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居诗韵
13488100000072

第72章 心灵弹奏的歌声

今年开春,我有幸读到了同乡文学青年写的《闲居诗韵》。这当要先感谢现代网络的便捷,也要感谢远在江西就读大学的作者邢海峰本人的真诚。

《闲居诗韵》是一本以散文为主、杂以诗歌的集子,虽说是作者的处女作,但字里行间飘荡着家乡泥土的芳香,饱蘸着浓厚的对桑梓热土的激情,挥洒着生命的淳朴,漫卷着时代的潮流,展望着人生美好的画卷,像一丝清凉的风给人以清新的惬意。

我与邢海峰曾见过一面,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么清晰而挥之不去。与现代的大多青年人相比,他少了一些浮躁之气,多了一些沉着、稳重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读到一篇《八岁的文学创作》勾勒出童蒙的创作向往,海峰曾在他的《遥遥文学路》一文中把自己定格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更从中感觉到的,他的人正如他的文,他的文也正如他的诗,他的诗又正如他的人。

细读海峰的游记类散文,犹如行进在九曲回廊之中,既品味到池水荷花游鱼的闲趣,也欣赏了亭台楼阁的壮丽,还享受着清风拂柳般的清新和优美。这正如《清塘荷韵》,清香四溢。诸如集子中的《龙角山的回忆》、《嘉陵江上听水声》、《梨乡情》、《周子古镇古色香》等篇,虽说是记游片段,行文却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娓娓而谈,情真意切。语言虽简洁质朴,但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意境犹在目前。

海峰的抒情的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又抒发感情,少有直抒胸臆白描。如其《农家的炊烟》、《赣江之恋》、《一夜月曲》、《闭目思春天》诸篇,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写得温婉细腻,宗璞娟雅又清秀,穿插精妙得当,充满着蓬勃的朝气,读之沁人心脾。

读海峰的记人叙事的散文,看到了历史的年轮和时代的烙印,多少品出了点似曾相识的散文创作风骨。比如《二公》、《邂逅文瑞》、《父亲是座山》、《农家过年事》、《老房子的故事》等,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细细道来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激情。其叙事,以小见大;其咏物,托物言志。借助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或由浅入深,由实而虚或由虚而实,依次写来,寄情于事,表达作者更深远的思想。我们不难发现,用“心”就听出了“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除此之外,还有多篇,我们不必一一去划归细类,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在对时代讴歌的同时也对人们习惯的爱情主题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朋友,不要和我谈恋爱》、《善待你的爱人》、《女人如水》等等,常常对所写的男女心态和情感作了细腻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以线穿珠”的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正所谓“形得而神自来焉”。

再看海峰的诗,我特别欣赏今韵中的篇什。诗人普希金说:“抓住那美好的一瞬。”品读海峰的诗,除了有独到的见解、优美的意境、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外,作者善于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抓住一刹那,任情挥洒,触类旁通的联想,将“诗魂”变为诗。其诗虽然有些朦胧,但不失纤柔细腻,笔触所及,皆令人沉思,悟出蕴含的哲理。其中《天涯诗行九首》、《长空下的联想》、《错》、《路》、《二十岁》等,既有心迹的倾诉,又有美的向往,更有探索的执着。《水天水手冷风》、《夜色女人灯盏》、《村姑的手》、《你走了,心却留在了这儿》、《我是一个农民》等化直白为曲折,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画为形象。

不论是今韵、古韵,要么有新鲜的视觉,要么有巧妙的构思,要么有独到的审美发现和审美表现。不过,古体诗不同今诗,《古韵》中的诗虽借用了它的韵脚,但这只不过是一些皮毛。不能不说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往往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是他热爱诗歌的热情值得钦佩,给我的感觉他写古体诗也任情信笔,挥洒自如,这和古体诗有所分歧。

有希望就会有收获。文学的成果来自寂寞的耕耘,在这默默地耕耘之中,不仅激发的是文学的希望,时间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息,文学青年的努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海峰的文学之路虽然漫长,祝愿海峰像大鹏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翱翔,收获到的人生的快乐!

云鹤(教师)

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