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13428300000065

第65章 风俗习惯(1)

中国各地人特色

东北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张扬,多伟男,少美女,且抽烟喝酒样样精。

北京人好拘泥于传统,四合院,二锅头,能侃是北京男人的特色,但就不侃政治。

河北人较乏个性,习惯看北京人行事而行事,绕着圈儿的学北京话。

天津人性格豁达,本性幽默,就有了各种幽默的称呼,如“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等。

内蒙人威猛彪悍,心底善良,为人敦厚,少有歪门邪念。

山东是历史出思想家及哲学家最多的地方,这是山东人傲然的资本;山东人人高马大,多伟男,即便是有美女,山东话一出口也令人大迭眼睛。

山西人为“九毛九”,即吝啬,性格又复杂多变。

陕西人厚道,安于现状,以大喊秦腔抒发着心中不满的怨愤,其谩骂之风仅次于东北人。

河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饱受苦难的河南人四处奔波而遍布全国,河南人比较讲义气。胆量过人。

甘肃人憨厚、善良,性格多呆板。甘肃人因其风沙的缘故,多为红脸蛋。

宁夏人食多以清真为主,宁夏人外表凶恶,实为心底宽厚。

新疆人漂亮,但也有很多禁忌,如忌性感、忌窥视、忌放屁等。

西藏人重视朝拜,因此藏人的脸色一般都是纯真和宽容的。西藏人好客,但少讲卫生。

湖北人爱吃鱼,聪明又狡猾,“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即指其精明。

湖南人聪明又富有挑战性,张扬而难以管束,名人层出不穷,好暴动和起义。

安徽实为人杰地灵之地,名人众多,好黄梅戏,男人模棱两可,女人朦朦胧胧。

江苏人精致,思想缜密所以做事谨慎,难为常人所查透。江苏美女银铃般的声音,玉质样的皮肤蛊人心魄。

浙江人正直谨慎,循规蹈矩,尚自然:男人摇着檀香扇喝龙井茶;女人弹着琵琶唱越剧。

江西人多信奉道教,因此江西人多善少恶,心灵安于清静,故少创新和挑战。

福建是出状元最多之地,由此见福建人的聪慧非同一般。好漂泊,敢闯荡,海外的华侨多为福建人。福建人又精明,温州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

上海人排外,自傲而鄙视一切,钻营取巧又吝啬,男人顾家,女人好风月。

广东和广西历史上是不分的,两广人的外貌长相和语言都是大同小异,两广人大脑发达,聪慧而圆滑,好于做生意,但好张扬。

云南出美女,尤其是少数民族,贵州人把心思放在了酿酒上。因位于南蛮之地故云贵历史名人不多。

天府之国物华丰富,人杰地灵,可谓历史文化大省。四川民俗丰厚,多聪明伶俐之人,好酒,好麻辣,有骂人本领。

东方巨龙

我们中华民族崇拜龙文化的。古时候皇上身穿龙袍,称为“天子”,表现的就是以龙为天、以龙为大的意思。即使是大家都没见过真正的龙,中华民族也以自己是龙的传人为傲。

传说中的龙,有着兽类的四足、蛇的身体、鹿的角、鹰的爪子、鱼的鳞片和胡须,能在陆地上狂奔、大海里畅游、天空中翱翔。由此看来,人们信仰的龙有着超凡的能力,是一种能通天的灵异动物,它掌管风雨,赐人祸福,无所不能。

龙崇拜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崇龙习俗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在民间,龙就是吉祥和富贵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体现在风俗和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每逢过年,几乎各民族都有舞龙的习俗。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架着一条巨龙,和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气势宏伟、壮观。舞龙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人们还借此表达避凶趋吉、事业兴旺的美好愿望。还有挂龙灯、赛龙舟等民间风俗也都寓含了祈求吉祥的意思,以至于中国人给新生儿命名也喜欢加一个龙字,蕴含着自己儿女将来成为“人中龙”的意思。

实际上,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习俗,它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等很多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北京故宫中的九龙壁,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龙柱,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中的石支柱,以及民间龙风筝,小龙女的故事等,即使是人死了,也要“寻龙望势”找一片风水宝地,这些都显示着龙形象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有着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流动,龙的概念和美学意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2000年,人类进入新的千年,这一年又恰是中国农历龙年,而龙年作为一个新千年的头一年的情形,三千年才能遇到一回,暗含着中华民族在新千年将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东方神鸟

