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13428200000033

第33章 财富心态,跨越从贫穷到富有的05厘米(2)

面对如此窘境,一般人恐怕早就长叹一声“时不我与”,接着便放弃了吧,但李嘉诚却冷静地分析了情势,他将自己的惨状完全归咎于自己的不慎,自己应该承担全部责任。综合考虑之后,他果断地做了四件事。

第一,召开员工大会,承认自己经营管理上的错误导致了目前的窘境,并承诺不论情况怎么糟,他也不会牺牲员工的利益,并希望大家能携手渡过难关。

第二,他不辞辛劳地拜访了银行、客户、原料商,真诚地向他们讲述了目前自己公司的情况,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多给些时间,并承诺在期限内一定如数偿还。李嘉诚让大家明白他的真诚、给予他谅解,并让大家明白只有帮助他才是最好的“双赢”选择。

第三,在协调好各方关系后,他立刻组织员工对库房里积压的产品进行了筛选,选好弃劣,集中力量把好的产品推销出去,以迅速回笼资金,分头还款。

第四,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员工的技术培训和添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绝境中,李嘉诚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的机会,并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轨。到1955年,工厂进入了产销两旺的黄金时段。

就在此时,同行出于妒忌和排异,便雇用一些人到他的长江厂拍照,把破烂的厂房和一些负面的东西拍下来给媒体宣传,意图使李嘉诚的客户对他失去信心,从而将长江厂击垮。谁知这些奸诈的“阴谋家”不但没有如愿,而且还给了李嘉诚绝佳的机遇。

当被客户问及媒体报道的是否属实的时候,李嘉诚并没有否认,也没有咒骂那些恶意竞争的同行,而是坦诚地对自己的客户说:“是的,他们说的是事实。我们尚在创业阶段,厂房比较破旧。但是,我们会以产品的质量证明您的选择并没有错,也欢迎你们到我们车间考察,满意了我们再合作。”一时间,李嘉诚的人品成为客户们争相传颂的对象,他们钦佩他的大度,更折服于李嘉诚的商业道德,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和这样的人合作更让他们放心的了。于是,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李嘉诚抓住了同行给他的“机会”,让自己的工厂一日千里。然而,看着眼前自己事业的繁荣,李嘉诚却也深刻的认识到商场“弱肉强食”的法则。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更加强大。

一天晚上,李嘉诚在最新版的《塑胶》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制造的塑胶花极为美观逼真。

李嘉诚认为,在和平年代,人们对精神生活会有更高的要求,当然,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鲜花具有季节性、而且产量有限又会凋谢,与之相比,塑胶花显然是装饰家居的一个更好的选择。他预测到: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就要到来了。

看到了机会,李嘉诚没有任何迟疑,果决地行动起来。1957年,李嘉诚飞到了意大利,以经销商的身份到生产塑胶花的厂家考察。然而,他发现这样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到塑胶花的生产技术。如果购买专利的话,自己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最后,李嘉诚就以应聘的办法进厂里当了一名下等工。通过自己忍辱负重地观察和学习,他很快领悟了制造和配色的技术。

回到香港后,李嘉诚立刻投入了塑胶花的生产销售。不久,塑胶花就在香港风靡起来。就这样李嘉诚又一次抓住了机会,把自己的事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但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然而,当时产品的出口一直以洋行为中介,这样一来厂家和欧洲批发商都受其制约,而利润也薄。

虽然当时并没有合适的机会能和欧洲的批发商直接接触,但李嘉诚主动出击,不惜人力、物力地派得力的营销人员去欧洲,邀请他们来香港考察。

终于,一位欧洲大批发商来厂考察,对其产品赞不绝口,并流露出订购三种产品的意向,但由于对其工厂规模有疑虑,怕李嘉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货,就要求李嘉诚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做担保。然而,以当时李嘉诚的商业地位和人脉,是不可能找到这样一家大集团的。难道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让它溜走?

