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13428300000030

第30章 经济点滴(2)

光变面额数字:第五套人民币100元正面左下方用新型油墨印刷了面额数字“100”,当与票面垂直观察其为绿色,而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50元则可由绿色变成红色。

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第五套人民币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方各有一圆形局部图案,透光观察,正背图案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2005版100元、50元的互补图案在左侧水印区的右缘中部。

雕刻凹版印刷:第五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1999版1元和2005版各面值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号码(凸印):第五套人民币1999版100元、50元为横竖双号码,横号为黑色,竖号为蓝色;其余面额为双色横号码,号码左半部分为红色,右半部分为黑色。2005版100元、50元为双色异型号码,中间大两边小。

胶印缩微文字: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等面额纸币印有胶印缩微文字“RMB100"、“RMB50”、"RMB20"、“RMB10”、“RMB5”等字样,大多隐藏在花饰中。

专用纸张:第五套人民币采用特种原材料由专用抄造设备抄制的印钞专用纸张印制,在紫外光下无荧光反应。较新的纸币在抖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变色荧光纤维:第五套人民币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纸张中随机分布有黄色和蓝色荧光纤维。

无色荧光图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在正面行名下方胶印底纹处,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面额阿拉伯数字字样,该图案采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可供机读。

有色荧光图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背面主景上方椭圆形图案中的红色纹线,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明亮的桔黄色;20元券背面的中间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绿色荧光图案。50元券背面在紫外光下也会显现图案。

胶印接线印刷:第五套人民币100元正面左侧的中国传统图案是用胶印接线技术印刷的,每根线均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

凹印接线印刷:第五套人民币背面最大的面额数字和正面左侧面额数字是采用凹印接线技术印刷的,两种墨色对接自然完整。

凹印缩微文字:第五套人民币在正面右上方装饰图案中印有凹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NB100”、“RMB20”等与面值对应的字样。背面左下角最大的面额数字中间,布满了小的白色面额数字。在其右方的数条平行线,上边几条由连续的“RMB”组成,最下面一条由连续的“人民币”字样组成。

磁性号码:用特定的检测仪检测,1999版100元、50元的黑色横号码和20元、10元、5元的双色横号码中黑色号码有磁性,可供机读。

浮雕隐形文字:第五套人民币各面值大多包含浮雕隐形文字,位置有的在人像两侧,有的在背面顶部或底部。如100元的为“RMB100”字样。

除了以上所描述,在判断人民币真假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999版20元券是单面凹版印刷的,背面完全是胶印,没有凸凹感,与2005版20元差别较大;

2005版10元券所使用的凹印油墨质量存在问题,所以人行行名、人像、主景图案容易掉色。但是这样的有掉色的也极有可能是真币。2005版其他面值纸币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大多包含暗记。但由于识别较麻烦,对一般的假币辨别作用有限。

真假发票的识别

掌握了以下要点,就不必受到假发票的困扰,正确认识真发票,也让那些偷税、漏税的商人无机可乘。真发票都具备以下特征:

普通发票发票联采用专用水印纸印制,水印图案为菱形,中间标有SW字样,发票不加印底纹;

发票监制章和发票号码采用有色荧光油墨套印,印色为大红色,在紫外线灯下呈橘红色反应;

国税机关管理的发票的发票联票头中央套印刻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XXX国家税务局监制"字样的椭圆形发票监制章;

凡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即为合法发票,目前各超市使用的卷式发票为单联式电脑发票。

市场经营必备的十大观念

若想要在市场上得到成功,就必须明白和学会以下的十大观念:

顾客观念

战略观念

竟争观念

信息观念

组合观念

开发观念

速度观念

艺术观念

效益观念

政策观念

经济

经济在我国古代有“经世济民”之意。在印欧语系中,此词源于希腊,原意指家庭管理术。现在,经济一词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的活动,如基本建设、市场交易等活动;社会生产关系的综合或社会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生产领域的泛称,如国民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经济发展水平等;指节约、节省,即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尽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

