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13458300000019

第19章 社交情商:让你做交际场上的明星(2)

有人的地方就有身体语言,没有了身体语言也就没有信息的传递——多么贴切的比喻!

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在判断他人情绪时的失误和教训进行分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情商越高的人,在生活中就越能轻松地把握住他人的情绪,做到言行得体、进退自如,成为交际场上最受欢迎的人。

隐秘的表情信息

在婴儿诞生的最初几个星期里,他就会对母亲的声音做出协调的反应举动。这说明,非口语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婴儿就是完全利用这种方式与母亲建立沟通的关系。研究表明,夫妻之间通过相互的手势和举动的反应,能够更好地进入对方的情绪状态。这些看似隐秘的信息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离不了干系。

脸部表情在反映一个人的情绪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当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例如,一个人用和蔼微笑的面容去掩饰对对方的愤怒时,他那紧握的拳头、僵硬的肢体,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对方他的真实情绪。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为了弥补自身的弱点或掩饰某种情绪,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做出种种自我接触的动作。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在确凿证据的面前,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了出来。

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加强、恐惧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抚摸、抓、捏等。比如,一个人不断地把两只手的手指交叉在一起,那就是他内心紧张不安的一种客观折射。

摊开双手,是许多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态,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的姿态。

而耸肩的姿态也随着张手和手掌朝上而来,演员常常用到这个姿势,不但能表现情绪,而且即使在演员说话前,也能显示这个角色的开放个性。

注意一下小孩子,当他们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骄傲时,便会坦率地将他的手显露出来,但是,当他们有罪恶感或对一个情况产生怀疑时,便会将手藏在口袋中或背后。

与开放接纳的姿势相对的,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隐藏个人情绪、对抗侵犯的姿态。

有人一面打电话,一面用手敲打电话台,这也是因为他的思考或意识流动得很激烈,情绪在手足中自然流露出来。人们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讲时,倘若心情激昂,或在兴高采烈之际,也会很自然地手足活动起来,或者抚弄麦克风的架柱。

所以说,内心里激荡时的思考活动、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都会趁着心情激荡的时候,透过手足的活动显露出来。

比如谈生意时,在你说明了来意或观点之后,对方却不置可否,不表示是拒绝还是应允。按照心理学家的经验,这时候就要注意对方手部的微小动作了。手部放松,手掌张开,将手摊开放在桌子上,清除桌上的障碍物,抚摸下巴,以上都可以看做是表示肯定情绪的动作。

如果对方内心情绪是否定意义的,虽然表面上他似乎也会装出感兴趣的神色,但其手部动作却会泄露内心秘密。当对方出现下列手部动作时,很可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是“我不高兴”,“不想听你说话”,“我不会答应”等,如: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时,两手拇指相向;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两手撑住下巴;用手指连续敲桌子等。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性情绪。他们把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

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女人尤其擅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

握手也隐含着深层的心理术。一般来说,握手的力气大小同性格有关。比如握手有力者多是富于主动性并充满自信的人,握手无力者则缺乏魄力,性格软弱。另外,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儿地握手的人,表明他喜欢显示自己。

比起手部动作来,腿部和足部动作显然要少些,它们的表现因此要比手单纯得多,而且当一个人感情激昂时,足部动作反而会更贫乏。所以足部透露的情绪信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正因为人们总是忘记了去注意自己的脚,它所提供的信息也就更有价值,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当你看到某人两只脚踝相互交叠,你就应注意此人是不是正在克制自己。因为人们在克制强烈情绪时,会情不自禁地将脚踝紧紧交叠,在交易场上或其它社交场合中,当一个人处在紧张、惶恐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这种姿态。有人开玩笑说,这种姿势就像“急着上厕所而又不能去的样子”,这个比喻虽然好笑,但是也很形象。如果你在与人交往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可不要一笑了之,因为它往往不是“急着上厕所”那么简单。

有位商人在谈生意时发现对方露出不快的神色,似乎不愿意继续和他谈下去。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他仍然委婉地说:“我诚心诚意地要做成这笔交易,我已经把底牌都摊开给你们看了。”他满以为自己如此态度诚恳,对方就会答应他,殊不知对方更加强硬了。因为对方已发现了他口是心非、难以信任,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料不到的结局呢?原来是他的腿泄露了他内心的真正感受。在说话时,他身体挺直,两腿交叉跷起,这一姿势表示怀疑与防范,与他所说的“诚心诚意”正好相反,对方当然不愿意与他签订这项协议了。

所以,在谈判、推销商品或个人交往中,要注意那些“架二郎腿”的人,而对那些坐在椅子上,跷起一只脚跨在椅臂上的人更要引起警惕,因为这种人往往缺乏合作的诚意,对别人的需求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对你带有一定的敌意。

一个高情商、懂得吸引听众的人,总是会一边说一边注意观察听众是否保持着兴趣。一旦听众有厌烦的表现,他就会立即改变话题,或改变说话的方式,或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对方始终保持兴奋。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他人是不是已经厌烦了呢?高情商者常会利用下面这些线索作出有效的判断。

如果一个人以手在桌上叩击出单调的节奏,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同时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或抖动脚,或用脚尖轻拍,这种节奏并不中途停止,而是不断地嗒嗒作响,这些就是在告诉讲话者他已经对其所讲的话感到厌烦了。

有的人听着听着会慢慢地手扶着头,视线朝下,似乎对讲话者不屑一顾,这也是不耐烦的表现。

有的人会顺手拿过或摸出一张纸来,在纸上乱涂乱画,涂画之余,还会欣赏或凝视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对别人的讲话缺乏兴趣的常见表现。

