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
13487600000037

第37章 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巩固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决定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新策略。对沦陷区,以“清乡”为主,加强殖民统治,发展伪军,强化伪政权,实行保甲连坐法,

颁发“良民证”,实施粮食配给制度,进行奴化教育等。对游击区,以“蚕食”为主,挖沟筑堡修路,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等。对根据地,以“扫荡”为主,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消灭一切抗日力量。从1941年起?日华北方面军决心进行“剿共治安战”。

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获悉日军在华北的新动向后,发出指示,要求充分做好反“扫荡”作战的准备,要以一切方法和一切努力积蓄力量,以便在任何环境下都仍能坚持华北抗战。

3月30日起,日军开始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在晋察冀,日军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建造割裂根据地的两条封锁沟,把冀西山地与冀中平原割裂开来,分割、封锁和“蚕食”其边缘地区。日军在北岳区修公路1600多公里,挖封锁沟170公里,筑据点堡垒500多处。7月,日军开始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8月,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7万多兵力,对北岳区、平西区发动了号称“百万大战”的大“扫荡”,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师及冀中部队为配合晋察冀军民反扫荡,向平汉、正太、石德、同蒲各路大举出击,攻克南和、沙河、广平、清河,予敌以威胁。9月初,敌被迫将主力转向石家庄、五台山地区,但仍留部分兵力在根据地中心区构筑据点。在晋察冀军民的不断打击下,10月26日,敌退出阜平。此次反“扫荡”,共作战800多次,歼敌5000余人,晋察冀部队伤.25000多人,群众被杀被抓2。1万多人,房屋被烧15万间,粮食被毁被抢580000斤。

11月1日起,日军开始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集结2万余兵力,对太行区进行大“扫荡”。同时调集5万余兵力,对山东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和鲁中军区司令部遭袭击。11月12日开始,敌把沂蒙山区划分成4个“清剿”区,捕捉壮丁,赶修公路网,实行三光政策,分割根据地。中共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师部和一一五师直属大队先后遭合击。根据地军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搬空、藏空、躲空的三空政策对付敌之三光政策。12月23日,敌开始撤退,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乘势尾击、截击撤退之敌,12月28日基本恢复了沂蒙山区根据地。此次反“扫荡”,共作战150多次,歼敌2200人。

1942年3月30日,日军开始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4月1日,集结3万多兵力,对冀东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冀东部队适时转移,内外线配合打击敌人,迫使敌于6月上旬结束“扫荡”。此次“扫荡”,冀东根据地有2万群众被杀害,2万多青壮年被抓到日本或伪满洲国去当苦力。敌在冀东基本区建立了许多据点,根据地1000多个村庄变成了敌占区或游击区。同年4月,敌集结1.2万余兵力,对冀南根据地发动了大合围。冀南区机关和部队未及转移,连续遭到敌人包围袭击,损失严重。敌随即展开“清剿”,碉堡增至708处,封锁沟墙长达886公里。冀南根据地一时变成了游击区。5月1日,冈村宁次指挥5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连续进行合击和分区“清剿”。6月以后,敌转入驻剿,实行三光政策,构筑封锁沟墙,建立据点和伪政权。晋察冀部队从5月4日起,对平汉路、正太路进行全面出击,共作战100多次,有力地配合了冀中军民的反“扫荡”。6月底反“扫荡”结束,冀中部队伤亡减员1.6万余人,群众被抓5万余人,敌基本上控制了冀中平原。

与此同时,5月中旬,敌集结700余兵力,再次突然奔袭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兴县。19日,敌在田家会被八路军三五八旅包围。第2天战斗结束,歼敌600余人,俘46人。7月,敌出动1.3万余兵力,对大青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8月,大青山党政领导机关和骑兵支队大部先后转移至绥南、晋西北偏关。至1942年,敌在晋绥根据地共设据点250多个,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3,人口减少了70余万。

在太行、太岳两区,敌于5月24日夜集中2.5万余兵力,对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涉县地区形成合围,发起总攻。北方局和总部分向西、北、南三面突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突围中壮烈殉国。此次反“扫荡”历经38天,作战449次,歼敌3000余人,攻克据点30个,摧毁伪政权340处,但八路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伤亡达7000多人。

