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13588300000014

第14章 史天泽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名将。23岁时接替阵亡之兄职位,任蒙古军都元帅,因作战功绩卓著,才能过人。授五路万户。在灭金战斗中立功,升任中书右丞相。他在军中50多年,足智多谋,征战勇敢,治军有方,谋政有德。

是蒙军中威望极高将帅,也是元朝中惟一一位官至丞相的汉人。

继兄任帅

史天泽是河北豪强史秉直最小的儿子。宋朝丢失汴京之后,河北、河南、山东、河南等地为金人占有,这些地区的反金义士纷纷举起反金义旗。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是义军首领之一。在反金中逐渐扩充队伍,慢慢演变成一种不主动向金兵进攻却占地为王的势力,逐渐成为地方豪强。

出身于豪强之家的史天泽,自幼受习武环境的影响,各种兵器无所不通。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为了儿子专门请人教读书。史天泽学习非常刻苦,拿起书本便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因此精通《春秋》、《汉书》以及孙、吴兵法等中国古代名篇。这为后来他出将入相创造了条件。由于受父兄性格影响,史天泽自幼豪爽正直、刚毅勇为,青少年时期的史天泽,身高八尺,魁梧健壮,声音洪亮,勇力过人。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不断向金朝发动进攻,蒙古大军打进了长城,占据了幽燕之地。史天泽的父亲因痛恨金兵,就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让史秉直继续率领自己的队伍,配合蒙古军与金人战斗。史秉直死后,史天泽的哥哥史天倪接替了父亲职务,被蒙古政权任命为真定路兵马都元帅。史天泽便加入到哥哥的队伍中。史天泽在征战中异常勇猛,被誉为队伍中的“第一勇士”。每次战斗,史天泽都冲锋在前,他挥刀冲锋,所到之处,敌人非死即伤,金兵虽勇,但见史天泽铁塔般的身躯和挥动如风的大刀,都有畏惧之感。

1225年春,史天倪在与金将武仙的战斗中受伤而亡,临终前嘱托弟弟史天泽为他报仇,天泽说:

“兄弟之仇,虽死不避。”史天倪死后不久蒙古政权命天泽袭兄职,任其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这年史天泽刚满23岁,就成为了一个独挡一面的将帅。

力胜金兵

史天泽虽然当了元帅,但所辖兵马并不多,其兄在与金将武仙的战斗中被击败,兵已被打散。史天泽接受元帅职后,收集散卒,招募壮勇之士,不久,就征集到数千兵马。后得蒙将率三千骑兵援助,实力大增,随后即率领士卒向南进攻武仙。

当时金将武仙在河北、河南一带势力很大,史天泽率军与金兵战于真定,占领了真定城,活捉金将葛铁栓,可惜武仙趁乱逃跑了。原宋将彭义斌投靠金兵,从大名出兵支持武仙企图收复真定,史天泽率军与敌战于赞皇,敌人大败,史天泽在阵上活捉了彭义斌,立刻把他当众斩首。

武仙不甘心失败,趁着夜色组织人马偷袭史天泽的营地成功,史天泽逃到蒿城,重新组织人马,然后与武仙再战,武仙败,率数骑逃到西山抱犊寨。武仙在山上聚众万人,史天泽攻下抱犊寨,武仙又逃跑了。

蒙军一首领把寨中万余人聚到一起,以支持贼寇为名欲杀之。史天泽坚决不准,他说:“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子民,只是被奸贼威胁才不得不如此,为什么要杀他们呢?”经过史天泽的据理力争,终于使这些无辜百姓幸免于难。

武仙兵败后,南逃到蔡州,后来蒙军邀请南宋大将孟珙,一起攻金,包围武仙于蔡州城,攻破城池后,武仙又逃。不久,武仙部下投降宋军,报告了武仙部队和营寨详情,罪恶累累的武仙终于被抓住处死,史天泽也完成了替兄报仇的心愿。