李嘉诚送批发商回酒店后,马上赶回到工厂,和设计师、技术师们一起连夜把那个批发商想要的三种产品做出来。第二天一早,李嘉诚就带着这三种产品的九款样品去拜访了批发商,希望能以产品的质量来打消批发商的疑虑,即使不能成功,也愿意把样品送给他,争取给下一次合作创造机会。

批发商对样品非常满意,也十分欣赏李嘉诚的办事效率和风格。被李嘉诚的真诚打动了的批发商很快和李嘉诚签订了合同,并且破例提出一次性付清货款,让李嘉诚尽快地扩大工厂规模。

就这样,李嘉诚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创造着机会,并以此把自己的工厂推向了国际。

多年后,李嘉诚成了世界有名的富人,他回想起创业经历时说:“在20岁前,成功的机会100%要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勤劳来创造;20岁至30岁,事业小有基础,那10年的成功或许有10%靠运气,但90%仍是要靠自己的勤劳来创造。”

富人都是“野心家”

在法国,有一个叫巴拉昂的人,靠推销装饰肖像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让自己身家过亿,名列法国富豪榜的前50位。

不幸的是,这位年轻的富豪患上了前列腺癌,1998年于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他在遗嘱中对自己的财产做了如下安排:价值4.6亿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攻克前列腺癌的研究;100万法郎的现金奖励给能揭开贫穷和富有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之后,法国一家名叫《科西嘉人报》的报纸刊登了巴拉昂的遗嘱,遗嘱中说:

我曾经饱受贫穷之苦,所幸我并未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才摆脱它。我已经是一个有钱人,虽然我即将走进天堂。在跨过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从穷人变成富人的秘诀带走。我将这个秘诀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的一个私人保险箱里,保险箱需要三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开启,它们分别在我的一个律师和两个代理人手中。如果谁能回答什么是穷人想致富最不能缺少的,也就是猜中了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的我已经不可能从天堂回来为他的睿智而欢呼鼓掌,但是在那只保险箱有100万法郎,是我为他准备的贺礼。

此后,《科西嘉人报》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有人在信中说这是《科西嘉人报》炒作以增大自己发行量的手段;有人在信中大骂巴比昂被癌症折磨疯了,仗着自己有几个破钱没事耍着穷人玩;但也有很多热心的读者寄来了答案。

报社共收到48561个答案。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那是因为穷人最缺钱,有钱了自然就不是穷人了。

而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发展和发财的机会。比如说,如果一个穷人在股票跌到最低点买进,然后在最高点的时候卖出,那穷人就变成富人了。

还有的人认为,穷人缺少的是技能,如果一个穷人拥有像比尔?盖茨那样的软件技能,自然就不会穷。

甚至有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帮助,试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拿出一块钱来帮助一个穷人,那么这个穷人自然就成为富翁了。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答案,像权力、背景、美貌等。

终于,谜底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揭晓。当天,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视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揭晓了巴拉昂给出的答案——野心。他说,如果穷人不具有成为一个富人的野心,是不可能成为富人的,而自己正是凭着这种野心才改变了自己穷人的命运。

巴拉昂的谜底在法国甚至英美都引起了人们普遍地讨论。很多媒体也以此为话题采访了多位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年轻的富翁们,而这些富人们毫不避讳地承认:野心是贫穷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大多数贫穷的人真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野心。

同时,这一点也在很多知名富翁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在他们成为富翁之前,无不是把财富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沃伦?巴菲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7岁因生病而性命垂危的时候,他也念念不忘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他常常在纸上写下一大串代表他想要拥有的财富数量的数字,他总对照顾自己的护士说:“总有一天,我会有很多很多的钱。”而后来他真的成了世界首富。

因此,我们实在无需为自己对钱的渴望感到羞耻,更加不要压抑它,它正是医治贫穷的一剂良药。

经济危机中的思考

越困难越审慎

自1950年创业以来,李嘉诚的事业王国横跨55个国家,被称为“不落之日”,他也由普通的塑胶工厂老板变成了“塑料花大王”、“地产大王”,未来更可能变成“石油巨擘”。当被人问到其“风雨飘摇,我自如山”的秘诀时,李嘉诚回答了两个字——“审慎”。

谈风险,他说“审慎”是一种经营艺术,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够拿捏好风险和投资的脚步。对于风险,他花了90%的时间在想坏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你也许会觉得奇怪,90%考虑失败?如此成功的人怎么会有这么消极的想法,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想失败?