凤凰,就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神鸟,是百鸟之王。凤凰象征着阳光、雨露、五谷丰登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中国人有两个最大的民族崇拜,除了崇拜龙,就是对凤凰的崇拜。凤凰的主体是雉与鹰,还有别的鸟类的综合。凤凰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

凤凰形象极美的,它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形象。古籍描写中说凤凰的形貌有着大雁的头部,麒麟的身体,蛇的颈部,乌龟的背部,龙的纹,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喙,孔雀一样的美丽羽毛。并说凤凰的头上有“德”字,颈部有“义”字,背上有“仁”字,胸部有“信”字,翅膀上有“忠”字,脚踏着“正”字。它的鸣叫声,音如箫笙,它的翅膀,五彩缤纷,金光四射。

凤凰是极为高洁、清逸之鸟。《诗经·卷阿》说,凤凰有着自己的信仰,非梧桐不栖,非竹石不食。凤凰又是至德至慧的鸟。《论衡》说凤凰是鸟中的圣者,《淮南子》说凤凰是代表着鸟类的品德,它飞翔时候,天不敢打雷,也不刮风下雨,河水不流动,甚至草木都一动不动。凤凰还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美好理想的象征。《山海经》说凤凰能歌善舞,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被人们称为瑞鸟。

龙是阳刚之美的集结;凤凰是阴柔之美的汇合;当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美妙之极的“龙飞凤舞”。后来,随着龙文化的不断丰富升华,龙就用来象征帝王君主,而凤则用以象征皇后嫔妃了。后来推而广之,人们用龙比拟雄性,用凤表示雌性,例如“龙凤呈祥”,就是用龙凤图案来表示两性结合。如果将凤凰崇拜与龙崇拜结合起来,就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和”精神。龙凤二者结合,就构成了刚柔相济之美。

圣兽王麒麟

麒麟,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与龙、凤、龟一起称为“四灵”,是“四灵”之首,它的出现表示将有喜事发生,代表着幸福。

从麒麟的外部形状上看,它长着麋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因此有着备受人们珍爱动物所具备的所有优点,它是仁、善的化身。

因此,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驱除不祥。它能给人们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想法融入在生活中,便形成了很多民俗习惯。

在民间,人们相信麒麟送子,带来吉祥。相传孔子出生那天就有麒麟降临,它口吐玉书暗示孔子的帝王之德、圣贤之尊。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间版画作品中,还多配吉祥联语“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麒麟不仅被见于图画,而且岁时活动都有表现,湖南人耍龙灯耍到有不孕妇女的人家时,会让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面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

在建筑雕刻方面,人们在大门的两侧装饰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人们还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为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腊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有麒麟为人祈福的形象。

麒麟,虽说是中国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有那么真实。它活灵活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作为象征形态的,还是作为实际形态的,都以其吉祥形象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在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们永远的吉祥物。

福禄寿禧

每到逢年过节,中国人就为家族祈福,保佑家人福星高照、福如东海,做官的高官厚禄、仕途顺利,老年人能寿比南山、福寿双全。简言之,就是希望家庭福、禄、寿齐全,这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而禧呢,就是幸福、吉祥的意思。福禄寿禧,是中国人最为向往的家庭气氛,这些在民风民俗里都有体现。

福禄寿三星是许多民间绘画的题材。通常人们的年画里,福星,是一个温厚的长者形象,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完全具备人们理想中的大福大贵之像,他经常拿一个“福”字;主管功名利禄的禄星,是一位白面文官,他以手捧着金元宝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有着一个大脑门的寿星,通常被人认为是南极仙翁,他托着寿桃、拄着拐杖。有时候他们三个以象征意义出现在同一副画面上,手托寿桃的南极仙翁身后画上蝙蝠、梅花鹿,它们的谐音表达出福、禄、寿的含义。

《书》中把长寿、幸富、健康安宁、品德优秀、享尽天年五项合起来称为“福”,民间所说的五福临门就是指这“五福”,在人们心里,福星能够根据人们的善行赐福;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有升官发财的意思;寿星称为南极仙翁,古人认为南极星可以预兆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给人增寿,因此南极仙翁就成了长寿的象征。寿星鹤发童颜,精神饱满,老而不衰,前额突出,慈祥可爱。百善孝为先,民间经常将祭祀寿星的活动与敬老仪式结合在一起。

福禄寿三星高照,蕴含着人们美好的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

“五福”

