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方针,由过去的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使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退守西南、西北的喘息之机。自抗战开始到武汉沦陷: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丧失了大片国土,而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发展,不仅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而且为国民党所嫉恨。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反共活动酝酿发生,成为妥协投降的一个步骤。
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战略方针,计划派出1/3的兵力约60个师重返华北和华中,并准备在“游击战争”的名义下,向八路军“收复失地”。反共磨擦事件遂时有发生。1939年1月下旬,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秘密通过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标志其政策重心由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6月,国民党秘密颁发《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否认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规定“八路军新四军之军政、军令必须统一于中央”等等。于是,反共磨擦愈演愈烈,磨擦地域遍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在陕甘宁边区,从1938年12月至1939年10月,国民党共制造了150多起磨擦事件,其中军事进攻约28起,并构筑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迄黄河,绵亘千里的封锁线,对边区形成三面围困。在华北,山东国民党反共军队流行着“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3个口号。仅1939年6月至12月,国民党军进攻山东八路军即达90次,杀害官兵1350人,扣押官兵812人。山西阎锡山于1939年3月宜川秋林会议上,则公开叫嚣抗战前途是“中日不议而和,国共不宣而战”,要“困死八路军,消灭决死队,取消牺盟会”。11月,阎锡山派代表与日军进行临汾谈判,并委陈长捷为总司令,预谋先消灭决死二纵队,再图其余,口号是“扫荡晋西南、掌握晋西北、磨擦晋东南”。
为消除磨擦,团结抗战,中共及时采取有节制的措施,以防时局逆转。1939年2月10日,当河北等地磨擦日趋激烈时,中共中央一面指示与蒋介石谈判,一面下令八路军“对非理进攻,必须反击,决不轻言让步”。7月7日,中共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迩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政治口号。8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反磨擦中局部武装冲突的指示,八路军、新四军的立场是明确的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并于9月16日,由毛泽东对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谈话中,昭示天下。10月,三五九旅由华北调回边区,加强反击力量。
然而,蒋介石一意孤行。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由五届五中全会以政治限共为主,军事限共为辅,发展到以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颁发《处理异党实施办法》,并以国民党中央军直接对付八路军。土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诬指新军叛变,大举“讨伐”,制造了晋西事变。6日和9日,毛泽东两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晋西事变是山西旧派对抗日的叛变。要坚决应付事变,但不提反阎。集中反对阎部下最反动分子。遵照中央指示,八路军晋西支队在新军中提出“拥阎抗日讨逆”的口号,并在调停未遂后予以回击,取胜后向晋西北转移。16日,晋省第二行署主任赵承绶秉承阎锡山旨意,部署进攻晋西北八路军三五八旅和决死四纵队。23日,中共晋西北地区党委成立“晋西北拥阎抗日讨逆军总指挥部”,由续范亭任总指挥。1940年1月,三五八旅开始反击,赵承绶部几近全军覆灭。2月初,贺龙、关向应奉中央军委指示率一二○师主力回师晋西北指挥作战,进一步肃清了反共势力。
阎锡山旧军溃败后,中共从抗战大局出发,主动提议休战。2月25日,王若飞、萧劲光持毛泽东信函至秋林,向阎锡山表明中共关于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的主张。4月初,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新旧军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的公路为晋西北与晋西南的分界线,以汾河为晋东南与晋西南的分界线。从此,晋西北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晋西事变之际,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陕甘宁边区。1940年1月,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集中5县保安队,准备袭击八路军。毛泽东发表谈话,警告顽固派要“收敛一点,不要太横行霸道了”。八路军三五九旅严阵以待,并召开群众大会,公布何绍南罪状.2月5日深夜,何绍南率部潜逃。八路军以牙还牙,乘胜收复绥德、米脂、葭县、关堡、清涧5县(国民党先后侵占边区枸邑、宁县、镇原、正宁、淳化5县),使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在太行山区,盘踞在冀南的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率部进攻八路军。2月,八路军集中25个团组织冀南战役,歼灭石部5千余人,石余部渡过漳河,逃往清丰,与新八军高树勋及在平汉路以西的第九十七军朱怀冰部、新五军孙殿英部等相呼应,准备卷土重来。经分化争取后,孙、高等部持观望态度,八路军遂决定专打反共最力之石、朱两部。
3月4日,八路军集17个团的兵力发起卫东战役,石部溃逃鼠窜。3月5日,一二九师集13个团的兵力发起磁武涉林战役。8日,战斗结束,歼灭朱怀冰军部及两个师千余人。至此,第一次反共高潮基本被打退。
3月5日,毛泽东致电蒋介石、程潜、胡宗南,重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5月,朱德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举行谈判,中共作了让步,退出林县、长治、壶关等大片地区,双方以临屯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界南为国民党活动地区,界北为八路军活动地区。
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总结了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策略经验。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及“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并指出斗争的原则;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即斗争的防御性;二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也决不可同时打击许多顽固派,而是利用矛盾,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即斗争的局部性;三是休战原则,“决不可无休止地每日每时地斗下去,决不可被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要适可而止”,即斗争的暂时性。12月25日,中共中央对党内作出《论政策》的指示,进一步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是既联合又斗争,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利、有理、有节。对于反共顽固派是革命的两面政策,即对其尚能抗日的方面是加以联合的政策,对其坚决反共的方面是加以孤立的政策。这一策略原则,既反对了右的倾向,又反对了“左”的倾向,维护了国共合作,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以后粉碎国民党第二次、第三次反共高潮奠定了正确的斗争策略,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