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闲话香港电影
13460900000008

第8章 闲话香港电影(2)

儿子对父亲的反感和抵触,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暴力所造成的,许多港片中都会出现父亲喝醉酒后打老婆儿子时的场景,本身这个父亲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又怎能教育好儿子,赢得儿子的尊重呢?当然有时候父亲也想儿子成材,却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比如《蝴蝶飞》中的尤勇,内心深处依然是爱儿子的,但就是因为他过多的打骂行为让儿子连做鬼都不愿原谅他。与硬暴力相比,软暴力同样容易引发儿子的反感,最典型的软暴力莫过于对儿子情感生活的强制干涉了,即使是《人细鬼大之三个Handsup的少年》中那个此前一直开明豁达的老爸,也因为这个问题的处理“不当”而惹恼了儿子。

当然也有父子为敌的情况,比如《雷洛传》和《拳神》,父与子就分属两个敌对的阵营,一个是儿子要抓老爸,另一个是老爸要杀儿子,但最后父子间的亲情还是发挥了作用,矛盾被缓和甚至化解了。《新哥传奇——至尊无敌》中父与子的敌对情绪更为强烈,主要是这个儿子一直不知道自己所痛恨的“杀父仇人”才是亲生父亲。《新绝代双骄》中的江别鹤江玉郎两父子恐怕算是所有港片中最邪恶的一对父子了,父亲已经够坏的了,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的狠毒比父亲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尽早夺取武林盟主,他假装“大义灭亲”,当着天下人的面杀掉了自己的父亲。

四、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虽然后来的《少年激斗篇》中出现了亲生父亲,但那对于陈浩南来说不过是一个空洞的符号,在《古惑仔》中真正扮演浩南“父亲”角色的还是他的“洪兴引路人”B哥。不是生父,胜似生父,B老大宁可自己挨一刀也要保住这个“儿子”。而当B老大被靓坤杀害后,浩南更是比谁都伤心,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把B老大看作是自己的亲生老爸。有趣的是,《江湖大风暴》中也出现了B哥的身影,一开始他也如同慈父一样教导着洪飞(洪飞和自己老爸洪胜的关系倒是很僵),但后来他的反骨则让这一对“父子”兵刃相见,拼个你死我活!

《野·良犬》中的陈满堆和林志宏也不是真正的父子,却比《父子》中那真正的父子要亲热得多,于是我们看到了用火炭打出的飘在黑夜长空的流星,用纸团在草地上扔出的“星空”,还有用废铁皮做成的旋转木马。短暂的相处过程中,陈满堆真的将林志宏当作是自己的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从未倾注过的“父爱”,这很可能是林志宏生父钮乔泽永远无法做到的。

有趣的是,《纵横四海》中居然出现了两个“老爸”,一善一恶。恶的那个教会两个儿子谋生的技能,然后把他们当作自己谋财的工具,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牺牲他们的性命;而善的那个则真正给了他们最缺乏的父爱,还劝导他们弃盗从良,当然在这部浪漫英雄主义的影片中却显得有些迂腐。

五、他们专演父亲:

都知道郎雄是李安电影中的“父亲专业户”,而香港演员中又有哪些人专门演父亲呢?其实只要你上了一点年纪,都有机会来演,当年的翩翩小生刘德华、梁家辉、郭富城如今都有了“儿子”,梁家辉在《战·鼓》中的儿子房祖名更是大小伙模样。而总是当别人儿子的周星驰也继《审死官》和《武状元苏乞儿》结尾处的恶搞后,正正规规地在《长江七号》中做了一回好父亲。

当然追溯过往,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专门演父亲的老头,比如乔宏,比如谷峰,比如曾江,比如秦沛,比如吴耀汉,比如柯俊雄,比如刘兆铭,比如关海山,而刘洵饰演的黄飞鸿之父黄麒英严肃、慈祥还带有点可爱,已经成为香港电影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别忘了还有吴孟达,他总是扮演周星驰、刘德华、黎明这些大腕的父亲,还和周星驰、刘德华在《整蛊专家》中上演了一出热闹非凡的“父子三人戏”。

如今八○后的谢霆锋已贵为人父,如果现在让他来演父亲,想必也是很有心得。加上最近倍受打击,小谢若再蓄个胡子满脸沧桑,一定像是踏入不惑的中年男子,儿子找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来演都没问题。

3.香港电影类型的缺失——科幻片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片种,科幻片在欧美地区的历史久远,发展顺畅,各种风格应有尽有,火爆如《星球大战》和《终结者》,温情如《ET外星人》和《回到未来》,严肃如《2001年太空漫游》和《飞向太空》,嬉闹如《黑超特警组》和《银河系漫游指南》,黑色如《银翼杀手》,怪异如《火星人玩转地球》,再加上那些与科幻紧密联系的灾难片(比如《地球末日》、《后天》)和怪兽片(比如《异形》、《哥斯拉》),实在有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相比之下,亚洲地区的科幻片发展却无比滞后,就连当年号称“东方好莱坞”,以弹丸之地却不断创造出票房奇观的香港,都无法形成一种生产科幻片的气候。所谓的科幻元素,只不过是零零星星地点缀于那些热热闹闹的商业片中,即使打着科幻的旗号,却依然没有科幻的感觉。