“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据《书经》记载,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是长寿;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是富贵;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是康宁;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是好德;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善终。人生如果能达到“五福临门”就是最美满的境界了。

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是岁首人们互相祝福的吉利话;十二生肖年称“午马徐徐去,未羊款款来”,因此也作“三羊开泰”的时候,《三羊开泰》就是中国传统吉祥图画。

“三阳开泰”来自《易经》。“泰”是卦名,表示吉利,如开泰“求财”就是大开财路之意;卦爻分阴阳,“阳”通“羊”,吉祥美好之意,阳爻有三,“三阳开泰”就此而来。

“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除了表示年年有节余,还是“年年有鱼”的谐音,表明每年都有鱼吃,这两种说法都是很吉利的意思。每逢过年,亲邻好友都要说声“年年有余”表示美好的祝愿。

“鱼”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很吉祥的生物。古代的时候可以帮助人们传递亲人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到唐朝时,因“鱼”与“余”谐音,鱼又象征着富贵,“鱼符”就是达官贵人佩的信符。现代人们对鱼的喜爱,不仅仅是它具有营养的食用价值,还是种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如鱼得水”就表示工作的顺利,家庭的和谐等。

由于这种种的文化认可,所以“年年有余”成了新年开始一句很吉利的话。

红包的来历

红包不仅仅代表着压岁钱,它最初的作用是用来驱除妖魔鬼怪的。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祟”的黑身白手小妖,每年三十夜里它会用那双白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哭后就开始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退烧后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孩子了,人们就在三十夜里通宵亮灯坐看孩子不睡觉,称为“守祟”。

有一对夫妇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年三十夜为了让孩子不犯困拼命找乐子给孩子玩,夫妻二人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起来反复的逗弄孩子,一直玩到深夜孩子撑不下去睡去,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它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突然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身祟正打算用它那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终于把祟吓退了。以后过年送红包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姓名文化

每有一个新生婴儿降生,就将会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伴随一生。生孩子不但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中国父母还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某种希望和理想,这在孩子的名字中都可以显现。

由于汉语、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想要给孩子取个好名字,中国父母可真是煞费苦心。在《白蛇传》里,许仙为自己儿子的备选名就想出了五百多个。虽说夸张了点,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给孩子取名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取名也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现象。

大体说来,现在的人名里蕴含一下几种意思:

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幸福的,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五行来命名。民间取名,要请算命卜卦者推算“八字”、“五行”。如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的取名: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大多数父母在名字种寄寓吉祥、美好之意。中国人由于受儒、道、佛三教文化的传统熏陶影响,除崇尚道德范围内仁、义、礼、智、信及忠、孝、节德化定义外,还对财富、光明、生辉、昌盛、兴隆、凤仪、美丽、超凡、成功等这样人生的有强烈的追求,因此在取名时候多会将这些意思加进去。

民间还有其他命名方法显示某种寄托。比如盼生儿子就给自己女儿取名根(跟)弟、玲(领)弟、招弟;思念某一个人的,就取名如萍、依萍、香萍等,还有人根据孩子出生时体重多少就命名的,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姓氏

中国人的“姓”,最早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氏族成员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动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这就是最初的“姓”。由“女”和“生”组成“姓”正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进入父系社会后,“姓”转为表明了父系的血缘关系。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姓的支派也增多了,就产生了氏,如黄帝又叫轩辕氏。夏、商、周时代是姓氏产生的重要时期。当时,统治者对姓和氏的产生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君主的封地、所赐的官爵以及死后追加的封号,都可以作为姓氏。一般是贵族男子有姓,有名,还有氏,而普通的平民则只有姓、名,这是为了区分贵贱和身份。战国时期,随着奴隶主贵族的没落,“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逐渐消亡了。而姓则被基本确定下来。

饮食文化

“食、色,性也。”中国人将吃作为人生一件大事,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色、香、味俱全,它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从出生到死亡,中国人举行各种仪式来诠释着吃的内涵。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满月时要吃“满月酒宴”来庆贺,结婚时要“吃喜宴”增添喜气,上了岁数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称之为“寿宴”,人死了亲朋好友还要聚集在一起吃顿“丧宴”。总之,中国人能想到各种名堂来举办一场宴席。

这种“吃”,已不仅仅是吃饭、聚会。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周”风俗

民间都有为满周岁孩子举行“抓周”仪式的活动,人们通过这种仪式来预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性情,这是为孩子举行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