事实上,用90%的时间来考虑失败的情况,不仅不消极,更是一种积极把握风险、超前规划的经营态度。人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一定要考虑失败的情况。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未买先想卖”就是这个道理,你还没有买进来,就应该先想怎么卖出去,应该先想如果货物卖不出去造成积压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对风险的把握出现失误,即使是一个小漏洞也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一艘漏水的船,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也是不可能完成远航的;一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出现了问题,这个表就会停顿。在追求财富和成功的道路上也一样,“一招出错,满盘皆输”。因此,评估风险、了解细节是非常必要的,它除了事前能防御危机的发生,还能让我们在危机中快速找到出路,最低限度也能阻止情况恶化。

有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有两个方案供你选择,A方案是肯定能赢1000元,B方案则是50%的可能赢2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问题2:有两个方案供你选择,A方案是肯定损失1000元,B方案是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没有损失。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呢?

相信大部分追求财富的人对于问题1的答案都是A,而对于问题2则相反,大部分人会选择方案B。这说明面临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面临损失时,人们倾向于冒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1元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1元钱的快乐。这就导致了人们在风险面前两种完全矛盾的心态,同一个人既可以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而谨慎行事(为了保证利润而放弃成功的投资),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避免损失(抱着赢利的希望,抓住已经失败的投资不放)。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很多人容易有破罐破摔、孤注一掷的心态,最终把自己带向绝路。其实,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审慎,这样才不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当然审慎不是优柔寡断、让机会白白溜走,而是指我们的“出拳”是在具备若干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其关键就在于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这是能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在市场旺盛的时候,就看到潜伏的危机,提前制定好计划,当它到来的时候才能够先发制敌。

商场上的“常胜将军”往往能够通过审慎地评估风险,在事前就将得失计算得十分清楚。他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最后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其中,“好谋而成”是指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则是因为准备工夫做得足,自然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功。

面对危机,越是困难、越是千钧一发的时候,我们越要审慎,要谋定而后动,而“动”则要够快、够狠、够准。这样我们必能从危机中突围而出。

在逆境中保持达观的心态

年秋天,一场起于美国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迅速地席卷全球,不仅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引发出严重的个人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2009年1月5日,个人资产达到92亿美元之多的《福布斯》富豪榜的第94位、德国第5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因为不堪金融危机和投资失手的双重打击自杀死亡。同日,52岁的美国房地产大亨史蒂文?古德在芝加哥郊外的一片森林里开枪自杀身亡,就在他死的上个月还在一份有关行业前景的文章中说,市场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12月23日,65岁的知名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莱切特因深受麦道夫“庞氏骗局”所害,损失超过10亿美元,因“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而选择在办公室内割腕自杀。2008年9月,身为英国Olivant投资顾问公司首席营运官斯蒂芬森跳上铁轨,与时速160千米的特快列车迎面相撞致死。也是在2008年接近年末的时候,我国湛江糖业巨头庞贵雄,因不堪10亿元的负债而跳楼自杀。

比金融危机更加可怕的是心理危机。在我国广东的一份相关心态调查中,显示50.3%的人经常感到压力,31.2%的人感觉太累,1.6%的人有时甚至会轻生。换言之,人们普遍存在五种低幸福感觉:生活不满足感、工作不稳定感、发展不公平感、人际不和睦感、环境不安全感。分析其原因,主要源于三方面:其一,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二,工作环境和形势紧张;其三,执著于“功名利禄”,将之看得太重。

面对沉重的外部压力,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有希望,要相信乌云上是晴空,要把挫折当成磨刀石、好好地磨炼自己。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分成三步走。

接受

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勇于面对,要接受它,要明白一味地躲在角落里自怨自艾、痛苦流泪,甚至想借死亡来逃避都是不可取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和不承认就不存在;它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有位哲人曾说过,如果无法改变它,那么就去接受它。

解决

无论多么让人痛苦的事情,只要我们接受了,心理上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但是,难道我们就真的这样坐以待毙、任凭命运把我们搓扁揉圆吗?当然不会,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一定要主动出击:先对目前的情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对自己不利的,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有利条件发挥到极致,有没有可能将不利的转化成有利的,哪些应该舍弃……接着,我们就要针对问题拟定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以尽可能达到目前情势下的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