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13588400000019

第19章 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今陕西绥德),南宋名将。因奋力抗击金兵而出名,升武节郎、武节大夫。护卫高宗南下有功,升御营左都统制。平息叛乱,救出高宗,升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后改任浙西制置使。曾以水师八千人围困金兵十万人于黄天荡,大震江淮。授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后升少保、京东淮东路宣抚使。坚决反对与金兵妥协议和,被剥夺兵权,授枢密使。岳飞被害时面责秦桧,并自行解职,以示抗议。

战西夏初显将才

韩世忠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好习武。少年时期就力大过人。性情憨直善良,喜欢行侠仗义。

韩世忠长到十六七岁时,长得高大威猛,浑身是劲儿。摆擂台比武艺,没有人能赢他。他臂力过人,能开三百多斤的弓。家乡有人对他说,有如此好的身手,应该为国效力。于是,年仅十七岁的韩世忠就参军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韩世忠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西北,经常与西夏军队打仗。韩世忠入伍不久就参加了战斗,因作战勇敢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管理十几个人。韩世忠领导的那些士兵都比他年纪大,可是韩世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处事公道,所以大家都乐于听他的。有一次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韩世忠急了,一个人翻墙冲进去,杀死守城的敌军将领,把他的脑袋抛到城外,宋军受到鼓舞,一涌而上攻下城池。不久,西夏王的监军驸马亲率夏军向宋军反击,宋军连吃了几次败仗。韩世忠问清驸马的身份和作用后,率领十名不怕死的敢死队员,风一样地杀入敌阵,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吓呆了,韩世忠冲入敌阵直奔元帅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便将西夏监军驸马的头砍了下来。西夏兵见主帅被杀,个个争相逃命。宋军将领都称赞韩世忠的勇猛。因此,经略使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可是,当时主管军队的童贯,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仅给韩世忠升了一级。

1121年,宋军与金兵大战于燕山南。几路兵马都被金兵打败。韩世忠率50余骑士巡逻于滹沱河上,不巧与金兵大队人马遭遇。金兵是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韩世忠沉着应战,他告诉士卒:“千万不要慌乱,不要乱动,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他让一个叫苏格的小队长率领部分人抢占高坡。又派出十余个骑士,把在河边准备抢渡的散乱宋军组织起来,得到了几百人的队伍,让他们列阵击鼓呐喊。然后,他率几名敢死骑士,直接冲入金兵队阵之中,专杀举旗的金兵,杀死了几个举旗的旗手后,其余的旗手纷纷将旗放倒,河边的宋军士卒击鼓高喊:“金兵败啦!金兵败啦!”顷刻间金兵阵形大乱,苏格率领占据高地的骑兵自上而下冲来,向北逃去,韩世忠又追杀了一阵才停下。在宋军连吃败仗的形势下,韩世忠凭借数百人的队伍,竟然战胜数倍于自己的金兵,这大大鼓舞了人们抗金的斗志。

1126年10月,正在滹沦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数万金兵遣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把城团团围住。城中兵少粮乏,人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逃。韩世忠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韩世忠带领精壮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进金兵营,杀死主帅,然后偷袭金兵驻地,挑起金兵内部误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兵死伤过半,第二天早上,看到主帅被杀,遍地都是自家兄弟的尸体,金兵无心恋战,马上撤兵了。

韩世忠在河北一带抗金数年,总能以少胜多屡出奇兵,令金人闻风丧胆。

救高宗深得帝信

靖康之变,开封城陷,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人作了金朝的俘虏。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当了皇帝,是为宋高宗。赵构没有什么抱负,只图苟且偷安。在商丘当了皇帝,一路被金兵追击,从商丘跑到扬州,又从扬州跑到杭州,最后竟然跑到海上去躲避金兵。在岳飞等将领的抵抗下,金兵被迫退出江南,赵构又从海上返回杭州。为了平息民愤,赵构罢免了投降派宰相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任朱胜非为宰相,王渊掌枢密院事,吕颐浩为江东安抚制置使。将领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政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迫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高宗。

韩世忠所辖兵马不多,就在盐城一带收留散兵游勇,组织起几千人的队伍,从海上来到常熟。和张浚等人约好时间进兵杭州,然后假称休兵,不再前进。实际暗中作好攻城的准备。苗傅、刘正彦知道韩世忠骁勇,就抓住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作为人质,来威胁韩世忠。宰相朱胜非已假意屈从苗、刘,对他们说,与其逼韩世忠战,不如派梁红玉去劝说韩世忠,只要韩世忠能降,什么事都好办了!苗、刘听信了朱胜非的话,让使者跟随梁红玉去见韩世忠。梁红玉和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砍了使者,下令进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惊慌失措,率两千士兵逃跑。

韩世忠救出高宗赵构,高宗告诉他,宫中的中军统制吴湛和苗、刘是一伙的。恰在此时,吴湛率兵前来迎接韩世忠,韩世忠趁与吴湛握手的机会,捏断了吴湛的手指,喝令左右把吴湛关了起来,其他叛将一并斩于市曹。苗、刘之乱遂平,南宋小朝廷稳定下来。韩世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高宗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困兀术威震江淮

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吓得发抖,他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听到“金兵”二字就发抖,他只想保住性命,所有的山河都丢了也没关系。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让他去和金兵正面交锋,而自己则匆匆逃到了海上。

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人急赴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慢慢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塞,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兀术是个好战之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兀术慌忙,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向北逃过长江。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里面泥沙淤积,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来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黄天荡,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了出口。兀术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没有出路,眼见十万大军就要被活活饿死荡中,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并向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放他们一条生路,韩世忠一口否定了。兀术只好重金悬赏求计。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良策。黄天荡内有一条老鹳(ɡuàn)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从水路逃出。兀术派人,日夜开工挖通此河。企图从水道入建康。途经牛头山,刚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扎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金兵冲不出去还是被困在了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一举全歼敌人,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先用铁钩钩住,防止敌船逃跑,然后消灭敌人。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有一个汉奸向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兀术大喜,依照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坚战48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重大,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使人民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英名传遍江淮地区。

斥秦桧高风亮节

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抗战与投降之间的斗争。以岳飞、韩世忠等战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投降,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企图偏安一隅,反对抗战,主张妥协议和,最终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

正当韩世忠趁胜追击,大败金军时,形势急转直下,投降派势力获得了宋高宗的支持,因为岳飞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宗所担心的是一旦打败金兵,迎回他的老子(徽宗)和哥哥(钦宗)之后,他将失去皇位。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浚三位大将的兵权。秦桧一日之内连发十道金牌,强令处在抗金最前线的岳飞收兵回朝、对韩世忠还算好一些,因韩世忠对宋高宗有救驾之恩,因此,升为枢密使,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其兵权。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但韩世忠心有不平,他面见秦桧,当面指斥秦桧误国。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会遭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若为己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祖先铁杖?”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收复河山的难得机会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后来忧愤而死。