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13495700000020

第20章 “梦里人生”

正如所有其他人一样,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个别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人,一个具有祖先遗传的那种奋发进取精神的人。

--卓别林

(一)

1942年,53岁的卓别林再一次成了单身汉,他离了婚,儿子们都上了欧洲前线,空虚和无聊再一次向他袭来。这时,一个高大而丰满的女性再一次引起了他的注意,而这次遭遇却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这位小姐名叫琼·巴莉,卓别林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她的。这个女孩看起来十分活泼有趣,而且主动大方。不久,卓别林便开始与她约会。

在这期间,有一次,卓别林与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英国演员哈德威克爵士一起吃饭。席间,刘易斯谈起哈德威克曾演过一出戏名叫《梦里人生》,称这出戏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卓别林便向哈德威克要了剧本。

看了之后,卓别林觉得这个剧本很不错,便向巴莉谈起这件事。女孩流露出了些许表演天赋,卓别林便把巴莉小姐送到了戏剧学校学习表演技巧,随即又买下《梦里人生》的改编权,并同巴莉小姐签下拍电影的合同,准备起用她拍摄这部电影。

同以往一样,卓别林又开始全力投入到改写电影剧本中,此时麻烦又出现了:巴莉小姐放荡不羁,虽然已经签了约,而且又得到了卓别林的欢心,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她根本没认真在戏剧学校上表演课,而是每天喝得酒气冲天夜闯入贝弗利山庄,甚至把汽车也撞坏了。

合同已经签了,剧本也买下了,卓别林不想放弃,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能有时不接她电话,或她来了以后不开门,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可巴莉小姐居然砸了玻璃窗,冲入山庄……

卓别林实在没办法,只得花费5000美元取消了合同,把巴莉打发回家,并继续改编《梦里人生》。

而后,一个朋友来访,说想根据法国“蓝胡子”朗德吕谋杀妻子的案件编写故事片,卓别林对这个故事也很感兴趣,遂花5000美元将这个主意买断。他放下了《梦里人生》,开始编写这部取名为《凡尔杜先生》的影片。

3个月后,花光钱后的巴莉又找上门来,卓别林不肯见她,她又开始砸窗子、勒索钱财。卓别林只得报警,并给她付了旅费,警察让她赶紧离去,不然将予以拘捕。

在编写《凡尔杜先生》时出现了困难,卓别林还没想到解决的主意,恰巧一个好莱坞电影演员介绍人告诉卓别林,说她有一名刚刚从纽约来的委托人,是个女演员,可能适合扮演《梦里人生》的主角。

卓别林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如果她真的适合,《梦里人生》可以马上拍摄。

不久后,卓别林便见到了那个小姐,一位名叫乌娜·奥尼尔的姑娘。她清秀脱俗,温柔娴静而兼具大家闺秀的风范。卓别林被她的气质深深地倾倒了,一问才知,她是大名鼎鼎的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先生的女儿。乌娜小姐喜爱戏剧,有一些演戏的经验,现在想试试拍电影。

《梦里人生》中的那个人物性格复杂,卓别林觉得这个还不满18岁的姑娘显得年轻了点儿,所以不想聘用她。但后来听说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准备雇用乌娜,他便果断地与乌娜签订了合同。

(二)

爱情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那个人,卓别林这一次觉得他遇到了,而乌娜也觉得她遇到了。他们忘掉了年龄的差距,相爱了,这就是爱情的魅力。也因为这样,爱情成了电影中永远的主题。

由于良好的家庭熏陶,乌娜与其他的女演员截然不同。她有一种诗性的气质,而她本人又善解人意、幽默、大度,不像同龄的姑娘那样喜怒无常。她的体谅和举手投足的气质让身心憔悴的卓别林倍感安慰。他深知,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姑娘,而三段婚姻的失败也让这位电影大师终于明白:这个优雅而出色的女性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他在这个年轻姑娘面前又找到了恋爱的感觉。

