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13428500000013

第13章 古语精言(12)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出自《战国策·韩策》。宵行:走夜路。意思是: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却没有办法让狗别对着自己乱叫。比喻人可以行的正、做的端,但却不能阻止别人的议论。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鸷鸟:像鹰隼一样凶猛的鸟,这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意思是:鸷鸟不与燕雀之类的小鸟一起居住,自古就是这样的。用来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与庸俗之辈同流合污。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出自《庄子·逍遥游》。晦朔:指黑夜和黎明。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意思是:朝生暮死的朝菌不会知道什么是黑夜,什么是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会知道什么是春,什么是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意思是:醉翁之意趣并不在于饮酒,其真正的意趣是欣赏令人陶醉的山水景色。后常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形容人的本意并不在这里,而是另有企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能够对世界上的事透彻了解,就是学问;能够对人情世故熟悉通达也是文章。说明人情世故也是一门学问。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出自元代无名氏《小尉迟》。意思是:评判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相貌,测量海水多少不可以用斗。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出自宋代陆九渊《与曹立之》。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如果擅长就说擅长,不擅长就说不擅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的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意思是:衡量贤愚的标准在于其思想,而不在于其是富贵还是贫贱;看人是诚实还是狡诈,要看他的本性,而不是看他亲近还是疏远。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了了:聪明。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伶俐,等长大了后不一定才能过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凡是那些花言巧语,貌似可爱的人,很少有仁慈的。

【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欢哗之毁而未必恶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意思是:受到众人一致称颂的未必就是贤德之人,而受到众人一致攻击的也未必就是顽恶之人。说明对待众人的称颂和诋毁应认真鉴别,不可人云亦云。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祛惑》。意思是:白色的石头看起来和玉十分相似,而邪恶谄媚之徒也常将自己伪装的和贤德之人一样。说明识人要看到本质,不要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出自《孟子·尽心上》。游于圣人之门: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意思是:曾经观看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受到别的水流的吸引;曾经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的人,也很难有什么言论能吸引他了。用来比喻阅历丰富、眼界高远、见过大场面。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离娄上》。存:观察。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争报恩》。意思是:长途跋涉,才能够知道马的力气有多大;日久天长,才能够看出人心到底是好是坏。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复古》。坎井:坏井,废井。意思是:燕雀不知道天有多高,废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有多大。用来比喻平庸之人的眼界狭小和见识短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自元代无名氏《谢金吾》。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也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意思是:江河山川的容貌容易改换,而人的脾气性格却难以改变。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知:同“智”,智慧。意思是: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商君书·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盖棺:指人去世。意思是:一个人是贤是愚,只有到他生命结束后才能最后下定论,一个人的品行气节如何,只有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出来。

【薄我货者也,欲与我市者也;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出自宋代崔敦礼《刍言》。薄:挑剔,贬低。訾:贬斥。意思是:贬低我的货物的人是想和我做生意,贬斥我的品行的人是想和我交朋友。《淮南子·说林训》中也作:“刺我行者,欲与我交;赀我货者,欲与我市。”

【知人者智,自知直明】出自《老子》。意思是: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才算有智慧,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算得上聪明。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出自《荀子·非相》。相:观察,相形,既观察人的外表。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外表不如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思想不如看看他的实际行为。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出自《荀子·修身》。是是:前一个“是”为动词,肯定的意思;后一个“是”为名词,意为正确的事物。非非、非是、是非:用法同前。意思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这叫智慧;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这叫愚钝。

【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上》。铢:古代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市斤。度:丈量。意思是:一铢一铢地称量,称到一石时一定与一次称足的一石有差别;一寸一寸地丈量,量到一丈时一定与一次量够一丈有出入。用来比喻看人要看其总体,不能事无巨细地简单相加,否则一定会差错。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出自唐代张谓诗《题长安壁主人》。然诺:答应,应允。悠悠:漫不经心的样子。意思是:现在的世道,与人交友就必须得有金钱,金钱不够多,交情就不够深。就算一时答应了你,也不会放在心上,到最后,还是会视同路人。诗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人情事态。

【象以齿焚身,蜯以珠剖体】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遏利》。焚身:指丧命。蜯:同“蚌”。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了珍贵的象牙而遭到了杀身之祸,河蚌因为长有珍珠而被剖开可身体。比喻财大招祸。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出自汉代徐干《中论·修本》。意思是: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人如果不乐于为善,灾祸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福的距离却非常远了。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出自《史记·魏豹列传》。白驹:骏马。意思是:人的一生,就好像骏马从一条缝隙上飞驰而过一样,瞬间即逝。

【结怨于人,谓之种祸;舍善不为,谓之自贼】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贼:伤害。意思是:与别人结下怨恨,就是给自己种下了祸根;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故意不做,就是自己伤害自己。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出自唐代杜牧诗《池州宋孟迟先辈》。直:即使。意思是:人就算是活到了一百岁,但在悠悠万古的历史中也不过还是一瞬间而已。说明人生之短暂。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俭约》。从:服从。意思是:让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的,就会昌盛;而让别人服从一己之乐的,就会灭亡。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出自宋代苏轼诗《登常山绝顶广丽亭》。意思是:人生就像早晨的露珠,一眨眼就消失了,而白发却被日夜接连不断地催逼而来。诗句感叹人生之短暂。