有的人也许会凝视着你,但你可千万别上当。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他目光空洞,对你视而不见,眼神木然无神,眼皮几乎眨都不眨,似乎在睁着眼睛睡觉。这表明他已是恍恍惚惚,心不在焉了。

当然了,判断他人是否已经厌烦了你的讲话,并不止以上几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判断方法。高情商者从不会单一地看问题,因此在判断人的情绪时,也不单单停留在眼神、表情、动作等一个方面,而是会将这些综合起来,从而确保判断的准确率。

移情另有妙用

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并能“知人之所感”,意思是拥有即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

培养高情商就必须学会这种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移情的通俗说法就是换位思考,或者称为感情转移、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一个平时非常温和且善良的青年带着怒气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乘公交车上班,人非常拥挤,我的身边站着一个老人。到了一站后,我的旁边空出了一个座位,我正想侧过身子让这位老者过来坐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却使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力气,以惊人的速度推开我,硬挤到座位上去了,还不忘在我的鞋子上留下他“英勇前进”的脚印。然后他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像是打了一场胜仗的将军一样趾高气扬,更不用提有一丝的歉意了。我心里可窝火了,好几天都没转过这个弯来。

其实这个“蛮不讲理”的老人的心态很好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下,很多人缺乏给老年人让座的意识,况且车上有那么多人,也许老人还要坐很长时间的车,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了,让他等别人给他让座,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不如自己行动。如此一想,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这就是移情法。通过这种方法,包括事例中的青年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变得释然。

移情可以表现为很多形式,它是在情感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首先要面对自己的情感。我们越是坦诚,研读他人的情绪感受也就越加准确。

每个人天生都有体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人如果没有这种敏感性,就会产生“情感失聪”。这种失聪会使人们在社交场合做傻事,或者误解别人的情绪,或是说话不考虑时间和地点,或是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对别人的不理解和别人对你的误会。

无论是搞销售,还是从事心理咨询,或给人治病,或是在各行各业中当领导,只要是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不可轻视移情法,因为它是取得优秀业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移情的能力是建立在细微的敏感的情感能力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自我察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之上的,一个缺乏自我察觉力以及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无法去揣摩别人的心情感受的。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无秘密可言,即使他们嘴不做声,指头也定会喋喋不休,内心的秘密总会通过每一个毛孔泄漏出来。”因此,移情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人们情感变化的蛛丝马迹来分析。移情的至高境界就是在一举一动间体察别人的情绪和目的。

别让个人经验影响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在了解别人时,如果你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对别人的状况做出评判,通常出于礼貌,他将不得不向你做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很可能不是你想了解的实情。

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到他的治疗医师那里进行治疗,医生说:“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问题吗?”

该男子提到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负担过重的问题。他向他的治疗医师非常详细地解释:他要做的事怎样怎样多,每天他要完成多少工作,他每天要处理多少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他根本没有时间留给自己。

他的治疗医师耐心地倾听着,当这个男人终于说完了之后,他问这个男人:“按照你说的,每天你都要忍受很重的负担。可是为什么你还这么自豪地对我讲述这一切?为什么你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脸上始终洋溢着高兴的表情?”

通过提问和观察,医生很快就意识到,在生活中追赶该男子的并不是这些工作,虽然他的工作的确很多,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根据他的自我价值观念,他需要这么多的工作来维持这种大人物的感觉。他很自豪,他是如此重要,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他去做,有那么多的人需要他的帮助。

医生并没有给该男子一个结论性的回答,他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不只是医生,对每一个希望了解别人的人来说,有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你只要提出你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而不要根据你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出解决别人的问题的办法。比如你应该这样说:

——“你今天脸色苍白”,而不是“今天你看上去好像很累(或者是病了)”。

——“你今天根本不能安静地坐下来”,而不是“你今天非常激动,烦躁不安”。

——“你今天一点儿也不健谈”,而不是“你今天怎么又发脾气了”。

——“你今天穿得很时髦,很漂亮”,而不是“你今天是不是与你的男朋友有一个约会啊”。

为什么前一种表达方式比后一种表达方式要好一些?非常简单,你能从别人身上观察到的表现,可能对应很多的事实。比如说某人脸色苍白,可能是因为疲劳,也可能是由于生病,或者他把自己化妆成脸色苍白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由他自己对你说——如果他真的愿意说的话。

如果你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对别人的状况做出判断,在你非常疲劳或是生病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脸色苍白,那么你的判断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压力,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必要的解释和辩解。

即使他不想对此说些什么的时候,通常他也不能粗暴地回答:“让我自己待会儿。”

因此,想正确地了解别人的心理,请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解说从别人身上看到的现象。

感动别人,成就自己

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隔绝与人交流的情况下健康生活。换言之,人际交往对于人来说就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

人是感情动物,必须时刻与他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需要获得友谊。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和热情,在成功时可以与他人分享,在挫折时可以向他人倾诉,这必将会有助于你心理的平衡。

人从出生后就开始了人际交往。个体在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积累了社会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从而立足于社会,取得社会的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脱离人类社会的个体,身心会遭受严重的打击,甚至难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1920年,印度发现了一个名叫卡玛拉的狼孩。卡玛拉出生后就脱离人类社会,同狼一起生活,回到人间时已8岁,她不会言语只会嚎叫,智力低下。虽经过科学家们悉心照料和训练,她仍未能实现人的社会化,直到狼孩17岁生命尽头之时,她都依然没有学会人类语言,且她的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的儿童。这充分说明了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交往在人的健康发展方面非常重要。

人际交往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精力、心力、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他人的帮助,因此,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沟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