而乌娜也对卓别林倾慕已久,她喜欢这个成熟稳重能驾驭她的男人。虽然他们之间有35岁的差距,但爱情的火花让这对恋人忘却了一切的俗世烦恼,决定在拍完《梦里人生》后就结婚。

此时,剧本初稿也已完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也许还会看到卓别林的一部不朽之作。但可惜的是,巴莉又找上门来。在报上得知乌娜与卓别林相爱的消息后,她醋意大发,打算来到这里兴风作浪一番。

她打电话威胁卓别林的管家,说她一贫如洗,并说自己怀了卓别林的骨肉。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卓别林以为这个女人无足轻重,便告诉管家说:

“如果她再来捣乱,你就立即报警。”

但这次巴莉却是有备而来的。她在一名女记者的怂恿下,闯进了卓别林家的花园,在里面走来走去。管家按照卓别林的事先指示打电话报警,随即,巴莉便被带到了警察局。而那位女记者和她的同行们对此添油加醋一番,一时间,美国的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则绯闻,文章引起了轰动效应,舆论哗然。

一时间,诋毁、指控、辱骂卓别林的文章和言论不绝于耳:

“披着艺术家外衣,玩弄年轻女性的色狼。”

“不讲仁义道德的流氓。”

“巴莉腹中胎儿的父亲。”

“无情地抛弃了弱女子,使她陷入穷困、孤苦无依……”

所有这些负面报道都指向了卓别林。尤金·奥尼尔先生通过报道知道女儿与卓别林的关系后,也坚决反对他们两人交往。

尽管卓别林的早年遭遇与这位戏剧家十分相似,他们都曾当过演员,随同剧团走南闯北,但两人并为见过面。不过尤金·奥尼尔的名声,卓别林也是如雷贯耳的。更有意思的是,卓别林创作的是动作喜剧,而尤金的主要创作成就则是心理悲剧。一悲一喜,也是人生的两种状态。

这位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跟这个与自己同辈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觉得:卓别林的头发都白了,论年龄足以当乌娜的父亲,而且还丑闻缠身,让乌娜的名誉也受到损害。所以,他不允许这种伤害女儿的事情发生。

但乌娜继承了父亲坚毅的性格,她认定这就是她要找的人,她一定要跟卓别林在一起。这对固执的父女因此闹僵,多年不说话,也不来往。直至1953年,乌娜跟卓别林去看望病入膏肓的父亲,奥尼尔先生依然不曾对女儿说一句话。

(三)

虽然乌娜的支持与陪伴让卓别林感觉勇气倍增,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巴莉的纠缠。她甚至以亲父遗弃罪控告卓别林。

此时,来自外界的压力让卓别林的律师劝他暂停拍摄《梦里人生》,让乌娜离开这里暂避风头。但卓别林和乌娜都不打算这样做,他们要立即结婚,让巴莉的诡计无法得逞。

1943年冬天,卓别林的老朋友哈里让他报社的同事帮忙写了一篇反驳的专稿,并亲自陪同卓别林和乌娜驱车到加州的避寒胜地圣巴巴拉镇。他们选在离小镇15英里的宁静小村了举行婚礼。

清晨8点,他们一行人悄悄地来到了镇公所登记。因为哈里在报社工作,他知道通常登记人员的桌子底下有个暗钮,一有名人来登记就会启动暗钮通知报社采访。所以,他让乌娜先进办公室,叫卓别林等在门外。

工作人员漫不经心地记下了乌娜的姓名、年龄、住址等,然后问:

“那么,新郎是谁呢?”

这时卓别林这才进来。那人一见,大吃一惊:

“啊,这真是意想不到呀!”

