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新读
13426700000034

第34章 勤学范例篇(6)

每个女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个性或独有的风采,如果能将这种风采很好发挥出来,就能形成与众不同的魅力,这就是女人味。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女人味。

10.智慧和自信

女人味应该是存在于智慧和从容自信中,具备这种特质的女人才能从内向外雕琢,透出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人们常常以为女强人就是一股男人婆的样子,但事实上真正有本事的女强人,是很会发挥自己的女性优点的,并且还能利用这种长处,上下沟通,处世圆滑,成为一个团队中很中坚的力量。

【原文】

6.11唐刘晏,方七岁。举①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②。尔幼学,勉③而致。

有为者,亦若④是。

【译文】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7岁,就被推荐为神童,并且做了名负责勘正文字的官。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在幼小时就发奋学习,直至成功。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注释】

①举:推举。

②仕:做官。

③勉:努力,尽力。

④若:如。

【评解】

新旧《唐书?刘晏传》上载: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记述。刘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苏徐州)迁徙曹州南华,高祖以下世代为官。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土,刘晏的祖父做过县令,他的父亲没有做过官。

刘晏有兄弟三人,长兄刘星,次兄刘暹为御使大夫。可见,刘晏生长在一个世系的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养与教育。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下旨授八岁的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对藏书,校勘正误,抄写典籍。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轰动奇闻,刘晏因此被称为“神童”。刘晏从此走上仕途,最后成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财家、经济改革谋略家。

刘晏年龄虽然只有八岁(历史上的记载是八岁,不是七岁)就已经走上了仕途。我们这些年轻人,只要勤勉奋进也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

【国学小百科】

古代校勘的常用方法

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校,遇不同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备,即是此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还祖本以本来面目,缺点是比较死板,其主旨是只校异同,不校是非,只要与祖本相异,即照祖本改正。

对校法的底本选择,最佳者为祖本。祖本即是原稿的写定本。历来各本都是从它直接或间接传抄刊刻出来的。原稿不存,其次是初刻本。这就是校勘珍贵宋元旧刊的原则。底本确定后,再考查所用对枝本与祖本的渊源递增关系,校记异同作区别对待。与祖本同源之对枝伞主要作参答,与根本不同源之本的异同为校记重点,这样才能使校记简洁。

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行文互校互证,以决择其异同,校正讹误。此法适于孤本自校。但如古籍不出一手或史源不同,则不能本校。先秦古籍大多作一时一人之所作,则不能本书前后自校。先秦部分多用旧文,西汉部分多用档案,且又为父子相共之作,就不能用本校法统一异同。前人用本校法取得显著成绩的宋吴经的《新唐书纠谬》和清汪辉祖的《元史本证》。其所纠谬可视为史学研究,但不能据此去改动原错:因校勘是恢复祖本原貌,而不是替原作者改错。

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本书内容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法用力较劳,范围较广,非有较深阅历者,难以运用。

在他校中尤需注意,古人引书不严谨,常有删节和改动,又类书、古许皆经过转手,摘引亦多不严谨。除非大误或有版本根据,一般不宜以他书校改本错,可以备列异同写入校勘记以供参考。

4.理校法。即在无祖本或他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这种方法最难,也最容易出错误。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校勘之事,看似雕虫小技,仿佛人人可为,实则确非易事,它要求从事校勘之人,应具有全面的文化史知识和深厚的文献学功底,才能做好。

【相关链接】

刘晏正字

刘晏(公元718—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禅。祭典结束后,唐玄宗在帐殿接受朝觐。礼官进帐殿上奏:“有一八岁童子刘晏,敬献《东封书》。”玄宗非常喜悦,下诏命见。八岁的刘晏进帐后,毫不胆怯,跪颂自作的《东封书》:“吾皇英主,封祀东岳,告成功于昊天上帝,为万民把福,开元之礼,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归……”玄宗虽然惊叹8岁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于是命宰相张说鉴别真伪。

张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于是以围棋为题,对赋围棋的方圆动静。张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刘晏回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玄宗甚为高兴,当即下旨授八岁的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对藏书,校勘正误,抄写典籍。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轰动奇闻,刘晏因此被称为“神童”。刘晏从此走上仕途,最后成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财家、经济改革谋略家。

【延伸阅读】

如何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

媒体中经常有关于某某处“神童”的报道,其实“神童”也无非再某一方面拥有特别的天分,或者与后天家长全力教育有关系。为了你的孩子健康、聪明,母亲在怀孕时就应该打好基础,注意以下问题:

1.忌偏食

孕妇长期挑食、偏食,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所以,孕妇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物质和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瘦、豆制品、鲜鱼、花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忌饮可乐

孕妇过多饮用可乐型饮料,会损害胚胎,因为可乐型饮料主要是用可乐果配制而成,而可乐含有2.6%咖啡因和可乐宁等生物碱。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脑、心、肝和胃肠等器官的正常发育。

3.忌营养过剩

孕妇过多地进食肉类、鱼类、蛋类和甜食等,可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胎儿发生唇裂、腭裂;孕妇过多地进食运动肝脏,体内维生素a明显增高,可影响胎儿大脑和心脏发育,以及出现生殖器畸形。因此,孕妇对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宜吃得过多过饱。

4.忌常喝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作用于胚胎,与细胞中脱氧核酸结合引起突变。孕妇常喝咖啡,还有造成流产和畸胎的危险。

5.忌吸烟

香烟的烟雾中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后,会严重影响胎儿的不觉发育。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8千多名胎儿死于吸烟或被动吸烟。这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胎钱在宫内缺氧,心跳加快甚至死亡。