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

虚拟经济是以一定形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虚拟资本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虚拟资本的消极作用主要是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总体来说,虚拟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要控制其消极影响,稳步发展,就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例如衣服可以保暖,食品可以充饥。商品的这种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都是商品。有的东西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需要付出劳动就可以获得,如阳光、空气等,不是商品。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有些东西有使用价值,也有使用价值,但是不是用来交换的,也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供自己食用的粮食,或者是白白送给别人去消费的劳动产品,而且必须经过交换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加之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它是商品的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生产任何产品,人类都要付出劳动,但是只有劳动产品成为商品时,人类的劳动才表现为价值。因此,加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特有范畴。

商品交换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相互交换的氏族之间,交换的物品仅限于他们自身消费后的剩余。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形成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普遍的经济形势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商品生产并不占统治地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充分发展起来,商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商品交换。

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即可以自由地进行资本投入、转移和商品买卖的竞争。实质是自由地追逐剩余价值的竞争。是16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垄断前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据价值规律,在宏观调控下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优胜劣汰,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

国家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少印钞票,这就叫做“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同样会损害许多人的利益。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与服务价格水平普遍不断下降。有三层含义:一、物价水平下跌的原因,在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大于需求,以及由之导致的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和经济衰退;二,由于供应大于需求,而新的产品和劳务因技术进步滞后而难以产生,实体经济领域中有利可图投资机会减少。银行普遍出现"慎贷"甚至"惜贷"倾向,并导致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三,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

20世纪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其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但是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其影响将波及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产业甚至国际经济的走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持续走热,对此,许多国际经济学者认为这是新一轮泡沫经济的开始。中国政府对此说法并不同意。

经济过热

所谓经济过热,是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资源供给不成比例。当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资源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原材料因供给不足而出现的涨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推动了物价的走高,于是经济过热显现。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simplecommodityeconomy)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developedcommodityeconomy)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成为联结各经济主体的纽带,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平台。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商品交换的场所如集市、商店等,都是有形市场,是狭义的市场。广义的市场还包括无形市场,即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靠广告、中间商等形式寻找货源或买主,促成交换关系。

在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对这些有限的资源只有在各种用途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对资源的这种分配过程就叫做资源配置。在经济运行中,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通过政府或其他机构制订的计划而实现的,这种经济形式就是计划经济。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通过市场而实现的,这种经济形式就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

市场经济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不仅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而且体现了相应的社会制度的特点。

市场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就像无情的体育竞赛一样,谁落后就淘汰谁。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市场的自动运行。比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表现为价格上升,这就吸引劳动力、生产资料向这方面流入,扩大了这种商品生产的规模,使供求平衡;如果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跌,从而一部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会从这一生产部门流出,使供求趋向平衡,又使价格回升。

我国的经济综合区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区内资源配套齐全,蕴藏有丰富的水能、铁、铜、硫、磷、石膏、岩盐等资源,已形成若干个大型化工企业、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和加工基地。由苏、浙、沪二省一市及长江沿岸14个城市和8个地区组成。

环渤海经济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资源配置较好,煤、石油、铁、铝、镍、黄金、稀土、金刚石以及宝石等矿产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包括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冀、晋、辽、鲁四省,京、津两市和内蒙古中部。

东南沿海经济区,区内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能源短缺。包括广东、福建两省的沿海地区。

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经济区,本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本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水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磷矿储量占全国的45%,钒、钛储量均居全国首位,有色金属矿产、铁矿在我国占有十分突出地位。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西藏六省和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和肇庆三市。

东北经济区,本区矿产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大庆油田、辽河油田、黑龙江东部烟煤、内蒙古东部褐煤、鞍—本铁矿等。还有丰富的砂金和非金属矿产,其中硼、滑石、石墨、菱镁矿、膨润土等矿产储量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

中部经济区,本区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铁等矿产在国内有一定地位,铝、铜、锑、钨等有色金属及磷矿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五省。

西北经济区,陕甘宁盆地、新疆塔里木等盆地油气资源具备较好的前景。黄河中上游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27%。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盐类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甘肃的镍、铂族金属居全国首位;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储量占全国的95%。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陕西、新疆、宁夏的煤炭天下闻名。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出现的有重大影响的第四产业,它由这样一些企业和单位组成,这些企业和单位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交换,它们的产品主要包括信息设备、信息服务、信息内容及信息软件等。其中,信息内容是知识密集型产品;信息软件是智力密集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