金兵将领完颜白撒率大军从东北入关,包围了新卫,史天泽得知后率轻骑前往救援,史天泽到时,金兵已把新卫包围得像铁桶一般,无法靠近城池。

史天泽自己跃马挥刀杀入围中直突城下,然后对城上守将大呼:“你们要坚守,援兵已到。”喊完之后,跃马杀出,史天泽在数万敌军的包围下,进退如入无人之境。

蒙军主力赶到后,吏天泽组织城内外军队一齐对金兵夹击,金兵溃败。史天泽尾随追击。追至归德,天已晚,蒙古大将撒吉思不花轻视金兵,背水扎营。史天泽劝道,敌人虽然败了,但兵马尚众,此地不宜扎营。但撒吉思不花轻视汉人,不听史天泽之劝告,正巧上面有令,命史天泽率军蔡州。史天泽走后,完颜白撒对蒙军反击,撒吉思不花全军覆没。

史天泽率军至蔡州,渡汝水,攻蔡州城北面,宋军攻城南侧,两面夹击,城池很快就被攻破,金主自杀身亡。金朝遂灭。

在一系列灭金战争中,史天泽连打胜仗,不仅为兄报仇,而且为蒙古政权立了大功。窝阔台即位后,被授为真定五路万户。

伐宋有功蒙哥即帝位之后,忽必烈被派治理漠南地区,漠南包括河东、河北、山东、河南诸地。忽必烈胸有大志,招贤纳士,唯才是举。史天泽有勇有谋,豪侠仗义,深得忽必烈赏识。经过长期交往,和忽必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史天泽随蒙哥进军四川,其他各支军队都被宋军击败,唯有史天泽善于根据地形和敌之防守状况,灵活用兵,因此,三战三捷,深得蒙哥赞赏。

史天泽奉命攻取南宋两淮之地,蒙军到达复州,宋军用数千条舟连结为栅,锁住湖面,以阻蒙军。史天泽集中舰船,分数处突击,舟栅瞬时而破。

突破舟栅之后,宋水军畏惧,不战而降。

蒙军攻宋,始终难以突破长江天险。蒙哥进军四川失利,史天泽攻襄阳却获成功,为后来突破长江,消灭南宋奠定了基础。史天泽攻襄阳,出奇计,破战船,淹杀习于水性的宋军万余人。

在攻复州时,史天泽见蒙军有畏难情绪,便亲登船头,猛擂战鼓,鼓舞士气,结果一举攻克复州。

李圭在济南背叛元朝,自立为王,元朝廷多次派人征讨,均遇败而还。忽必烈只好命史天泽前去济南战场。史天泽率精兵进讨济南。李圭率军固守济南城,史天泽对随行宗王说:“敌人必败!”他知道李圭的部下英勇善战,很难对付。因此,采取长期围困之策。他令部下,在城的周围挖下深沟,防止城内的骑兵强行突围出逃。城中孤立无援,历时四个月,济南城内粮尽,叛军陆陆续续偷偷出城来请降。李圭被生擒活捉,手下将领开城门请降。史天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济南城,受到皇帝赞赏。

出将入相

史天泽虽为汉人,但在蒙古族的朝廷中仕途却一帆风顺。忽必烈称帝之后不久,任史天泽为枢密副使,次年任为右丞相职。出将入相,仕途如此之顺,除忽必烈任人唯贤,不计较种族之外,主要的还在于史天泽卓越的战绩和非凡的才能。

史天泽在灭金、攻宋、平内乱等诸多战事上,屡立大功不比任何蒙古族将领差。更重要的是史天泽的才能和修养远远超过其他将领,史天泽出谋划策,常中忽必烈之意,忽必烈常常愿意采纳史天泽的意见。

史天泽的修养更是令人佩服,天泽带兵,爱将护卒,仗打胜了,总是归功于诸将,皇帝慰劳和奖赏之物,全部分给部下,从不居功自傲。

史天泽在作了丞相之后,因病主动提出辞职在家休养。后因襄阳战事紧急,皇帝请他出山,他只好再次出征。在襄阳筹备战事,待一应事务筹措完毕,史天泽再次病倒,他推荐伯颜继任。忽必烈知史夫泽病重,亲赐葡萄酒,又下诏多加抚慰。还至真定,忽必烈又派儿子陪医生赶往探视,赐给医药。

忽必烈的儿子问史天泽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呈请转奏天子:“臣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以战胜为目的,不要肆意杀戮和抢掠,这是为天下人造福。”仅嘱此语,概无他言。说完这话史天泽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