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祁连医录
13581900000028

第28章 经络肢体病证(7)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排脓生肌。

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穿山甲6g 花粉10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白芷10g 赤芍10g 贝母10g 防风10g

皂刺10g 当归10g 陈皮10g 银花15

地丁15g 生黄芪12g 公英3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1年9月27日。上药服完,乳房红肿明显减轻,溃疡面渐敛,乳房处硬结触之仍痛,乳汁欠畅。证属热毒渐解,瘀结未散。治宜散结通络,兼清热毒为法。上方减皂刺、当归、地丁、生黄芪、制没药,加入王不留行15g、通草6g、桃仁10g、郁金10g、青皮10g,再进6剂。

三诊:1991年10月4日。服药后。乳房红肿已消,溃疡面已愈合,触之乳房硬结渐消,略有压痛,乳汁已畅。证属热毒已清,瘀结未散。治宜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方用通气散合消瘰丸加减。

处方:

青皮10g 陈皮10g 瓜蒌15g 郁金10g

丹参15g 桃仁10g 赤芍10g 贝母10g

元参15g 牡蛎12g 夏枯草8g 路路通10g

公英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而愈。

按:本例乳痈患者因产后乳汁不畅,复感风热毒邪,乳汁与热毒搏结,阻于乳络,以致左侧乳房结块,且红肿焮痛,日久失治,而变生疮疡。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排脓生肌为法。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三诊时热毒已清,溃疡面已愈但瘀结尚未尽散,左侧乳房处虽不红肿,但触之仍硬。故治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方用通气散合消瘰丸加减,服药6剂,气行血活,乳房硬块消失,病告痊愈。

例3:蒋××,女,37岁,已婚,农民。

初诊:1993年5月21日。患者两侧乳房起条索状肿块已四月余,有胀痛之感。于一月前来院经红外线乳腺扫描被诊断为乳腺增生病,外科建议手术治疗,病人不从,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症见双乳可扪及条索状肿块,质稍硬,有压痛。患者平素月经延期,一般四十余天而潮,经前胸乳胀痛。经来量少不畅,小腹胀痛,头晕神疲,舌质淡青,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肝郁气滞,挟痰成癖。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处方:乳癖汤。

柴胡10g 青皮10g 赤芍10g 川芎8g

香附子10g 陈皮10g 半夏10g 牡蛎15g

郁金12g 瓜蒌15g 丹参15g 昆布15g

海藻10g 夏枯草8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3年5月27日。服完上药,胸胁胀痛已轻,双乳肿块稍软,舌脉同前。嘱以原方再进15剂。

三诊:1993年6月14日。服药后诸症均消,乳房肿块明显缩小,质软,无压痛。证属肝气渐舒,痰结渐化。治宜继续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拟逍遥散加减,以善其功。

处方:

柴胡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瓜蒌15g 郁金10g 香附子10g

陈皮10g 半夏10g 夏枯草8g 牡蛎12g

山楂15g 薄荷3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而安。

半年后随访,患者诉经以上治疗后,乳房肿块已消,月经按月来潮,经前亦无明显不适,以后再未复发。

按: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之“乳癖”范畴,其病机一般多为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化痰散结为主。该病治愈须用一定的时间,往往并非朝夕之事,故在治疗此病时,必须先让患者明了治疗过程,树立信心,耐心配合治疗,方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虽治而易半途而废,不能得以彻底治愈。更有甚者可延误治疗而引发其他病变。

子宫脱垂

例1:孙××,女,41岁,农民。

初诊:1986年9月13日。患者平素体弱,6年前产第二胎后,不注意休息及营养,过早下地劳动,不久便出现子宫脱垂,间断治疗,时好时脱。近两年内日见加重,甚则整个脱出,痛苦难堪,遂往妇幼保健站检查,呈Ⅲ度脱垂,医生动员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惧怕,前来要求中医治疗,症见身体消瘦,时有头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诉小腹重坠,稍劳则子宫整体脱出,白带较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辨证:气虚下陷,固摄无权。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党参20g 黄芪30g 白术15g 当归12g