6.忌食农药污染的果菜

孕妇吃了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后,基因正常控制过程发生转向或胎儿生长迟缓,从而导致先天性畸形;严重的可使胎儿发育停止而死亡,发生流产、早产。

7.忌常饮浓茶

孕妇常喝浓茶,对胎儿骨骼的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严重时导致胎儿畸形。

8.忌菜肴过咸

孕妇常吃过咸的食物,可导致体内钠潴留,引起浮肿,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9.忌饮酒

孕妇嗜酒,会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增加早产率和围产期死亡率。

10.忌多吃罐头食品

罐头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对健康人无多大影响,但对孕妇有时影响很大,它可影响胎儿的细胞分裂,造成发育障碍。

【原文】

6.12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①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②。

【译文】

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地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注释】

①曷:怎么。

②物:指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小动物。

【评解】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质,如过看门、鸡报晓。动物尚且各司其职,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把握有限时光,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蚕和蜜蜂是渺小的,然而它们却最为勤奋。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处于本能,而人却有着自己的思想,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而不断学习是改变人类自身命运的制胜法宝。

【国学小百科】

常以动物自喻的古代文人

我国古人每以动物来比喻文人,文人也喜以动物自况。

孔子叹息“凤鸟不至”,楚狂接舆,调侃孔子,也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这种祥禽,也惟孔子足以当之;曹子建文采彪炳,人称“绣虎”;嵇中散家居不仕,声望足以左右世局,钟会比之“卧龙”;李太白自比高飞九霄的大鹏,作《大鹏赋》大肆吹擂;杜子美最喜咏雄雕与骏马,“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骅(huá)骝(liú)开道路,鹰隼(sǔn)出风尘,”诗中屡见不一;而《去矣行》“君不见鞲(gōu)上鹰,一饱即飞掣,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述古》“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则以二物自况了。韩昌黎《上宰相书》,也以不遇伯乐,则将伏枥以终的千里马比方自己。这些譬喻的意义都属于好的方面。

另外还有一些“另类”的自喻。如魏收有才而轻薄,人号之为“惊蛱蝶”,林和靖被人嘲为咳嗽林间的“病猕猴”,苏东坡无纸写字,自笑像“长夜空咬啮”的“饥鼠”,又说自己行动迟滞,好像雨滑泥深,连鞭子也赶不动的“老牛”,此种比喻,则不甚可爱,惟大都出于游戏,不必深论。

【相关链接】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延伸阅读】

饲养宠物对人的益处

在越来越城市化的社会里,人的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显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流和交往也越来越少,而犬猫可以作为人很好的生活伴侣,以下是养宠物的一些好处:

1.宠物作为我们人类的伴侣动物是我们人类获得幸福和健康生活的一个来源,饲养宠物可以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充实,同时对人的心脏有好处,能降低血压和血脂,研究发现患有心脏病和具它一些慢性病,饲养宠物犬猫后,通过调节人的一些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通过遛犬,与它一起玩耍,可以放松人的精神。

2.对于一些独居的孤独老年人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与宠物的相互沟通使老年人生活的更充实。犬对于独居的人是最好的伴侣。对于一些单身的老年人在家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突然中风,心脏病突发,经过训练的伴侣宠物能及时起到报警作用。

3.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饲养宠物可以提供精神支持,特别是在遇到打击时,通过与宠物犬的交流,有利于饲养者的心理健康,减轻生活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4.饲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和社会社交能力。在孩子抚养犬时,会扮演正面角色。而且,犬被心理学家广泛地用于医治或帮助有问题的孩子或成人。饲养小犬会给儿童从小带给责任感,和对动物的理解和同情,这些常常会转移到人身上,产生同样的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心和关心的效果。

5.饲养宠物可以保护家庭,起到防止家庭被盗窃,护卫作用,使整个家庭有一种安全感。宠物的听觉和嗅觉都十分敏感,对主人家庭十分忠诚,在遇到意外的情况下,宠物会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生命保护主人和家庭,另外家里如果发生一些煤气泄露或是忘关水龙头,它也会及时提醒主人。

6.饲养宠物也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一个患有胃病者饲养一条长毛狗经常把狗抱在怀里有利于胃的康复。

7.饲养宠物也可以带来无限的乐趣成为快乐和欢乐的源泉,并能促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机会。

8.国外对饲养犬猫者进行调查发现拥有宠物能明显改善健康状况,并且每年看病的次数明显减少,即使生病其症状比不养宠物的人明显轻,所以饲养宠物可以明显减少我们用于治病的医药开支。

【原文】

6.13幼而学,壮而行。上致①君,下泽②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③。

【译文】

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为祖先都增添了光彩也给后世留下了好的榜样。

【注释】

①致:学以致用的意思。

②泽:福泽。

③裕于后:给后代留下丰厚的遗产。

【评解】

古代的“致君”是辅助君王,治理天下;现代的“致君”是报效国家,安定社会。杜甫有诗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有此意。

孔子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学而时习之”的重要。学了知识,要能够随时思考、随时见习,随时要有体验,要能够反省,这就是学问。如此,你才有能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恩泽百姓,造福人群。

“扬名声,显父母”,是孔子在《孝经》中的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够立命,所以传统教育的第一关就是要帮助学生化性。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才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裕于后”是向下,为子孙后代积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的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树,会成为佑蔽后人的福荫,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

【国学小百科】

古人坎坷的仕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