反思之后,这位女子变得坚强起来,她不顾未来将会遭到歧视和冷落,毅然决定结束眼前这不堪忍受的痛苦生活,离开了那个负心汉,开始了新的生活。

【延伸阅读】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3种有效方法

1.了解古诗词的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2.了解古诗词的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

第一,这首诗写了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第二,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第三,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3.学会写赏析文章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一般来说,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原文】

4.12《诗》①既亡,《春秋》②作。寓③褒贬,别④善恶。

【译文】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春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历史,后孔子将鲁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休整,史称《春秋》。

③寓:蕴涵,包含。

④别:区别。

【评解】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10大谏臣

1.关龙逢

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恳请国王爱民惜财并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2.比干

比干是商末纣王之臣。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3.汲黯

汲黯在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后位列九卿。汲黯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张汤不能相容,为此,张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好大喜功,不分良莠,对汲黯先施之以疏,后继之以贬,终被出为源阳太守,卒于任中。

4.魏征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并亲书墓碑,下诏陪葬昭陵。

5.狄仁杰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一年里,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6.胡铨

胡铨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上疏反对秦桧主和,乞斩王伦、秦桧、孙近,而且指责高宗。秦桧认为“狂妄凶悖”,于是下诏除名,贬昭州。由于朝臣营救,改监广州盐仓。十二年被劾,又贬新州,十八年又被谪移吉阳军。直至秦桧死,才得徙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历官至权兵部侍郎。由于始终反对和议,与朝廷政见分歧,于是力求去职。归庐陵,从事著述。卒谥忠简。

7.寇准

寇准是北宋政治家。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入侵宋境之时,宋廷大臣多主张迁都以避敌锋,唯寇准力排众议,极力促成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抗击,宋军士气大振,使辽订立和约后撤兵。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寇准逐渐失去宋真宗的信任,罢相后到陕西等地任地方官。天禧三年,因顺应宋真宗意旨,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司户,最后死于贬所。

8.包拯

包拯是北宋政治家。包拯任“言事官”期间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还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贵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敛。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称呼他为“包特制”。

9.海瑞

海瑞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初任官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后任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济,革职闲居16年后重被起用,他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最后病死于南京。

10.杨继盛

杨继盛曾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大将仇鸾被贬官,后起用为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世宗怒,下诏处死。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高唱: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相关链接】

一字褒贬

西周末年,周幽王因为贪恋女色而导致国家灭亡。平王迁都洛阳后,中国历史便进入了诸侯纷争的春秋时代。从此,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社会也开始动荡不安。鉴于这种状况,孔子写了《春秋》这部书。由于该书影响巨大,再加上孔子的名声,以致当时的士大夫都认为,能得到《春秋》一字的赞扬,要胜过天子的嘉奖;而得到《春秋》一字的批评,其耻辱则要超过杀头。

于是,孔子不得不感叹地说:“喜欢我的人是因为《春秋》,而恨我的人也是因为《春秋》呀!”

【延伸阅读】

这样批评的最有效果

圣人说:闻过则喜。生活中有几人可以如此?

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过,为什么良药一定要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为什么非得让人听了难受?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

批评是对人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惩罚,在改善人的行为时,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明显,一定不能滥用惩罚,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惩罚非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扭曲行为,那个杀了父母的儿子就是如此。

批评人有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这样可以缓和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如果把矛头直向当事人,就会无意之中造成伤害,进而于事无补。当你批评别人时,时时刻刻反问自己:“我是不是针对当事人了?”“我是不是忽略失误本身了?”“我是不是在人身攻击了?”等等。

还要注意方法得当:

1.真诚

真实的东西永远能够打动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你也尽力而为,尽管结果还是出错了”“或许你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错了?”

2.切勿指责

指责的时候会让人陷入恶劣的情绪中,从而影响理智判断力。“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犯同样的错误?”“你真是无可救药?”

3.适度

点到为止,既往不咎。“事已至此,从中吸取教训最重要”

4.理解

没有人愿意犯错误,尤其内心已经很自责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我想你可能很难受”“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好”。

5.澄清角色

了解自己在跟一个什么样的人沟通,是一个长辈还是晚辈,是男性还是女性,是朋友还是对手,是家人还是同事等等,如果角色混乱,就会说出不合适的话,批评的效果不仅达不到,反而伤了和气。有很多话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不分对象。

对一个很自卑的人,犯错时,他本身就很自责,这时适当的安慰会胜过千言万语。对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一边批评一边给个台阶,他会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对于一个心服口不服的人,不必抓住不放,看他的行动就可以了。

很多沟通失误,其症结在于角色不清。

6.暗示

任何人面对直接批评,内心都会不舒服,因为批评就是惩罚。暗示就象苦药丸外面的“糖衣”,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7.注意场合和时机

批评的场合和时机非常重要,切忌批斗会式的批评,不秋后算帐。

【原文】

4.13三传者,有《公羊》①。有《左氏》②,有《谷梁》③。

【译文】

三传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注释】

①《公羊》:即《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它是对《春秋》的注解的书,偏重议论。

②《左氏》:即《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