1942年10月8日起,日军开始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重点为太行、太岳两区及山东抗日根据地。10月上旬,敌调集1.6万余兵力,对太行、太岳两区进行“扫荡”。两区军民经20多天800次战斗,毙伤俘敌2800余人,迫敌绝大部分于儿月中旬撤出中心地区。敌留下一个大队及伪军一部,据守沁源县城及周围据点,分割太岳根据地。与此同时,在山东,敌以沂蒙山区为主要目标,于10月下旬起,出动1.1万余兵力,分12路,先后数次拉网合围山东军区和鲁中军区主力。一一五师各部广泛出击,迫敌撤出沂蒙山区。11月下旬,敌出动2万余兵力,对胶东地区进行拉网“扫荡”。而后又出动工万余兵力,合围微山湖西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敌共修筑封锁墙沟4000余公里,建造据点3003处,根据地被严重分割,大部变成游击区,面积缩小l/3,部队减员1/4。

总之,1941至1942年。在敌人的“蚕食”、“扫荡”下,加之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包围及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处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时期。

为粉碎“治安强化运动”和频繁的大“扫荡”,打破敌之“蚕食”封锁,1942年2月24日,中共北方局和华北军分会就提出了“大量派武装工作队向敌占区进军”的任务。太行区八路军即组武武工队,深入敌后。在4月10日至18日的几天内,组织了20个游击队,作战45次,歼敌360多人,摧毁维持会290多个,争取改造了30多个两面派村政权,铲除了470多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恶霸,显示了巨大的力量。5月4日,中共北方局和华北军分委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根据不同情况和敌“蚕食”政策的特点,采取有力的对策;各地正规军,特别是平原地区,应以1/3或1/2的部队,以连营为单位,分散到各县及深入到敌人后方去活动,以灵活的游击战争打击敌人的“蚕食”。

据此,晋察冀边区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组织大量的游击队向根据地周围敌占区去活动。北岳区主力部队以1/3到1/2的兵力,派出几十支武工队。他们散发传单,碉堡喊话,召开伪军家属座谈会,并大力捕捉汉奸,摧毁敌伪政权,组织各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燃起抗日烽火。10月,晋察冀进一步增派小部队,深入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和雁北敌人兵力空虚的据点,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和政治攻势。日伪军惶恐不安,统治秩序大乱,不得不从第一线抽调更多的兵力,加强后方守备。12月初,武工队又对乎汉路西几乎所有敌占县城和较大据点都发动了一次袭击,八路军的宣传品甚至进到了保定,几天之内即俘获近6000伪军和伪组织人员,使日伪统治在许多地方陷于瘫痪。1943年,日军被迫由逐步“蚕食”改为跃进“蚕食”,不到半年,跃进“蚕食”也告破产。北岳区共收复和开辟1600个村庄,开始扭转了被动局面。冀中区广泛开展地道战,在平原作战400多次,毙伤敌3900余人,小部队和党政干部已能在冀中区4/5的区域里活动,各项工作已渗透到敌占城镇和伪军伪组织内部。冀东区采取各种方式重返冀东腹地,开展反“清剿”反集家并村,开辟新区,为以后发展成冀热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至1943年,晋冀豫、冀鲁豫两区八路军共派出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也是宣传队的近千支武工队,深入敌后,建立了大批小块游击根据地,振奋了群众,震慑了敌伪,稳定了局势。

1942年10月,毛泽东对晋绥区发出“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1943年初,晋绥军区派出30多支武工队,深入蚕食区配合部队行动。仅4个月时间,即摧毁了800多个村维持会,在500多个村庄恢复和建立了抗刚是主政权,争取改造了400多个村维持会为两面政权,毙敌近千,俘敌162人。到1943年上半年,晋绥军民基本上把日伪军挤到了据点和交通线附近。

一一五师根据中共中央敌进我进的方针,于1942年提出“翻边战术”,即以根据地边沿游击区为跳板,翻到敌人后方去,在敌纵深心腹处打击敌人,并组织反蚕食战役,以粉碎敌人之拉网扫荡。11月,一一五师发起海陵反“蚕食”战役,攻克罗庄、横沟等16个据点,恢复了部分根据地。1943年1月,一一五师又发起郯城反蚕食战役,歼敌军政人员千余,打破了敌对滨海区的封锁计划。1至5月,胶东区发动15万军民,平毁烟(台)青(岛)公路上封锁沟440公里,并攻克蛇窝泊据点,打破了敌在烟青公路上挖封锁沟的计划。7月,山东军区利用青纱帐有利时机,发动全面反“蚕食”战役,同时派出大批武工队深入敌区活动,其中鲁南铁路游击队神出鬼没,威震敌胆。民兵广泛开展分散的游击战,大摆地雷阵,更使敌人风声鹤戾,草木皆兵。至1943年底,开辟了7000多个村庄,恢复了部分根据地;瓦解伪军7000多人,共拔除据点342个,占全省的10%。

至1943年,各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基本胜利,渡过了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