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13428500000002

第2章 古语精言(1)

政治篇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绳:墨线,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谏:规劝。意思是:木料经过墨线划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资治通鉴》里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君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君王之所以昏庸腐朽,是因为他偏信偏听。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唯唯:应承顺从。谔谔:直言的样子。意思是:众多的人都唯唯诺诺、应承顺从,也比不上一个人直言争辩。

【多指乱视,多言乱听】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书》。意思是:对众人的话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不可盲从。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出自《吕氏春秋·听言》。听来的话一定要详细地考察,不考察就可能会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自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用人之言,若自己出】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自:从。意思是:采纳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就要像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样。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意思是: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虚谈:空谈。浮:浮华。要:国事。意思是: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政务,浮华而不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国家大事。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愠:发怒。失:过失。意思是:听到死亡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告诉他疾病的所在;听到国亡就发火,那么大臣也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明上层不能讳言过失,否则就会阻塞言路。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多寡】出自《韩非子·虚实》。国家安全与否在于君王是否是非分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是否掌握了实权,而不在于手下有多少人。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出自《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意思是: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自《孟子·尽心下》。政事:施政。意思是: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说明政治对国家的财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汉南书事》。王道:古代帝王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策。穷兵:竭力发动战争。意思是: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的?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与:同盟的国家。意思是:既然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就算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出自《荀子·王制》。杂:混杂。意思是:贤人与不贤的人不相互混杂在一起,有才能的英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颠倒混杂,国家就会安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尚书·洪范》。荡荡:宽阔、广大。意思是: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五蠹》。修:遵循。法:效法。意思是: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说明政策应该因时而定。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庶人:百姓。意思是: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自《荀子·君道》。达:畅通。义:原则。意思是: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被堵塞了;为公的原则明确了,私人的贪图就停止了。用来告诫执政者应提倡为公以抵制私情的泛滥。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让人信服的,人们才会喜欢,才能心悦诚服。

【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出自《国语·周语上》。壅:堵塞。与:跟从。意思是:百姓心里的想法是经过成熟的考虑后说出来的,这是行成之后的自然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其口呢?如果真要堵塞言路,还会有谁拥护你呢?说明为政者应广开言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出自《尚书·太甲下》。弗:不。胡:怎么。意思是: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呢?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敬养。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将这种尊敬也推广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爱护推广到别人的孩子。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人民快乐;人民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依靠。敝:损害,败坏。与:同盟。知:明智。意思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是明智的。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但:只。意思是: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横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欢天喜地的时候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衰制》。蹑:登上。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慢慢登到高处。用来比喻治理国家要从最基本的方面下手。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出自《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德惟治,否德乱】出自《尚书·太甲下》。意思是: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意思是:一个人得道上了天,连他的鸡犬也都跟着成了仙。用来讽刺旧时一人发迹,附从者也跟着得势的黑暗政治现象。现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表现了当时贪官污吏成风的黑暗现实。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出自《宋史·岳飞传》。意思是:文官不贪图钱财,武官不贪生怕死,国家就会太平兴旺。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出自晋代傅玄《傅子·官人》。质:质朴。文:浮华。意思是:时代风气质朴,社会上的官员就少;时代风气浮华,社会上的官员就多。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出自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意思是说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发号施令。深刻揭露了官场上小人得志的猖狂表现。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出自《管子·霸言》。尧舜:指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自《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出自《管子·治国》。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公:主公。意思是:十只羊,九人放,号令就难以执行;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主公,人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说明执政要避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思是: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自《战国策·赵策》。尽:通晓。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出自唐代邵谒诗《论证》。秋:枯黄。意思是:不要说万木凋零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枯黄。比喻临民治国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决:缺口。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即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堵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经:准则。本:根本。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思是: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意思是:做君主的一定是自己先亲近民众,然后,民众才会归附他;也一定是君主先背离了民众,然后,民众才会背离他。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与:帮助。畔:同“畔”,背叛。意思是: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出自汉代黄石公《三略·下略》。慕泽:仰慕恩泽。意思是: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百人受利,人们就会仰慕其恩泽;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万人受利,国家的政治就不会发生混乱。说明治国必须惩奸除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出自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意思是:国家能治理的太平,在于人民生活富裕;国家能够和平安定,在于人民心情愉悦。说明国家安定的前提就是人民在物质上富足、在精神上快乐。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出自明代谢榛诗《送樊侍御文叙之今陵》。樵渔:樵夫和渔夫,泛指下层民众。意思是:自古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有哪一个不顾念着下层的百姓呢?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出自《尚书·酒诰》。意思是:为政的人不应该把水作为镜子,而是应该把人民当作镜子。比喻应以百姓的反映检查为政的得失。

【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喁:鱼口露在外面。意思是:水他浑浊了,鱼就会将嘴露出水面;政令过于苛刻了,百姓就会人心不安。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意思是:人民存在才有国家的存在,人民不存在了,国家也就灭亡了。说明人民是国家的支柱。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邦:国家。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

【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论菜》。此色:菜色。此味:菜味。意思是:不能让老百姓哪一天脸上有菜色,不能让士大夫哪一天不知道菜味。意在说明上层人应多体恤下层人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用社稷指代国家。意思是: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国家,而君主是最轻的。

【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报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及之】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申:伸张。报:报答,及:降临,到。意思是:为天下人伸张快乐的,快乐也会报答他;迫使天下人忧愁的,忧愁也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出自《尚书·蔡仲之命》。辅:辅佐。怀:归向。意思是:上天对人不分亲近远疏,只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民心不会永远忠于一个君王,只有对自己有恩惠,百姓才会归附他。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出自汉代贾宜《新书·大政上》。意思是:从古到今,凡是与人民作对的,或早或晚都要被人民所胜。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出自《左传·襄公十年》。专欲:一意孤行。意思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一意孤行很难成功。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君主向近处的百姓施惠,使其欢悦,那么远处的百姓也会纷纷前来归附。

【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意思是: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出自宋代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第三》。离合:分裂或统一。系:联系。叛服:背叛和服从。意思是:自古以来,国家的分裂和统一都与民心紧密联系,而民心向背确实取决于百姓内心的喜怒。说明统治者做事要合乎民意、顺应民心。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意思是:国君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将船倾覆沉没。

【受赂之家,食赂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出自《汉书·董仲叔传》。意思是:做官之人,享受国家俸禄就可以了,不要在与民众争夺财富了。这样,利益分配就均衡了,人民的生活也就富足了。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陈:说明,句中意为“颁布”。意思是:一旦政令已经下达,虽然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而欺骗百姓。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要想引来鱼儿,就要先开通水道,要想引来鸟儿,就要先种上树木。比喻领导要想得到民心,就要先使其德行和政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