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氏的家谱上来看,莫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的,这样他们在当地的政治地位就相对低了许多。捐官以后的莫放梅,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就在门厅设置了这些“肃静”、“回避”执事牌。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出门时同样可以举仪仗牌,鸣锣开道,享受一些特殊待遇,这样的阵势足以使莫家在平湖显赫一时。政治地位的提高,很快使莫放梅跻身上流社会,这对他后来的生意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年求官若渴的莫放梅留下的完好如初的清朝官帽和官轿已经成为一种陈列品,摆放在莫氏庄园陈列馆里,当年头戴顶戴花翎的画像也已经布满灰尘。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庄园主人当年显赫一时的明证。据说当年莫放梅捐了这个候补三品官以后,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实至名归,真正拥有三品官的权利,只可惜一直到他69岁去世时也没有补上这个缺。扬名于官场仕途的家族理想终于落空,空留一场繁华旧梦,萦绕在莫氏庄园的古老建筑之间。
莫氏庄园的门很是特别,那是当年莫氏主人身份与地位的另一个象征。这种大门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叫仪门,也叫塞门、二门或户。俗话所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这个门。在封建礼仪中,仪门一般是关着的,只有碰到重大的礼仪场合,来了贵宾,这道门才能打开,主人和贵宾可以坐着轿子从这里进去。高高的门槛实际上也是地位的象征,代表这个家族门第显赫,身份地位很高;门口的两个石鼓,叫做“户对”,“门当户对”的说法就是从这儿得来的。碰到重大的礼仪场合,贵宾来了以后,把仪门的门槛拆掉,让贵宾坐着轿子顺着这条路往里走,仪式结束后再重新装上门槛。莫放梅把门槛设计为七十多公分高,这相当于一个三岁儿童的身高,这样的高度就连许多成年人跨过去都有一定的难度。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来莫家主人莫放梅为了显示封建家庭的威严和限制妇女的出入,才把门槛设计得很高。莫氏庄园馆长王维军介绍说,这道门又叫“户”,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奉行男尊女卑,妇女日不出门,夜不出户,指的就是这道门。封建时代男女有别、尊卑有序的严格规矩,通过二门清楚地体现了出来。由于女人和下人都不能从门户进出,所以莫氏庄园角落里有一条黑漆漆的被称为“避弄”的过道,就成了他们出入的专门通道。
在一般的江南宅第,莫家的这种被称为“凌空”的仪门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门楼的雕刻往往以单面的居多,而莫氏庄园的门楼不仅双面雕刻,而且寓意丰富,寄托了主人很多美好的愿望。莫氏庄园的砖雕门楼是江南庄园的一绝,精雕细琢,细致入微,许多图案都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比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忠孝节义,还有鲤鱼跳龙门、暗八仙等。据专家介绍,莫氏庄园兴建于莫放梅捐官以前,但是从建筑的整体布局来看,庄园的格局却有意模仿官宅而建。严整的布局,开阔的厅堂,精美的雕刻,这些都是江南官宦宅第才具有的特点。与江南官宦府第相比,莫氏庄园的建筑水准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以看出,莫氏庄园的门楼雕刻渗透着主人们对求官的渴望、对儒家的尊崇以及对自己家族世代繁荣的祝愿。
参观莫氏庄园时,人们还会在厚厚的墙壁中发现一个像窗户又不是窗户的木架,它是做什么用的?又将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莫氏巾帼不让须眉
莫家是清朝浙江一带有名的富商。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男人们锦衣玉食,受当地百姓恭维,女人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那个墙壁中小小的“窗户”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捐官以后的莫放梅,官场应酬很多,他的每次应酬都在正厅举行。厅中所使用的家具都是由最好的紫檀木制成,直到现在仍然完好无损,据说保存得这样完好的一整套清代紫檀家具,已不多见。可以说莫氏庄园从建造格局到家具陈列,处处都能体现出一个木材商人的雄厚实力。
书归正传,在正厅的墙壁上发现的这种类似博古架子的东西,究竟会有什么用途呢?