一、未来都市:

未来都市是好莱坞科幻片中的一个常见元素,从《银翼杀手》到《第五元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种未来都市的奇异景观,天空多为黑色所笼罩,人物装束常带有一种金属迷幻感。而香港电影中的时代背景却不是古代就是现当代,很少出现未来的叙事,当然杜琪峰的《东方三侠》和《现代豪侠传》是个例外。《东方三侠》中的香港都市(其实故事的发生地并不一定是香港,地域性被模糊了)就很有未来感,即使是白天,天空也是灰蒙蒙的,而《现代豪侠传》一开头,便出现了类似于《终结者2》核爆灾难后的末日图景,整个城市似乎总是处在黑夜之中,处处弥漫着罪恶的气息。这是两部向好莱坞《蝙蝠侠》系列致敬的电影,却以女性为主角,拍出了比《蝙蝠侠》还要强烈的形式美感。

新世纪也出现了一批以未来都市为背景的影片,包括《拳神》、《2002》、《蓝血人》和《千机变》,试图以日趋成熟的电脑特技来建构未来都市的奇异景观,达到一种科幻影片的效果(这其中又以《拳神》最注重外观表现),但到头来无非是为传统的港式武侠、枪战、捉鬼和僵尸题材裹上了一层精致的外衣,顶多只能算是奇幻影片。

二、时空隧道:

《回到未来》的时空之旅令人神往,而刘镇伟的时空隧道却似乎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必要元素。从《东成西就》中的“三花聚顶”神功到《大话西游》中的“月光宝盒”,从《超时空要爱》中的“回到三国”到《无限复活》中的“今天的我爱上了昨天的你”,香港导演中再也没有谁比“菩提老祖”更爱玩弄时空隧道了。他的时空隧道不是“回到未来”,而是“回到过去”,就是为了改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通过时空之旅也让主人公重新认识了自己,比如《无限复活》中的郑伊健,就将曾经那个利欲熏心的“自己”亲手“埋葬”,通过这种行动上的救赎而得到了一种重生。

当然这种带有科幻色彩的“时空隧道”只不过是一个辅助元素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影片的类型属性,《上海滩赌圣》依然是赌片动作片,《超级学校霸王》依然是喜剧动作片,《新难兄难弟》也依然是文艺爱情片。但它的魅力就在于拓展了时空的范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性和人物命运的多重性,最后给你带来一个更为满意的结局。

三、外星来客:

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外星来客有许多种,他们有的很友善(《ET外星人》),有的很邪恶(《天煞》、《星河舰队》),有的则混杂在地球人当中(《黑超特警组》),但不管是好是坏,都能够在西方电影人严谨慎密的故事编排下自圆其说。而香港电影中有关外星来客的影片则多半带有胡闹的色彩,比如1976年的《关公大战外星人》,就让香港人最崇拜的关二爷拿着一把青龙偃月大刀,杀得外星人节节败退;而1983年的《星际钝胎》,更是让丑陋的外星人和性感美丽的香港女孩产生了“第三类接触”。香港电影的松散随意性可见一斑。

2002年的《蓝血人》虽说是一部以外星人为主角的影片,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其中的许多情节只不过是对《黑超特警组》的拙劣模仿,而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卫斯理和关之琳饰演的蓝血人之间的“神交”,则是明显的港式恶搞。2008年初的《长江七号》,又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外星狗——七仔,小狄对外星人具有超能力的想象和七仔很差很弱小的实际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果,也颠覆了人们对“外星来客”的思维定势。而后来小狄和七仔之间的深厚感情,显然又模仿了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所以说恶搞与戏仿,永远是香港电影对待外星来客的态度。

四、科学发明:

科幻片中,科学发明往往都是邪恶的,因为它很可能就会成黑暗势力试图征服世界的武器。这种可以增强戏剧效果的元素自然得到了以“娱乐至上”为宗旨的港片的青睐,他们才不管什么科学上的逻辑不逻辑,有噱头就OK了。像《东方三侠》中博士研制出来的隐形衣,就成了大反派“公公”费尽心思争夺的宝贝,而徐克的早期作品《铁甲无敌玛丽亚》中,又出现了类似于变形金刚的强大邪恶机器人,所以正义一方的存在就是为了阻止这些科学发明为祸人间。

当然严肃的科学发明到了《百变星君》和《追击八月十五》这样的影片中又再度成为恶搞的对象,看看徐锦江饰演的医学教授对周星驰的“疯狂”改造,你肯定会惊叹道:这哪是人造复原啊,简直就是对人进行屠宰嘛。

五、改编倪匡:

作为香港地区最高产,也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倪匡的《卫斯理》和《原振侠》系列可谓改编成电影的上佳题材(《蓝血人》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再说了),1986年的《原振侠与卫斯理》(蓝乃才导演)便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拍了一部寻宝式的冒险片,有点像好莱坞的《夺宝奇兵》,影片有武打,有玄幻,有爱情,就是看不到多少科幻的内容在里面。