【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安逸享乐有招致丧生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身处安乐的环境要考虑到危险,考虑到了就能有所防备,有了防备也就没有祸患了。成语“居安思危”即由此而来。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堕:落,掉下。意思是:善于游水的人常常会被水所淹,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从马上掉下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合同文字》。旦夕:形容极短的时间。意思是:天有意想不到的风云变幻,人有意想不到的福祸交替。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隐约:穷困。意思是:福总是在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到来,而灾祸则常是在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到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意思是:人总难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而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意思是:如果天公赋有情感,也会因这样的愁闷而衰老的。诗句以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寓意慨叹了人世的盛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意思是:人生就像喝水一样,凉或热只有喝的人自己知道。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出自唐代邵谒诗《览镜》。咫尺:形容极短的距离。意思是:白发鬓鬓与青春红颜之间不过是咫尺之遥。比喻人生易老。

【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君子虽然能够做善事,但却未必能因此而得到福运;虽然不忍心做坏事,但却未必就能因此而避免灾祸。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出自清代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篇》。生:生计。匮:缺乏。意思是:平民的生计就在于勤劳,勤劳能让生活富足,免受饥寒之苦。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出自宋代苏轼诗《病中游祖塔院》。恶:坏事。方:药方,方法。意思是:因为生病而得到了空闲,那么生病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静心安养是最好的药方,除此,在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药方了。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时:时运,时机。意思是:时运不济了,即便是黄金也会黯然失色;时来运转了,即便是铁块也闪耀着光辉。

【吾不知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出自唐代李贺诗《苦昼短》。煎:消磨。意思是: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只看见寒来暑往,日行月移,不断消磨着人的生命。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出自(三国·魏)曹操诗《精列》。意思是: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时候,就连圣贤之人也不免一死。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出自唐代白居易诗《赠内》。蔬:同“疏”。蔬食,即粗砺的食物。缯絮:指丝和棉。意思是:粗茶淡饭也足可以填饱肚子,何必非要山珍海味呢?粗糙的丝绵也能够抵御寒冷,何必非要锦衣华裳呢?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晋代陶渊明《挽歌诗三首》。阿:大陵,或山曲处。山阿,泛指山陵。意思是:人即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是将身体寄托给山陵罢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李白诗《行路难》。意思是:想要渡过黄河,可河水竟结了冰,无法渡过;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却将山路埋没,无法登攀。比喻人生道路曲折艰难。

【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不求荣,斯无辱;不干誉,斯无毁】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幸:追求,希求。斯:这样。干:追求。意思是:不追求福运,就不会有灾祸;不计较所得,就不会有失去;不追求荣耀,就不会遭到辱没;不企冀美名,就不会遭到诋毁。

情感篇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李商隐诗《夜雨寄北》。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剪着西窗的烛花,说说巴山夜雨时我对你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旧友的怀念,也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怀念妻子所作,但当时作者的妻子已经亡故,因此后人多倾向于为友人而作。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出自唐代杜甫诗《梦李白》。终日:日复一日。游子:在外远游的人或久居异地的人,诗中指李白。意思是:天上的浮云每天都飘来飘去,可是远游的你却很久都没有回来。这里写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思念。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期】出自宋代晏几道《秋蕊香》。意思是:只要友情常在,就不用害怕离久别长,只要友情坚定,总会有相逢的一天。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出自(南朝·宋)陆凯诗《赠范晔》。一枝春:指一枝饱含春意的梅花。意思是:身处江南,没有什么可以相赠的,姑且寄上一枝带春的梅花,略微表表我的心意吧。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出自唐代王勃诗《寒夜怀友杂体》。意思是:我思念着过去的朋友、昔日的感情,以及往日的聚宴,朋友们遥遥相望、彼此怀念,但却不得相见。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无比思念之情。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自唐代韦应物诗《寄李儋元锡》。意思是:去年花开的时候,你来向我道别,现在花又开了,转眼已经过了一年了。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出自宋代秦观词《江城子》。悠悠:形容时间很久。意思是:千万不要问起分别后那漫长的岁月,数不尽的苦乐遭遇都尽在不言中。几句词将久别重逢的心情写的细腻传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诗《赠汪伦》。意思是:桃花潭的水虽然足有千尺之深,但却深不过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

【百年心知同,谁限河南北】出自唐代姚合诗《寄耿拾遗》。河:黄河。意思是:像你我这样的忘年之交,心总是相通的,虽然身居南北两地,但一条黄河又怎能隔断你我的心呢?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一叶孤帆越驶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到长江浩荡远去,流向天边。诗句将送别好友后怅然若失的心境表达的十分传神。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出自宋代柳永词《玉蝴蝶》。断鸿:掉队的鸿雁。意思是:日近黄昏,斜阳残照,我独自呆呆地凭栏远眺,听着孤雁的哀鸣,更加怀念过去的朋友。三句词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也作《渭城曲》)。更:再。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意思是:劝您再干上一杯酒吧,再往西边,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天下,世上。意思是:只要世上有真正知心的朋友,就算天涯相隔也犹如近在隔壁。

【谁令相见转多情,翻恨迟行不如速】出自明代边贡诗《送马欹湖赴河南提学》。意思是:谁让我和你相识后感情就越来越深了呢?现在我反倒有些悔恨,你与其迟迟不去还不如早些远走呢?诗句用反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