起初这个问题也曾让莫氏庄园的管理人员感到困惑。他们介绍说,前几年工作人员维修庄园的时候,这个正厅的墙壁石灰剥落,剥落以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空的木框。这个木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管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采访了莫家的一些后人,了解当时的情况,最后才得出答案。其实这个木框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小姐窗”。小姐窗的神秘让我们对于生活在大宅门里的女人充满了好奇。神秘的小姐窗记录了一段封建时代的历史。
小姐窗的主要功用在于,透过它可以看到下面的正厅春晖堂。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她们不可以去正厅见世面,要了解来了哪些客人,应该怎么招待,就只能通过这个窗口往下窥视。透过这个窗户,反映出的是当时的文化和清代妇女卑微的社会地位。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封建家庭中,人们也不能忽视一位重要的女性——葛香凝。
葛香凝是莫放梅的妻子。她是平湖豪族丙戌进士葛毓珊的长女。葛毓珊是赏戴花翎、四品顶戴二品封典的户部郎中,也是当地的一位名人。葛香凝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1922年,诰封淑人,覃恩晋封夫人。当时的葛家在平湖有一万多亩土地,而莫家只有六千多亩土地,在平湖地区只居于第六位。莫家跟葛家尚属门当户对,自然而然地联姻,形成平湖乃至江浙一带庞大的经济势力。组合了这样的家庭,在当时也被传为美谈。莫夫人葛香凝是个很有手段的女人,精明强干,整个莫氏庄园都是她一手打理的。家族内部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她一手掌管,她的子女和媳妇们都怕她三分。就连一些商业上的事务,莫放梅也都需要妻子提出参考意见。
大宅门的女人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安分地操持家务为夫分忧,可是,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无所改变吗?一张摆在庄园里的照片给了我们答案。
在莫氏庄园里参观,你会发现在一间普通的房间里有一张很时髦的照片。这张照片上的女子是庄园主人莫放梅的孙女,她那时尚的着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时髦女郎。可以说当时的莫家小姐和公子们是引领了当地时尚潮流的新潮人物。之所以如此,除了家境富足,更重要的是莫家后来的开放门风。
中国的传统家庭,喜欢几世同堂聚居,当年的莫家也是几代人共同住在家族的庄园里面。到了莫放梅的孙辈时,时代的变迁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居住摆设上有了非常清晰的体现。
平湖文史专家蒋苍苍向人们讲述说,当时是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平湖的大户人家都在上海创办实业,所以也就在上海落了户。男人们到了上海,和西方的文化有了接触,也学会了许多新鲜事物;少数的平湖女人也有机会到上海见大世面,学会了上海城市妇女的那种时尚,并把时代潮流带回了小城平湖。莫家的小姐们也在这一行列之中,她们影响了当时整个平湖城镇妇女的时尚观念。
生活在莫氏庄园里的女人们,她们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最初的日不出门、夜不出户到引领平湖的时尚潮流。一百年来,莫氏庄园默默目睹了这些起落沉浮的人事变更和沧桑更迭的时代变迁。
一座名门别苑,让人们领略到了江南秀丽、细腻的山水诗意;平湖莫氏庄园,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尽的惊叹与无限的新奇。这座著名的江南大宅经历了百年的风霜洗礼,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风雨人生。走进平湖,走进莫氏庄园,可以轻松穿越时光,领略诗画江南的动人风采。
行走视点
平湖民俗风情馆是一家以展示江南水乡“金平湖”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为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它位于平湖市环城北路东首,东湖风景区西侧,2002年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馆舍原为平湖富商陆氏住宅,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馆内共设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三大展区。生产习俗展区下设农业、纺织业两个展厅,生活习俗展区下设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婚育、票证六个展厅,文化习俗展区下设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文学、民间美术四个展厅。目前,展出的民俗文物达两千余件。在陈述手法上,主要采用原汁原味的实物,辅以图片、文字和模型,充分展示了平湖的水乡历史文化。
在这里,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观赏到“金平湖”传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民间文艺作品,领略到“金平湖”的历史发展、科技进步、文化演变的轨迹,浏览到“金平湖”的风俗、风光、风情,而且还能参与一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可谓别开生面,情趣无穷。作为一家新生的具有深厚独特文化底蕴的主题博物馆,它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与传统文化熏陶、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来到平湖,一路观赏水乡风情,一路品尝平湖美食。其中平湖糟蛋最负盛名。糟蛋蛋白呈乳白色,柔韧细嫩,蛋黄呈桔红色,半凝固状,气味浓香,沙甜爽口,回味绵绵。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博得了乾隆赞赏,是馈赠亲友、佐餐下酒的佳品。另外,平湖西瓜、元青豆蜂产品、红爪姜、杜瓜、“新当湖”鲜蘑菇等都是当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