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13577900000003

第3章 中国部分(3)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抒发强烈奔放、不受现实羁绊的思想感情。如《离骚》后半部分,就是主要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使他异常的苦闷与彷徨。在溷浊的现实社会中,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爱国理想,于是只好驰骋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宇宙之间,叩帝阍、求佚女、找灵氛、寻巫贤,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可贵精神。他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美丽的象征手法,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驱遣着大量的神话传说,描绘出各种神奇优美的形象,以与现实的黑暗相对照。他发展了《诗经》比兴的手法,给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具有了人的意志,用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抨击奴隶主贵族的昏庸腐朽,抒发和寄托自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表现他那“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高尚情操和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上下求索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强烈,气势奔腾雄伟,语言绚烂多彩、优美精练。诗既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屈原所开创的我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汤显祖、蒲松龄、龚自珍等,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并使它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他的祖先因罪被流放到中亚碎叶(原苏联托克马克城,当时属唐安西都护府),李白即出生于此。5岁时,随父迁回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0岁左右,游览了不少名胜古迹。25岁起,为施展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再度“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以安陆(今湖北)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游踪所及,几半中国。天宝元年(742年),因友人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仅年余,因受权贵谗毁,便被挤出长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再度开始漫游生活。744年,诗人在洛阳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及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结交。755年,安史乱起。756年,李白出于爱国平乱之心应李璘之邀为幕僚。后因李璘实与其兄唐肃宗争帝,不久兵败被杀,累及李白入狱,被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行至巫山,幸遇赦免东还。晚年贫病交加,漂泊困苦。762年,这位伟大诗人病卒于安徽当涂令李阳冰家。其遗体初葬于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的采石矶,后遵诗人遗志改葬安徽当涂县东南的青山。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和酒徒的气质和行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的“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另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而“功成身退”则是三者结合的集中表现,也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这些思想,支配了他整个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人生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他的经历和思想,对他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白进步的政治理想和傲岸不羁的性格与那日益腐败的统治之间的深刻矛盾,使他深感壮志难酬、雄才难展,决计奋笔诉诸诗歌。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屈原。他继承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特别是以屈原作品为中心的楚辞和汉魏乐府诗歌,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仅留存至今的就有1000多首。其中,《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梁甫吟》、《秋浦歌》、《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望天门山》、《北风行》、《丁都护歌》及《古风》59首中的不少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李白的诗歌,既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有的抒写他对理想政治和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表达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有的抒写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和极端蔑视的情怀,表达他蔑视礼教、鄙夷世俗、嘲笑君主、粪土王侯、鞭挞权贵的思想,表现诗人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反抗传统秩序、争取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有的反映民间的疾苦,对下层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诗中描写了农民、船夫、矿工、渔夫、征人、思妇、蚕妇等各类劳动者的生活情景,表现他“济苍生”的思想;有的愤斥安史叛军,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痛切关怀时局的安危,流露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表达他捐躯报国、杀敌立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安社稷”的宏愿;有的赞美自然,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表达他的爱国情感。