陈皮6g 柴胡8g 升麻6g 枳壳18g

炒山药15g 芡实15g 乌梅10g 金樱子15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并嘱每天用五倍子5g捣碎煎汤熏洗。后用清洁布揩干宫体,再用猪油调藜芦末敷之,再将宫体托入阴道内,用月经带包扎,如此早晚各一次,连用五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后,复用前法。配合气海、关元、足三里穴艾条悬灸,每日1次。

二诊:1986年9月19日。服完上药,子宫明显回缩,精神好转,带下减少,舌脉同前。继以原方连服30剂,诸症均消,宫颈位置恢复正常。嘱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重力劳动,平时可服补中益气丸作调理。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身体日渐强壮。

按:本例子宫脱垂的病机是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无力系胞,加之产后过早劳作,以致胞宫挺出阴道口外。治疗本病应遵“虚则补之,陷则举之”之法,以补中益气,升提收摄为原则,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气升提;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以助益气之力;白术、山药、芡实健脾;当归补血;乌梅、金樱子收摄固脱;枳壳理气。根据临床用药经验,枳壳尚能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加,此药效果较好,但剂量宜大,以15~30g为好。同时应用外洗法消炎、收敛,预防感染。配合艾灸强壮要穴,起到温煦强壮,升阳举陷之力。从而收到满意疗效。

例2:韩××,女,33岁,工人。

初诊:1988年4月9日。患者平素怕冷,腰痛,在3年前产后,因不注意休息,饮食生冷不节,加之穿衣不慎,外感风寒,出现头身疼痛,食欲不振,怕冷等症,经治疗后,身体复原,但仍怕冷,已能正常上班。四月后又作流产术,由于调养不当,体质迅速下降,自觉阴部有一物突出,小腹有下坠感。来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子宫脱垂Ⅱ度”,并需手术治疗,后因宫颈炎严重未能做手术。来诊时症见:面色苍白无华,语言低微,神疲懒言,头晕耳鸣,四肢冰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肾阳虚衰,气虚下陷。

治法:温肾壮阳,补气升提。

处方:大补元煎加减。

党参30g 熟地18g 当归12g 鹿角胶12g

焦杜仲15g 巴戟天15g 首乌15g 熟附子10g

肉桂3g 升麻6g 枳壳18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另以枳壳50g、生黄芪25g、益母草25g、苍术15g、黄柏10、蛇床子20g、土茯苓50g、升麻10g煎汤熏洗坐浴,早晚各1次。

二诊:1988年4月15日。服药后,症有好转,四肢渐温,阴挺已有改善。药已对症,仍守前法,继服10剂。

三诊:1988年4月25日。经半月治疗,精神大有改观,面色红润,气力俱增,宫体只轻微脱出,已不怕冷。仍觉头晕、耳鸣、腰酸。前方去附子、肉桂,加肉苁蓉18g、枸杞子12g、金樱子10g,再进10剂。配用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穴艾条悬灸。

四诊:1988年5月5日。经以上治疗,近一周来宫体不再脱出,月经恢复正常,头晕、腰酸好转。按前法继续调理月余而愈。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并能坚持正常工作,身体健康。

按:本例患者素体阳虚,产后调养失宜,体力未复,又行流产术,导致肾阳虚衰,带脉失约,冲任不固,不能系胞,而使胞宫下脱。治宜温肾壮阳,补气升提为法,方中主要以党参补气;升麻升提;当归、熟地、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杜仲、巴戟天温补肾阳;附子、肉桂温壮元阳;鹿角胶温肾填精;枳壳理气缩宫。配合外洗法坐浴以益气升提,清热利湿,并辅以强壮要穴艾灸疗法。通过以上内外兼治,使中气足,肾气固,胞宫得系,其病自愈。