1987年的《卫斯理传奇》(泰迪罗宾导演)则是根据卫斯理小说意念拼凑出来的,不过本片的构思很符合卫斯理故事的精髓——以外星飞船来解释宗教圣物并加以传说联想,而在“佛教之国”尼泊尔所取的外景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宗教神秘色彩。影片的制作比较精致,动作也算精彩,而反派人物的死也有几分悲情,只是动作和冒险成了影片的主题,科幻再次退居到次要地位。

另外还有蓝乃才的《老猫》和徐小明的《卫斯理之霸王卸甲》,一个拍的很惊悚,营造气氛方面有一定的水准,一个则探讨了中国人最感兴趣的风水问题,却给人很粗糙的感觉。两片依然是打着倪匡科幻的幌子,拍港片所擅长的一些类型题材。其实话也说回来,倪匡的作品本身就是玄幻大于科幻,缺乏真正的科学理性,又何必苛求改编者呢?

总而言之,虽然香港高校有着亚洲一流的科研力量,但香港电影这片“科学荒漠”上却缺乏科幻电影根植的土壤。香港电影的非理性再次决定了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融合了科幻、武侠、枪战、鬼怪、喜剧和爱情的大杂烩而已,真正的香港科幻片,至今还没有出现呢。

4.谈谈香港喜剧电影中的“巧合”

人的生命中充满了机缘巧合,有的甚至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而电影更是将生命中的这些巧合予以夸张放大,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香港电影尤其深谙此道,很多喜剧影片中,都会通过这些巧合来深化剧情,或者通过这些巧合来营造一个高潮段落,下面便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些“巧合”的神奇魅力吧。

首先来看看八十年代的香港喜剧电影,那个时候可是“最佳拍档”系列和“福星”系列的天下,光头麦嘉的山东口音,张艾嘉的男人婆作风,还有“五福星”们接受任务后的追女闹剧,都成了这些影片的卖点。但影片中最有趣的段落,往往是片中人物时常出现的弄巧成拙,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费尽心机,结果反而闹出了大笑话。像1986年的《最佳福星》,听名字就知道肯定跟这两个系列都有关,后来一看果然是把两个系列中出现的人物进行了一个整合,一开始洪金宝和张艾嘉在警局的偶遇便引发了各自对过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甜蜜回忆,而此时麦嘉正头戴一顶绿帽子用中国的传统道德来教导王晶,没想到自己的老婆正在和旧情人交谈甚欢,这顶绿帽子居然成了自己的真实写照。当然洪金宝也好,麦嘉也好,张艾嘉也好,其实都应该算是配角(从该片也可以看出当时香港电影编写剧本时的随意性,管它对整个剧情的推动有没有帮助,只要觉得好玩的,都把它拿过来,烩成一锅大杂烩,最典型的莫过于洪麦二人间的争风吃醋了,完全游离于主干剧情之外),真正的主角则成了谭咏麟、刘德华、郑则仕、陈友和楼南光,他们受训时为了调戏女上司所闹出一系列笑话显然铸就了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其中有一段便是,女上司教他们学易容术上楼去化妆,一会儿的功夫,外面来了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太婆,让他们都感到非常惊奇,因为此前女上司吹嘘自己的易容术是多么的厉害。其中郑则仕更是一马当先,和对方干柴烈火大战一番,谁知道真正的女上司此时才易容好,外面的那个不过是清洁女工而已。原本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的郑则仕,到头来还是吃了个大闷亏。

洪金宝的《富贵列车》(1986年)可谓当时豪华功夫喜剧的一个典范,片中云集了大量的明星,除了精彩的打斗外,还有着密集的笑料。像影片中段就有同一时间内多条情节线索“巧合”在一起的精彩时空结构:列车上的第5号房间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包厢,却因为沙河大盗一伙要监视7号房间的日本人,列车长要和妓女偷情,探长甩开老婆要和情人幽会而“六国大封相”般地“熬”成了一锅大杂烩。他们先后闯入但又都要避人耳目,就这样不同情节线上的几组人物关系因为一个偶然因素聚集到了同一个空间,巧合和矛盾就此展开,喜剧效果即在此中显现。

徐克更是此方面的高手,在他八十年代“电影工作室”出品的喜剧电影《上海之夜》和《刀马旦》中,由于“巧合”引发的矛盾误会可谓层出不穷。《上海之夜》故事的一开始,吹大喇叭的钟镇涛与逃难女子张艾嘉一同躲在桥底避难,相约日后再聚,却因为避难之时上海被轰炸停电,他俩都没看清对方的相貌,以至于抗战胜利后他们住在楼上楼下竟互不相识,成了一对欢喜冤家,从而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刀马旦》结尾处,一干警察为了捉拿藏在房顶上的“乱党分子”纷纷向上开枪,结果却把谷峰饰演的警察队长打成了筛子。当队长的尸首掉落在地上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所犯的错误,可谁也不愿承认是自己打死队长的,只好纷纷作鸟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