李白作为文学史上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他政治上的远大抱负,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对权贵势力、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等等,都是他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表现。他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形象巨大雄伟,气势奔腾磅礴,变化多姿多彩,风格豪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善用新颖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手法抒发强烈的主观感情,语言清新自然,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音律和谐多变。李白所用诗体也是多样的,其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尤其是绝句。这些绝句,被称为唐代“绝唱”,其言简意深,情景交融,脍炙人口,与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同被评为“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浪漫主义在远古神话中萌芽,第一位文人作家屈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李白却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继承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其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了继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李白对唐代诗歌革新也有一定的贡献,他继承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李白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他的成就,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苏轼、辛弃疾、陆游、高启、龚自珍、郭沫若等著名作家,都莫不从他的诗中吸取丰厚的营养。挚友杜甫对他更是倾服不已,称誉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明代进士梅之焕,到采石矶凭吊李白,看到敬仰者在墓旁题满了诗句,感慨万千,于是提笔也书了一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在辛辣讽刺班门弄斧者的同时,高度赞誉了高名千古的伟大诗人。韩愈则称赞李白和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千百年来,李白一直被人们尊称为“诗仙”、“谪仙”,受到所有酷爱自由的人民的热爱。欧洲不少国家的作曲家,还把李白的诗谱写成为歌曲演唱。德国指挥家和作曲家冯·佛兰肯施泰因,还把李白的故事写成了歌剧《皇帝的诗人》上演。人们为了纪念李白,还分别在四川江油县、山东济宁市、安徽当涂县修建了纪念馆。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即生于此,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20岁前,“读书破万卷”,博学能诗。20岁后,开始了10年有余的“壮游”生活,先南游吴越,再北游齐、赵等地。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心胸。744年,诗人在洛阳与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相识,一同饮酒赋诗,“慷慨怀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5岁后,困守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困苦生活。这使杜甫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在奔见肃宗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757年,逃出长安,官左拾遗和司功参军。至此,诗人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使诗歌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759年,他愤然弃官,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四川成都,筑草堂于西郊浣花溪上,开始了历时11年“漂泊西南”的生活。764年,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这期间,他写了1000多首优秀诗篇。707年冬,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交迫之中,死于长沙到岳阳的湘江船中。直至813年,其孙杜嗣业才将停在岳阳长达43年之久的灵柩归葬河南偃师。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他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整个安史之乱。他的一生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和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了人民深重的灾难和国家严重的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饱尝了时代的苦难。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深切地体验和同情人民的疾苦,使他有可能描绘出他那整个苦难时代壮阔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这些进步思想,使他形成了一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从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

杜甫的诗歌,其数量较多,仅流传至今的就有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组现实主义诗篇,它既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恶和兵役制度的残酷,又歌颂了广大人民为平定安史叛乱而积极参战的爱国精神。其中《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三首》、《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古体,以及《望岳》、《春望》、《月夜》、《蜀相》、《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登高》、《秋兴》等近体诗,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他的诗歌,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现实,深刻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尖锐阶级矛盾,严厉抨击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穷兵黩武的罪行,表现了诗人满腔血诚、关怀时局和祖国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他对灾难深重的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对人民的态度以及他那诗歌的人民性都达到了他以前的作家、作品所不曾达到的高度。由于他诗歌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赢得了世人高度的赞誉。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其诗被后世公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诗人吸取和总结了前人的成就,融合众家之长,兼备诸种文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并且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他那“力透纸背”的诗篇中,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并对其进行了高度典型和形象生动的艺术概括,向人们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他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意识,严格地寓于客观现实的具体描写之中。

他在诗中还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同样展现了那个充满人民血泪的时代。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或独白语言的运用和富于表现力、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等细节的描写,更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抒情诗则善于深入剖析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并且直陈胸意和主张。杜甫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诗体,尤以古诗和律诗见长,并使七言律诗最后定型。其诗歌语言雅俗并用,尤善用民间口语和方言入诗,具有高度的表达力。由于急遽变化的时代环境,穷愁困苦的个人生活,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沉著蕴藉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杜甫诗歌多样性的风格:或雄浑奔放,或清新富丽,或平易质朴,然尤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第一个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内容,一改以前诗歌歌功颂德和唱和应酬的传统,用它来反映民生的疾苦和国家大事,成了辛辣讽刺的武器。他把精严的律法、生动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唐代诗人中最为当行出色。

他首创的“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为后代诗人指出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他那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海涵地负的艺术才力,“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他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完成了总结和发扬我国古代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历史任务,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特别是他那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的教育作用。陆游等爱国诗人、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深受他的影响和鼓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我们不能不为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史上同时出现这样两位伟大诗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伟大代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由于他那杰出的诗作,诗人不仅被后世誉称为“诗圣”,成为了历代诗人学习的典范,而且还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84年12月14日晚,苏联国家室内合唱团在莫斯科就演出了专为他的22首诗歌谱写的一组歌曲。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分别在四川成都、河南巩县、陕西长安县修建了纪念馆。

存诗最多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