妇人脏躁证

例1:赵××,女,46岁,农民。

初诊:1989年8月15日。患者其夫早逝,家庭生活经济拮据,膝下一子去年突患早期肝硬化,患者带子四处求治,未见好转,整日郁郁寡欢,不时悲伤痛哭,涕泪纵横。今年3月份以来,自感心中烦乱,彻夜不眠,夜梦纷杂,呵欠频作,头晕心悸,气短乏力,不思饮食,时而发呆不语,时而悲泣不已。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辨证:心脾两虚。

治法:养心安神,健脾和中。

处方:甘麦大枣汤合安心汤加味。

炙甘草20g 浮小麦30g 大枣6枚g 党参15g

白术12g 茯神12g 当归15g 白芍12g

麦冬10g 远志6g 焦枣仁15g 百合12g

合欢花10g 郁金10g 夜交藤30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89年8月18日。服上药后,诸症均已改善,食纳增进,夜寐渐安,原方再进3剂而愈。

例2:刘××,女,39岁,城镇居民。

初诊:1996年10月17日。其家人代诉,患者今年7月份外出旅游途中钱物被盗,一时惊吓,返程时郁郁不欢,回家后,十分懊悔,放声哭闹,呜咽失声,以致彻夜不眠。自此后精神失常,哭笑不止,间歇性发作。三月来,先后发作数次,发作期间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甚则毁物伤人,家人求筮驱邪多次无效。近一周来,病人意识呈模糊状态,连亲人也辨识不清,语无伦次,甚则出言谩骂。有时全身肌肉紧张,四肢僵直,口吐白沫,生活不能自理。经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显。前来要求中医治疗,症见:精神恍惚,仪表不整,不易接触,不合作,情绪不稳,时或悲泣,时或激怒。问话对答不切题,但未见妄想或幻觉内容。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辨证:肝气不舒,胆郁痰扰。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醒神。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 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2g

枳实12g 竹茹10g 胆南星6g 菖蒲10g

郁金10g 焦枣仁15g 丹参15g 香附子10g

合欢花10g 龙齿15g 僵蚕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6年10月23日。服完上药,意识渐清,精神稍安,悲泣哭笑略止,清醒时能辨亲友,问话对答切题,已能入睡,舌苔渐化,脉弦数。证属肝气渐舒,痰郁稍化。继予舒肝解郁,化痰宁神之剂。方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处方:

柴胡8g 当归10g 白芍12g 白术10g

茯苓12g 半夏10g 陈皮10g 郁金10g

香附子10g 菖蒲10g 僵蚕10g 龙齿15g

合欢花10g 焦枣仁15g 栀子6g 麦冬10g

甘草5g 薄荷3g

水煎服,每日1剂,调治15剂而愈。

随访半年,病人情神爽快,心情开朗,与常人无异。

按:妇人脏躁证属于现代医学癔病的范畴。本证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究其病因多由情志不舒,郁怒过度,而使五脏之间相互影响,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致诸症产生。如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症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例一因精神负担过重,思虑伤脾,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则心中烦乱,悲伤欲哭,少寐多梦;心气不足,则精神不振,呵欠频作;脾虚中气不足,则不思饮食,倦怠无力。证属心脾两虚,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安心汤加味治之而愈。例二因突受惊吓,心神受损,心阴不足,以致心阳亢奋,肝郁木旺,故哭笑不止,吵闹躁扰或默不作声,不知食欲。痰火上扰,乱及神明,魂不收摄,则意识模糊,不辨亲友,语无伦次,夜寐不安。证属肝气不舒,胆郁痰扰。首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使肝气渐舒,痰火得清。又以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继续舒肝解郁,化痰宁神。前后服药18剂,诸症悉平,其病告愈。