哈里见他一只手已经伸到桌子底下,就赶紧催他办证。他依然磨磨蹭蹭,但却没有理由不发结婚证。

于是,当卓别林一行一拿到到结婚证件,立即坐进车里,而记者们的汽车也随即赶到了镇公所,随即便上演了一场现实中的追车大战。在路人惊愕的目光中,汽车驶过圣巴巴拉镇寂静的路面。哈里的车技毕竟一流,他很快就甩掉了记者,到了一个名叫卡平特里亚的小村,卓别林与乌娜在当地的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婚礼完毕后,卓别林和乌娜便在那里安定地住了下来,一方面躲避是非纷扰,另一方面也在这世外桃源度蜜月。虽然有乌娜的陪伴,但卓别林内心深处仍然有些郁闷,毕竟拍电影的事又要泡汤了,还官司缠身。

两个月的蜜月生活很快过去,他们回到了好莱坞。这时卓别林的朋友、时任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墨菲告诉他:联邦政府里有个地位显赫的政客想把卓别林关起来。如果罪名成立,卓别林将被判处20年监禁。

其实,这是卓别林的私事,根本不涉及到联邦政府的利益,但此事背后却是一个大阴谋,此时卓别林还并不知晓。

原来,巴莉是一个法西斯组织所雇用的间谍,而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多少获悉此事,但他们并没有说破,而是看着巴莉的进一步行动。而且他们对卓别林的政治倾向也有所怀疑,因此,有些政客建议就利用此事将卓别林也关起来。

就这样,毫不知情的卓别林成了各方利益的矛头中心。

(四)

卓别林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而这一切都要等到巴莉的孩子可以验血时才能了结。尽管妻子非常相信他,但无情的舆论却将他置于道德的最低点。

5个月后,按照双方律师的约定,卓别林、巴莉和她的婴儿在一家私人医院里验血。医院很快出具了鉴定结果,证明卓别林不是婴孩的父亲。当律师将这一喜讯告诉卓别林时,他激动得不能自已:

“这是善有善报。”

而一向迅速的新闻媒体也获得了事件的最新进展,他们立即作出反应,并且调转枪头:

“血型鉴定,证明卓别林绝非生父!”

“查尔斯·卓别林被宣布无罪!”

……

但依照程序,政府依然提起了诉讼。随着审判日的临近,事实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卓别林被陷害的事实被报界公布后,一位素不相识的旧金山神父给法院写了一封信,证实他获悉巴莉是被法西斯组织所雇用,而他也愿意到洛杉矶来作证。至于巴莉本人,看到大势已去,不能讹诈卓别林,就写了几封信道歉,并对卓别林的厚道慷慨表示致谢。

开庭审判时,让卓别林咋舌的证据也出现了:巴莉的相识保罗·格蒂及两个德国青年和另外几人都出庭作证。在律师的引导下,保罗不得不承认早已与巴莉相好,并贴过她的钱。而在巴莉闯进卓别林家之前,她曾在那德国青年寓所鬼混了一晚,这一点也得到了那位德国青年的确认。接着,卓别林的律师又出示了巴莉的信件。

这一切都成为呈堂证供,当卓别林亲眼看着这一切肮脏龌龊事件的真相时,他愤恨不已。因为,毫不知情的自己竟然成为这一切的中心人物。

最后,依照法庭程序,陪审团作出裁决,法官开始宣读陪审团拟的文件:

“查尔斯·卓别林,刑事案第337068号……有关第一款……现宣布无罪!”

“有关第二款……现宣布无罪!”

听众席上掌声雷动,卓别林的朋友们和他的崇拜者们冲出了围栏,热烈地拥抱和亲吻卓别林。卓别林终于如释重负。

同样如释重负的还有乌娜。此时她已有身孕,并没有前往,而是在贝弗利山庄的家里紧张地收听着无线电。当听到法庭宣判卓别林无罪时,这位一向冷静而沉着的女子居然高兴得昏了过去。

这一年来,这对夫妇历尽了人间的烦恼,身心俱疲。案件一结束,他们便离开了洛杉矶,前往离纽约不远的赫德森河畔饶有田园风趣的奈亚克村度假,并租了一所1780年造的可爱小屋休养身心。

经历了这些波折,乌娜也不想当明星了,她想做个好妻子,养育他们的孩子,这让卓别林感激不尽。历经了婚姻沧桑和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卓别林终于找到了他一生的伴侣。多年以后,他一直怀想:他个人是幸福的,但电影界却少了一位优秀的喜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