儿科疾病

麻疹合并肺炎

例1:钱××,男,4岁。

初诊:1987年3月5日。患儿发热八天,咳喘5天,出疹2天。症见:面赤唇干,咳嗽发烧,无汗而喘,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头面、躯干部出现散在性麻疹,疹点紫暗,颊粘膜可见麻疹粘膜斑。体温39.5℃,脉搏146次/分,呼吸54次/分,两肺底布满湿性罗音,胸部x线检查显示:支气管肺炎。舌质紫红,苔黄燥,脉疾数。

辨证:麻毒闭肺。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4g 杏仁5g 生石膏20g 黄芩5g

银花8g 连翘6g 桔梗5g 赤芍4g

牛子4g 蝉衣3g 葛根5g 兰根8g

贝母6g 苏子4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87年3月8日。服药次日,头面、躯干部皮疹透出,体温降至37.8℃。3剂服完,麻疹渐没,咳嗽减轻,呼吸平稳,已能安静入睡,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证属麻疹渐回,余邪未清。治宜宣肺化痰,养阴解毒。

处方:

炙麻黄4g 杏仁5g 生石膏15g 桔梗4g

贝母5g 百部5g 二花6g 连翘5g

花粉5g 沙参6g 麦冬5g 芦根10g

陈皮4g 甘草3g

水煎服3剂后,症消热平,病获痊愈。

例2:赵××,女,3岁。

初诊:1991年2月10日。患儿发热6天,出疹3天,咳嗽2天。症见:神志不清,躁扰不宁,喘促鼻煽,咳嗽痰多,皮疹消失,面色紫红,唇红,口干少津。体温39.7℃,心率150次/分,未闻杂音,两肺布满湿性罗音。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洪数。

辨证:麻毒内陷心肺,热入气营。

治法:定喘化痰,清气凉营。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加减。

炙麻黄3g 杏仁5g 生石膏20g 知母6g

竹叶5g 黄芩8g 银花10g 连翘8g

麦冬8g 生地8g 赤芍5g 白茅根10g

蝉衣4g 天竹黄3g 水牛角粉5g 羚羊角粉2g(冲)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2剂。

二诊:1991年2月12日。服药后,体温逐渐下降,神志渐清,喘咳大减,略闻痰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滑数。继守前法,原方减赤芍、蝉衣、天竹黄,加元参8g、花粉8g、贝母6g,再进2剂。

三诊:1991年2月14日。服药后,体温接近正常,神志已清,呼吸略粗,间有咳嗽,两肺罗音基本消失,脉象细数。原方去水牛角粉、羚羊角粉,再进3剂。

四诊:1991年2月17日。现体温基本正常,神清,口鼻干燥,微咳少痰,食欲欠佳,脉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清解余邪。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处方:

沙参8g 麦冬6g 玉竹5g 桑叶4g

扁豆5g 花粉5g 焦楂8g 内金4g

贝母5g 黄芩4g 甘草3g

水煎服3剂后,体温正常,神清,呼吸平,食欲已振,心肺未闻异常,脉缓,病告痊愈。

按:麻疹在幼科中为常见病之一,如诊断及时准确,用药适当,可很快治愈。然由于病情发展不同,在临床上分为顺、险、逆三类。麻疹内陷可出现入肺、入心、入肝、入脾、入肾等不同证候,但现代医学认为麻疹合并症绝大多数容易合并肺炎。在麻疹合并肺炎时,疹毒内陷上犯于肺,灼津成痰,肺阴被耗,肺窍闭塞而致咳嗽,喘促;麻毒炽盛,邪陷心包,内扰神明,而见神志不清,躁扰不宁。此二者均可为麻疹重逆之症,如不能转逆为顺,可危及儿童生命。临床上遇此险症及逆症者,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以辨证施治,方能使之转危为安。

例一证属麻毒闭肺。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本症麻毒虽陷,但仍有外透之机,故首用麻杏石甘汤加清热解毒透疹之品治之,使麻疹尽透,热毒得清,肺宣痰化,又以原方化裁加入养阴生津,兼清余热之品以善其后,病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